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2014-09-25孙蒸芳
孙蒸芳
【关键词】词语教学 小学语文
意思 理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73-01
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词语意思是学好课文的基础。但是,到了小学中年级阶段,词语教学被架空的现象却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许多教师认为词语教学在课堂上很难出彩。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内涵,从而使词语教学更高效。
一、随文学词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是新课标对词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这样才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教师要找准理解词语的切入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自读自悟,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还可以掌握学习词语的方法。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科里亚的木匣》一课时,文章最后说“科里亚量了五步……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在学习“果然”一词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同学们,科里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了起来,从这个‘又字你读出了什么?”生答:“科里亚不是第一次挖木匣子。”师问:“第一次成功了吗?”生答:“没有。”师问:“那么,在第二次挖木匣子之前科里亚是怎样想的?请你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对科里亚说的话“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所以应该量的不是五步而是十步”进行品读,然后再和“科里亚量了五步,果然……”这句话结合在一起,自然明白了“果然”的意思就是和原先设想的一样。通过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这样学生理解起词语来就会更加轻松。
二、联系生活
针对学生对某些抽象的词语理解得不是很深刻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这些词语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进行体味感悟。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时,针对文中“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句话,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赶集似的”意思,笔者问学生:“谁能说说什么叫‘赶集?你们经历过赶集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在笔者的点拨下,有学生说:“赶集就是赶会,可热闹了。”还有学生说:“赶集就是有卖东西的,有买东西的,人可多,可热闹了。”这时,笔者再引导学生思考:“‘赶集和各色的花有什么相似之处吗?文中为什么说花朵‘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由于有了生活经验做铺垫,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花儿争着比美,都认为自己漂亮,跟赶集时卖家都说自己的货物好一样。”有的说:“各种花儿、草儿争相赶来,都像赶集似的生怕落后。”……在教学中,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词语,才能触摸到词语的真正内涵。
三、删换比较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词语意思,了解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教师可以采取删字、换字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文本用词造句的精准。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课时,文中描写昆明湖有这样一句话:“游船、画舫在上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怎样引领学生品味“滑”字的妙处呢?在教学时,笔者问学生:“这个‘滑字能改成‘划字吗?”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有的说:“不能,因为如果用‘划字就说明是用桨来划的,那样湖面就会形成许多波纹,与‘游船、画舫在上面驶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相矛盾。” 还有的学生说:“不能用‘划字,因为文中写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如果用‘划字就会打破平静,没有文中所表现的味道了。”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再予以肯定:“是啊,从一个‘滑字我们不但体会到了昆明湖的‘静,更感受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在这个教学课例里,笔者通过换字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在对两个词语比较揣摩的过程中训练了思维的敏锐性、严密性、发散性,同时真切地感受到了文章遣词造句上的精妙。
四、迁移运用
词语有着丰富的内涵。教师要能够深入文本,引导学生积累词语、运用词语,不断提高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一课时,针对“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中的“栩栩如生”一词,笔者让学生仔细看图,要能够结合文中句子说出“栩栩如生”的意思。有学生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像活的一样。”笔者继续启发学生:“‘栩栩如生一词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代替?”有的学生说“惟妙惟肖”,有的学生说“活灵活现”。不少学生结合阅读经验发表自己对词语迁移运用的不同见解,如:“‘栩栩如生多用于雕刻,绘画作品,如‘赵州桥上雕刻的龙可谓是栩栩如生‘清明上河图上画的人物栩栩如生”……学生在教学中一方面积累了词语,另一方面在词语的迁移运用中形成了学习能力。
词语教学不是干巴巴的理解词语,也不是扫清文字理解障碍,教师只有将词语教学以多样化的形式贯穿于课堂中,才能真正体现出词语教学的魅力。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