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成功因素之再思考: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审美心理看《爸爸去哪儿》
2014-09-29祝洁,刘健
祝 洁,刘 健
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剧照
受众在观看电视节目中产生“共鸣的原因除了心理、生理的条件外,更重要的原因还应当从社会历史方面去寻找。”[1]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审美文化心理,而这种独特的审美意识影响到我国广大受众对艺术作品的选择和喜好,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爸爸去哪儿》恰恰是符合了这种民族审美理想的艺术作品。
一、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亲情伦理与人文关怀
“在世界各大民族和文化传统中,中华民族是最重视伦理道德作用的民族之一。这一点,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哲学和中国艺术,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美学。”[2]中国受众的审美判断也深受其影响。
中国的艺术历来强调在伦理道德上的感染作用。“中国美学经常把审美同人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联系在一起,要求符合伦理道德的善,审美意识具有纯洁高尚的道德感,注重审美所具有的社会价值。”[3]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拥有众多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传统。《爸爸去哪儿》节目中所表现的那种重视家庭亲情、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待人有礼的内容,正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在《爸爸去哪儿》中体现出来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注入到中国观众的思想观念中,给节目以深深的认同,满足了人们归属和爱的需要。
《山东海岛》下集中,小岛上有很多由于子女常年在外打工孤单的爷爷奶奶,让孩子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那些身边没有宝贝的“爸爸妈妈”,他们的孤单与思念。在“陪爷爷奶奶,哄他们开心”的任务中,爸爸们帮助这些老人们把房顶修补好,孩子们帮奶奶捶背、剥花生,陪爷爷聊天、一起游戏。因为有了孩子们的陪伴,在这些空巢老人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期间镜头捕捉到有老爷爷在偷偷的抹眼泪。郭涛想起他们已经很久没有给奶奶打过电话了,立即用编导的手机拨通了石头奶奶的电话。见到那些单身的老人感受到一种亲情和温暖,不论是嘉宾还是受众都会联想到自己父母,很心酸。节目中每个人都收获满满的爱与感动。节目中充分地体现了重视家庭亲情、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儒家传统文化思想。在观众认同的同时满足了人们归属和爱的需要。
“童言无忌”任务中,村长李锐在房间里和孩子们单独谈话,从孩子那里听听他们心里最真实的老爸。“你是想要爸爸常常回家呢,还是想要你最喜欢的玩具,还是希望他经常回家陪陪你的妈妈。”Kimi到底最想要什么,“陪我的妈妈。”即使只有四岁的孩子,也懂得爸爸能够在家陪妈妈,妈妈就会特别开心,有爸爸妈妈在身边,自己就是最幸福的。他可以不要他最喜欢的玩具,最希望的是爸爸有时间的时候能够陪自己的妈妈。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竞争压力、精神压力的加大,人际关系的淡漠,现实生活中人们爱的缺失,通过收视行为如同一次心灵旅程,体验放松心情的舒适。在节目中呈现的世界里寻找到补偿,去体验生命情感中的至善至美。
二、和——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中的“和”,在美学中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中和之美”,在哲学上表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爸爸去哪儿》中的“和”正是体现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审美心理。
(一)“中和之美”——节目体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
中国传统美学与传统艺术主张“中和之美”。“和”的境界,从儒家思想来说更多地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情与理的统一。
一般的真人秀节目会有意制造冲突,让观众看到真实状态下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冲突。亲子类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不同于一般的真人秀节目,相比之下,节目弱化了竞争,不把其他小孩当作自己的竞争对手,分出高低胜负。更注重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共,齐心合力完成任务。注重集体团结合作、分享、互帮互助、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好的关系。例如:2个孩子找锅,3个孩子找食材,共同完成任务收集齐所需物品,爸爸们一起做饭共同分享。节目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中和之美”,更加符合中国观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审美心理。
(二)“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是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也是传统美学的精髓,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天人合一”是指人与自然息息相通,合为一体。中国美学高度重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运动的力量的美,欣赏、赞叹大自然在时间上永恒无限与空间上广远宏大。
中国历史上,经常把自然作为独立的欣赏对象和艺术的表现对象,把自然之美看作是人的某种精神品质的表现,自然同人的精神生活、情感要求、道德情操相联系,自然能够在情感心理上感染人。《爸爸去哪儿》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示了人们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喜悦,折射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在这种情与景的交融中,更表现了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由衷的民族自豪感的“爱国”情怀。
节目第一期选择了六处不同的自然风光,不同文化的风土人情,欣赏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特色和魅力。云南水乡,喀斯特山水田园风光,候鸟满天,山清水秀。山东海岛,一望无际的大海,碧海蓝天,沙滩海鸥,层层浪花。《爸爸去哪儿》在将自然当作独立的欣赏对象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人文,淳朴民风、民歌民俗、风情古韵。在不同的地方吃当地的特色,云南水乡以鱼为主,山东海岛以虾蟹等多种海鲜为主,农村以当地多见的蔬菜为主。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介绍,例如:在《湖南平江特辑》中爸爸和孩子们一起去学皮影戏表演,近距离感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在云南水乡,当地人身着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服饰。热情的彝族人民用歌声和舞蹈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展示独特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和文化魅力,感叹祖国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无处不在,例如《云南水乡》中来到的普者黑是全国著名的候鸟过冬基地,放飞鸟儿去天空翱翔,给鸟儿喂食,都能让孩子们学到珍爱小动物,保护大自然的美好品质。
《爸爸去哪儿》使观众的价值观与节目的价值体系达成一致,最终产生一种价值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满足了人们的归属、追求美好和爱的需要,浓郁的地域色彩满足了受众对异域风情的猎奇心理。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92.
[2][3]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