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圈子”治理当及时

2014-10-08谢光辉

党建 2014年7期
关键词:班子圈子官场

谢光辉

时下,“圈子”流行,成了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究其本意,“圈子”原指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联系在一起的人群。而在一些单位和部门,部分干部为了升迁、逐利等私欲,整天琢磨找门路、拉关系,形成了形形色色所谓的“官场圈子”。

圈子的形成,一要有核心,二要具备向心力。在“官场圈子”中,“核心”往往是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向心力”就是各种政治和经济利益。“规则”就是相互照应、相互提携,身处圆心的老大哥利用影响力为圈内人谋取各种好处,小兄弟也要随时效“犬马之劳”,共同将“圈子”利益牢牢巩固住。

“官场圈子”在一定范围内的盛行,源于各种利益争斗和不良习俗影响。在一些单位、部门和领导班子里,精力不是放在工作上,而是热衷于争权夺势、争名夺利,时不时就出现这样那样的派别、“山头”,或叫做“小团伙”、“小集团”,这是导致“官场圈子”的重要病灶。而在不良习俗影响下,一些人热衷于开发“熟人”资源,运用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和学缘关系等各种纽带,将掌握各种资源的“利益相关者”联系起来,结成“同盟”,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最大限度地掠取私利。

“官场圈子”的能量究竟有多大?“进了班子没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进了圈子没进班子等于进了班子”,从群众中流传较广的这句话,就可以窥探“圈子”魔力的一斑。一些领导干部一旦有了自己的“圈子”,难办的事变得好办了,不能办的事变得能办了,“官运”也比过去亨通了。同样,一旦出了问题,亦有“圈子”里的人为其“挡风遮雨”、“力挽狂澜”。

“官场圈子”的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综观古今中外,“官场”上朋党成风之时,往往政治晦暗、腐败横行。这是因为,“官场”中的“圈子”不仅仅是交朋结友那么简单,更是腐败行为的滋生地、包容场。踏进“官场圈子”,利益交换自然就成了圈中人交往的准则,同贪共腐就成为了圈子的主要目的,目无法纪成了一些圈内人的共同特征,想洁身自好难之又难。近期查处的一些大案窝案显示:圈子内的“小伙伴”们平日里一起弄权、搞钱和玩乐,案发之日拔起萝卜带出泥,才发现圈内人人都是一身“赃”。江西省萍乡市原市委常委、副市长孙家群案发前“我被抓,倒一帮”的言论,更是折射出“官场圈子”的巨大破坏力。

这样来看,“圈子”既是催生腐败的酵母,又是加速腐败的重要推手,实乃“官场”之大毒瘤,已成为危害政治生态的腐败雾霾,必须严肃对待、及时治理。

治理“官场圈子病”,首先要重拳打击贪腐“圈子”。惩治是最好的预防,选准突破口,扩大战果,使“圈子”全线崩溃,达到把圈中人一网打尽的效果,对喜欢营造圈子、削尖脑袋钻圈子的人将起到明显的教育震慑作用。

治理“官场圈子病”,公开是一剂猛药。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让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力亮出来,把权力运行流程晒出来,向群众交代清楚,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质疑,将会使“小圈子”内密谋的暗箱操作失去用武之地。

治理“官场圈子病”,要注重抵制腐朽的“圈子”文化。应大力弘扬民主、公正、平等的价值观和先进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每个人个性的健康发展,用风清气正的廉洁文化逐步取代落后不良的“圈子”文化。

治理“官场圈子病”,还要靠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古人云:君子群而不党。身在圈中的领导干部们应及早看清“圈子”光环背后的阴暗,主动从“圈子”里抽身。否则,越陷越深,“圈子”总有一天会成为“圈套”,个人的前途、名誉、家庭都可能被葬送。

治理“官场圈子病”,从根本上要依靠制度来保障。用制度而不是权谋和“关系网”来进行管理,用透明、可预期的制度来保证资源的分配,让一切权力的运行有法可依,最大限度地压缩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将逐渐消除“圈子”的不良影响。

(责任编辑:张少义)

猜你喜欢

班子圈子官场
朋友无圈
试论如何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网格员进“班子”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你的圈子在哪里
朋友无圈
09年的black Ascot valention
官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