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浅阅读时代图书馆对大众阅读的深度引导
2014-10-02苍南县图书馆郑春锦
文/苍南县图书馆 郑春锦
一、我国国民阅读现状调查
最新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自2013年以来,成年国民对传统纸媒的接触时长正在明显减少,根据发布的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为57.8%,相比2012年上升2.9个百分点;数字阅读方式的接触率相比2012年上升9.8个百分点。阅读纸质图书数量,2013年人均为4.77本,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电子书阅读量为2.48本。2013年国民阅读率调查结果现实,超过半数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亟需提高,只有不到10%的人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和比较多。
二、浅阅读带给社会的不良影响
(一)浅尝辄止的阅读缺乏思考
浅阅读会使人养成不动脑子的不良习惯,俗语说“脑子越用越灵活”,阅读就是一个用脑的过程,读者在阅读中不断思考才能更清晰地记忆文章的主题。但是浅阅读对人的脑部基本不产生作用,看一眼就翻过的阅读形式比比皆是。尤其是现在开始流行起了“读图阅读”,读者连文字都省的看,直接用眼球看图片,最后记忆的不是文字,只有图片。这似乎反映出了人们正在向着避免用脑的方向发展,这种缺乏思考地阅读形式会导致思想上的干涸、学术思维的凝固、探求精神的懒惰。
(二)对文化的理解停留于表层
人们在浅阅读中寻求的是娱乐性与放松感,浅阅读的一个特征就是快,快速地泛读直接导致读者无法在阅读中发觉文章所蕴含的文化价值,阅读没有了学习的过程,更多的成为一种消遣,一种休闲。长期进行浅阅读会使人丧失对国家文化的认知,在文化底蕴与个人修养的培养上都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最后势必导致整个国民素质的下降。
(三)浅阅读导致心态的急功近利
浅阅读要求人们在看的时候一目十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传播更多信息,如此不求甚解的阅读形式无法实现思考与领悟的过程,在长期的浅阅读过程中,人们会逐渐养成怕苦、怕累、急功近利的阅读习惯,看着字多的文章就犯困成了现代人的普遍状态,遇到字数少的哪怕是毫不关心的信息,也会看上一眼,带着这样的一种浮躁心态去学习、工作,其质量可想而知。
三、图书馆在引导大众深度阅读上的作用
随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浅阅读现象影响着大众对阅读的正确认知,能够捧起纸质图书仔细品读的人越来越少,这样的倒退值得我们反思。对于肩负传播文化、强化国民素质的图书馆来说,在信息化大潮中所要面对的挑战更加艰巨,但同时也充满了机遇。图书馆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逐步引导大众关注深度阅读、实现深度阅读、享受深度阅读。
(一)营造适宜阅读的环境
人们不愿意走进图书馆的原因与当今社会的节奏有关,大众阅读率的不断走低说明人们把待在图书馆看书认为是一件耽误时间的事情,而且如今的图书馆缺少必要的休息设施,使人产生“读书累”的感觉,缺少了阅读应有的那份悠然自得的雅兴。正因如此,图书馆在自身建设上要综合考虑读者的阅读心理,努力营造舒适的环境,给读者以清新、宁静的身心感受,以此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走进来留得住才是促进全民深度阅读的硬道理。
(二)对热门图书展开宣传
加强对广受关注的图书宣传,图书之所以受到大众的追捧必有其吸引读者的地方,图书馆应该敏锐地发现其中的宣传点,利用资源的优势引导读者走进图书馆。在人们关注度较高的如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领域加强新书引进,在加强宣传的同时做好读者的阅读指导,让大众从浅阅读模式向深度阅读转变。
(三)加强自身建设,丰富阅读内容
拥有丰富的馆藏图书是吸引大量读者走进图书馆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图书馆推广全民深度阅读工作的基础。图书馆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及时对自身图书的质量、数量、可读性等定期进行整理与分析,淘汰那些内容与时代不符、技术落后的书籍,大力引进新书、好书,强化馆藏图书的质量。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的社会,图书馆应该将传统阅读与数字资源紧密结合,完善自身信息化检索与浏览能力,用多样化的手段方便大众快速找书,踏实读书。
(四)举办公益讲座,彰显名人效应
图书馆可利用假期或节日举办有针对性的读书公益讲座,将相关领域的知名人物请来作为与会嘉宾,这些各个领域的知名人士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宣传,他们的到来必然会引起更多读者的关注。加上公益讲座的特殊环境,大众可以与名人面对面的交流,感受这些学者、专家所带来的浓厚学术情感,开阔了大众的眼界,也间接地为实现广大读者的深度阅读、带着探究思维去阅读、认识到浅阅读的危害带来了极强的正能量。多举办各类讲座,图书馆可以进一步强化自身良好的社会效应,让大众更真切地体会到阅读人生的乐趣。
四、结语
我国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阅读就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优良传统,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要进步就必须阅读。在如今浅阅读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自身资源,切实有效地引导国民展开深入的阅读。
[1]徐才明.浅阅读时代的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07(11).
[2]张洋.喻国明专访:在浅阅读中寻找秩序和逻辑[J].新周刊,2006(4).
[3]熊小明.新时期人们的阅读特点和图书馆应采取的对策[J].图书情报知识,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