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14-09-27白玉宝
白玉宝
导读: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可控制蔬菜病虫害,保障蔬菜生产安全,促进蔬菜标准化生产,提升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其核心是通过采取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科学化防等环境友好型措施防控蔬菜病虫害。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蔬菜病虫害、保障蔬菜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是促进蔬菜标准化生产、提升蔬菜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推进蔬菜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核心是通过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科学化防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病虫害。
1 生态调控
通过栽培、管理措施,优化蔬菜生长发育环境条件,促进蔬菜健壮生长,提高蔬菜抗逆性;恶化病虫害繁殖、传播的环境条件,控制病虫害孳生、扩散蔓延。
1.1 轮作倒茬
通过不同作物轮作,改变病虫害生存环境,破坏有害生物与蔬菜的伴生关系,“饿死”土壤中的单食寡食性有害生物,阻断土壤、病残体中残留的有害生物的循环侵染。如粮菜轮作,瓜类、茄果类蔬菜与葱、蒜、芹菜、甘蓝等轮作,可减轻猝倒、立枯、枯萎、溃疡、青枯、疫病和各种线虫病等土传病害;葱、蒜茬种大白菜,可以减轻软腐病。
1.2 清洁田园
清理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善田园生态环境。播种、定植前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枝败叶及田埂、沟渠、地边杂草、病虫寄主。生产过程中应及时拔除受害严重的植株,摘除被病虫为害严重的叶片、果实,清理田园中的农药瓶、肥料袋、废旧农膜等农业生产垃圾,消除病(虫)源及病虫害孳生场所,改善田园生态环境。
1.3 选用抗(耐)病虫品种
根据当地生产中病虫害发生情况,针对性地选用抗性强的优良品种,充分应用蔬菜自身良好的抗病性、抗逆性抑制病虫为害。如黄瓜选用津优10号、津优30号品种可有效抑制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和疫病为害;马铃薯、大蒜等选用脱毒种苗可有效控制病毒病;托鲁巴姆嫁接茄子能有效减轻黄萎病;黑籽南瓜嫁接黄瓜可有效防控枯萎病。
1.4 调节播期
通过提早或延后播种期,使蔬菜易受病虫为害的时期避开病虫繁殖、扩散高峰期,从而避免或减轻病虫为害。如春秋季种萝卜可减轻根蛆为害;秋白菜适当晚播,可防止软腐病和病毒病发生;马铃薯适当推迟播种,使结薯期避过高温期,可减轻疫病发生。
1.5 培育壮苗
选择粒大、饱满的种子和营养充足的土壤或基质育苗,认真对种子、土壤、基质进行消毒。精作苗床、精细播种,及时间苗除草、去杂留纯、去弱留强。加强水肥气热光调控、病虫害防治,适时蹲苗炼苗。选择茎节粗短、根系发达、无病虫为害、均匀一致、叶片大而厚、叶色浓绿的壮苗定植。
1.6 科学施肥灌水
根据蔬菜需肥规律、土壤养分状况、肥料效应,确定使用肥料的种类、时期、数量、方法,平衡供应大、中、微量元素。重施有机肥、轻施化肥,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追肥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集中穴施。严禁大水漫灌,实施垄作沟灌、垄膜沟灌、膜下暗灌、膜下滴灌、微喷灌等栽培灌溉技术,雨后及时排水降渍。
1.7 加强田间管理
适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起垄培土、整枝压蔓、搭架吊蔓、疏花疏果、灌溉排水、防霜防冻、调温控湿、通风补光,促进蔬菜健壮生长,提高蔬菜自身抗(耐)病虫能力。
2 物理防治
利用器械,光、热等物理方法防避、抑制、钝化、消除、捕杀有害生物。
2.1 高温处理
用热能处理土壤、栽培基质、种子、无性繁殖材料,杀死其表面和内部潜伏的有害生物。如用80~95℃的热水处理土壤30~60 min,可杀死绝大部分病原菌;用55℃温水浸种30 min,可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物;把黄瓜种子放在70℃恒温箱中,干热处理72 h,可使绿斑花叶病毒(CGMMV)失活;番茄种子经75℃处理6天,可杀死种传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tricorpus);35~40℃高温闷棚,可控制黄瓜霜霉病蔓延。
2.2 诱杀
根据害虫较强的趋光、趋波、趋色、趋性、趋味的特性,利用光、波、色板、性诱剂、诱饵将害虫诱到一处,集中杀灭。
①灯光诱杀 用白炽灯、高压汞灯、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压低害虫基数。
②色板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色性进行诱杀。如用黄板可诱杀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用蓝板可诱杀蓟马、种蝇;在田间铺设或悬挂银灰色膜可驱避蚜虫迁飞传毒。
③食物诱杀 利用害虫对食物气味的趋性,在田间投放食源进行诱杀。如田间挂置糖醋盆可诱杀小地老虎、斜纹夜蛾成虫;在菜苗根部撒施炒香后拌入辛硫磷的豆饼粉可诱杀地老虎。
④性诱剂诱杀 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引诱杀灭同种雄性昆虫或使其迷向,不能正常交尾。目前应用效果较好的有诱集小地老虎、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的性诱剂诱芯。使用方法是在害虫羽化期,每667 m2 菜地挂置盛有洗衣粉或杀虫剂水溶液的水盆3~4个,在水面上方1~2 cm处悬挂昆虫性诱剂诱芯。
2.3 阻隔
覆盖防虫网、遮阳网、塑料薄膜,进行避雨、遮荫、防虫隔离栽培,阻断病虫害传播路径。蔬菜栽培中覆盖防虫网基本能免除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蚜虫、斑潜蝇等多种害虫的为害;甜椒在强日照时覆盖遮阳网可有效减轻日灼病;大棚、温室蔬菜降雨时盖好棚膜可有效控制雨水淋溅传播病害。
3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生物产物抑制病原物的生存和繁殖,防治病虫害。
3.1 利用植物制剂防治
充分利用某些植物制剂对某些病虫的独特杀灭能力,控制病虫为害。如菜青虫、菜螟、蚜虫、红蜘蛛为害时,将新鲜丝瓜或黄瓜蔓捣烂,加10~15倍水搅拌均匀,取其滤液喷雾,防效可达85%以上;摘取新鲜多汁的苦瓜叶,加少量水捣烂后滤出汁液,加等量石灰水,调匀后浇灌幼苗根部,对杀灭地老虎有特效。
3.2 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
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阻碍或干扰害虫生长发育、繁殖。如喷洒双氧威(苯氧威)能抑制鳞翅目幼虫蜕皮、成虫羽化;在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多种害虫的卵期或低龄幼虫期喷洒除虫脲可抑制几丁质合成,阻碍害虫新表皮形成;喷施棉铃虫性引诱剂可干扰棉铃虫交尾,降低田间产卵量。
3.3 以虫治虫
利用害虫的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防治害虫。如保护七星瓢虫、草蛉、小花蝽可有效控制蚜虫、红蜘蛛繁衍;大棚温室瓜菜初见蚜虫为害时,每1 m2棚室内放烟蚜茧蜂寄生的僵蚜12头,4天1次,共放7次,瓜菜有蚜率可控制在15%以下;大棚温室内瓜菜白粉虱为害时,每1 m2棚室内放丽蚜小蜂黑蛹15头,10天1次,连放3次,白粉虱若虫寄生率可达75%以上;大棚温室瓜菜受棉铃虫、菜青虫、小菜蛾为害时,每1 m2棚室内放广赤眼蜂15头,5~7天1次,连放3~4次,害虫寄生率可达80%。
3.4 以菌治虫(病)
利用细菌、病毒、抗生素等防治蔬菜病虫害。可用天然除虫菊素、苏云金杆菌、白僵菌、阿维菌素、烟碱、苦参碱等防治蚜虫、叶螨、斑潜蝇和夜蛾类害虫;用绿僵菌、苦皮藤素防治蝗虫;用座壳孢菌剂防治白粉虱;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防治菜青虫、斜纹夜蛾、棉铃虫;用浏阳霉素触杀螨类;用链霉素、新植霉素防治茄果类、瓜类角斑病,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等多种细菌性病害;用武夷菌素防治瓜类白粉病、番茄叶霉病、黄瓜黑星病、韭菜灰霉病;用农抗120灌根防治瓜类枯萎病;用弱毒疫苗N14防治由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引起的番茄、甜椒病毒病;用混合脂肪酸水乳剂、抗毒剂1号防治茄果类蔬菜病毒病。
4 科学化防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科学实施化学防治。
4.1 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
首选天力二号、菜丰灵等生物农药和抑太保(氟啶脲)、灭幼脲等特异昆虫生长调节剂。在无对路的生物农药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可用时,选择高效、微(低)毒、低残留农药,如多菌灵、百菌清、乙膦铝、西玛津、杀虫双等。在灾害性病虫害会造成毁灭性损失时,才选用药效好、毒性中等、低残留农药,如速灭威、毒死蜱、辛硫磷等。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
4.2 对症下药
因虫、因病施药。对土壤营养不均衡造成的缺素症,通过追肥或叶面喷洒补给相应元素。防治昆虫用杀虫剂,防治螨类用杀螨剂。防治咬食植物茎叶的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和舔吸式口器的害虫用胃毒剂,防治刺吸植物汁液的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和钻蛀型咀嚼式口器的害虫用内吸剂,防治活动性强的害虫、成虫用熏蒸剂,防治地下害虫用触杀型的土壤处理剂或内吸剂。防治细菌病害用链霉素、新植霉素、春雷霉素等抗生素和铜制剂杀菌剂,如可杀得三千(氢氧化铜)、冠菌清等。防治土传病害或通过茎、根伤口侵染的真菌病害,如根腐病、枯萎病、茎腐病等,用噁霉灵、瑞苗清、甲基硫菌灵。防治通过空气传播、叶片气孔侵染的真菌病,如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菌核病、叶斑病、疫病等,在发病前选用代森锰锌、百菌清、扑海因(异菌脲)等保护型杀菌剂预防,在发病期、低温季节用杜邦乾程(乙霉·多菌灵)、凯泽(烟酰胺)、农利灵等治疗型杀菌剂,在高温季节用杜邦克露(霜脲·锰锌)、杜邦升氏(硅唑·多菌灵)、烯酰吗啉、朵麦可(四氟醚唑)、银法利(氟菌·霜霉威)等治疗型杀菌剂。低温季节大棚温室蔬菜霜霉病、疫病防治用氯吗啉等烟雾剂。防治病毒病用磷酸三钠、高锰酸钾等杀灭种子所带病毒,用弱毒疫苗N14、植物病毒钝化剂-912、抗毒丰、NS83增抗剂等钝化病毒,用高脂膜等保护剂保护,发病初期用病毒A、毒克星、植病灵喷雾防治,用灭杀毙、吡虫啉等内吸型杀菌剂杀灭蚜虫、白粉虱、蓟马等传毒昆虫。
4.3 适时施药
选择病虫生长发育最薄弱的环节和最有利于被大量杀伤的时机施药。露地蔬菜避免在降雨前用药,冬季温室用药应在晴天上午或中午。杀虫最好在幼虫期3龄前,对于钻蛀性害虫,如棉铃虫、食心虫、斑潜蝇、葱蓟马等用药应在卵孵化高峰期,夜蛾类害虫的防治应在傍晚。敌百虫、辛硫磷在温度较高时使用,菊酯类杀虫剂如氟氯氰菊酯等在温度较低时防效较好。具有内吸输导功能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应在下午或傍晚使用,生物杀虫剂应选择雾天或露水较多时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应在病菌侵染作物之前使用。病害防治应在病菌孢子萌发期或发病初期用药。
4.4 适法用药
根据病虫为害部位及特点选用适当的施药方法和技术。如地下害虫采用拌种、土壤处理、灌根、投放毒饵等方法防治;种传病害采用药剂拌种、温汤浸种等方法防治;保护地防虫防病最好用烟雾剂或粉尘剂;白粉虱、红蜘蛛栖息在叶片背面,药液应重点喷在叶片背面;蚜虫、卷叶蛾一般为害新梢顶部,药液应重点喷在蔬菜的顶部;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黑霉病、青霉病、锈病等,喷药时应着重喷叶片背面;炭疽、轮纹、叶枯病等,药液应着重喷在叶片正面。
4.5 适量用药,安全间隔
在“达标防治,减少普治”的原则下,严格按照病虫害防治规程和农药使用规定确定使用农药的数量、浓度及次数。积极应用精准施药器械和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技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标准,一般生物农药3~5天,菊酯类农药5~7天,有机磷农药7~10天,一般杀菌剂7~10天,百菌清、代森锌、多菌灵14天以上。
4.6 交替用药
选用作用机制不同、没有交互抗药性的药剂轮换、交替使用,切断害虫抗药性种群的形成过程。如交替使用霜霉威、甲霜·锰锌防治黄瓜霜霉病;交替使用乙螨唑、炔螨特、虫螨腈防治红蜘蛛;轮换使用抗蚜威、阿维菌素、菊酯类农药防治蚜虫,可有效延缓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效。
4.7 合理混配
在“混合后具有增效作用、不增加对人畜毒害”的原则下合理混配使用农药。如菊酯类农药(如速灭杀丁)与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混配,能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内吸性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与天然的保护剂(如硫磺)混用可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代森锰锌与瑞毒霉混用,既能阻止病原菌入侵,又可杀灭植物体内的病菌;在杀菌剂、杀虫剂的水溶液中添加1%的尿素和1%的红糖,可增强蔬菜长势,提高蔬菜抗病、虫能力;在阿维菌素系列农药中加入适量的丹铜,可增强农药的渗透能力,提高杀灭斑潜蝇的能力。
4 科学化防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科学实施化学防治。
4.1 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
首选天力二号、菜丰灵等生物农药和抑太保(氟啶脲)、灭幼脲等特异昆虫生长调节剂。在无对路的生物农药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可用时,选择高效、微(低)毒、低残留农药,如多菌灵、百菌清、乙膦铝、西玛津、杀虫双等。在灾害性病虫害会造成毁灭性损失时,才选用药效好、毒性中等、低残留农药,如速灭威、毒死蜱、辛硫磷等。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
4.2 对症下药
因虫、因病施药。对土壤营养不均衡造成的缺素症,通过追肥或叶面喷洒补给相应元素。防治昆虫用杀虫剂,防治螨类用杀螨剂。防治咬食植物茎叶的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和舔吸式口器的害虫用胃毒剂,防治刺吸植物汁液的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和钻蛀型咀嚼式口器的害虫用内吸剂,防治活动性强的害虫、成虫用熏蒸剂,防治地下害虫用触杀型的土壤处理剂或内吸剂。防治细菌病害用链霉素、新植霉素、春雷霉素等抗生素和铜制剂杀菌剂,如可杀得三千(氢氧化铜)、冠菌清等。防治土传病害或通过茎、根伤口侵染的真菌病害,如根腐病、枯萎病、茎腐病等,用噁霉灵、瑞苗清、甲基硫菌灵。防治通过空气传播、叶片气孔侵染的真菌病,如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菌核病、叶斑病、疫病等,在发病前选用代森锰锌、百菌清、扑海因(异菌脲)等保护型杀菌剂预防,在发病期、低温季节用杜邦乾程(乙霉·多菌灵)、凯泽(烟酰胺)、农利灵等治疗型杀菌剂,在高温季节用杜邦克露(霜脲·锰锌)、杜邦升氏(硅唑·多菌灵)、烯酰吗啉、朵麦可(四氟醚唑)、银法利(氟菌·霜霉威)等治疗型杀菌剂。低温季节大棚温室蔬菜霜霉病、疫病防治用氯吗啉等烟雾剂。防治病毒病用磷酸三钠、高锰酸钾等杀灭种子所带病毒,用弱毒疫苗N14、植物病毒钝化剂-912、抗毒丰、NS83增抗剂等钝化病毒,用高脂膜等保护剂保护,发病初期用病毒A、毒克星、植病灵喷雾防治,用灭杀毙、吡虫啉等内吸型杀菌剂杀灭蚜虫、白粉虱、蓟马等传毒昆虫。
4.3 适时施药
选择病虫生长发育最薄弱的环节和最有利于被大量杀伤的时机施药。露地蔬菜避免在降雨前用药,冬季温室用药应在晴天上午或中午。杀虫最好在幼虫期3龄前,对于钻蛀性害虫,如棉铃虫、食心虫、斑潜蝇、葱蓟马等用药应在卵孵化高峰期,夜蛾类害虫的防治应在傍晚。敌百虫、辛硫磷在温度较高时使用,菊酯类杀虫剂如氟氯氰菊酯等在温度较低时防效较好。具有内吸输导功能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应在下午或傍晚使用,生物杀虫剂应选择雾天或露水较多时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应在病菌侵染作物之前使用。病害防治应在病菌孢子萌发期或发病初期用药。
4.4 适法用药
根据病虫为害部位及特点选用适当的施药方法和技术。如地下害虫采用拌种、土壤处理、灌根、投放毒饵等方法防治;种传病害采用药剂拌种、温汤浸种等方法防治;保护地防虫防病最好用烟雾剂或粉尘剂;白粉虱、红蜘蛛栖息在叶片背面,药液应重点喷在叶片背面;蚜虫、卷叶蛾一般为害新梢顶部,药液应重点喷在蔬菜的顶部;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黑霉病、青霉病、锈病等,喷药时应着重喷叶片背面;炭疽、轮纹、叶枯病等,药液应着重喷在叶片正面。
4.5 适量用药,安全间隔
在“达标防治,减少普治”的原则下,严格按照病虫害防治规程和农药使用规定确定使用农药的数量、浓度及次数。积极应用精准施药器械和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技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标准,一般生物农药3~5天,菊酯类农药5~7天,有机磷农药7~10天,一般杀菌剂7~10天,百菌清、代森锌、多菌灵14天以上。
4.6 交替用药
选用作用机制不同、没有交互抗药性的药剂轮换、交替使用,切断害虫抗药性种群的形成过程。如交替使用霜霉威、甲霜·锰锌防治黄瓜霜霉病;交替使用乙螨唑、炔螨特、虫螨腈防治红蜘蛛;轮换使用抗蚜威、阿维菌素、菊酯类农药防治蚜虫,可有效延缓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效。
4.7 合理混配
在“混合后具有增效作用、不增加对人畜毒害”的原则下合理混配使用农药。如菊酯类农药(如速灭杀丁)与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混配,能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内吸性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与天然的保护剂(如硫磺)混用可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代森锰锌与瑞毒霉混用,既能阻止病原菌入侵,又可杀灭植物体内的病菌;在杀菌剂、杀虫剂的水溶液中添加1%的尿素和1%的红糖,可增强蔬菜长势,提高蔬菜抗病、虫能力;在阿维菌素系列农药中加入适量的丹铜,可增强农药的渗透能力,提高杀灭斑潜蝇的能力。
4 科学化防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科学实施化学防治。
4.1 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
首选天力二号、菜丰灵等生物农药和抑太保(氟啶脲)、灭幼脲等特异昆虫生长调节剂。在无对路的生物农药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可用时,选择高效、微(低)毒、低残留农药,如多菌灵、百菌清、乙膦铝、西玛津、杀虫双等。在灾害性病虫害会造成毁灭性损失时,才选用药效好、毒性中等、低残留农药,如速灭威、毒死蜱、辛硫磷等。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
4.2 对症下药
因虫、因病施药。对土壤营养不均衡造成的缺素症,通过追肥或叶面喷洒补给相应元素。防治昆虫用杀虫剂,防治螨类用杀螨剂。防治咬食植物茎叶的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和舔吸式口器的害虫用胃毒剂,防治刺吸植物汁液的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和钻蛀型咀嚼式口器的害虫用内吸剂,防治活动性强的害虫、成虫用熏蒸剂,防治地下害虫用触杀型的土壤处理剂或内吸剂。防治细菌病害用链霉素、新植霉素、春雷霉素等抗生素和铜制剂杀菌剂,如可杀得三千(氢氧化铜)、冠菌清等。防治土传病害或通过茎、根伤口侵染的真菌病害,如根腐病、枯萎病、茎腐病等,用噁霉灵、瑞苗清、甲基硫菌灵。防治通过空气传播、叶片气孔侵染的真菌病,如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菌核病、叶斑病、疫病等,在发病前选用代森锰锌、百菌清、扑海因(异菌脲)等保护型杀菌剂预防,在发病期、低温季节用杜邦乾程(乙霉·多菌灵)、凯泽(烟酰胺)、农利灵等治疗型杀菌剂,在高温季节用杜邦克露(霜脲·锰锌)、杜邦升氏(硅唑·多菌灵)、烯酰吗啉、朵麦可(四氟醚唑)、银法利(氟菌·霜霉威)等治疗型杀菌剂。低温季节大棚温室蔬菜霜霉病、疫病防治用氯吗啉等烟雾剂。防治病毒病用磷酸三钠、高锰酸钾等杀灭种子所带病毒,用弱毒疫苗N14、植物病毒钝化剂-912、抗毒丰、NS83增抗剂等钝化病毒,用高脂膜等保护剂保护,发病初期用病毒A、毒克星、植病灵喷雾防治,用灭杀毙、吡虫啉等内吸型杀菌剂杀灭蚜虫、白粉虱、蓟马等传毒昆虫。
4.3 适时施药
选择病虫生长发育最薄弱的环节和最有利于被大量杀伤的时机施药。露地蔬菜避免在降雨前用药,冬季温室用药应在晴天上午或中午。杀虫最好在幼虫期3龄前,对于钻蛀性害虫,如棉铃虫、食心虫、斑潜蝇、葱蓟马等用药应在卵孵化高峰期,夜蛾类害虫的防治应在傍晚。敌百虫、辛硫磷在温度较高时使用,菊酯类杀虫剂如氟氯氰菊酯等在温度较低时防效较好。具有内吸输导功能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应在下午或傍晚使用,生物杀虫剂应选择雾天或露水较多时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应在病菌侵染作物之前使用。病害防治应在病菌孢子萌发期或发病初期用药。
4.4 适法用药
根据病虫为害部位及特点选用适当的施药方法和技术。如地下害虫采用拌种、土壤处理、灌根、投放毒饵等方法防治;种传病害采用药剂拌种、温汤浸种等方法防治;保护地防虫防病最好用烟雾剂或粉尘剂;白粉虱、红蜘蛛栖息在叶片背面,药液应重点喷在叶片背面;蚜虫、卷叶蛾一般为害新梢顶部,药液应重点喷在蔬菜的顶部;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黑霉病、青霉病、锈病等,喷药时应着重喷叶片背面;炭疽、轮纹、叶枯病等,药液应着重喷在叶片正面。
4.5 适量用药,安全间隔
在“达标防治,减少普治”的原则下,严格按照病虫害防治规程和农药使用规定确定使用农药的数量、浓度及次数。积极应用精准施药器械和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技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标准,一般生物农药3~5天,菊酯类农药5~7天,有机磷农药7~10天,一般杀菌剂7~10天,百菌清、代森锌、多菌灵14天以上。
4.6 交替用药
选用作用机制不同、没有交互抗药性的药剂轮换、交替使用,切断害虫抗药性种群的形成过程。如交替使用霜霉威、甲霜·锰锌防治黄瓜霜霉病;交替使用乙螨唑、炔螨特、虫螨腈防治红蜘蛛;轮换使用抗蚜威、阿维菌素、菊酯类农药防治蚜虫,可有效延缓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效。
4.7 合理混配
在“混合后具有增效作用、不增加对人畜毒害”的原则下合理混配使用农药。如菊酯类农药(如速灭杀丁)与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混配,能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内吸性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与天然的保护剂(如硫磺)混用可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代森锰锌与瑞毒霉混用,既能阻止病原菌入侵,又可杀灭植物体内的病菌;在杀菌剂、杀虫剂的水溶液中添加1%的尿素和1%的红糖,可增强蔬菜长势,提高蔬菜抗病、虫能力;在阿维菌素系列农药中加入适量的丹铜,可增强农药的渗透能力,提高杀灭斑潜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