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求“大”练硬功
2014-09-27姜雁冰郑晓清李晓燕
姜雁冰+郑晓清+李晓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越发成为市民的“集聚地”。作为一种新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社区新闻近年来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的热点。在全国众多纸媒中,有相当一部分报纸推出了“社区新闻”专版或专栏。作为湖北省市州报会长单位的襄阳日报社也不例外。2004年,襄阳日报社旗下《襄阳晚报》(原《襄樊晚报》)开始推出社区新闻专版 ,2008年,《襄阳日报》改版后,在社会民生版面,也推出了有关社区的新闻报道专栏。其中“社区故事”、“社区人物”、“党报热线进社区”等栏目在广大读者当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各级的众多决策都需要在社区贯彻落实。因而,社区也就成了新闻富矿。作为一名社区记者,该如何在 “鸡零狗碎”的社区琐事之中寻找新闻、发现新闻?根据多年来跑社区新闻的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改变认识上的误区
跑社区,首先要形成的一个概念就是什么是社区新闻。长期以来,业界内部至今没有一个精准的定论。而在我们大多数记者眼中,社区新闻就是发生在社区内的、价值不高的、与社会、民生相关的热线新闻。
笔者以为,如果简单地这样认识的话,其实是对社区新闻认识上的一种误区。
某一条社区新闻,放在全市范围内来考量的话,它的新闻价值究竟有多大?我们采写的《封闭通道57个,配备容器16个 梯子口社区让垃圾“各归其位”》这一条新闻同《长虹大桥明起半封闭施工》的关注度是不是会变得很低?因此,造成很多人形成了社区新闻过于“小”,与黑板报没有什么区别,谈不上什么新闻价值。
笔者以为,这种看法忽略了社区新闻的特定区域传播特点。笔者的理解是:所谓社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与居民相关的、能切实反映社区居民生活常态的、具有一定特定区域受众渴望知晓意义的信息传播。通俗地说,就是“发生在家门口的新闻”。
《居民楼暗藏40多个煤气罐 细心网格员及时发现》,这是2014年3月31日刊发在《襄阳晚报》社区新闻版上的一条新闻。从这条普通的社区新闻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新闻的定义中所强调的“与居民相关的、能切实反映社区居民生活常态的、具有一定特定区域受众渴望及时知晓”的确切含义。
对襄阳市襄城区新街社区中北小区21栋的居民来说,这是一条能够带来安全警示的信息,对于这里的居民来说,是一条必读的信息。然而对于不在新街社区中北小区21栋居住的居民来说,这则新闻的价值则很有限了。这就是社区新闻最大的特点。
至于民生新闻与社区新闻之间的差异,从新闻逻辑上来看,社区在地域上是最贴近读者的,是新闻事件的高发区,既可以有针对性极强的服务报道,也有读者面极宽的突发事件报道。跑社区的记者在自己负责的区域内,既可以深入挖掘社区人物新闻、趣味新闻,也可以承担以最短时间到达现场的突发新闻的报道任务;既可以从区域内各部门拿到跑口记者遗漏的硬新闻,也可以在自己的社区内找到重大新闻的市民落点。
二、身边事从聊天开始
社区新闻既然是“发生在家门口的新闻”,作为跑社区的记者,如何发现暗藏于“身边事”中的新闻?笔者以为,这就要从聊天开始。
和谁聊、怎么聊?首先是和社区工作人员聊。社区工作人员承担着接听诉求、为辖区居民服务的职责,他们大多数时间是和居民生活在一起,走街串户,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在他们的大脑里,存着辖区内每一个居民、每一户家庭的活资料。如果你和他们聊天,他们自然而然和你聊的就是社区内的事、社区居民关注的事;其次,就是和居民聊。每一个居民都可能是每一条新闻事件的亲身经历者、目击者。和他们聊,一方面可以了解居民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另一方面对于“新闻现场还原”有极大的帮助。
至于怎么聊?作为一名社区记者,不能是居民姑且说之,记者自己是姑且听之。我们要从居民或社区工作人员泛泛而谈的内容之中去仔细加以甄别,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一定新闻价值的、居民关注度高的信息去入手采访,从而写出自己满意的新闻作品。
2006年11月的一天,笔者到樊城区董家台社区采访。在采访过后,和该社区居委会主任董世焕闲聊了起来。在闲聊当中,我知道了在该社区,有一个叫高美丽的暂住居民,义务收养多名流浪儿。
经过深入思考后,又先后经过五次深入采访,与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与事件本身应该涉及到的职能部门的工作同志,围绕高美丽的这一行为进行了聊天,并于同年12月,在《襄樊晚报》刊发了高美丽12年收养11个流浪儿的感人故事。
报道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其中有对收养方面法律规范的热论,有对高美丽伟大爱心的称赞等,在全国多家媒体、网站转载后,高美丽也先后被评为2008年度“襄樊十大爱心人物”,“湖北省十大感恩母亲”等荣誉称号,而高美丽收养的这些流浪儿所涉及到的户口、住房、入学等难题通过报道也一一迎刃而解。用脚去采访,用笔去还原。而这个过程,聊天则是一名社区记者所具备的基本功。
三、引导于互动中切入
在与社区居民的聊天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居民们对一些政策方面的需求。国家惠民政策、法律法规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会因人而异,致使在落实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从而给居民的理解上也会形成一定的偏差。从这一方面来看,新闻引导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不让这种引导太“官方”,《襄阳日报》于2009年在社会民生版开辟了“党报热线进社区”栏目。通过媒体与居民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加强了地方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
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底,《襄阳日报》先后在社会民生版面推出了36期“党报热线进社区”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都是围绕着居民所关心的问题展开,对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了全景呈现。
2009年1月9日,在襄阳市襄城区原昭明台办事处杨家花园社区,我们开展了一个主题为“为困难群众送温暖”的活动。在活动中,除了号召一些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相关部门参加到其中,还将一些惠民政策融于其中,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同年2月27日,在襄阳市樊城区定中门街道办事处水星台社区开展的植树护绿活动引起的反响则更大。在本次“党报热线进社区”活动之后,引发了主城区各社区居民自发的一股植树护绿热潮。针对这股热潮,《襄阳日报》又与市园林部门、林业部门、城管部门联手,在全市开展了一次声势更为浩大的植树护绿活动。
以“党报热线进社区”为载体,《襄阳日报》社区记者走进社区居民中间,和他们互动,共同关注食品安全、体验垃圾不落地、一起参与消防、共享平安生活。引导居民自发保护母亲河、一起拒绝酒驾、送政策、释民惑、关爱空巢老人等内容,让这根“热线”成了一座居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在居民与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构建了一个广泛交流的平台,从而实现了党报正确的引导功能。
(襄阳日报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