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羲之书法艺术浅论

2014-09-30钟朝发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王羲之书法艺术影响

钟朝发

内容摘要: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时期,各种书体相继出现,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其中王羲之的书法以其独特的书法艺术成功演绎了以魏晋风度为特征的时代精神,成为历代书法家学习的典范。本文从王羲之的人生历程和生活状态、生活背景、书学思想、书法师承等方面探索王羲之书法艺术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然后,从楷书、行书和草书三个方面分析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创新;最后,探讨王羲之书法对书坛的影响。

关键词:王羲之 书法艺术 原因 创新 影响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艺术家,其作品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王羲之书法艺术形成原因

一个书法家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与他的人生历程、生活状态、生活背景、书学思想、书法师承和个人努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因素对书法家书法艺术的形成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面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王羲之书法艺术形成的根源。

(一)王羲之的人生历程和生活状态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出身王氏望族,书香门第。王羲之在年幼时受其父失踪的影响,不善言语,没有显现过人之处。至青年时代,王羲之书法卓然不群,甚得王敦、王导器重。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等。由于王羲之很有才气,朝廷多次召他到朝里做官,但因其不愿介入派系斗争而被他推辞,后来经朋友多次劝勉,他才外任做了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王羲之很想为国家做些大事,但他在仕宦的道路上却充满了矛盾。后来,王羲之带病辞官,定居会稽山阴,经常与人游山玩水。

(二)王羲之的生活背景

东晋王朝是一个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社会大动乱之后暂时安定的王朝。当时从中原南迁的士族阶级及其制度极为腐朽没落,统治阶级主观上已无心于国家的重新统一,更没伐北的客观实力。因此,老庄思想、佛学、以及玄学开始大行于世。这种玄学思想有别于先秦道家的“无为”思想,它主张超越有限去追求无限,强调个性,追求自然、自由的境界。这个在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的时代,造就了王羲之书法风格。同时,少年王羲之随王廙南渡,也间接影响着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取向——崇尚风神,灵和飘逸,明净自然。

(三)王羲之的书学思想

魏晋玄学是在老庄思想基础上融合道家与儒家学说而成的一种哲学思潮。道家崇尚自然,主张寡欲清心、返朴归真;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玄学崇尚清淡,提倡“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当时王羲之深受玄、道思想的影响,他崇尚自然、寄情山水、追求自由、放荡不羁,同时这种思想倾向深刻影响着王羲之的书学思想及其书法风格。如:王羲之在《书论》中说:“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攲有侧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偃”与“仰”,“侧”与“斜”,“小”与“大”,“长”与“短”皆言用笔变化自然之态,同时体现着老庄的“自然观”思想。

(四)王羲之的书法师承

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自幼爱习书法,由父亲王旷、叔父王廙启蒙。王羲之在少年时师从卫夫人;卫烁,师承钟繇,尤善楷书,书法造诣极高。卫夫人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为王羲之后来革新楷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到二十岁间师从擅长楷书、行书、草书和飞白书的王廙,使得王羲之兼善诸体,为后来变革今草、行书和楷书作了重要的铺垫。同时王羲之书法也受到王、郗两大书法世家的影响,如王导将钟繇名迹《宣示表》赠给王羲之,使得王羲之有机会就真迹学习钟法。随后王羲之心仪张芝草书,从而学习张芝草法。总之,王羲之在认真学习前人的基础上,经过自身努力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

二.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创新

晋代书法上承汉魏流风遗俗,而有重大发展和变革,尤其自东晋起,书法开始转向自觉追求妍美流便的书风,充分张扬个性。其中“书圣”王羲之在吸取前人书法精华的基础上,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书、行书和草书之典范。具体表现为:

(一)楷书方面的创新

楷书体或称正书体、真书体,是在隶书体逐渐演变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书体。王羲之在楷书方面对钟繇的楷书“俱变古形”,为今体楷书的定型做出了积极贡献。钟繇的楷书具有浓厚的隶书笔意,但是王羲之在钟繇书法风格的基础上融汇各家之长并加以创新,所书楷体笔画之间的配置关系基本确立,结体变横张为纵展,规整劲健,雍容尔雅,仪态大方,将楷书引入了端庄而生动的“今体”阶段。代表作有《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

(二)行书方面的创新

与楷书一样,两汉时期,行书已在民间流行。早期的行书也是由隶书的实用书写逐渐演变而成的一种新兴的书体,它简洁、开张、结体松动、隶味很浓。行书由后汉刘德升始创,至晋朝钟繇、胡昭二人的书法定为标准体。王羲之早年习字,自然不能逾越钟、胡两家范例。王羲之在比较了胡、钟二家的书法,遵照卫、王两家族的传统的基础上,选择了钟繇书风。王羲之早期行书《姨母帖》,尚残留隶书那种横平竖直的书写习惯,用笔起伏、顿按的幅度不大,很少映带;书写速度较为平缓,近于匀速,风格古拙质朴,不脱钟繇法度。王羲之后期的行书作品,风格大变,面貌一新。代表作有《兰亭序》、《丧乱帖》、《孔侍中帖》等,这些作品笔画体态都有生动的欹侧之势。王羲之的新体行书中锋、侧锋互用,每字即见,运笔速度较为迅疾,有振迅遒劲的风神。同时,王羲之将草书笔法引入行书,从而使行书体势具备了欹侧遒媚的风格。如他的《兰亭序》,笔法变化丰富,笔力劲健,速度匀畅,形态纤美适度、自然含蓄,结体冲和安祥,不激不厉。

(三)草书方面的创新

秦末汉初,已萌草书。汉魏草书,大多是较多地保留着隶书笔意的章草,少部分是比章草书写更为简便的今草的雏型。汉末出现了一些草书大家,如崔瑗、杜度、罗晖、张芝等,其中张芝最为突出。字字独立、笔势不连贯的章草在张芝的推动下,形成了可字字相连、更为自由便略的今草。三国两晋时期的书家,若习草书,多以张芝为楷模。王羲之以索靖的《七月廿六帖》为学习草书的蓝本,同时王羲之的章草在王导、王廙的教导下书写十分精美。但是王羲之在草书方面的建树,并不是章草,而是今草。王羲之的今草书,是在扬弃张芝章草书的过程中生成的;与张芝的章草相比,王羲之的今草使转灵动,点画放纵,笔势流畅遒逸。代表作有《十七帖》、《初月帖》、《长风帖》等。

三.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影响

王羲之书法重意尚韵,书法技巧及书外情趣的融合,达到登峰造极境地,并且能够融入世俗,这样不仅使王羲之书法自产生以来就被其生活年代的人们推崇与学习;还让其书法得以广泛流传,使王羲之书法在我国书法界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总之,王羲之书法不仅影响着其子孙后代,还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主要表现为:

隋唐时期是中国书法最为繁盛的时期,楷书、草书、隶书、行书百花齐放。唐太宗李世民,为帝王书法家第一人,贞观初年,潜心临习王羲之真迹,亲撰《晋书·王羲之传论》,由于其“尊王”的审美倾向,确立了王羲之“书圣”的地位,直接影响了“初唐四家”(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与薛稷)的书法创作。如:欧阳询工于书法,学“二王”,其书刚劲挺直,自成面目,人称“欧体”,碑刻存世以《九成宫醴泉铭》为代表,其临摹《兰亭序》很有功力。盛唐时期的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人在王羲之书法的影响下,抓住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本质,不断创新,使唐代书法达到了鼎盛。

宋代的“宋四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与蔡襄)在继承王羲之书法艺术精神的基础上也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如米芾早年学习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后来主要学习、临摹“二王”书法,行书代表作《苕溪诗卷》,笔意与《兰亭序》相近;此外,从米芾所临的《中秋帖》来看,其字可以乱“二王”。

元代的赵孟頫在复古主义思潮的背景下,学习从王羲之起的一派王书体系,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赵体”。明代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时期,如“吴中三子”(祝允明、文征明、王宠)书法以“二王”为宗,兼学欧阳询、禇遂良等,延续王羲之书风。

以上王派人物,自东晋以后各朝皆有,贯通至今,形成一个庞大的王派书法群体。这些名垂青史的书法大家,在学习王羲之书法的基础上,博取众家之长,书写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例如:欧阳询的“欧体”,颜真卿的“颜体”,米芾的“米体”,赵孟頫的“赵体”等,都影响着中国书坛。清代虽有碑学的提倡,但王羲之书法在中国书坛影响力至深至远,从而使其“书圣”地位从未有过动摇。

参考文献:

[1]刘占召.王羲之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2]王汝涛.王羲之研究[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

[3]于若溪.浅谈王羲之的书法艺术[J].美术教育研究,2013(4).

[4]王佳.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J].兰台世界(上旬),2013(10).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王羲之书法艺术影响
王羲之送字
大书法家王羲之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书圣王羲之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