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提供科技支撑
2014-09-30胡炜
文/胡炜
(作者系河南《创新科技》杂志社社长)
2013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这一在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肩负着我国提升内陆新兴经济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重任,是引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动机与核心增长极。其产业发展方式是: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发展环境优、市场活力足、质量效益好;其经济运行模式是:注重内涵发展、注重融合发展、注重高端发展、注重创新发展、注重开放发展。
契合实验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借力国家战略培育发展优势,未来应重视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是应瞄准高端突出特色,着力构建实验区现代产业新体系,增加区域发展新优势,把实验区建成创新驱动中原经济区发展的示范载体
产业是实验区经济的核心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把信息化作为加快我国推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这对实验区来说是最鲜明的时代要求;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经济正以智慧交通、数字化和新的商业模式为基础,构建全新竞争体系,这也给予了实验区实现跨越发展最难得的历史机遇。实验区应顺应技术进步和信息革命的需要,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原则,强化创新驱动和信息化支撑,围绕航空物流、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搭建与世界发达地区及前沿技术的联系通道,坚定不移地走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之路。
航空物流产业方面,应向立体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围绕国际枢纽机场建设目标,综合考虑航空、铁路、公路客货流多式联运综合交通体系,形成以国际国内航空枢纽为节点的、直通和中转相结合的航运物流网络。
高端制造业方面,应向自主化、规模化、品牌化、高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加快建设以移动终端(手机)、航空器材制造、特色航空食品等临空产业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基地,以及新媒体出版、绿色包装印刷、现代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等,打造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实现实验区结构性产业的集聚。
现代服务业方面,以产业融合为重点,按照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品牌化要求,促进产业链上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合,推动科技信息、创意设计、研发服务、创新创业孵化、专业技术服务等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新型科技服务业发展,以现代服务业提升实验区制造业竞争力;同时,加快金融保险、商务会展、总部经济和休闲旅游等新兴服务业态发展,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要素汇流基地和国际商务交往中心。
二是搭建创新载体,增强创新驱动动力,增加平台支撑新优势。产业发展,项目落地,需要有创新载体承接,以创新驱动能力为依托
临空经济是依托航空城优越的陆空交通优势,以航空物流、空港配套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制造、总部经济、科技研发、国际商务会展及休闲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形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是加快实验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应以增强科技创新加快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支撑引领、创新驱动和高效高速发展能力为根本目的,把不断快速提高实验区产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主攻方向,构建实验区自主创新体系。对实验区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发展速度快、市场前景好的建设项目,要给予重点支持,围绕产业链同步部署创新链,超前和科学编制产业技术创新规划和行动方案,以创新型产业集聚园、高新技术产业化特色区、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器和信息服务工程基地等为发展载体,以实验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为创新平台,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科技开放合作专项等项目为抓手,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创新方法示范企业和节能减排科技示范企业,同时,加强对符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条件的引进企业和新培育企业的认定工作;积极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在实验区建立研发中心、研发总部和创办科技企业;并大力推进实验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留学归国创业园、企业院士工作站、生产力促进中心、电子商务中心、技术预见及战略研究中心、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和文化创意与新媒体研究传播中心等建设,积极争取在综合区内建设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等服务平台。
发挥创新驱动的载体和平台作用,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培育和打造河南科技新优势,把实验区培育和发展成为中原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富集区域、抢占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和实现创新驱动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域。
三是不断探索创新,大胆先行先试,为实验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当前,实验区刚刚获批,其规划与发展建设时间还比较短,许多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还存在许许多多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规划》中确定的一批重点特色园区,大部分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聚集度还不强、层次还不高、特色还不够突出;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验区发展的需要,管理体制、发展机制还不够活,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还不够强,科技型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不足,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亟待提高;政策落实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政策优势效应还没有充分体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实验区整体合力和优势不够明显等。这一情况,迫切需要我们从全局高度认识实验区建设的重大意义,自觉站在国家战略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全局的高度,找准定位,主动呼应,主动对接,主动融入,加快推进;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推动创新要素的进一步集聚,为实验区建设增添新鲜活力,为创新驱动实验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引智方面,要制定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实验区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豫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实施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普惠性政策,围绕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引进核心技术创新团队;对引进的院士、“千人计划”、“百人计划”人才等高层次科技人才及其团队优先立项建设省级研发中心、产学研合作中心等,对其申报科技创新项目优先予以支持;要加强实验区科技对外开放合作,大力推动创新的产生、传播、溢出和扩散,为实验区经济不断补充源头活水。
在投入方面,要采取奖励、贴息、补助等积极的科技投入政策措施,扶持实验区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实验区优势产业技术创新综合竞争力和整体实力,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实验区;要加快区内科技金融改革创新步伐,支持金融机构在实验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和动产质押等灵活多样的金融创新服务,重点支持拥有自主创新产品、技术或商业模式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破解融资难问题。
在税收政策方面,要加大对实验区内企业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投资企业、知识产权服务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和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切实用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同意扩大实验区企业的研发费用扣除范围,将在职研发人员“五险一金”、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维修费等纳入加计扣除范围。
总之,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只有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敢于探索,才能实现新突破、新发展,使实验区成为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