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教喧嚣背后的思考(之一)

2014-09-26本刊编辑部

大学生 2014年18期
关键词:调整大学院校

本刊编辑部

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怎么看

历史地看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布局进行过几次大调整。每一次调整,都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部分,也是对教育资源的一次重组。教育体制的改革没有终点,也不能停滞,它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与时俱进的。每一个政策,每一次调整都是这过程中的一环,我们可以把这次高校的职业教育改革看作是近年来又一次高等教育布局上的调整,是整个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阶段性政策。那么,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发生过怎样的变化呢?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此先做一个梳理。

1952年院系大调整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急需大量的工科技术人才。1952年秋,教育部将教育的重心放在与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程和科学技术教育上,将教育计划与国民经济建设计划紧密相连,并按产业部门、行业甚至按产品来设立学院、系科和专业(例如拖拉机学院、坦克系等等)。全国许多高等学校被分拆,开始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政法、电力、矿业、财经、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这是一种快速培养“专家”的教育体制。

经过一番调整和建设,不仅专业分工明确的学校多了起来,很多高校虽然名义上仍叫综合性大学,实际上也成了类似欧美的文理学院或工业大学。如调整前的南京大学有文、理、工、农、医、法、师范等7个学院共35个系,经调整后只保留了文、理方面的13个系,清华大学也由一所综合性大学变为工业大学等。

与此同时,许多社科类专业被取消或压缩,一些基础性的系比如哲学系,只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少数几个学校才开设,因为当时认为社会对这些方面人才的需求不大,所以这些专业就被集中在了几个重点学校。

经过1952和1953两年的大规模院系、专业调整,全国高校由原来的211所减为183所,加强了工程、师范和农林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使专门学院尤其是工科类专门学院有了相当可观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经济建设所急需的专门人才,改变了旧中国工程技术教育过于薄弱的状况。

1978年~1999年间精英化教育下的调整

1978年,国家各项事业百废待兴。恢复高考之后,社会对高端人才有着大量的需求。因此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恢复增设169所普通高等学校,并在普通高校招收走读生,增加高校招收名额,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为了集中优势资源,培养大批急需的高水平人才,从1978年开始,国务院确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88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形成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的分层格局。同时,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中高职院校。

1985年5月, 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指出,“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重大任务”,将高等教育的任务归结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重申,要以提高质量和办学效益为重点发展高等教育。

由于当时我国的大学生人数较少,适龄青年中只有不到10%的人有机会上大学。这个时期的高等教育是名副其实的“精英教育”。因此,在精英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格局中,职业教育无论在层次还是在分量上都居于次要的地位。

1999年之后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调整

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遇到了新问题。社会需要的更多是复合型人才,而当时一些高校只从行业需要考虑,重复建设多,教育在体制、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都相对滞后,“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也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

1999年春,北京的部分经济学家开始从多角度讨论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1999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标志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开始。

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始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在高校扩招过程中,优先发展经济、社会急需的学科专业,重点在于发展高新技术类学科和应用型专业、为适应加入WTO急需的专业、以及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应用型学科专业。1999年,全国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高校扩招给无数考生及其家庭带来了希望,它也成为1999年最受老百姓欢迎的教育政策之一。

在扩招的背景下,影响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的两个重要事件是:高校合并和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

高校合并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形成多学科、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的局面,这有利于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合并之后,大学的格局和以往相比又出现了一些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变化是出现了两类有代表性的大学:一是专业大而全的综合性大学,二是办学规模特别大的 “航空母舰”式大学。

1998年,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合并为新“浙江大学”,由此引发了一轮高校合并的热潮。随后,一大批航母型大学相继出现。2000年7月,由原山东大学、原山东医科大学、原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山东大学。2000年6月,原吉林大学与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吉林大学。合并之后的新吉林大学由于规模庞大,又分布在长春各处,有“美丽的长春市坐落在吉林大学校园当中”的戏称。

但是,在高校合并的大潮中,许多应用技术类院校向综合性大学的扩展或加盟,却在实际上削弱了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分量。

在大众化教育的趋势下,大学本科教育也开始成为主要需求,许多高等专科学校也纷纷加入综合性大学的群体。1999年以来,专科升本及新建高校有646所(不含南方科技大学),约占全国本科高校总数的56.42%。这些新建本科院校的出现,既满足了大学进一步扩招的需求,也实现了大学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型。

如果说,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是为了满足更多的人上大学的需求,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那么,高校合并特别是对综合性大学的需求,则反映了当时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在这一轮高等教育改革中,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内涵也发生着转变,中职和高职院校都从以供给为导向转向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并开始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培养技能型人才。与2001年相比,2002年加工制造、信息技术和医药卫生等社会需求旺盛的专业招生数显著增长。

现实地看

这次以发展职业教育为主要特点的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是时代需要。一是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差距比较大;二是我们国家目前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比例不合理,存在一边倒的现状,一般都倒向综合型大学;三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普通教育、忽视职业教育的现象,多年来,部分高职院校在某些省市招生频频出现的“零投档”记录就是一个证明。

中国文化中讲究“重道轻器”,这在我们传统的高等教育中也有直接体现。大学里讲授的内容比较重“道”,这里的“道”,指的多是大道理,是形而上的东西,而所谓的“器”则是“形而下的”的东西,是技术、器物、是具体、实用的东西。传统上,人们总以为“道”是学问,“器”是雕虫小技,往往不被重视。因此,我们的高等教育一直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如今国家缺乏高级技工也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这次教育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将学科专业教育与实习能力有机结合,使学生既具备良好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

我们的教育方针中有两条特别重要:一是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一是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任何一种教育都不可能“单打一”,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普通高等教育也好,高等职业教育也好,都要既培养学生做人,也培养学生做事。差别只在于是重点培养一般的做事能力,还是重点培养做特定事的能力。

比较地看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教育体制或教育布局。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模式,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大体说来,就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而言,无非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少数综合类普通高等学校和大多数高职类院校的并列式关系;一种是普通高等教育之后再加上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式关系;此外,就是这两种模式的混合。

我们究竟应该遵循哪种模式来对高等教育结构进行调整和布局,主要取决于教育资源的总量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需求。因此,在对高等教育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之时,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辨明哪种模式最佳,因为任何一种模式之所以存在,都有其合理性及一定优势,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某些不足或问题;而在于作出某种选择之后的坚持与完善,不在不同模式之间反复摇摆或重复选择。简而言之,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不是为调整而调整,而是着眼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Tips:

1978年国务院确定的88所全国重点大学:

【综合类16所】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湘潭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新疆大学、内蒙古大学

【理工类51所】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长沙工学院(今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今北京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农学类9所】

北京农业大学(后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学院(今北京林业大学)、镇江农业机械化学院(后更名为江苏理工大学,再与镇江医学院和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江苏大学)、南京农学院(今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学院(今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学院(今华南农业大学)、西南农学院(后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再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成西南大学)、西北农学院(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沈阳农学院(今沈阳农业大学)

【医学类6所】

北京医学院(后更名北京医科大学,又与北京大学合并为新的北京大学)、上海医学院(后更名上海医科大学,又与复旦大学合并成新的复旦大学)、中山医学院(后更名中山医科大学,又与中山大学合并为新的中山大学)、四川医学院(后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又与四川大学合并成新的四川大学)、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药学院(今中国药科大学)

【师范类2所】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外国语类2所】

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今上海外国语大学)

【政法类1所】

西南政法学院(今西南政法大学)

【艺术类1所】

中央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调整大学院校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18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