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娱乐文化产品的导向

2014-09-27彭岚

新闻前哨 2014年6期
关键词:娱乐媒介信息

彭岚

娱乐文化产品涵盖多种内容,其产生和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有着紧密的关系,在信息时代,娱乐新闻、娱乐综艺节目等因其故事性、情节性以及蕴含人情味等特点成为娱乐文化产品中的主力军,它们有着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等共同特点。因地域和受众面的差异,在不同的土壤往往会出现思想底蕴、文化品位、新闻导向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在追求娱乐文化产品读点卖点的同时,如何依照新闻规律、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杜绝娱乐新闻及娱乐综艺节目的低俗化和庸俗化,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做些探讨。

传承文化精髓 追求娱乐信息产品的新闻真实

娱乐信息传播的传统媒介是报纸,报纸的诞生大大早于其他信息传播工具。据文献记载,自唐代起,中国就有了邸报。那时的邸报作用仅限于传达朝政信息,所载内容无非皇帝诏令、诸臣奏议与宫廷动态,且只供官宦士大夫阅览。极至晚清,欧美传教士和商人来华办报,将西方报纸模式输入中土,开启了中国近代报业之端绪。新兴报纸不仅向公众报告新闻、介绍新知,而且评议时政、发抒意见,对晚清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时的报纸多为外国传教士的布道工具,中国幅员广大,方言纷杂,口头宣传有很多困难,而中国的文字却是统一的,他们认为,报刊媒介能够把“福音”传给更多的人,传到更远的地方。从19世纪50年代起,教会报刊的数量逐年增加。1890年,在中国刊行的76种报刊中,“十之六系教会报”。

中国娱乐行业的传播土壤同样发端于报纸。清朝瓦解后,外国娱乐进入中国,比如上海滩,当时也就出现了明星等新鲜事物,而明星的出现必定受人关注,所以八卦娱乐也就跟着出现。我国娱乐的中心一直是上海,随之兴盛起来的娱乐产业则早在民国时期最为蓬勃,等到新中国建立后,由于人的思想观念的变革,所以娱乐停滞,文化大革命时期更是消失。一直到改革开放后,外国文化重新进入中国后,娱乐业才开始重新发展。

在繁复庞杂的娱乐产业支系中,中国的娱乐信息产业在民国时期也走向了鼎盛,据资料记载,当时发布和刊载娱乐新闻的各类报纸中,最为畅销和著名的有《戏剧报》、《电影报》、《演艺报》等极富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早期文娱报。凭借鲜明的办报特点,这些报纸形成了自身固有的读者群体和深远的文化影响力,成为当时民间广为流传的日常读物。从留存至今的样报来看,它们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它们是真实记录和还原当时演艺文化和现象的历史标本,可以称作“娱乐报鼻祖”。

从上述这些有代表性和历史文献价值的娱乐新闻报中我们看到,报道内容大多只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即繁华都市演艺界光怪陆离的种种世象,从历史眼光看,这些报纸之所以具有留存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其根源还是在于内容的真实性、社会民众的贴近性、信息发布的快捷性等因素。作为当时坊间畅销的信息消费品,它们的操作模式和运行规律与我们今天强调的遵循新闻规律是一脉相承的。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国的娱乐文化产业业发展迅猛,由于给娱乐新闻提供土壤的媒介由单一的平面媒体——报刊杂志发展为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报纸等多种渠道和途径。娱乐新闻报道作为娱乐文化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上述媒介的立体式传播,每天都有大量的、新鲜的娱乐资讯以各种面孔呈现给受众,我们耳闻目睹的娱乐新闻是有别于我们常见的严肃新闻,同时也和通常意义上的社会新闻有很大的区别。

那么娱乐新闻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呢?它与一般社会新闻有什么区别和内在联系呢? 娱乐新闻这个概念非常容易与国外沟通,因为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如果简单的描述娱乐新闻的定义,大约可以说,它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娱乐新闻大行其道与各种文化、社会因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学术角度来看,从新闻到社会新闻再到娱乐新闻是有一种逻辑关系的,社会新闻与西方的软新闻有相通之处。探讨娱乐新闻与新闻规律的关系,我们首先要了解在娱乐文化产品极度丰富的当下,用经典的新闻定义来看娱乐新闻,一部分娱乐新闻是要素不全的,有时,它甚至更像是“制作”出来的新闻,它描述的新闻常常是静态的,是关于某些人物的某种变化。比如,某个明星出席活动着装有“山寨”嫌疑,就会有媒体拿出所谓的正宗进装行比照,进行个人揣测;又比如,某个明星发福了,媒体就会推测该明星是否怀孕了,等等,这中间,靠推测和个人“臆想”制造出的绯闻和虚假新闻一度占据了娱乐新闻报道相当大的比例。

我们说眼见为实,但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完全真实,由于原因,这种外在表现有的与事实本质相一致,有的却出现不甚一致或者完全不一致的情况。这就对记者提出了仔细观察事实的要求,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真实的本来面目,娱乐新闻的报道也是如此,在报道中同样讲求技巧,在追求新闻真实的同时更应讲究文章的可读性,这就要求记者在完成一个报道后要进一步雕琢,去粗存精,将娱乐新闻报道中绯闻多、虚假新闻多的负面效应降至最低。

恪守职业准则 实现娱乐文化产品的历史价值

任何一种新闻,包括娱乐新闻的传播都离不开载体,一个重大事件发生后,在社会上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涉及面有多广,反应有多强烈,这些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是记者应及时搜集和掌握的信息,也是媒体要及早报道的。当信息传播媒介出现第四媒介——“英特网”这一概念时,人们接受新闻信息的途径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往,以纸为媒介的传统报纸、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和基于电视图像传播的电视,分别被称为第一媒体、第二媒体和第三媒体的媒介。在第四媒介与上述传统媒介互为融合交互传递信息的今天,世界的各个角落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每一秒所发生的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时事新闻都会被上述媒介工具迅速传播,成为人们所需求的信息产品,这其间,娱乐新闻就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平面媒体时代娱乐新闻的发展相对信息时代较缓,它们的传播往往局限于报纸、杂志等较为单一的途径。其特点是通过单一的视觉、单一的维度传递信息,相对于电视、互联网等媒体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维度传递的方法显然是过于传统。电视、网络等被称作立体媒体。平面媒体和立体媒体没有严格的定义,有的只是从信息传递、传播的维度和方式上的区分。近些年,以纸张为载体发布新闻或者资讯的平面媒体因其信息发布的延迟性和受众的局限性等问题,在信息产品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的挑战。在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往往呈多元化趋势的今天,市场经济进程的加速,刺激了人们长期被压抑的物质享受欲望和消费冲动,一部分人群要求每件事情都能尽可能使自己满意,所以也要求精神生活方面尽可能的快乐,而娱乐新闻就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从文化角度看,在社会转型期间,大众文化也风靡于世,将市民大众作为主要消费者,以大众媒介(包括平面媒体)为传播手段,人们有一定闲暇和经济条件去满足文化需求,他们更多地关注细腻的生活,市井杂谈,关注离奇事件和琐碎新闻,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极好地愉悦心态,缓解社会竞争带来的负面效应,于是娱乐新闻便有了在平面媒体等各类媒介滋生的理由与发展空间。endprint

作为新闻,我们说,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兴的媒介时代,娱乐新闻的生产同样应该遵循新闻规律。新闻规律是新闻活动乃至整个新闻事业中体现其自身特质的一种带根本性的规律。新闻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分为两个部分:新闻活动、新闻事业受外部条件制约的规律(简称新闻内在规律)。新闻活动、新闻事业受外部条件制约的规律,涉及的是社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中其他部门对新闻活动和新闻事业的影响。从通常意义上来说,即使不能用经典的新闻定义来衡量娱乐新闻,它还是有着自身固有的新闻运作规律和特质,因此,我们认为只要是新闻,就必须不折不扣的依据新闻规律办事。

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殷谦曾经说过:“很多娱乐媒体编造谎言已经成为习惯,他们充分利用获取第一手材料的方便条件,甚至还根据需要直接采访有关当事人,获取别人无法获取的所谓的‘内部消息,而事实这些‘内部消息大多都是娱记们的猜测和臆想,大多数都是通过电话了解情况,一传二、二传三、三传到娱记的耳朵,对明星新闻事件的具体问题或具体经过都已经变质了,娱记们无法克服情绪化的主观任意性的影响,很少拿事实和材料说话,有一点风闻,写一篇新闻,让自己的猜测和判断歪曲事实,让事实屈就个人主观的臆断。他们没有将精微、细致的感性体验作为起点,也没有超越感性的简单与琐屑达到理性的高度;他们肆意在个人的激情中燃烧、在我心飞翔的高峰体验中陶醉,不知疲倦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他们基本丧失了获得妥实可靠的判断,没有让自己真正地冷静下来,更没有进入一种客观的澄明之境。”

无论是评论家还是普通受众,他们听广播看电视,看报,浏览网页,从各类媒体获取新闻信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所获知的信息必须是真实的,客观的。即便是用以放松自己的心态,缓解工作生活重负和压力的娱乐新闻,受众对所消费的信息同样有着“货真价实”的基本要求。那些以媚俗、哗众取宠面孔出现的各类虚假娱乐新闻、娱人娱已的绯闻,经不起历史和文化的考量。

我们在衡量一类产品,尤其是文化产品的性价比时,往往也会检测这一产品所配置的“质量检测”标准。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他们往往需要的是品质高,有品味和有价值的精神产品。无论是以严肃面孔出现的时政新闻,还是以故事性、情节性、趣味性取胜的娱乐新闻、社会新闻等等,它们都会有自己的“质量检测”标准,那就是遵循新闻规律,牢牢把握真实性、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及时性、新鲜性等新闻的基本要素。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时代,广大媒体从业者都要遵循客观性、真实性、社会责任论、塑造公众舆论等新闻意识,应该牢记媒体是政府的喉舌,加强对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且传媒从业人员应该谨记自己的社会公德以及身上承担的重任,恪守在新闻报道中的职业操守,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

坚持舆论导向 正确引导娱乐文化产品的消费意向

随着市场化的步伐加快、产业性质的凸显,在广播电视界,娱乐新闻及各类娱乐综艺节目的日渐兴盛已成为事实。我们看到,以经济台为主导加上文艺台、交通台等专业台的大量涌现,都市频道、影视频道、综艺频道相继设立,一些诸如绝对现场、热点谈话节目等所谓“新新闻”操作模式不断花样翻新,每天,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资讯通过多种媒介的传播融入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通常,人们听广播、看电视、阅览报刊、浏览网页,在获取资讯的同时会生发“为何传播”的探问,究其缘由,这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市场、文化、道德、受众等复杂因素。

我们知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媒介选择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这一决策过程受哪些因素影响,受众是不知道的,这种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使新闻传播事实上存在一种道德风险:受众很可能在付费后得到劣质的信息服务。而无论是接受什么样的资讯,受众希望享受的多是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所派生的产物,即一种高雅的文化形态;而娱乐新闻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有着较明显的民间文化和市井文化的特征,往往被归纳于低层次文化形态一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正是它的新奇、刺激等时尚审美特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从娱乐传媒的发展角度看,各种媒体,包括纸质媒体和电子媒体娱乐的成分越来越大,特别是娱乐八卦新闻等在今天已是大行其道,这其中的原因是它在有社会上广大的受众基础(喜爱明星的各年龄阶段人群),迎合这些消费者的口味。

另外,我们也看到,众多表现制作上乘、形式活泼的娱乐综艺节目在收视效果上的确取得了上佳的成绩,比如上海东方卫视在内地第一个推出《东方夜谭》节目,是以新闻脱口秀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这种纯娱乐的脱口秀和我们以往看到的谈话节目不同,让观众发笑是它的主要目的,这个以“取乐”为首要目标的节目获得了观众的认同,脱口秀这种轻松活泼的方式更能拉近和受众的距离,电视台将此档节目挪到了21时的黄金档,在经济效益上给传媒带来不少甜头。较为成功还有在近几年在各卫视播出的《壹周立波秀》,这是一档以幽默轻松方式谈时事、说新闻的脱口秀节目,这档冠以“海派清口”的娱乐节目自播出以来收视率一直看好,受到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观众的喜欢。但是,因过于泛滥的表现方式和粗劣的制作而导致媒体公信力下降的电视综艺节目也大量存在。比如,在知名综艺节目《康永当家》中,一位美女嘉宾教女主持人如何使用调整型内衣“丰胸”,并当场示范。在某“真人秀”节目中,参赛选手比拼勇气,当场吃虫子、蚯蚓,更有节目,以“向嘉宾泼馊水”、“用脚踩粪便”等方式刺激观众感官,更有无聊的人提议让参赛者“吃屎”,恶心至极。这些娱乐综艺节目中,我们感受到的是视觉和听觉的厌倦和疲劳。这些节目内容几乎都离不开那些刺激感官、满足低级趣味和好奇心的信息,这些所谓的“娱乐”节目已经到了令人作呕的地步。

娱乐综艺节目本来是轻松愉快、娱乐大众的,但现在在收视率的拼杀下,一些综艺节目变得“有病在身”,品位没了、风格低了,批评、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多。于是我们不禁要问:荧屏到底该放什么样的综艺节目?百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大众娱乐?日益低俗的综艺节目该如何拯救?多数观众表示,虽然喜欢看轻松、欢乐的电视节目,但并不表示大多数人都喜欢低俗的。既给观众带来欢笑和轻松,又能从中得到教益,这样的娱乐节目才是大家都喜欢的。据一项收视调查显示,56%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电视娱乐节目趋于庸俗,过于泛滥;42%的受访者认为其品位不高,低估了观众的智商和审美标准。endprint

我们说,流行和娱乐并没有“原罪”。 娱乐类节目的功能也是非常矛盾的,它在为社会大众提供了快感和乐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中新的社会力量和新的文化的崛起,但一些趣味低下、文化含量缺失的娱乐产品泛滥就会给大众造成一种文化的偏食,就像我们只能得到一种食品一样,从而影响到人们的生理、心理健康。广大媒体工作者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了解受众的真实需求,让消费者享受到物有所值的、高品位的信息产品。

健全管理机制 理顺娱乐文化发展的“双赢”关系

在消费社会里,娱乐性节目的风行,有它自身的“现实合理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整个社会的市场化转型,中国的电视文化也经历着从宣教文化向娱乐文化的转型,特别是在九十年代末期,由于各电视台、电视频道的激烈竞争,也由于各种传媒之间的激烈竞争,也由于处在特定历史状态中的电视消费群体的娱乐需求的增加,导致电视的娱乐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在这种利益至上的理念支配下,使得很多国家的媒介在操作方法、运营模式、编辑方针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突出了商业化取向。

由于娱乐文化产业能给运营商带来丰厚的商业利润,人们每天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接受娱乐信息已成生活的一部分。这些形式繁杂,内容多样的娱乐文化产品与其他商品一样,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虽然,有人曾认为娱乐新闻的功能仅仅只是对民众需求的满足,是新闻娱乐功能的表现和媒介发展的必要盈利手段,但娱乐新闻主体在于新闻,有如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新闻报道终归要秉承真实、客观的原则,娱乐过了头,甚至为了盈利而不计后果的娱乐则会直接影响媒介环境的健康发展。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电视毫无疑问的要比报刊和广播的威力大得多。因为报刊只诉诸人的视觉,而且其中的信息主要都是逻辑化、抽象化的;广播只诉诸人的听觉,而在感受信息时听觉又不如视觉敏锐。电视则不同,它不仅同时调动人的听觉与视觉,而且还刺激人的全部感应系统,它所提供的都是具体的、生动的画面与场景,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根据传播学的观点,传者和受众的关系应该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协调的关系。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他们互为存在前提,互相依存。在新闻传播的运动过程中,他们互相制约,反复磨合,实现着矛盾的统一,达到新闻传播的效果。因此,我们看到,有着悠久历史和广泛人脉的娱乐新闻以及所延伸出的相关产业在多媒介时代,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平台的传播,发展已日趋成熟,速度也日渐加速,成为新闻信息产品的一支生力军,据相关信息显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它们都属市场占有量相当大的一类信息产品。

传媒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新闻质量的竞争,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舆论影响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使受众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

舆论导向包括三方面内容: 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 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正向舆论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而负向舆论则对社会发展起到破坏和阻滞作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牢记它的基本原则:党性原则、正面引导原则、真实性原则、分流原则、有度原则。

今年5月,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表示,要遏制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对娱乐类节目要实行总量控制。目前,全国收视率靠前的上星频道,这类以讲故事为主的情感节目几乎已“消失”,江苏卫视《人间》在去年7月前已暂停播出,而当年4月,贵州卫视《人生》栏目放大个人隐私和社会的阴暗面,缺乏同情心,则被国家广电总局要求永久性停播。曾经一度传得沸沸扬扬的“限娱令”已尘埃落定,早前,湖南卫视新闻发言人李浩在“快女”答谢会现场证实,因超时等原因,国家广电总局已经通报,停止湖南卫视2012年举办群众参与的选拔类电视活动。广电总局近年多次出手,如叫停谍战片和案情剧、整顿相亲节目等,网友们对此反应不一,喜欢的观众表示生气,也有不少网友反对“脑残,恶俗,疯狂炒作,骗钱,山寨”的节目,对此次“限娱令”拍手称快。

分析国内国际传媒市场,在海量娱乐信息和节目充斥的今天,真正有市场前景的还是用客观的、负责的态度制作出的娱乐产品。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的复杂多样和思想文化的多样化、多层次,既为电视节目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同时也对电视传播,尤其是卫视黄金时段节目的文化功能提出了诸多挑战。因此,创造正确的舆论引导和管理机制,把控娱乐新闻及娱乐综艺节目的底线,才能维护优质文化产品持续健康的发展,最终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武汉广播电视台)endprint

猜你喜欢

娱乐媒介信息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