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数据新闻的发展韬略

2014-09-27罗晨

新闻前哨 2014年6期

罗晨

大数据裹挟信息流而来,引发营销行业、医疗卫生行业、社会服务行业的深刻变革,新闻业作为这场革命的记录者与参与者,应该在行业思维中积极嵌入数据新闻概念,结合自身环境、发掘竞争潜力,把握机遇,积极谋求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数据新闻发展历史

数据新闻又称为数据驱动新闻。2009年,新浪微博面世,对于新浪微博数据的研究直接激发我国数据新闻的蓬勃之势。数据的开源和瞬时幂律增长特性使常规软件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对既有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上种种特性造就今天我国数据新闻的大数据特质:兼具数据新闻量化特色,又符合数字新闻互动多样化的属性,实为大数据思维贯彻至新闻报道的一种样态创新。数据新闻满足互联网发展需求,方便用户对于大数据的理解。根据传播学奠基人拉扎斯菲尔德的“意见领袖”理论,数据新闻相当于是信息的中转处理站,受众实际接触到的是媒体对大数据加工后的新闻产品以及由此衍生的拟态环境。

我国数据新闻现存弊端

新浪微博的普及真正揭开我国大数据的帷幕,数据新闻正是源于社会化网络数据分析成果,从而实现自身独立,并开创一系列新形态的新闻制作技术。严格意义上说来:我国数据新闻的资历尚浅。在起步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理解偏差、客观环境的外部压力、与民生地气的脱节,使我国数据新闻难免陷入发展困境。

1.数据新闻呈现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分别开设“数字之道”、“图解新闻”、“数读”等栏目,致力于用数据说话,为用户提供轻量化的新闻阅读体验。这是我国媒体积极践行数据新闻理念的先河。观察发现:各个新闻网站所谓的数据新闻,其呈现形式多流于静态的信息图,某些信息图甚至仅为图表的简单堆砌和一味追求视觉效果所带来的色彩混搭。信息图的目的在于将包含数据的单维文本变成多维图像,舒缓文本阅读造成的视觉疲劳,其本质还是要回归新闻的内在价值和固有逻辑。我国的数据新闻表达形式存在逻辑缺位和模式单一问题,甚至信息图的标题也呈现清一色的“一图看懂XXX”。将信息图和枯燥标题奉为圭臬的做法太过生硬。

2.数据获取渠道有限。

我国数据新闻多对政府公开数据进行解读,报道活跃时间段集中在大型会议前后、普查数据发布时期,解读对象局限在政府公报、二手数据。但大数据真正的兴奋点来自于社交网络。在社交网络中搜集重大事件对人们的传播效果,了解网民的观点、倾向、态度、意见转变等显然更具意义。社交网络的情感分析、语义分析、意见挖掘是现实社会人际脉络的缩影,充分利用社交平台数据有助于舆情的研判与调控,方便从个体行为推到群体动态、从群体中感知个体行为。目前我国新闻行业忽视以社交网络为代表的多渠道数据折射出结构性视角的缺失。

3.传统新闻与纸媒的禁锢。

我国新闻带有浓厚的专业色彩,身兼事实真相传达者和意识形态引领者的双重角色。在宏观叙事视角下,传统的文字加图片的的新闻报道形式容易受到欢迎,也是重大社会事件报道的主流体例。数据新闻纵然存在众多优势,但其优势发挥需要一定技术基础,以纸媒为例,其版面大小、流通成本、制作工艺不足以支持数据新闻的最佳展现,遑论数据可视化的动态性与交互性。简言之,数据新闻的成长沃土还是在网络世界,传统媒体并未给予数据新闻推波助澜的作用。

4.现行数据新闻意义不大。

新闻作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当起到传递社会现实、传承文化、引导舆论功用,数据新闻也必须具备如上特质。国内现行数据新闻将重点放在图片的新颖、视觉的冲击力,没有关注图片背后蕴含的叙事,受众难以通过数据新闻升华出人文思维和深层价值。著名学者Lorenz认为数据新闻的生产流程应为:数据——过滤——视觉化——故事,这一过程对公众而言新闻信息的价值不断提升。丧失高价值文本支撑的数据新闻不能被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新闻,而缺乏意义的数据新闻正是我国数据新闻报道的通病。

我国数据新闻发展韬略

尽管数据新闻难以与传统媒体实现完美融合,但它的确大有裨益。我国数据新闻现存弊端是必须经历的痛楚期,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借鉴国外业界做法,掌握全面的软件操作技艺,更新陈旧新闻观念才可日渐羽翼丰满。

1.英国《卫报》之成功经验。

英国《卫报》是无可争议的数据新闻创作典范,早在2009年开通的“数据博客”便是其成就之一。2010年12月《卫报》刊登的伊拉克战争日志可以称作数据新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编辑队伍以维基解密数据为基础,采用Google Fusion Tables这一简单软件进行制作,将每个伤亡个体用红点标示,通过鼠标移动可清晰了解伤亡时间及死者信息,数据地图上星罗棋布的红点触目惊心,远胜过文字、照片的传播效果。我国数据新闻必须将数据地图这一形式纳入展现范畴,基于人本主义视角来选择合适形式报道新闻,不拘泥于简单初级的技术含量低的信息图。再者,2012年9月《卫报》在报道伦敦骚乱事件中采用时间线和热力图的做法广受好评。大部分新闻叙事都是基于事件发展的时间序列进行讲述。当讲述的时间跨度较长,或是事件众多繁杂之时,传统的新闻文本式叙述就有可能力不从心。时间线有带入作用,受众通过拖拽时间序列条从而掌握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热力图呈现视觉反差,透露英国各个区域的属性不协调,促使受众咀嚼数据新闻的内涵并进行反思。

2.提升数据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数据新闻绝非是对数据的简单勾勒,工作者在实操过程中至少要具备数据挖掘能力、信息捕捉能力和数据可视化能力,这离不开对专业软件的把握:如适用于信息图制作的Ps、Ai图像处理软件;适用于分词标签云的Tagxedo, Wordle;适用于大数据挖掘的Knime, SAP系列软件;此外还有互动图表软件和网络文本抓取软件等。高水准的数据新闻工作者还应“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可视化的基础上学习专业的SAS软件, R语言, Python语句,D3.js。媒介机构要鼓励视野交叉,如在传染病研究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舆情监控展示。大学和高等院校应为新一代传媒后备力量创造全面学习各种知识技术的平台。还应注意一点:目前国际大型媒介机构编辑数据新闻多倚重开源的免费软件,这造就数据软件的准入门槛降低和易掌握性,新闻教育尽早树立数据新闻学习理念意义深远。新闻背景下的多学科并行有望在未来创建新型数据新闻研究范式,并有利于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灌注自然科学研究色彩。endprint

3.海纳百川的开放新闻观。

开放新闻观体现于两方面:

其一在于积极接纳各种数据。内容分析、问卷调查得来的数据具有片面性,将受访者本体和其社会身份人为割裂。社交网络上的数据具有覆盖面广和样本量大的优势,不仅涵盖个体的多重身份,如性别、年龄到学历、地理位置等,并可以将抽样误差置于可控范围内,用总体样本取代随机样本。根源于网络数据的数据新闻可以有效预测群体行为、测量多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对营销、金融、城市管理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数据新闻从业者要提升对社交网络数据的重视程度。

其二在于将新闻创作“草根化”。在全民皆可记者的今天,数据新闻离不开民智。数据新闻的众包运作降低数据新闻制作难度,非专业人员的意见往往为新闻专业人员提供灵感契机。开放新闻观立足于开放结构,媒介机构可创建网络交流平台供数据新闻爱好者各抒己见。数据新闻的互动性正是将新闻的普适价值和大数据传递给个人实现个人化,再将观点提炼得以社会化,从而扩展数据新闻产品的深度与适用范围,这十分符合开放新闻观的特征。

结 语

数据新闻在国际新闻界前景明朗。美国西北大学新闻学院与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共同开发的“叙事科学”技术大约每30秒就能够撰写出一篇新闻报道。我国的数据新闻发展现状虽然与国外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仍是丰腴的未被完全开垦的富饶地带,数据与新闻相辅相成,遵循合理的发展韬略才是推动数据新闻不断进取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

[1]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文卫华 李冰:《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报道——以英国卫报为例》,《现代传播》2013年第5期

[3]沈浩 黄晓兰:《大数据助力社会科学研究:挑战与创新》,《现代传播》2013年第8期

[4]LORENZ MIRKO.(2010),“Data driven journalism: What is there to learn, in Innovation Journalism Conference”: Stanford, CA.

[5]章戈浩:《作为开放新闻的数据新闻——英国卫报的数据新闻实践》,《新闻记者》2013年第6期

[6]沈浩:《改变世界的大数据》,《时事报告》2013年第6期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