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2014-09-27郝婷黄先蓉

新闻前哨 2014年6期
关键词:原则政策

郝婷+黄先蓉

[摘要]科学、有效的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安排,是我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根本保障,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集中体现了政府在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中的职能定位。制定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需遵循效率提高原则、分类指导原则、分区域指导原则、动态适应性原则以及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原则等。

[关键词]文化市场体系 政策 原则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2&ZD025)的研究成果。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对于建设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鼓励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科学、有效的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安排,是我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根本保障,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集中体现了政府在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中的职能定位。制定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效率提高原则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和威廉·D·诺德豪斯在《经济学》中指出,“效率是指不存在浪费,或者尽可能有效率地利用该经济的资源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愿望。更明确地说,乃指当一个经济在不减少一种物品的产量时就不能生产出另一种物品的更多数量——当它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时,该经济的生产是有效率的”[2]。在新古典经济学里,“效率”一词实指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即帕累托效率,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效率是指资源配置的这样一种状态:对于某种经济的资源配置,如果不存在其他种生产上可行的配置,使得该经济中的所有个人至少和他们在初始时的情况一样良好,而且至少有一个人的情况比初始时严格地更好,那么这个资源配置就是最优的[3]。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政策兼顾公平与效率是最重要的经济原则。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根本性目的就是要促进效率,实现政府对文化市场失灵和市场固有缺陷的弥补,解决文化市场的外部性、信息不对称、进入壁垒等问题,提高文化资源配置的效率。

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安排,是我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根本保障,集中体现了政府在文化市场体系建设过程中的职能定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文化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必须建立在对市场机制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坚持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作用。我国的文化市场由于计划经济时期成型的分业管理、属地化管理、竖井式管理等文化市场管理模式,导致行业壁垒、部门利益和行政管辖壁垒、区域流通壁垒,加之市场固有缺陷和市场失灵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文化资源的有效配置,造成文化市场管理的低效。政府决策必然以市场效率的提高和社会成本最小化依据为最基本原则。效率提高原则要求制定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必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一方面需要划分市场与政策管制的范围与边界,“把市场还给市场”,减少政府对文化市场的直接干预,实行“尽可能多的竞争,最必要的计划”,实现自由市场与有限政府的相结合;另一方面在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必须管制的情况下,将政策管制与其他选择性方法(如社会组织)进行成本——收益的分析比较,选择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方法解决。2013年7月17日公布的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定”方案明确取消举办全国性出版物订货、展销活动审批等审批项目达14项,另将电子复制单位、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设立审批等6项职责下放给社会组织。针对此次方案,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总裁聂震宁认为,“此次方案的特点在于政府‘可管可不管的就不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认为,“总局成立后下放和压缩行政审批项目,体现减少、弱化政府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强化市场配置作用的改革方向,由企业根据市场需要配置能更好地发挥企业的自主性,减少对政府审批手续的依赖,提高效率和市场适应能力”[4]。

分类指导原则

文化市场体系是一个由门类众多的文化子市场共同构成的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文化市场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型。按照竞争程度维度划分,可分为完全竞争文化市场、完全垄断文化市场、垄断竞争文化市场、寡头垄断文化市场等;按照市场交易时间维度,可分为现货交易市场、远期交易市场和期货交易市场;按照市场交易空间维度,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还可划分为地方性市场、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和国际市场等。本文主要是依据市场交换对象的属性即市场流通的维度对文化市场进行分类,包括了文化产品市场、文化要素市场和文化服务市场三大基本类型,每个基本类型下又包含了多种子市场。文化产品市场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商业形式的产品市场,是市场体系初期发展阶段的主要市场结构和重要基础,交换对象是有形的文化产品,交易量大且交易次数频繁,复杂多变,包括了图书出版市场、演出娱乐市场、广播影视市场、电子音像市场、文化会展市场、文化艺术品市场、动漫市场、网络游戏市场等;文化要素市场是各类文化要素的交易市场,担负着为文化市场体系配置资源的重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以要素市场为主体的市场结构,交换对象是有形或无形的市场要素,交易量大但交易次数少、专业性强,包括了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人才市场等;文化服务市场是作为其他产业厂商和消费者的中介,为其交易提供文化附加值的市场,交易对象是无形的服务,交易量较小且交易次数少,包括了文化中介市场、文化流通市场与文化行业组织等。

文化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体现为市场结构的转换过程。随着我国文化市场的不断繁荣发展,文化市场整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文化市场所占规模和发展程度不同,在交易量、交易次数、交易方式、购买消费者及消费方式等交易环境方面的区别也越来越明显,相应地在政策需求上也会存在很大差异,政府制定政策的思路和落脚点也必定是不同的。分类指导原则要求通过研究文化产品市场、文化要素市场和文化服务市场在交易环境和所包含的各类子市场方面的区别,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文化市场指导政策,推动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多层次的文化市场体系。在政策制定方面既要考虑到文化市场的交易环境特征,又要考虑到其所包含的各类子文化市场的差别,分类指导,“一类一策”,完善符合各类文化市场政策需求的措施。endprint

分区域指导原则

我国文化领域的市场改革起步较晚,从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到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再到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各地区、各部门经过这10余年的探索,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传统文化市场格局已初步打破,但目前我国文化市场发展的区域布局还不是很合理。一方面,区域之间文化市场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2013年11月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3)”显示,在综合指数方面,北京、广东、江苏、山东、上海、天津、湖南、福建、辽宁位于前十;生产力指数方面,东部地区在前十中占据七席位;在影响力指数方面,除安徽和陕西,前十位的省市均来自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5]。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平台和保障机制,由此推出,东部地区凭借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本和文化人才资源投入等优势,区域性文化市场发展态势良好,中部地区次之,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区,而西部地区文化市场发展则相对处于弱势。另一方面又存在一哄而上、同质化竞争、重复建设等现象。在广电、报业、演出等市场都存在严重的以行政区划为标准的市场区域分割,条块分割的体制易导致区域内部的无序竞争,并致使区域内文化市场发展呈现出同质化现象[6]。

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是地方政府主导的区域竞争模式,文化市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亦是如此。区域性文化市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除了条块分割的文化管理体制、地方政府职能过宽之外,还包括我国曾经实施的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使得地区间存在收入差距等历史原因。经过了前10余年文化市场培育发展和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积累,随着国家层面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发展目标的日益清晰,地方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呈现出区域性市场发展不均衡、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泡沫化的不良现象。

分区域指导原则要求文化市场体系的建设政策要充分考虑到各区域文化市场发展的资源禀赋差异和发展思路的适应问题,决定了我国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落脚点应放在差异化和特色化的区域文化市场发展战略。按照市场交易空间维度划分,区域性市场是文化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各区域文化市场都获得良性和较好的发展,统一的文化市场体系才有望建立起来。

从现阶段看,要鼓励东部地区培育重点文化产品市场,以产权、版权、人才、技术、信息等子市场为代表的文化要素市场和以行业组织为代表的文化服务市场;支持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培育文化产品市场,促进文化消费;引导中西部地区依托当地的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品市场的发展,培育文化要素市场等。

动态适应性原则

制定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应遵循动态适应性原则,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文化市场体系分为文化产品市场、文化要素市场和文化服务市场三大类,每一大类又有许多的文化市场小类组成。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全面普及,文化与科技的加速融合,新型文化业态如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不断涌现,文化市场的整体规模将会越来越大,新兴文化子市场将会越来越多;加之在文化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三大类文化市场在文化整体市场结构中所占比重和发挥作用不同,文化产品市场是市场体系初期发展阶段的主要市场结构和重要基础,随着市场结构从以产品市场为主体转变为以要素市场为主体时,即当非物质形态的要素(资本、金融、技术、产权等)发展成为市场的主要内容时,也标志着市场发展进入现代市场体系阶段,文化服务市场为市场交易提供文化附加值,市场体系越发达,文化服务市场相应得越繁荣。这些都要求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应具有一定的动态适应性,根据文化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文化市场整体规模的不同、文化细分市场的不断增加适时地对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管制政策进行调整、修正与完善,以便更好地反映文化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保证文化市场上的有效竞争和有序发展。

另一方面,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多种政策是相互关联在一起对市场建设起共同调节作用的,也即是通过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政策体系,为实现文化市场建设的发展目标而采取的多种政策手段干预的总和。它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我国计划经济行政管控的逐步放开,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其他领域的联系日益紧密[7],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政策体系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突出表现就是政策手段更加多元化,在与其他部门的动态合作中制定政策适应文化发展环境。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市场体系建设政策是不存在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以及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从当前来看,制定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还需要积极地争取发改、财政、科技、税务、教育、商务、国土等部门支持,出台具有适应性、可操作性以及相互衔接的配套政策,从文化市场发展的各个方面实现政策整体效应。

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原则

一方面,文化产业具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制定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必须遵循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原则。就制度安排而言,意识形态属于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形式,它是软性的、具有较强的“渗透力”,许多人将之称为最重要的制度安排。诺思认为,无论是个人相互关系的微观层面上,还是在有组织的意识形态的意识层面上,意识形态都提供了对过去和现在的整体性解释,意识形态对人类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发挥着无形的巨大作用,大多数国家都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对意识形态施加影响[8]。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也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内文化市场必将融入到全球的文化市场格局中,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越来越多地表现在文化市场上,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斗争尖锐复杂,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迫切。从当前全球文化市场占有率来看,中国只占了4%,日本占了10%,欧洲和美国加在一起约占了77%。为了不断提高国际文化市场所占份额,有效扩大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竞争力和影响力,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文件鼓励外资通过各种形式进入文化领域,扩大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以此繁荣发展文化市场。endprint

在开放语境下,现代文化与科技高度融合,技术零时空跨越成为现代文化传播重要的战略资源型力量,以美国为首的强势文化借助全球化平台开始全方位向外文化渗透,尤其是在当前国内文化需求、文化消费与供给在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形成战略性短缺的现实语境下,更为国外文化消费进入提供了市场[9]。在不断开放文化市场的同时,需警惕一些无形的文化渗透和文化安全威胁。

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积淀,是一个国家最鲜明的精神旗帜。文化的强盛、安全不仅可以形成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而且还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原则要求制定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需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完善文化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和文化市场管理立法,制定文化市场行为立法等,通过法律程序将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逐步上升为国家法律,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保障的制度性力量,确保我国的文化政治安全、文化信息安全和公共文化安全等。

注释:

[1]人民日报:《创新推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2013-12-2/2014-1-14.http://www.ccm.gov.cn/swordcms/publish/default/static/zhyw/-66928310.htm

[2]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3]谢自强:《政府干预理论与政府经济职能》,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解读:新闻出版光电总局三定方案强化市场作用》,2013-7-19/2014-1-15.http://www.bookdao.com/article/65920/

[5]《2013年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前十名与去年一致》2013-11-10/2014-1-19.http://www.ce.cn/culture/gd/201311/10/t20131110_1730285.

shtml

[6]刘彦武:《当前我国文化政策设计中的不足与完善》,中华文化论坛.2009-4

[7]张晓明 王家新 章建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2-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8]胡乐明 刘刚:《新制度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9]范玉刚:《发展文化产业战略意义探析》,《人文杂志》2005年第4期

(郝婷: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2级博士研究生;黄先蓉: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原则政策
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有些政策为何沦为“万分正确、十分无用”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超越伤害原则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