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鱼”的转变
2014-09-30王静
王静
【案例】
她总梳着像金鱼一样的小辫,所以我爱叫她“小金鱼”。由于聪明可爱,皮肤白皙,声音动听,上课又认真,她在第一次班干部民主选举中,就当选为副班长。但事实上,她却做着比班长还多的班级事务。渐渐地她成了我的得力助手,我在班级工作中也越来越信任她。但慢慢地,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向我反映她的问题,有说她凶的,有说她骂同学的,林林总总,这其中说得最多的是撒谎。起初我还不相信,总是护着她,但这学期以来,这样的报告已经不绝于耳,她在同学面前和在我面前的表现的两面性,使我不得不认真地去了解她。
【事件一】否认偷食:班里有规定,不许把零食尤其是糖果带到学校来吃。可一天午餐后,我看到“小金鱼”嘴巴里鼓鼓的,显然是正在吃东西,于是生气地问:“嘴里的是什么?”她这才意识到自己犯错了,但却推说是另一位女生硬塞给她吃的。我心想,那位女生是个再老实不过的孩子,怎么可能做这种事呢?“小金鱼”肯定是仗着我喜欢她,以为我会原谅她,并不予追究。令她没想到的是,我坚决地把那个孩子喊来质问,这才弄明白,人家只是想送给她吃,她欣然接受,哪有要逼她吃的意思呢。此时的“小金鱼”无言以对。
【事件二】虚报家境:有一次,在与一位家长交流时,聊到“小金鱼”的能干,这位家长说:“她说她妈妈是老师,难怪她这么能干了,肯定是妈妈教育得好啊!”我听后暗想:学籍表上她的父亲仅是个普通工人,母亲在家待业,何来的妈妈是老师呢?
【事件三】撒谎争强:在一次语文课上,我让孩子们准备查字典比赛,却见她偷偷在桌下“动手”, 提前就把字先查好了,待我宣布“开始”后没一会儿,她就举手说查好了。同桌不服气,举手表示抗议,其他孩子也提出抗议,我只好重新组织了一次比赛。这让我意识到,为了“赢”,她也可以抛弃诚实的品性。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如不及时纠正,将会影响她未来一生。
【辅导过程及反思】
如何让这个原本优秀的孩子继续展示她甜美的笑容,真诚面对同学和老师呢?我想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是最好的办法。
1. 尊重为本,注重交流。为了改变她,我经常与她谈心。随着交流的增多,孩子渐渐向我敞开了心扉。这让我意识到,学生说谎大部分原因类似,要么是父母或师长沟通方式不当,要么是与同学交往不和谐。而教师要找到对策也不难,只要给予尊重和理解,事情往往很容易解决。首先,教师要提供互动的机会,让双方平等交流;其次,教师要多理解学生,态度真诚、和蔼,打消学生对教师的戒备或恐惧心理;最后,通过交流,让学生认识到撒谎的后果,并努力改掉这个坏习惯。经过一番努力,“小金鱼”终于从起初的不服气慢慢地向我交心,并逐渐认识到撒谎的后果,表示要努力改正。
2. 结合心理,对症下药。考虑到低年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弱,我就从满足“小金鱼”合理的需求入手,当众给了她一块糖,并告诉她:“这颗糖是老师请你吃的,你可以放心大胆地吃,但并不是每个场合都适合吃糖,对吗?有时候我们要为了遵守规则而适当抗拒物质的诱惑。”“小金鱼”听后低下了头,她是个聪明的孩子,我的言外之意她一听就明白。这以后,我再也没听到过她吃糖的“小报告”。可见,解决学生的一些问题,需要了解其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施以教育。此外,教师要宽容,对学生的某些不当行为不要直接说出,而是通过谈话或旁敲侧击等办法去提醒教育。
3. 双管齐下,标本兼治。了解了“小金鱼”的撒谎情况后,我经常与其家长通话,家长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给我的工作以充分配合。在此过程中,我也常提醒家长,亲子之间要相互尊重,平常万不可拿这些事质问或教育她,以免伤其自尊;同时,要适时给孩子以恰当的教育,避免她在管理同学的过程中产生优越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通过这种内外结合,“双管齐下”的教育,“小金鱼”的撒谎行为逐渐被根治。
4. 鼓励信任,知人善用。马卡连柯说:“要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结合起来。”对撒谎的学生,要及时批评,就事论事,不是万不得已不要宣扬,还要允许当事学生辩解和说明,之后再认真严肃指出说谎的危害,让他们认识到撒谎可以使人“变质”,但只要承认错误,勇于改过,撒谎也不是罪不可恕。“小金鱼”虽然有撒谎的缺点,但处理班级事务的能力还是很强的,而且积极性很高,针对她的这几个特点,我没有一味打压她,而是适当地将班级的任务分配给她,既让她挣得面子,又为班级管理找到了合适的帮手,可谓一举两得。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说谎也是班级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偏差行为之一。对此,我们不必过于担心,选择合适的方法,了解问题的症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问题是一定能解决好的。
责任编辑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