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生写作激情不足现象

2014-09-30吴萱亮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7期

吴萱亮

内容摘要:本文在关注学生写作实际的基础上,从内因与外因两个角度分析了高中生写作激情不足的原因,指出高中生写作动机不足主要是因为生活单调、心灵枯竭,作文教学急功近利,作文评判标准不尽合理。此外还探讨了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方法,如加强阅读与思考,题目贴近生活实际以及写作形式灵活多样等。文章对教学实际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生写作 写作激情 写作动机

为什么现实教学中绝大多数的学生视写作为任务甚至少部分学生对写作极度厌恶?问题症结究竟在哪儿?究竟是什么扼杀了学生的写作冲动与写作热情?

首先,学生写作动机不足是因为生活贫乏,心灵干涸。美国教育家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叶老也早就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但反观我们的学生,家与学校两点一线的路程,从星期一到星期七的课程表,由早七点至晚十点甚至更晚的作息时间,还有永远也写不完的数理化考卷,这就构成了我们学生生活的全部。真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参考书”。因为失去了最广阔、最丰厚的“源头活水”,学生的心灵干涸成为一种必然,甚至过早地出现了苍老。有人说思想苍白浅薄的原因是学生缺乏责任感之故。试问,我们可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担负使命的机会?所以,我们又怎能要求学生的作文中有青春的激情飞扬,有时代的旋律高扬?

其次,学生的写作动机不足是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急功近利。受制于高考压力,我们的教师也往往本末倒置,经常过多强调技巧,却忽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的学生在老师的悉心调教下,十分精通雕琢开头,粉饰结尾,堆叠辞藻,运用修辞的秘诀。结果是高考应试作文中的的确确是产生了一些“看上去很美”的文章,但就是言之无物,思路混乱。充分说明我们的老师们在教学中把作文肢解成了技术层面的若干环节,完全忽略了作文的实质——“诗言志”和“诗歌缘情而发”。其实,每一篇文章都应是作者情感的流露和对生活的思考。高考需要写作,但写作决不仅仅是为了高考。写作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学得与技能的形成,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建。在贴近现实的写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锤炼自己的思想,陶铸自己的人格,丰富自己的情感,纯粹自己的道德。写作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思考现实,学会分析、归纳,学会评价、批判。

再次,作文评判标准不尽合理也严重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因为考分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命运,所以,高考作文对考生而言,怎样写和怎样判同样重要,甚至于后者要更重要。且不说高强度、高速度的阅卷模式下大量中间分、保险分的出现,仅仅高考阅卷标准里通常会有“思想健康,积极向上”一条就扼杀无数的真情实感。因为这一要求,所以,考生的迷茫,考生的苦闷,考生的彷徨,考生的颓唐统统不被接受。但我们永远都无法否认,这些是这群十七八岁的年轻人真实的生活状态之一,这些也是所有生命都有可能遇到的情愫。那么,高考的评判标准为什么不接受这种真实?

“睁着眼睛说瞎话”,“闭着眼睛说梦话”的矫揉造作的应试作文满天飞,这已经成为高中作文里的普遍现象。在这一切背后的实质问题就是长期的教学与写作中我们的学生不愿或无法深入思考写作本身,进而丧失了写作与表达的能力。

“欲筑室者先建基”,写作之“基”就是情感。因此,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关键就是要追寻写作的动情点,让学生具有写作的冲动。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时,我们首先可以尝试广泛阅读以激发写作激情。

其次,写命题作文要切合学生实际,使之有事可记,有话可说,有理可发,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可一材多题、一课多题,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喜好的学生的不同要求;也可教师命题之外让学生自己命题。所选择的题目要贴近现实生活,迫使学生走向生活,关注社会,思考现实人生。这样,学生耳闻目睹,主体意识会增强,而且感到非常新鲜,社会生活许多事情都能牵动他们的感情,从而激发他们写作愿望。

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自由灵活的形式,如小组评比,小组辩论阐发观点,利用现代网络写博客等等,让学生之间加以关注,以激发学生不但要写而且要写好的冲动。

总之,写作冲动是写作的内驱力,是使思维活跃,生活素材在脑中涌现的内部动力。文章是心灵的轨迹,有旺盛的写作热情,有一吐为快的冲动感,一行行文字就会从火热的心头奔腾而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们要不断反思作文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使学生具备最起码的表达能力,为学生整个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最坚实的基础,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开启一扇成功的大门。

(作者单位:河北宣化第一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