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8.6%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水剂对甘蓝型春油菜田间杂草的防效

2014-09-26胡冠芳李玉奇余海涛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甘蓝型二氯阔叶

罗 杰,王 颢,胡冠芳,李玉奇,余海涛

(1.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绵阳 621000;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 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近年来,因耕作方式的改变,甘蓝型春油菜田杂草种类多,危害重,严重威胁着油菜生产[1]。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化学除草剂防除杂草效果不一致,给生产者带来不便[2]。28.6%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水剂是一种苗后茎叶除草剂,可用于春油菜田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为了掌握其最佳除草剂量,我们于2007年进行了28.6%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水剂不同剂量防除春油菜田一年生阔叶杂草的防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药剂为28.6%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水剂,利尔化学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30%二氯吡啶酸水剂、24%氨氯吡啶酸水剂,利尔化学有限公司提供;14%草除·精喹乳油,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指示甘蓝型油菜品种为天油1号。防除对象为苣荬菜(Sonchus brachyoyus DC.)、刺儿菜 [Cephalanoplos segetum(Bge.)Kitam.]、卷茎蓼(Polygonum convolvulus L.)、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藜(Chenopodium album L.)等一年生阔叶杂草。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兰州市榆中县良种繁殖场进行,海拔1 730m左右,土壤类型为黄绵土,地势平坦,肥力中等,灌溉地,pH为8。前茬为玉米,未使用除草剂。试验共设9个处理,处理①28.6%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水剂180.00 g/hm2,有效成分量51.48 g/hm2;处理②28.6%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水剂360.00 g/hm2,有效成分量102.96 g/hm2;处理③28.6%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水剂540.00 g/hm2,有效成分量154.44 g/hm2;处理④28.6%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水剂720.00 g/hm2,有效成分量205.92 g/hm2;处理⑤30%二氯吡啶酸水剂343.20g/hm2,有效成分量102.96 g/hm2(对照药剂,CK2);处理⑥24%氨氯吡啶酸水剂429.00 g/hm2,有效成分量102.96g/hm2(对照药剂,CK3);处理⑦14%草除·精喹乳油720.00 g/hm2,有效成分量100.80 g/hm2(对照药剂,CK4);处理⑧人工除草(CK1),处理⑨清水(CK)。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5m×4m)。播种前基施农家肥20 t/hm2、N 100 kg/hm2、P2O550 kg/hm2。试验于 4月20日按当地习惯露地种植,播量37.5 kg/hm2。全生育期灌水2次。6月中旬田间蚜虫发生时用3%啶虫脒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处理①~⑦及处理⑨于5月16日春油菜4~5叶期、一年生阔叶杂草3~5叶期8:00~11:00时采用新加坡利农私人有限公司生产的Agrolex HD400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锥形喷头)由低剂量向高剂量依次茎叶喷雾,处理⑧于5月16日下午人工除草。供试药剂不同剂量各处理对水量均为675 L/hm2。药后30 d(6月15日)每小区按对角线5点取样,每样点1m2,调查杂草种类和株数,计算株防效;药后45 d(6月30日)按同样方法调查杂草种类和株数,并称其地上部鲜重,计算株防效和鲜重防效。

表1 不同处理药后30 d的株防效 %

表2 不同处理药后45 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

其药效引用标准号为GB/T 17980.45—2000[3],防效计算公式为:

株防效(%)=[(对照区杂草株数-处理区杂草株数)/对照区杂草株数]×100

鲜重防效(%)=[(对照区杂草鲜重-处理区杂草鲜重)/对照区杂草鲜重]×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后30 d对不同杂草的株防效

从表1可以看出,药后30 d,28.6%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水剂不同剂量对春油菜田一年生阔叶杂草总株防效为73.96%~96.43%,以处理④的总草株防效最高,为96.43%,对苣荬菜、刺儿菜、卷茎蓼、反枝苋、藜的株防效均优于3个药剂对照。

2.2 药后45 d对不同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

从表2可以看出,药后45 d,28.6%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水剂不同剂量对春油菜田一年生阔叶杂草的总株防效为72.31%~93.24%,总鲜重防效为75.30%~96.57%。其中对苣荬菜、刺儿菜、卷茎蓼、反枝苋、藜的株防效、鲜重防效均以处理④最高,株防效分别为97.44%、96.13%、96.38%、90.97%、85.29%,鲜重防效分别为98.25%、97.42%、98.25%、94.42%、94.36%,且均有优于药剂对照的趋势。

2.3 总体防效

从表1、表2可知,28.6%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水剂不同剂量对甘蓝型春油菜田一年生阔叶杂草具较好的防除效果,以处理④最高,药后30、45 d的株防效分别为96.43%、93.24%,药后45 d的鲜重防效为96.57%,且均优于对照。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处理④与处理⑧之间药后30 d株防效、药后45 d的株防效、鲜重防效差异不显著,与其余处理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⑧与处理①~③、⑤~⑦药后30 d株防效及药后45 d的株防效、鲜重防效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③药后30 d的株防效、药后45 d的株防效、鲜重防效与处理⑤差异不显著,与处理⑦差异显著,与其余处理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2.4 对春油菜的安全性

据施药后第5~7、8~10 d及生长后期观察,28.6%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水剂不同剂量处理甘蓝型春油菜幼苗生长发育正常,与不施药剂对照长势一致,苗期和结荚后期也未发现油菜有任何不良现象出现,表现对甘蓝型春油菜安全。

3 小结

1)试验结果表明,28.6%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水剂720.00 g/hm2(有效成分量205.92 g/hm2)对水675 L在春油菜4~5叶期、一年生阔叶杂草3~5叶期喷施的防效最好,药后30 d对一年生阔叶杂草总株防效达96.43%;药后45 d的总株防效达93.24%,总鲜重防效达96.57%,且对油菜安全,可推荐在生产中应用。

2)28.6%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水剂不同剂量对油菜田对苣荬菜、刺儿菜、卷茎蓼的危害控制效果较为理想,但对反枝苋、藜杂草抑制效果不太理想,在使用该除草剂之前必须人工除杂草,否则会影响防效。

[1] 徐建业.30%二氯吡啶酸防除白菜型春油菜田间杂草药效试验[J].甘肃农业科技,2008(6):28-30.

[2] 辛存岳.油麦轮作区农田杂草种群的演变与防治[J].作物杂志,2004(2):38-3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17980.45-2000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除草剂防治油菜类作物杂草[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甘蓝型二氯阔叶
中国进口阔叶锯材价格传导问题研究
◆ 园林苗木
顺式-二氯-二霉酚酸-二氨合铂(Ⅳ)的合成和表征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早熟甘蓝型春油菜‘年河18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6-2017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京华165”选育和栽培技术
回收制备二氯二氨合钯(Ⅱ)前驱体材料的工艺研究
晚荷
室内水淹和田间模拟湿害对甘蓝型油菜耐湿性鉴定
阔叶木材料新技术应用促进未来中国环保革新路——第二十一届美国阔叶木外销委员会东南亚及大中华区年会于重庆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