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育人为本的校际交流策略研究与实践探索

2014-09-27裴然

中国大学教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本科生国际化

裴然

摘 要:开展国际化校际交流与合作是一项关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全局的系统工程,哈尔滨工程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综合研究与实践探索,力争使国际化校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专业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师生互换与交流、学分互认、校际合作等活动具体化、系统化、常态化。

关键词:校际交流;国际化;本科生

一所大学的开放程度如何,深刻影响着其办学水平和发展空间。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重要趋势[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将扩大教育开放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并将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教育规划纲要中的10项重大项目之一予以推进。《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多次强调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国内外高校之间的校际交流与合作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点工作。

一、国际化校际交流面临的挑战与压力

1. 在课程建设方面,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缺乏国际通用性

一个学科如果只注重本国经验而不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其教学内容将是片面且不客观的,对学生知识体系形成和学术思想培养是极其不利的[2]。在国际化的发展背景下,高校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到本校的实际,又要兼顾市场需求,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基于以上几点,高校在选择教材时,要在符合本校学生学习能力,紧跟学科发展动态的前提下,广泛借鉴国外优秀教材,最大程度地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和时代精神的教材体系。

2. 在师资和学生方面,目前的国际化水平尚有不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留学归国人员进入高校工作,高校中具有国际背景的教师人数与日俱增,但其占高校教师总人数的比重仍然较低,师资队伍并未实现国际化。高校聘请的外籍教师中,多数是语言教师,高水平研究型行业领军人才为数不多。大学生的外语水平尤其是听说水平仍然较弱,并不能真正实现无障碍交流,外文学术文献阅读能力薄弱。可以说,我国高校师资和学生整体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

3. 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管理水平和能力滞后于学科发展

开展国际化校际交流与合作是一项关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全局的系统工程。高校内各职能部门之间彼此的联系不够紧密、工作效率有待提高。许多高校的国际交流工作仍然停留在事务性工作和迎来送往的层面,对鼓励和加强学生参与国际化交流的积极性不高。各教学单位国际化交流的参与度也存在不均衡性、冷热不一。

二、推进国际化校际交流需要理念先行

1. 对内强化整合,加强制度建设

在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发展的趋势下,各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制定长远发展战略时,要充分分析本校实际情况和办学优势,进行战略布局和整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不能盲目追求大而全。从制度建设入手,简化师生出国手续办理制度,健全学生交换项目的选拔机制、完善课程学分转换制度、建立交流期间的安全应急管理办法。对拟派出交流人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涉外纪律。通过建立规范化的管理机制,提高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保证交流人员的交流效果,保障各交流项目的完成质量。

2. 推进外事部门职能的转型升级

为更好地适应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趋势的要求,各高校外事部门应主动进行职能转型,打破过去行政主导和外事接待的工作模式,转变思想,努力成为本校国际化发展战略前沿的设计者和各类国际交流项目的执行推动力量。高校外事部门应深入研究本校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了解广大师生的实际诉求,变过去被动工作为主动寻求国际化合作机会,深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角度的国际合作,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流程,针对实际问题制定有效措施,切实提高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质量。

3. 建立统一的高校信息资源平台

建立统一的高校信息资源平台,有助于高校广大师生全面参与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交流项目信息平台,推广教育部各类公派出国项目、外国合作院校的学生交换、教师进修和科研类项目、外国驻华使领馆资助的科教项目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相关项目等等。

将学生留学信息也纳入到平台服务中来,对本校国际交流项目的基本信息进行统一发布。充分利用新兴社交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渗透作用,扩大国际化交流的宣传力度,帮助学生获取国际交流信息,鼓励学生合理规划和积极参与国际交流。

4. 对外主动出击,提升国际交流水平

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加大国际交流方面的经费投入,将国际交流成果纳入各教学单位的业绩考核体系,亦可考虑将国际交流成果与职称评聘相挂钩,激励广大高校教师主动参与国际交流。

为保证国际交流能够顺利开展,各高校应对教师队伍进行外语培训,创造机会鼓励青年教师出国参会、进修,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通过师资培养提高国际交流水平。在鼓励本校教师参与国际交流的同时,还应积极培养对外汉语师资,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近年来,来华外国留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留学专业也从以往以汉语语言学习为主逐步扩大到多学科多专业。各高校应利用有利契机,加强本校的国际宣传力度,提升本校优势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三、国际化校际交流的新思路与新对策

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是创建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尤其是本科生之间的国际交流活动,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3]。多年来,哈尔滨工程大学与国内外多所学校开展了校际交流合作,赴日、赴韩交换生工作开展已有近20年的历史。随着学校国际化改革的深入,赴英、美、法、德等国家高校的短期交流、联合培养等项目方兴未艾。

在本科生校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着整体设计、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原则,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尝试构建一种新的校际学生管理模式,将校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建立起合作共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而切实提高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科学制定并全面实施国际交流与合作中长期规划,2013年推出《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化转型升级工程实施方案》,以树立国际化开放式办学理念为先导,以提升学校国际竞争能力为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为主要任务,以形成学校主导、院系和基层学术组织为主体的运行机制为重要抓手,以推动广大师生的国际交流为基本途径,以国际化基金为有力保障,不断提升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形成自觉有序、积极主动、系统创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新局面,助力其它转型升级工程,全面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师资、课程和学生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三个基本特征[4]。学校提出四项工程战略,作为有效推动本科生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一系列具体举措,主要包括引入工程、“三出”工程、合作工程和保障工程。

1. 引入工程

引入工程具体指教材引进、人才引进和教法引进。

通过引入工程,实现学校师资队伍国际化、教学资源国际化、教学方法国际化,共同为本科生的国际交流提供良好的环境。引进国外英文原版教材等优秀教学资源,满足本校学生以及留学生对前沿知识的渴求。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将国外先进的课堂教育教学方法引入到本校课堂教学中,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奠定基础。从国(境)外引进一批本学科或行业领域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和威望的专家学者,培养一批具有跨文化教育背景、较强国际交流能力、专业知识丰富的青年教师,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与实力的创新团队,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建立坚实的师资后盾。目前,学校已经开始采用人才和教法同步引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即引进国外教师,完全采用国外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授课。

2. “三出”工程

“三出”工程的“三出”具体指出国考察、出国深造和出国交流合作。

选派特色重点学科的骨干教师、优秀学生前往相关领域的知名学校学习和深造,学习国外高校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先进理念、规章制度、办法举措和成功案例。深入学习和研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有利于学校紧跟相关领域的发展步伐。依托会议、比赛、项目开展交流合作,既有利于提高学校本科生的自身素质,也有利于对学校进行国际宣传,扩大学校的国际知名度。

3. 合作工程

合作工程具体指合作交流、合作办学和合作研究。

合作交流项目是学校与国际接轨,进行知识探讨、切磋和合作的有效途径,也为学校本科生国际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学校统一将各类国际交流项目信息、各类出国政策文件、出国手续办理流程等内容合编形成《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国际交流项目指南》,分发给各基层院系。目前,我校学生出国参加校际交流项目分为短期交流和联合培养两种形式。随着合作办学方式的不断创新,合作办学成效日益凸显。合作研究主要针对科研领域重要攻关项目,鼓励优秀本科生直接参与科学研究。

4. 保障工程

保障工程具体指资金保障、制度保障和质量保障。

为有效推动本科生出国校际交流工作,学校在财政预算中设立专项资金,对在校本科生参加托福、雅思、GRE等出国外语水平考试进行奖励。出国交流的学生可以获得学费、生活费和国际旅费等方面的资助。

学校陆续出台了《学生公派出国(境)管理规定》、《本科生出国校际交流管理规定》、《本科生参加外语水平考试奖励办法》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资助本科生国际交流实施办法》等多个管理文件,对本科生出国校际交流的归口管理单位、项目牵头单位、主要负责单位和协助办理单位的职责分工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学校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评估机制,能够保障国际交流项目的顺利完成和可持续发展。自2014年起,学校将国际化办学作为考核指标明确写进目标责任书,下发各学院,引导和加快各基层院系的国际化办学步伐。

学校为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的积极性,在教务助理中心成立国际部。利用学生组织在学生群体内部的广泛影响力,组织与国际交流相关的各项活动。学校通过举办学生国际交流周,围绕“感知世界精彩,体验文化交流”这个主题,面向全校学生宣传国际交流项目、提升国际交流意识、拓宽国际视野、营造国际化校园氛围。开通微信、微博、人人等网络平台,定期发布国际高水平大学的相关信息和国际文化知识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的积极性。

在国家留学基金委2014年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评审中,学校获批资助项目数相比历年成倍增长,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社会学、软件工程、英语、轮机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核科学与技术10个专业方向。此外,学校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数和本科生出国校际交流人数在近年来也在不断增加。

参考文献:

[1] 刘延东.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J]. 求是,2012(10):9.

[2] 姚岚,罗飞等. 湖北省某高校卫生经济学国际化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医学与社会,2014,(2):91.

[3] 王淑芳,余立新. 本科生国际交流的实践与思考[J]. 理工高教研究,2008(8):99.

[4] 崔丽,梁丽.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J]. 教育探索,2012(12):97.

[责任编辑:吴芳和]

猜你喜欢

本科生国际化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院士给本科生上课本不该成新闻
The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s Pursuit of Self-identity in Invisible Man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国际化大学的定义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