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小学数学课堂的几个“点”

2014-09-25占小影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创新点小学数学

占小影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智点 体验点 思维点 创新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33-02

课堂应该是学生的情智、思维、创新生成且生长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了解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点”。

一、培养兴趣,把握“情智点”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人对某种事物产生一定兴趣时,他就会表现出探究的欲望,积极地去追求、探索。小学生一旦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内在学习动力,这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促使学生主动开展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情智点”,让学生对将要探究的知识产生兴趣,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角的度量”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有的学生在量角看刻度时,分不清内、外刻度线。怎样才能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看内刻度线,什么时候看外刻度线呢?关键点在于学生能否熟练地根据内、外刻度线找到指定度数的角。笔者抓住学生喜欢玩“翻线”的心理,和学生一起玩游戏:将一根线从量角器的中心穿过,线的一端与0刻度重合,任意拉动线的另一端,让学生认识1度的角。接着让学生动手从外刻度线用线拉出20度的角和160度的角,再从内刻度线用线拉出20度的角和160度的角。然后,笔者用线拉出一个角刻度线指向60度和120度的角,让学生判断所拉出的角是60度还是120度,并说明为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角的一条边与哪圈的0刻度线重合就读哪圈的数”的结论。然后笔者要求学生同桌合作,一个学生说角的度数,另一个学生在量角器上拉出对应的角。这样教学,让学生自主发现、感知,顺利地攻克了教学难点。

二、联系生活,把握“体验点”

数学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拓展学生的体验空间,引导学生重视数学经验的积累,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最终将服务于生活。这样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24时计时法”的内容,笔者在教学前一周就给学生布置了以下观察任务:请仔细观察,晚上新闻联播开始播放时,电视上显示的时间是多少,钟面上显示的时间又是多少;早间新闻开始播放时,电视上显示的时间是多少,钟面上显示的时间又是多少;中午12:00时,电视上和钟面上显示的时间分别是多少。下周的数学课上,请你把自己的发现和疑问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的学习任务,在无形中把“24时计时法”的知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达到数学与生活的和谐统一。

三、增强实践,把握“思维点”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第二学段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验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逐步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促进知识的自我内化,从而形成能力。

例如,教学“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的内容时,笔者抛出一个开放的问题:“给你一分钟时间,你能创造出几分之一?”学生迅速拿出学具(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有的同学用直尺边量边画,有的同学边折边涂……汇报时,学生们小手高举,都想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有的学生说:“老师,我把圆形纸片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是这个圆的1/4。”有的学生说:“我能创造出任何分之一,也就是说,想创造几分之一,就把这个圆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占这个圆的几分之一。”有的学生说:“老师,我还发现1/4和2/8一样大。你看,2/8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是这个圆的2/8。如果把2份看成1大份,不就和1/4一样了吗?它也和4/16、5/20一样大!”学生们的发言很精彩,他们经历了“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思考→得出结论”的过程,从而使知识由“物化”转化为“内化”。这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亲身经历数的形成过程的教学方法,不仅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也使学生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这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突破需求,把握“创新点”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儿童对兴趣的持续期虽然较短暂,但往往很强烈。因此,当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好奇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妙时,教师不要直观地将知识告诉学生,而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自我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展示等数学活动,让知识进一步生成。

例如,教学“统计”的内容时,笔者先出示三年级某班第一小组的男生、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的统计图(如图1、图2)。

然后,笔者提问:“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有的学生认为男生套得准一些,有的学生认为女生套得准一些,大家的意见不统一。笔者引导:“到底谁套得准呢?我们这样乱猜,即使猜对了,也只能说明运气好。你能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吗?”学生陷入沉思,教室里静悄悄的,大约过了半分钟,一个学生边演示边说:“老师,我有一个办法,我在图里‘移一移就知道了。您看这种办法行吗?男生中张明套的圈最多,移一个给李小钢,再移一个给陈小杰,这样他们三人都和王宇一样套中7个。女生中吴燕、史敏敏套的圈比较多。吴燕移2个给刘小娟,再移2个给沈明方,史敏敏移1个给孙芸,这样每人都套中6个。可见,男生套得准一些。”另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方法。男生把比李小刚多的圈拿出来平均分,女生把比刘晓娟多的圈拿出来平均分。我的这种方法可以叫做‘平分差。”笔者肯定了学生们的方法,进一步进行引导:“通过移动的方法,我们得出‘男生套得准一些的结论。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能算出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几个?”很快,学生就想到了用“求和平均”的方法。在教学中,笔者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相关结论,而是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自己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猜想、实践、推断和验证,在此过程中,笔者仅仅是适时加以点拨。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勇于创造的精神。

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把握住上述几个关键的“点”,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能使“教”和“学”产生良好的效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创新点小学数学
高校动画专业就业率位于红色预警榜单的分析
案例项目在《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浅析公安高职院校警务英语hMOOC教学模式及其创新点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竹子在产品设计中的创新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