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米尔其克草原护边

2014-09-29王遐

新晨 2013年11期
关键词:边境线官兵们米尔

王遐

斯卡克,是农五师八十七团米尔其克草原上深受人们尊敬的一位哈萨克族长者。草原上的哈萨克族人常常围坐在一起,用“阿肯弹唱”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将他的故事到处传颂着。

深秋时节,我们来到了米尔其克草原,寻访斯卡克。

米尔其克是蒙古语,意为“青色的草原”。这片铺展在阿拉套山脚下的大草甸比博乐垦区其他地方要冷许多,尽管草色还没有完全衰颓,但山上刚刚降下的一场大雪已经积聚了足够的寒气,让草原提早进入了冬天。

汽车驶到了山坡下,我们老远就看见两间小屋孤单地站立在空廓的草滩上。进了屋,围着小铁炉喝了碗滚热的奶茶,身上顿觉暖和起来。高鼻深目、年过花甲的哈萨克大叔就坐在面前看着我们,微微地笑着,笑容温和而又慈祥——他就是斯卡克。

米尔其克草原的北端直抵阿拉套山腹地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国界线。在八十七团管理的18公里边境线上,有3条山谷通往境外。这些山谷森林茂盛,栖息着众多的马鹿、黄羊、雪豹、雪鸡、熊等野生动物,还生长着贝母、党参、金银花等珍贵中药材。一直以来,非法进入边境地区的人屡禁不止。

这片面积为96平方公里的草原分属八十七团和温泉县,生活在这里的近万名汉、蒙、哈萨克、维吾尔族牧民和3万余只(头)牲畜也分属八十七团和温泉县。边境的管理工作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1967年就来到米尔其克草原的斯卡克,本职工作是管护八十七团17万亩草场及山间的森林资源。

上世纪80年代,中国西部边境结束了军事对峙的态势,边境地区的形势和缓了许多,不少边民也就胆大妄为,常常擅自进入边境地区偷猎、捡拾马鹿角、滥挖中药材,给边境的安宁带来极大的隐患。

斯卡克骑马穿行在草原上,总能看到三五一伙、八九一群的陌生人在草滩上游荡,他们大多背着自制的枪械,神色仓惶,行踪诡异,趁边防巡逻队不备时,就迅速进入阿拉套山,然后悄然隐入山谷的林地间。

山谷里的地形很复杂,沟壑交错,草深林密,一小群人隐匿其间,就如同野狐藏身于群山。驻军某部米尔其克边防连兵力有限,想要无一漏网地拦截所有非法临界人员,实在太困难了。

热诚、忠厚的斯卡克来到边防连,提出要义务帮助边防连护边。熟悉边境地形,熟悉哈萨克、蒙古、维吾尔、汉4种民族语言,而且擅长骑术的斯卡克主动要求担任护边员,让官兵们喜出望外。官兵们都认识斯卡克,知道他是八十七团的老民兵,1974年就加入了党组织,在草原上有很高的威望,他实在太适合做这项工作了。

斯卡克的确没有让边防连的官兵们失望。在管护好草场、山林的同时,他尽心尽责地做着护边员应该做的工作。懂4个民族的语言,让斯卡克如鱼得水般地穿梭于草原,往来于各民族之间。牧民们分散放牧的时候,他就骑着马走进一座座毡房、蒙古包,细致地给大家讲解边境管理的政策、法规;牧民们集中起来给羊只剪毛、配种时,他就把大家组织在一起,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宣讲党的民族团结政策,驳斥民族分裂分子散布的言论。

因为担负着护林的任务,斯卡克会经常进入阿拉套山深处那一条条长满云杉的山谷,仔细地巡视。当了护边员之后,他进山的次数就更加频繁了,几条通往境外的山谷,每个月都要巡视二三次。

每次进山,短则跑一天,长则转悠三四天。

斯卡克随身带着的干粮只是一包馕和几块奶疙瘩,什么时候饿了,就拿出来啃几口。山谷里时常有猛兽出没,但边境地区禁止鸣枪,他不能佩带猎枪,只能携一把匕首用作防身。冬天进山巡视就更苦了,羊肠一样纤细的山路覆盖着厚厚的冰雪,马都不敢行走,斯卡克只好拽着马缰绳,徒步行进。

斯卡克深邃的眼睛像猎隼一样敏锐,边境线上的任何异常都逃不过他的目光。只要他进了山,非法临界人员十之八九会被他发现并拦截。

每年他都能阻拦二三十名非法临界和越界人员。2003年4月,斯卡克进山巡视时,发现了一个30多人的大团伙,他们在距离边境线很近的山谷里捡拾马鹿角并进行偷猎活动。他们的人数太多了,而且还携带着自制的枪械,这是斯卡克当护边员以来遇到的最大的一次危险。斯卡克镇静了一会儿,认为不能强行阻拦,他佯装成一个过路的牧羊人,若无其事地走近他们,机智地把他们引进一条与外界不相通的山沟,然后快速赶到米尔其克边防连报告。边防连即刻派一队官兵荷枪实弹进山,将这伙人全部擒拿。

斯卡克拦截过不少非法临界和越界人员,其中的一些人对他充满了仇恨。曾有一个家伙在路上堵住斯卡克,恶狠狠地叫嚣:再敢管闲事,就挖了你的眼睛。斯卡克毫不畏惧地说:为国家守护边境线,是我的责任,我身后有解放军,我不怕你们!

斯卡克当护边员的20多年里,和米尔其克边防连的官兵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斯卡克退休以前,一直和老伴住在八十七团畜牧公司提供的两间40平方米的小屋里。这个家很简陋,老两口的日子过得也很艰辛。草原上不通电,天一黑就得点油灯。冬天草场的引水管道不能使用了,家里生活用水就得采用最原始的办法,把外面的冰雪搬回来,慢慢地融化。

就是这样一个清贫的家,在米尔其克边防连官兵们的心里,却是世界上最温馨、最和暖的地方。下山办事或去边境线巡逻的官兵们每次路过小屋进来休息时,都会觉得自己被凝聚在这个家里的浓情融化了。

满腔热忱、满脸慈爱的斯卡克夫妇总是烧好奶茶,端出酥油、馕饼、油果。有时斯卡克还会拿出冬不拉,兴致极高地给大家弹唱几首哈萨克民谣。

斯卡克很心疼这群离别家乡和亲人的边防军人,他很想替那些远在天边的父亲母亲照顾他们的孩子。冬天,山里下了大雪后,只要官兵们一进山,他就会打马跟过来,给大家带路,他担心积雪掩没了山路,官兵们辨不清地形从山崖上摔下来。老兵退伍、新兵初来乍到时,他就更积极了,每一条山谷都要带着新兵走几趟,把沿途的一切情况都介绍得清清楚楚。

边防连没有兽医,积累了很多兽医常识的斯卡克便主动帮助边防连照料20多匹军马和70多只生活羊。一年又一年,斯卡克差不多成了边防连的编外战士,边防连的官兵和马儿、羊儿都离不开他。

其实,斯卡克也离不开边防连的官兵们。每年秋、冬季节,牧民们转场之后,偌大的草滩上就只有斯卡克一户人家。家里有了什么急事,能够赶过来帮助的只有边防连的官兵。斯卡克很喜爱这些年轻的、生龙活虎的边防军人,他们来到他的家,给他的小屋带来了欢笑、带来了生机,也驱散了冬季草原上无边的寂寥。

2009年,“八一”建军节快要到了,斯卡克想了好几天,决定给边防连赠送一面锦旗。他很用心地设计了锦旗,让女儿一针一线绣上“军民大团结万岁”“伟大的祖国万岁”这十四个大字,然后和老伴一起送到边防连。和米尔其克边防连相邻几十年,和戍边的官兵们相处几十年,斯卡克用这面锦旗表达出了他对边防官兵全部的深情、对伟大祖国全部的热爱。

2010年,斯卡克退休了。他把两间旧屋交还给团畜牧公司,准备搬到山下的团部去。边防连领导得到这个消息后,派了一个班的战士来,把斯卡克和老伴、还有一些家什一起搬到了边防连。孩子们一直在团部等父母,天傍黑了也没见到接父母的车回来,急了,赶紧找人,这才知道,父母被边防连“抢走”了。

在边防连住了一年后,斯卡克决定在草滩上盖两间房,搭建一个自己的家。他是一个很明事理的人,知道自己是一个老百姓,长时间住在部队的营区里不合适,他不能给边防连添麻烦。

斯卡克给团畜牧公司当了40多年草原看管员、给米尔其克边防连当了20多年边境护边员,他一天都离不开草原、离不开边防连的官兵。他要在米尔其克草原安度晚年。

他特意去找了畜牧公司领导,征得他们的同意后,最终把新家建在了这片草滩上。这里离边境线很近,离边防连很近。

望着矗立在山坡上的米尔其克边防连,我们想起了一首歌: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钢枪紧握战刀亮闪闪,祖国的山山水水连着我的心,决不容豺狼来侵犯……阿爸帮我饮战马,阿妈给我缝补衣衫,喝一杯奶茶情意深,边疆就是我的家。

米尔其克边防连的官兵们行走在巡逻的路上,能够看见前方小屋旁站着斯卡克大叔,能够闻到从小屋里飘出的醇香的奶茶味,是多么的踏实、多么的温暖啊。

义务护边20多年,斯卡克获得了很多荣誉,2006年,他被兵团党委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2008年,他又被评选为兵团道德模范。

2010年6月,共青团中央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即将结束农五师的支教工作返回原籍时,提出了一个愿望,要到米尔其克草原看望斯卡克大叔,和他一起到边境线上巡逻一次。

在农五师团委的组织下,他们终于如愿以偿。濛濛细雨中,这些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研究生们跟着斯卡克走进了阿拉套山,走到了神秘的边境线旁。看着共和国巍峨的边山,看着守护边山几十年、已经苍老的哈萨克大叔,所有的人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支教团团长侯玉帮说,感受了斯卡克大叔,我们才真正地、深刻地理解了屯垦戍边的内涵。

斯卡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职工,像大多数在草原上生活的哈萨克族人一样,内敛、憨实、淳厚,这些荣誉、这些评价对他意味着什么,他从来没有想过。他只知道,身为一个中国人、一个兵团职工、一个边境线上的护边员,他做了他应该做的事,尽了他应该尽的责任。

斯卡克有7个孩子,其中6个长大后都相继离开了草原,在八十七团和其他地方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只有老五别里泉特像极了他,非常地迷恋草原、迷恋马背生活。

别里泉特还是12岁的少年时,就跟随父亲进山护林、巡边。和马有关的一切事情他都很喜欢做,不到20岁,他就成了米尔其克草原上最好的骑手,而且还会打马掌、给马看病。

2010年年初,斯卡克办完退休手续后,别里泉特就接了他的班。斯卡克郑重地把儿子带到边境线旁,再三嘱咐儿子:一定要好好地管护这条边境线、这片森林、这片草原!

接班第一年,别里泉特就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他由此明白守护草场、山林、边境线是充满了艰险的工作。

2010年11月的一个傍晚,别里泉特下山去给摩托车加油,3个曾被他阻拦过的临界人员突然从一旁冲出来,将他围住,疯狂地殴打。他们离去后,别里泉特挣扎着给边防连打了一个电话,几名官兵赶紧驱车下山,把别里泉特送到了医院。没过多久,一个进山企图偷挖药材的人,用啤酒瓶暗中袭击了别里泉特。过路的人报了案,查干屯格乡派出所的民警赶来,把浑身是血的别里泉特送到了医院。

两次遇袭,两次住院,花去家里4000多元钱,但是这丝毫没有动摇别里泉特干好这项工作的决心。他说:这些人危害了国家边境的安全,我就要阻止。为了国家利益,我就是牺牲了,也值得!

八十七团畜牧公司将别里泉特吸收为正式职工。按照公司的规定,担任草原管护员,一年可领6000元工资,但不能在草原上发展自己的生产羊。别里泉特接班后,团里考虑到斯卡克家里的经济困难,特别准许别里泉特发展自己的生产羊,让别里泉特承包了150只羊,每年给畜牧公司上交15只羊羔,10年后羊只全部归属个人。

团里的支持、扶助,让别里泉特心里充满了温暖、充满了信心,同时也激励着他像父亲一样恪尽职守。去年夏天,别里泉特进山巡视,发现了40多个偷挖药材的人,他立即报告了边防连。边防连派出一个班的战士跟随他冲进山里,很快就把这群人抓获了。

斯卡克退休后,还跟儿子一起进山到边境线巡视过几次,但体力、脚力明显不如以前了。一个在马背上驰骋了40多年的骑手就这样老去,他的心里多少有点悲伤,但是看着身边健壮如牛、敏捷如豹的儿子,他又欣然了。

别里泉特的勇敢、坚定,斯卡克都看在眼里。他终于可以放心地把自己干了一辈子的工作交到儿子手里了。

猜你喜欢

边境线官兵们米尔
爸爸,我不怪您!
遇见
37年,受伤天鹅成家人
温暖边境线的图书馆
边境线上的认同与国家在场
良心的安宁
双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