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小学的安全教育问题
2014-09-30刘艳霞
刘艳霞
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将会为学校、学生和家庭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作为学生安全维护的责任一方,学校应当在落实相关学校安全教育指示的基础上,结合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建设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关爱学生成长。
一.农村小学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校园内部设施陈旧老化
在日常的体育运动或者户外活动中,学校内部设施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东西,这其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然而在如今的小学校园中,篮球架、单杠、双杠等学生经常游戏的体育器材却存在着陈旧、老化、易倒塌等危险,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近些年,发生过多起学生在攀爬篮球架等体育设施的过程中设施坍塌的事件,校园内部设施的维护整修问题应得到校方的高度重视。
(二)自然灾害与火灾的发生
地震、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的发生也对学生的校园安全造成威胁。在正常的教学期间,校园是人员极为密集的场所,一旦突发自然灾害,学生的疏散和安顿将是学校面临的重要工作。学生对于教学楼内部的逃生路线还欠缺了解,学校一方也缺乏定期的逃生演习,人为与自然因素都给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安全隐患
(三)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
近年来,校园暴力现象时有发生。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和心里落差,造成社会中某些人的心理扭曲,将对生活和社会的不满情绪用暴力的手段报复给校园。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小学校园曾经发生过社会人员持刀砍杀、砍伤小学生的事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二.影响校园安全的多方因素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应当关注的大事,安全的校园环境的建设需要多方的努力,而影响校园安全也存在多方面的因素
(一)安全教育流于形式,职责落实不彻底
安全教育工作涉及的范围广、内容杂,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参与。目前,农村小学存在着对工作职责的落实不彻底,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农村小学仍然将教学工作作为主要的任务,对于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仍然不够甚至会有疏忽。农村小学对于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不到位,没有设计安全便捷的教学楼逃生路线,也没有安排定期的逃生演习以锻炼学生的应急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传递足够的安全内容,学生的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差。
(二)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
在农村的大部分家庭中,安全教育是少之又少的。家长由于文化素质较低,自身的安全意识就比较薄弱,学生受到家长或者监护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安全意识也会减弱。同时,农村小学的学生中有一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时间在外打工,孩子则由爷爷奶奶代为照顾,与父母相比,祖父母的照顾较为溺爱,当孩子进行危险游戏或者有不安全行为时,常常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三)社会层面对于校园安全的关注欠缺
校园的安全教育不是靠学校或者家庭单方面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社会的关注也起着很大的作用。相较于城市而言,农村地区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政府部门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经济发展和增加收入上,而忽视对教育,特别是安全教育的发展。社会上的不和谐因素经常会选择学校这种人员密集,并且抵抗力较弱的场所进行破坏,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安全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加强农村小学校园安全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学校对校园安全的重视度和应对能力
安全教育,重在落实。学校必须真正地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落实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做好对于校园内部设施的维修和保护工作,成立校园安全应急小组,制定系统的校园安全教育方案,设计最方便快捷的逃生路线,安排定期的逃生演习和校园安全讲座等活动,使得校园安全教育系统化、制度化,真正地把安全教育意识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保证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提高家庭对学生的安全意识的影响力
学校的安全教育需要每个家庭的积极配合。家长或者学生的监护人应当以身作则,增强自身的安全知识,为孩子营造和谐安定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言传身教。家长应主动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除学习成绩外还应当关系孩子的学习环境和课余生活。学校可以安排家长会或者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集中对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可以有效地接收学校所传达的安全教育宗旨,积极合作,共同维护孩子的成长。
(三)提高社会对于校园安全的支持力度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社会中每一个人的义务。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大众应当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支持。首先在经济上,政府应当给予学校充分的经费支持,使得学校有财力维护校园设施,及时更换老旧的器材。此外,相关部门应当投入足够的人员保障校园的安全,杜绝类似的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为学生营造安静和谐的学习氛围。最后,积极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大环境是维护校园安全的重要基础。
(作者单位: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高坎镇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