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农村初中生阅读兴趣的对策
2014-09-25韦波
韦波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 阅读兴趣
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54-02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认字识词基本上是通过阅读得以实现。然而,在农村初中,学生的阅读量比较少,普遍缺乏阅读兴趣,阅读质量不高,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因此,寻找一种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至关重要。
一、分析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的原因
(一)分析学生的“阅读心理”
在农村初中,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在阅读方面,都缺少父母的引导。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关键要剖析学生的阅读心理。首先,教师要分析学生有没有阅读的愿望,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如果有,学生的阅读程度如何,这些都是需要分析的因素。其次,教师要分析学生喜欢阅读哪些书籍,不喜欢阅读哪些书籍,明白学生的阅读喜好,分析学生的阅读动机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十分有利的。
(二)分析学生的“阅读内容”
由于学生的阅读心理比较复杂,因此他们阅读的书籍的种类也呈现出多样化。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弄清楚学生看了或者正在看的是什么类型的书籍,并进行分类和总结。经过比较、分析,教师要掌握学生阅读的喜好。此外,教师还要对影视剧及网络读物进行分析,以便全面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
(三)分析学生的“阅读方法”
不同的学生使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而学生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他们使用的阅读方法也不相同。学生在阅读时选择什么样的读物,运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这些都需要教师重视。只有明确了学生的阅读方法是否正确,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学生具有阅读的兴趣,才有利于阅读教学的开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这一阅读主体,习惯将阅读方法强加给学生,造成阅读教学效率低下。以人为本,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收获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学生一旦带着兴趣去阅读,将会产生巨大的动力,促使他们主动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想方设法让学生带着乐趣进行阅读。教师可以这样做:第一,以“看”和“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平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看一些与课内外读物相关的影视剧,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并从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此外,教师要经常给学生讲一些读物中的故事片段,当学生听得入神时便停止,让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意境中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并在这种“阅读欲望”的推动下开展阅读活动。第二,以“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写读后感。只有读过了才有东西可写,只有写了才会使阅读变得更有乐趣。学生因为有了写的经历,才能够带着兴趣研读文本,而有了写的期望就会有读的愿望,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更加浓厚。第三,以“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获奖”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件喜事,也是一件大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对在阅读方面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学生一旦获得了物质上的奖励或精神上的鼓励,其阅读兴趣就会变得更加浓厚。这样,不曾有过阅读体验的学生也会积极尝试阅读,从而获得美好的阅读体验。总之,让学生“带着兴趣去阅读”的做法能够使阅读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因为兴趣而阅读,也因为阅读而对书籍感兴趣。如此反复,整个班级便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三、创设阅读情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要学的科目比较多,学科知识比较繁杂,学生能够静下心来阅读书籍,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阅读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在课程安排上,每周开设两节阅读课,保证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在阅读课上,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阅读书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书心得,并对学生的阅读给予适当的评价,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其次,引导学生改变过去单一的读书方式,鼓励学生到书店、阅览室读书,把家里、路上、树下等当做看书的地方。只有具备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才能够形成阅读的氛围,进而使阅读活动成为常态。第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允许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同时,教师还应当顺应学生的要求,开展一些趣味读书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情趣的阅读环境。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阅读环境,才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的自觉性。
四、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提倡个性化的阅读
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整个语文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农村初中生缺乏阅读兴趣,是由于他们缺乏阅读的意识,不知道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关键在于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倡个性化阅读。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的形式加深学生对阅读的认识。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阅读与生活”“阅读与提升语文素养”等话题展开讨论,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第二,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读物的看法和理解,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学生一旦有了正确的阅读意识,就会理性地对待阅读,并在阅读中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在阅读中学会发现、批判、创新,从而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五、推荐名篇名著,拓宽阅读渠道
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心理等特点,教师应当尽可能地给学生推荐不同的读物,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具有独特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读物,结合学生的阅读实际,推荐相应的名篇名著,引导学生阅读。当然,无论学生阅读的面有多广,教师都要将“健康阅读”的理念放在首位,只有让学生阅读有价值的书籍,做有意义的事情,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评价能力,从而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此外,教师要为学生拓宽阅读的渠道,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开阔视野。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影视、网络等视觉文化的“阅读”。利用电视、电脑、手机等媒介,鼓励学生多看电视、多上网,通过对视觉文化的“阅读”与欣赏,收获更多的知识。其次,学校要构建“家庭书柜—班级书角—学校图书馆—书店”的图书借阅模式,做到时时有书读,处处是书香。此外,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藏书借给学生,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借阅,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总之,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真正地读懂学生,并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并成为一个喜爱阅读的人。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