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邓小平副总理访美
2014-10-08何理良
何理良
我自1977年夏任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也因我是外交部部长黄华的老伴,我有幸多次参加与陪同小平同志会见外国贵宾和夫人的活动,亲聆他的言谈和目睹他为人处世的风采,受益极丰。
使我最为难忘的一次活动是陪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及夫人卓琳赴美国的重要国事访问。
众所周知,1978年12月,邓小平巧妙地把握时机,决定在对我有利的条件下与美国建立国家间的外交关系。自此,美国终止了同台湾的共同防御条约,撤销了驻台“大使馆”,美国驻台的3万余军队也撤离该地。中美建交公报于1979年1月1日生效。
这一重大举措实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在生前开始但未能完成的外交事业。
为了表示对中美建交的特别重视,时年75岁的邓小平决定应美国总统的邀请亲自率团访问美国。从北京出发的代表团主要成员为:卓琳、方毅及夫人、黄华及夫人、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部长助理浦寿昌、国家安全部副部长凌云、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卫永清等,以及外交部翻译室的英文高手冀朝铸、杨洁、陈辉等46人。我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柴泽民和副主任韩叙也是代表团成员。
1979年1月28日上午,中国代表团飞离北京,中停上海和美国阿拉斯加州首府的安克雷奇机场,于当地时间当日下午3时抵达华盛顿特区近郊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受到美方的破格接待。美国副总统蒙代尔及夫人、国务卿万斯及夫人及多位政界要人前来接机。邓小平同他们热情握手,并向站在略远处举着红底金字大横幅的400多名华侨挥手致意,使欢迎邓小平的现场气氛达到高潮。
抵达布莱尔国宾馆后,邓小平和夫人及几位主要人员出发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住处出席他的家宴。布热津斯基是一位极力促成中美建交的富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在半年前访问中国时即同邓小平约定为邓小平举行家宴。
当晚我方10余人赴会,美方出席的客人有国务卿万斯、驻京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及夫人、助理国务卿霍尔布鲁克和中国处处长奥克森伯格。宾主20余人围坐一张长桌,开怀谈笑,气氛轻松。布热津斯基的三个十几岁的儿女包揽了整个晚宴的服务(当然是由父母支付报酬),上菜上酒十分得体纯熟。
这场家宴实际上是在邓小平正式日程前的一次交流会。主人认为这次国事访问除同总统会谈外,同参众两院议员的会见以及同媒体界的接触亦很值得重视。万斯则强调称,鉴于议员在美国政治中的重要作用,建议邓小平对议员多做些工作,话题更多是围绕国际关系、中美间有待解决问题和台湾问题而展开。布热津斯基则提了几个有关中国国内体制的问题:中国人有没有私人房子、有没有私人企业、能否雇人,等等。邓小平当即回答所有问题,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住房,有私人企业,可以雇人。很明显,主人是波兰人后裔,哈佛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对苏联问题的研究,他以为中共也是完全照抄十月革命后的极端做法,所以提出以上问题。但中国的情况不同于苏联。不过,邓小平没有谈到一点就是他自己和许多非北京人的革命干部是不拥有自己的住房的,他们只租住政府的房子,每月交租金。
次日上午10时,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前举行盛大的欢迎典礼,欢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来访。当中美两国领导人在演讲台上站定后,军乐团奏响两国国歌,鸣礼炮19响。在卡特总统致热情友好的欢迎词后,邓小平在答词中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位于太平洋两岸的两个重要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对于促进太平洋地区和世界的和平,无疑地将是一个重要因素……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世界形势也在经历着新的转折。中美两国是伟大的国家,中美两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必将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欢迎式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在邓小平访美期间,除了按照他作为副总理的级别鸣礼炮19响之外,其余所有接待活动都是按国家元首级标准进行的。
当官员们进入白宫进行双边的正式会谈时,卓琳和其他夫人们则由卡特夫人罗莎琳引领参观了华盛顿特区的小学、儿童医院等设施。当天中午,万斯夫人在国务院外交大楼8层宴请卓琳和其他中方女宾,主人方面有100多位女宾,即各方名流。此时,也在该楼享受万斯午宴的邓小平前来向美国女士们道好祝酒,引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和祝福声。
参加双方正式会谈的同志说,邓小平和卡特共有三次正式会谈,主要谈国际关系、中苏关系、印支形势和中美间存在的问题,如消除限制出口先进技术问题、解决冻结资产问题、互派记者和留学生问题。对这些问题,邓小平都给予了明晰和敏捷的阐述和回答。
卡特总统在第一次会谈后,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邓给我留下了好印象。他身材矮小,性格坚强,有才智,坦率、勇敢、气宇不凡、自信、友好。同他谈判是一种乐趣。
当天晚上,卡特和夫人举行盛大国宴,宾主共150余人。在美妙的中美两国民间乐曲中,邓小平同两院的议长、哈佛大学教授、知名的中国通费正清教授亲切交谈。同桌还有对中国十分友好并多次访华的著名女影星雪莉·麦克莱恩。当她问邓小平在其政治生涯中三起三落如何感受时,小平幽默地说,“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置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金牌”。
宴会之后,中国代表团被邀请去肯尼迪艺术中心观看文艺演出。剧场的2000个位子座无虚席。邓小平和卓琳坐在二楼的总统包厢里同卡特夫妇和他们的小女儿一起,兴致勃勃地欣赏节目。
由于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美国人民都盼望亲眼目睹邓小平的风采,当邓小平及夫人步入大厅时,全场的人起立鼓掌。邓小平和卡特微笑着拉起手高高举起,此时掌声更加响亮了。
节目中,令我十分欣赏的是舞台上几位篮球队员的表演。篮球在美国是特别受人喜欢的运动,而篮球运动员能在小小的舞台上使篮球在身体各部飞来飞去,变出各种花样动作,其技艺的精湛令人赞叹。这场表演可以说是折射出美国人的乐天幽默以及做事精益求精的精神。
令人更感动的节目是100多个孩子用中文齐唱《我爱北京天安门》一曲。歌声刚落,邓小平和卓琳就出现在舞台上,同小演员一一握手并向观众致敬。当邓小平弯腰亲吻一个小男孩的前额时,全场观众起立鼓掌,一些观众流下了热泪。这个场面被美国三大电视台播出,中国中央电视台也进行了转播。可以说,这是世界观众最多的欢迎表演。人们都说邓小平夫妇真心喜爱人民,真是可敬可爱。
次日,举行了第三次会谈。其间双方就台湾问题和美售台武器等问题进行讨论和交锋。美方提出希望中国有耐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则表示了我方原则立场,并敦促美国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上作出贡献。
在第三次会谈结束后,邓小平在卡特的陪同下走出白宫,向媒体发表简短讲话:“这次访问使我更加坚信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在各个领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合作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正像国务卿万斯所说,会见国会议员是邓小平访美的重头戏。
中午,邓小平来到国会山,出席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为他举行的欢迎午餐会。同中国建交是美国两党的共同愿望。但当时议员们往往受到台湾院外集团的影响,歧见纷纭。出席午餐会的是两党的参议院领袖和几十位参议员。
餐后,议员们主要围绕着处理台湾问题的方式和态度提出问题。邓小平表示,“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我们一方面尊重台湾的现实,另一方面一定要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随后,邓小平出席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举行的茶话会并参加座谈。参会人员有:众议院议长托马斯·奥尼尔、少数党领袖约翰·罗兹及近100余名来自各州的众议员。
在会上,众议院议长介绍了美国三权鼎立的制度,并强调美国的总统不能对国会发号施令。邓小平对之没有接茬,他深知美国制度的优点和缺点,也坚信我国目前的政治制度有利于政通人和。随即美方议员又把话题转向台湾问题。邓小平再度表示,不能承担不使用武力的义务,因为这不利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这时,一位美国议员提问,美国是否可以在台湾设联络处。邓小平即表示,这是搞一个半中国,不可接受。
从邓小平访国会山的两场活动中可以看出,美国议员集中提台湾问题,有意触碰中国的底线,试图以国会掌控对此问题的法律程序之权,迫使邓小平做出某些承诺。但是,邓小平从容应对,用词合情合理,分寸恰到好处。既表示争取和平解决问题的态度,又坚决拒绝承担不使用武力的义务,并且要求美国为解决台湾问题作出贡献。邓小平的出色表现,使美国参众议员们深感敬佩。他们认为,邓小平既诚实坦率又和蔼可亲。沉着自持,以理服人,给人以良好的印象。出于对邓小平的佩服,议员们争先恐后地同他握手,还要他签名留念。
邓小平在国会山的不凡表现令卡特高兴,出乎他的预料,邓小平在同议员的接触中居然掌握得如此巧妙和老到。对美国的国内政治现实十分明了,而且处事中表现充分的通情达理。的确,正如邓小平在美国6个民间团体聚会时所说: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也有根本区别。但是,中美之间存在不少共同点,两国人民的利益和世界和平的利益都需要两个大国从全局和长远的战略来考虑、处理中美关系。
邓小平非常重视做媒体的工作。在华盛顿特区访问的最后一天,邓小平同美国11家大报和通讯社的记者们座谈,并接受美三大电视网现场采访。在30分钟的采访过程中,邓小平表现了令人慑服的魄力和魅力。这是同美国公众进行对话的好机会,邓小平除谈他访美的三项使命外,还评价他同卡特总统的会谈,对会谈结果是满意的。他回答了有关中国改革开放、中美友好关系的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美苏关系的诸多问题,态度自然,逻辑清晰,说理明快。一位记者问,可否说中美关系正处在蜜月期,但是否有预见的危险?邓小平不无幽默地微笑着说:“我看不到危险。蜜月将继续存在下去。”他给媒体的强烈印象是:坚强有力,语言精辟,直截了当,机智老练。
为了庆祝中美建交和邓小平访美,在邓小平离开华盛顿前夕,柴泽民大使在大使馆举行盛大招待会,美国的内阁官员、参众议员、友好人士及华人、华侨、台胞、留学生1000余人应邀参加。客人们向邓小平聚拢,请他签名、同他拍照,场面十分热烈。
引人注目的是民主党和共和党的资深议员曼斯菲尔德和富布莱特,不顾年迈来向邓小平道贺。招待会的另一亮点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海伦·斯诺身穿鲜红的唐装出现在招待会上,并把毛泽东在1937年8月为她写给邓小平的介绍信亲手交到小平手中。当年海伦到延安采访时,邓小平已经奔赴抗日前线指挥八路军对日作战,故未从谋面。海伦本已决定到前线采访,但是日寇军队已经占领华北许多交通要道,海伦只好放弃去太行前线的计划,急速离开延安转赴北平,以便将她采访朱德、贺龙等珍贵资料带给丈夫埃德加·斯诺,使《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得以丰满完整。毛泽东的条子写道:“弼时、小平同志:斯诺夫人随部队一起赴前方,作为战地记者,向外写报道。请在工作、生活诸方面予以协助和关照。敬礼!毛泽东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九日。”42年过去了,海伦·斯诺珍藏的条子才得以送到小平手里。两位老人的见面实属难得!
邓小平很重视对中美关系立过汗马功劳的老朋友。在华盛顿期间,他会见了尼克松和基辛格,他们对中美两国关系走到这一步感到十分庆幸,也对往事有不少感慨。
邓小平一行离开华盛顿特区后的第一站是佐治亚州的首府亚特兰大。市长杰克逊是黑人,在陪行途中向邓小平建议去参观马丁·路德·金的墓。邓小平当即同意。午后,邓小平向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的陵墓敬献白菊花花圈。这时,陪同的金博士夫人在旁边不断地擦着眼泪。邓小平这次在预定日程外的行动,得到了占美国人口20%的黑人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