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电影
2014-09-26高宇
温斯顿特效
作者: [美] 乔迪·邓肯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副标题: 斯坦·温斯顿工作室的艺术历程原作名: The Winston Effect: The Art &History of Stan Winston Studio
译者: 夏彤
出版年: 2014-7
页数: 344
定价: 320.00元
装帧: 精装想要深入了解电影工业特
效制作的全过程,想要深入了
解温斯顿工作室的成功之道,
想要深入了解斯坦·温斯顿其人其事,以及他与詹姆斯·卡梅隆、蒂姆·波顿、史蒂文·斯
皮尔伯格等传奇大师的亲密合
作故事,想要深入了解终结者
机器人、外星异形皇后、侏罗
纪恐龙、剪刀手爱德华、吸血鬼莱斯塔特、铁血战士、大鱼等经典银幕形象的创意来源和
实现过程,本书绝不可错过!
本文节选
(序言——詹姆斯·卡梅隆)
在我的电影生涯中,对我真正产生过影响的人屈指可数,他们不但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更启发并帮助了我,是我的工作伙伴,也是我的对手。斯坦·温斯顿就是其中的一位。
1983 年,与斯坦初次相遇时,我正在到处寻找能为《终结者》(The Terminator,1983)制作特效造型的人选。那时我还是一个年轻的朋克,渴望点燃全世界,身上带着满满一画夹的草图和无数的低成本特效方案。有一位造型师向我推荐斯坦,但他又警告我说斯坦有点“小疯狂”。这一点在我们第一次会面时就得到了印证:斯坦的“疯”完完全全正是我所喜欢的那种,他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胸怀宽广又风趣无比,永远刺激着你迎接挑战,冲过去玩一把。他浑身上下都有一股子狂热劲儿,像个疯子科学家。他很喜欢我的草图,尽管他自己可以轻而易举地画出来。我们当即开始头脑风暴,设想如何能完成那些前人从未做过的事:创造一个终极机器人角色。我们要的,不是在活人外面套一件机器人的外衣,而是一个由伺服电动和液压传动支撑的高度可信的“内骨骼”存在体。在所有电影机器人中,这是一个“圣杯”式的角色,在前 CG 时代,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特别是我们又属于低成本制作。但斯坦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他不但毫无畏惧,反而为可能的前景激动不已。
我立马知道以这家伙的疯狂程度,他一定能承担起重任,创造出我的“终结者”来。后来,这一点也同样得到了证实。
斯坦和他的团队以极其微不足道的预算完成了一项令人惊奇的工作,塑造出一个电影史上经典的幻想人物形象。而我所未曾料到而又最为钦羡的,是在艺术匠心和技术妙想之外,他最为杰出的天赋——团队领导才能。带领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团队,无异于放牧一群野猫,而斯坦的本事在于,他既能激发别人超越自我,拿出他们的最佳表现,又能牢牢地把控住方向。斯坦自己就是个颇有天赋的画家、雕塑家,这是他能给团队带来灵感的关键所在。他能说,也能做。通常,艺术家独有的自负会削弱领导团队的效率,因为他们常常会把下属的创造力变得迟钝。但对斯坦而言,没有人会说他不自负,但他确实既能身体力行地做出表率,又丝毫不会压抑手下员工能力的发挥。相反,他总是十分欣赏并竭力赞誉他们的工作,让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独特的光彩,且仍然围绕着影片的大目标,围绕着斯坦·温斯顿工作室。
那些在 1983 年与他一同创造了“终结者”角色的兄弟们最终留了下来,至今依然与他在一起,这就是对他种种能力的高度礼赞。约翰·罗森格兰特、谢恩·马汉都是当年为制作终结者而招来的,他们最后成了斯坦团队的核心。我在1985-1986年间的《异形2》(Aliens,1986)制作中再次与斯坦及其团队合作,然后是《终结者 2:审判日》(The Terminator 2: Judgement Day,1991), 然 后 又 是《终结者 2》3D 版(T2-3D:Battle Across Time,1996)。23 年后的今天,在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他们正在与我一起工作,为我的新片《阿凡达》(Avatar,2009)设计角色形象……他们的团队合作、工作动力和艺术创造性令我非常敬佩,在这些方面没有哪个特效造型团队能与之相提并论。与斯坦团队合作永远是愉快的,因为他们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挑战,并把接受这种挑战当作自己的日常工作。
在《终结者》取得成功后的一年,有一天,我跟斯坦和他的小伙子们一起去他大楼后面的停车场,那儿有几个特技替身演员正披挂齐全地被一架起重机吊在半空中,我们用黑色的塑料垃圾袋贴满他们全身,再给他们装上一个巨大的吹塑泡沫做成的头,制造出异形皇后的一个剪影。这回我们又大胆地一头扎进了一个从未有人敢涉足的领域,同时我们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点傻,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激进的特效角色设计,使用了前所未有的方式来进行机电模型驱动和人工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