基于环境变迁的管理控制系统新趋势研究
2014-10-08肖楠XIAONan
肖楠 XIAO Nan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01196)
(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01196,China)
1 问题提出
管理控制对企业、经济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影响,这点早已被西方国家广泛认可。近几十年来,不仅管理控制工作在经济管理实务中占据重要地位,管理控制研究也一直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与热点。研究者为了保持管理控制的持续有效性与权变性,不断尝试从各领域及不同视角切入,更新管理控制理论,从而形成了重心不一的多个学派。近年来,管理环境的变化对于管理控制挑战日益增加,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球化和本土化交融、道德危机出现、知识经济理念兴起、新型国际分工模式出现等等,要求企业管理控制系统能够更加的智能和灵活。管理控制系统出现了发展新趋势:企业管理控制的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和动态管理要求迫切,管理控制系统的非正式控制变得越发重要;企业新流程型组织的盛行,管理控制系统的基于价值流控制作用越发凸显;全球化和本土化的交融,管理控制系统需要纳入本土情境(中国);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管理控制系统需要迎合线上业务商业模式要求,等等。本论文试图通过分析企业管理环境的变化趋势,来探讨管理控制系统面临的新挑战与新趋势。
2 管理环境的变化
21世纪以来,知识经济已经取代工业经济,一个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全球化市场的形成,新经济这一重要特征将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一场深层次的变革。管理的目标、管理理念、组织形式都在不断的变化,组织的经营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变化,由此要求管理控制提升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经过组织扁平化、公司再造、业务外包、战略联盟等一系列的变革活动,企业组织已经由传统的科层结构转向复杂多样化的组织结构,现代组织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要求组织更加不断调整自身的运作方式,伴随而来的流程型组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也层出不穷。在这种复杂的组织结构里,科层组织所使用的命令-控制模式也不再使用,管理控制的目标设定、信息获取方式和控制机制都需要重新定义。另一方面,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和控制,成为组织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与非知识型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到多数具有相应的专业特长和较高的个人素质,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高度重视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同时,他们强烈的个性及对权势的蔑视,工作过程难以实行监督控制,工作选择的高流动性加大了管理控制的难度。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管理控制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学术界关注。在管理学领域的研究中,对于中国情境下的管理控制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兴趣。
表1 管理理念和管理活动的变化
3 环境变化对管理控制系统挑战
企业管理环境变迁将从四个方面对企业管理控制系统带来挑战:
3.1 知识经济兴起对非正式管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需求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其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对传统产业的高度渗透,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促进产业不断升级;二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来说,知识经济改变了企业资源配置结构,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改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那么,对于知识资本如何进行确认、计量和管理又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内部的员工和外部的顾客都呈现出非常强的个性化诉求,同时对于传统管理方式和运营方式的突破,使得传统建立在正式管理系统系统内的规章制度、层级等管理控制活动受到极大的冲击,非正式的行为方式越来越多的被引入组织的管理中,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中越来越需要考虑到“个体”,为了更好的保证组织战略的实施,如何和更好的调账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并保证员工行为能够按照管理设定的模式进行,是每一个管理管理者绕不开的难题。可见,知识经济兴起对非正式管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需求。
3.2 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发展要求管理控制研究更加注重中国情景 经济全球化已经深入到商业经济的方方面面,资源和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对于组织的成本压力和协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全球化催生了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极大膨胀和创新,要求组织在保持对市场机遇保持敏感性的同时,更加关注如何规避风险;科技的全球竞争,推动全球产业格局变化的周期越来越短。同时也对跨地域管理以及本土化管理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对于管理学理论的研究基本上是按照西式的框架逐步进行本土化的推进。管理控制理论的研究也是沿袭了西方管理学的主要架构和方法,这些研究如何更好的服务于中国企业的发展,是摆在每一个管理者和管理理论研究者面前的难题。因此,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发展要求管理控制研究更加注重中国情景。
3.3 组织多样性的发展要求基于价值流设计管理控制系统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组织战略的柔性要求组织能够更加的灵活和有效。在过去10多年的管理学研究发展中,组织多样性和组织变革理论研究占据了管理学研究重要一席。业务流程重塑、组织变革已经成为每一个组织的必修课,商业模式创新也方兴未艾。推动组织多样性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增强组织对于价值的创造和捕捉能力。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要求组织能够按照价值流来设计管理控制系统。
3.4 互联网飞速发展要求有全新的管理控制系统来匹配 2012年11月11日国内电子商务网站淘宝(含天猫)以192亿元的成绩刷新了吉尼斯零售业交易记录,显示了互联网经济的巨大潜力。互联网不仅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也在快速改变组织的运行模式。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沟通成本大大降低,使得组织内部管理控制中信息的价值越来越大,改变了组织内部信息流的传到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管理控制系统设计者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门槛提高。
4 管理控制系统的发展新趋势
管理环境变化对管理控制系统全方位挑战,要求管理控制系统变得更加的智能和灵活,为了应对环境不确定性、全球化与本土化交融、业务流程组织盛行和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技术繁荣等变化要求,未来管理控制系统已经出现四个方面发展趋势:
4.1 非正式管理控制系统变得越发重要 由于管理环境变化,迫使管理控制系统越发需要动态性和灵活性。因此,非正式控制系统理论开始被理论界和实务界越来越关注,而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系统协同问题成为此领域研究重点。单独的正式控制或者非正式控制系统都具有缺陷:过度的正式控制,由于其刚性会导致过高的契约成本;非正式控制是一种柔性控制,容易流于形式,控制效果不易度量。二者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在刚性和柔性之间达到合理的平衡。信念系统和边界系统是非正式控制理论的两个概念。信念系统和边界系统都是为了引导组织中的人员寻求机会而设置的,信念系统是肯定的系统,激励对机会的寻求;边界系统是否定的系统,对机会的寻求加以限制,二者的共同作用使企业员工在规定范围内充分发挥创造力。非正式控制系统是借助信念系统和边界系统原理发挥其作用的。Richard(1999)等人认为,通过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机制,能够更好地防止员工违背公司制度,员工所在的群体对某种行为的看法,比企业正式制度能够更有效地约束员工。Chi-Ko(2005)等人指出,上级管理人员的正式控制与同事的非正式控制共同实现了对员工违背组织目标行为的控制。但中国企业的情况相反,上级管理人员的正式控制对组织目标行为的控制效果很显著,而来自于同事的非正式控制对组织目标行为的控制效果不佳。
4.2 基于价值流的管理控制系统出现 价值流管理控制是精益生产物流中的一个管理方式,通过系统的数据收集,绘制出现有系统的整体价值流程图,应用价值流图析对企业生产流程进行改善和实施,实际上是一个PDCA的循环过程,体现一个持续改善的思想,价值流管理控制是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取得竞争优势的基础。在精益生产中提出了“价值流”的概念。这种价值流模式彻底打破了大量生产模式下的功能割据,由“价值流团队”对产品从供应商到顾客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实现对运作过程的系统而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及反应速度。价值流经理由直接向最高管理者汇报的管理人员担任,享有改革的充分授权和自主权。价值流经理组建由跨部门成员组成的价值流团队,以顾客为导向选定产品族,并跟随其生产路径,从头到尾分析和描绘每一个工序的状态、工序间的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此为“当前状态图”。找出需要改善的地方,再描绘一个“未来状态图”,显示价值流改善的方向和结果。在此基础上,团队决定改善的计划和行动。整个价值流管理实行全成本核算,价值流经理对整个产品族的流程、资源配置及成本运作担负着主要领导、协调和控制的责任。
4.3 中国情景下管理控制系统开始得到重视 和谐管理的控制理论是席酉民和李武(2002年)等中国一批管理学家首先提出来概念。和谐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如何在企业中各个子系统中形成一种和谐状态,从而达到整体和谐的目的。和谐控制要旨是组织为了达到其目标,在变动的环境中,围绕和谐主题的分辨,以优化和不确定性消减为手段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实践活动。和谐管理的控制思想首先来源于中国传统哲学。吸收了中国强调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内核。按照中国传统,自然是自发的和谐,所以谈论“自然法则”就是让某种外部权威凌驾于自然之上。虽然这有些理想化的色彩,但通过它们,人们可以认识到除了科学理性的设计,社会和自然都有自主演化的一面。和谐管理的控制思想其次来源于系统观。回顾管理科学研究的进展,自系统观引入组织管理领域之后,就开始反对把组织还原成要素、把机体还原成细胞的“还原论”做法,并将管理研究对象座椅一个开放的系统,兼顾考虑其内部组织与外部环境因素,以使各子系统更好地发挥应有的协同作用,强调不仅要注意系统构成的要素,更应了解由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的整体特性和环境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学者们开始深刻地洞察到人的认知主观特性,复杂科学的研究启发管理学者们意识到在面对“有人参与其中的”复杂系统时,西方“还原”、“细分”导向的传统理性管理模式将表现出控制困难或合成谬误等局限性。诚如普利高津所主张的,现代科学革命要把强调实验、分析和定量描述的西方科学传统,和强调整体的协调与协作关系的中国传统哲学结合起来,以达到一种新的综合。和谐管理的控制思想吸收了中国哲学、系统观和组织研究的相关成果,将管理控制视为“理性设计+环境诱导”下的自主演化的过程。这一思想并没哟抛弃管理控制系统以及经济学、组织理论对控制的研究,而是针对环境、组织和人的因素所发生的变化,对现有理论作出扩充和修正。
4.4 互联网背景下管理控制系统广泛运用 互联网改变了商业领域的游戏规则,也对管理控制系统产生了巨大影响。管理控制系统涉及信息,而组织需要一个基础设施处理这些信息。互联网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基础设施。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够使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更加的便捷、准确。在互联网上,管理者可以在短期内收集大量的数据,给予存储,并按照不同的形式加以分析,然后传送给组织内的每一个人。管理者还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编写专门的个性化报告。尽管互联网通过高效信息处理为协调和控制提供了便利,但是互联网仍然无法体改管理控制的基本过程。因为管理控制的实施实质上是一个社会学和行为学的过程,因而无法完全自动化。数据库的电子接入对于设计和运行最有管理控制系统所要求的主观判断也无济于事。这些主观判断包括:①理解驱动个人行为的各种目标(有时这是相互冲突的目标)的重要性(比如,个人导向和集体导向,为顾客、股东和自身创造价值的顺序);②协调各种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③制定评价单元、职能区和各部门的目标;④在组织上下贯彻和具体执行目标;⑤确定评估个人对战略目标的贡献程度时所应评价的关键变量;⑥根据业绩标准评估实际业绩,并评估管理者的管理效率;⑦召开具有建设性的绩效评价会议;⑧设计正确的薪酬奖励体系;⑨对个人施加影响来改变其行为等等。总之,互联网大大改进了信息的处理方式,但是对于管理控制的基本要素:收集什么信息和如何使用信息,本质上仍然需要管理者去做行为判断。
5 结束语
管理环境的变化对于管理控制挑战日益增加,知识经济的兴起对非正式管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需求,全球化的发展要求管理控制能够组织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同时管理理论的本土化,要求管理者和管理理论研究者重视管理控制领域的中国情景。组织文化可以影响组织结构和管理控制的结构,CEO管理风格的对于管理控制系统的运行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组织的价值系统具有限制或者鼓励员工行为的作用。
[1]Anthony R N.Planning and control systems:a framework for analysis[R].Division of Research,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Harvard University,1965.
[2]Anthony R D,Bedford J N.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s[M].Irwin:Homewood,1988.
[3]Merchant K A.Control in business organizations[M].Boston:Pitman,1985.
[4]Simons R.Levers of control:how managers use innovative control systems to drive strategic renewal [M].Boston:HarvardBusiness Press,1995.
[5]Otley D.Performance management:a framework for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s research [J].Management AccountingResearch,1999,10(4).
[6]Ferreira A,Otley D.The design and use of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s:an extended framework for analysis[J].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09,20(4).
[7]Bruns W J,Waterhouse J H.Budgetary control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7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