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克图地区常见天气现象
2014-09-25张昉
张昉
摘 要 利用博克图国家气候站1961-2010年各月各天气现象发生天数,及部分主要天气现象出现日数的年际变化,来总结博克图地区易发天气现象的发生规律及演变规律,为测报人员了解当地气候状况,具有针对性地提高识别常见天气现象的能力,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年际演变规律,分析博克图暖干化气候演变过程中的天气现象变化情况。
关键词 积温;变化规律;天气;内蒙古博客图地区
中图分类号:P468.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1--03
全球变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百年来全球气温上升了0.6 ℃,我国近百年内升温幅度在0.5~0.8℃,特别是近50 a来,气候增暖异常突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博克图地区呈现暖湿化的变化规律,因此,通过研究博克图地区天气现象的月际、年际变化情况,对该地区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提高测报业务人员能力具有长远意义。
1 数据与方法
利用博克图国家基准气候站1961-2010 年逐月天气现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月际分布状况,年际变化情况等。
2 分析与讨论
2.1 各天气现象年内分布
从博克图各类天气现象上看,平均每年发生超过50 d的天气现象有露(88.32 d/a)、霜 (171.64 d/a)、结冰(214.16 d/a)、积雪(136.42 d/a)、雪(82.42 d/a)、阵雨(77.66 d/a)。其中霜主要发生在4-10月,7、8月最易发生,霜在全年各季节均有可能出现,主要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结冰只有7、8月没有出现过,主要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积雪只有8月没有出现过,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2月。雪只有7、8月份没有出现过,而阵雨在3月至10月出现,平均每年出现10 d以上50 d以下的天气现象有轻雾(20.28 d/a)、闪电(16.96 d/a)、大风(34.96 d/a)、雷暴(31.86 d/a)、雾(14.26 d/a)、雨(37.02 d/a)、阵雪(14.20 d/a)。轻雾在2-11月出现,主要集中在7、8月份。闪电出现于4-10月,主要也出现在7月、大风在全年均有可能出现,主要出现在4、5月。雷暴出现在4-10月,主要集中在6、7、8月。雾除1月均有发生,主要出现在8月,雨出现在3-11月,主要集中在5、6、7、8、9月。阵雪除7、8月外均由出现,主要出现在4月。
平均每年出现10 d以下1 d以上的天气现象有烟幕(1.62 d/a)、飑(2.78 d/a)、雾凇(4.16 d/a)、毛毛雨(1.14 d/a)、雨夹雪(4.72 d/a)、冰针(1.4 d/a)、阵性雨加雪(3.40 d/a)、霰(2.50 d/a)、冰雹(2.6 d/a)。烟幕主要出现在10月至次年5月的取暖期间;飑除1月和12月外均有可能出现,5、6月份出现可能性较大;雾凇出现在10月至次年4月,出现可能性最大的月份为12月至次年2月;毛毛雨主要出现在4-10月与雨季相同;雨夹雪主要出现在3-6月和9-11月;冰针主要出现10月至次年3月;阵性雨加雪雨雨夹雪发生月份相近;霰主要出现在3-6月和9-11月;冰雹主要出现在4-10月,出现可能性最大的为6月,主要在降水月份来临之前。
出现日数小于1 d的天气现象有霾、浮尘、扬沙、尘龙卷、极光、龙卷风、沙尘暴、吹雪、雪暴、雨凇、米雪及冰粒等,其中最少的为龙卷风,只是在1978年8月出现过1次。
2.2 各天气现象年际变化情况
博克图各天气现象发生日数的年际间差距很大。其中:露日最少为1968年44 d,最多为2004年的120 d;霜日最少为1969年的122 d,最多为1997年的207 d;结冰日最少为2008年的210 d,最多为1987年和1980年的237 d;轻雾日最少为1979年的9 d,最多为2010年的31 d;闪电最少为2007、2009、2010年的2 d,最多为1980年的33 d;积雪最少为1963年的100 d,最多为1999年的161 d;雾最少为1961、1971、2004及2007年的6 d,最多为1982年的26 d;雨日最少为2006年的2 d,最多为1963年的73 d;雪最少为2007年的50 d,最多为1984年的124 d;阵雨最少为1979、2007年的62 d,最多为1993年的101 d;阵雪最少为2008年的3 d,最多为1980年的31 d。
可以看出露日呈现显著增加,每年增加0.72 d,结冰日没有显著变化,雨日呈现显著减少,每年减少1.1 d,阵雨略有上升但不显著,雪日呈现下降趋势,为每年减少0.9 d,阵雪也有所下降,但也不显著。
3 结语
博克图的主要天气现象有露、霜、结冰、积雪、雪、阵雨、轻雾、闪电、大风、雷暴、雾、雨及阵雪等,测报人员应注意主要天气现象的特点,准确把握其可能出现月份,提高测报业务能力。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摘 要 利用博克图国家气候站1961-2010年各月各天气现象发生天数,及部分主要天气现象出现日数的年际变化,来总结博克图地区易发天气现象的发生规律及演变规律,为测报人员了解当地气候状况,具有针对性地提高识别常见天气现象的能力,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年际演变规律,分析博克图暖干化气候演变过程中的天气现象变化情况。
关键词 积温;变化规律;天气;内蒙古博客图地区
中图分类号:P468.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1--03
全球变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百年来全球气温上升了0.6 ℃,我国近百年内升温幅度在0.5~0.8℃,特别是近50 a来,气候增暖异常突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博克图地区呈现暖湿化的变化规律,因此,通过研究博克图地区天气现象的月际、年际变化情况,对该地区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提高测报业务人员能力具有长远意义。
1 数据与方法
利用博克图国家基准气候站1961-2010 年逐月天气现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月际分布状况,年际变化情况等。
2 分析与讨论
2.1 各天气现象年内分布
从博克图各类天气现象上看,平均每年发生超过50 d的天气现象有露(88.32 d/a)、霜 (171.64 d/a)、结冰(214.16 d/a)、积雪(136.42 d/a)、雪(82.42 d/a)、阵雨(77.66 d/a)。其中霜主要发生在4-10月,7、8月最易发生,霜在全年各季节均有可能出现,主要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结冰只有7、8月没有出现过,主要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积雪只有8月没有出现过,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2月。雪只有7、8月份没有出现过,而阵雨在3月至10月出现,平均每年出现10 d以上50 d以下的天气现象有轻雾(20.28 d/a)、闪电(16.96 d/a)、大风(34.96 d/a)、雷暴(31.86 d/a)、雾(14.26 d/a)、雨(37.02 d/a)、阵雪(14.20 d/a)。轻雾在2-11月出现,主要集中在7、8月份。闪电出现于4-10月,主要也出现在7月、大风在全年均有可能出现,主要出现在4、5月。雷暴出现在4-10月,主要集中在6、7、8月。雾除1月均有发生,主要出现在8月,雨出现在3-11月,主要集中在5、6、7、8、9月。阵雪除7、8月外均由出现,主要出现在4月。
平均每年出现10 d以下1 d以上的天气现象有烟幕(1.62 d/a)、飑(2.78 d/a)、雾凇(4.16 d/a)、毛毛雨(1.14 d/a)、雨夹雪(4.72 d/a)、冰针(1.4 d/a)、阵性雨加雪(3.40 d/a)、霰(2.50 d/a)、冰雹(2.6 d/a)。烟幕主要出现在10月至次年5月的取暖期间;飑除1月和12月外均有可能出现,5、6月份出现可能性较大;雾凇出现在10月至次年4月,出现可能性最大的月份为12月至次年2月;毛毛雨主要出现在4-10月与雨季相同;雨夹雪主要出现在3-6月和9-11月;冰针主要出现10月至次年3月;阵性雨加雪雨雨夹雪发生月份相近;霰主要出现在3-6月和9-11月;冰雹主要出现在4-10月,出现可能性最大的为6月,主要在降水月份来临之前。
出现日数小于1 d的天气现象有霾、浮尘、扬沙、尘龙卷、极光、龙卷风、沙尘暴、吹雪、雪暴、雨凇、米雪及冰粒等,其中最少的为龙卷风,只是在1978年8月出现过1次。
2.2 各天气现象年际变化情况
博克图各天气现象发生日数的年际间差距很大。其中:露日最少为1968年44 d,最多为2004年的120 d;霜日最少为1969年的122 d,最多为1997年的207 d;结冰日最少为2008年的210 d,最多为1987年和1980年的237 d;轻雾日最少为1979年的9 d,最多为2010年的31 d;闪电最少为2007、2009、2010年的2 d,最多为1980年的33 d;积雪最少为1963年的100 d,最多为1999年的161 d;雾最少为1961、1971、2004及2007年的6 d,最多为1982年的26 d;雨日最少为2006年的2 d,最多为1963年的73 d;雪最少为2007年的50 d,最多为1984年的124 d;阵雨最少为1979、2007年的62 d,最多为1993年的101 d;阵雪最少为2008年的3 d,最多为1980年的31 d。
可以看出露日呈现显著增加,每年增加0.72 d,结冰日没有显著变化,雨日呈现显著减少,每年减少1.1 d,阵雨略有上升但不显著,雪日呈现下降趋势,为每年减少0.9 d,阵雪也有所下降,但也不显著。
3 结语
博克图的主要天气现象有露、霜、结冰、积雪、雪、阵雨、轻雾、闪电、大风、雷暴、雾、雨及阵雪等,测报人员应注意主要天气现象的特点,准确把握其可能出现月份,提高测报业务能力。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摘 要 利用博克图国家气候站1961-2010年各月各天气现象发生天数,及部分主要天气现象出现日数的年际变化,来总结博克图地区易发天气现象的发生规律及演变规律,为测报人员了解当地气候状况,具有针对性地提高识别常见天气现象的能力,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年际演变规律,分析博克图暖干化气候演变过程中的天气现象变化情况。
关键词 积温;变化规律;天气;内蒙古博客图地区
中图分类号:P468.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1--03
全球变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百年来全球气温上升了0.6 ℃,我国近百年内升温幅度在0.5~0.8℃,特别是近50 a来,气候增暖异常突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博克图地区呈现暖湿化的变化规律,因此,通过研究博克图地区天气现象的月际、年际变化情况,对该地区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提高测报业务人员能力具有长远意义。
1 数据与方法
利用博克图国家基准气候站1961-2010 年逐月天气现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月际分布状况,年际变化情况等。
2 分析与讨论
2.1 各天气现象年内分布
从博克图各类天气现象上看,平均每年发生超过50 d的天气现象有露(88.32 d/a)、霜 (171.64 d/a)、结冰(214.16 d/a)、积雪(136.42 d/a)、雪(82.42 d/a)、阵雨(77.66 d/a)。其中霜主要发生在4-10月,7、8月最易发生,霜在全年各季节均有可能出现,主要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结冰只有7、8月没有出现过,主要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积雪只有8月没有出现过,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2月。雪只有7、8月份没有出现过,而阵雨在3月至10月出现,平均每年出现10 d以上50 d以下的天气现象有轻雾(20.28 d/a)、闪电(16.96 d/a)、大风(34.96 d/a)、雷暴(31.86 d/a)、雾(14.26 d/a)、雨(37.02 d/a)、阵雪(14.20 d/a)。轻雾在2-11月出现,主要集中在7、8月份。闪电出现于4-10月,主要也出现在7月、大风在全年均有可能出现,主要出现在4、5月。雷暴出现在4-10月,主要集中在6、7、8月。雾除1月均有发生,主要出现在8月,雨出现在3-11月,主要集中在5、6、7、8、9月。阵雪除7、8月外均由出现,主要出现在4月。
平均每年出现10 d以下1 d以上的天气现象有烟幕(1.62 d/a)、飑(2.78 d/a)、雾凇(4.16 d/a)、毛毛雨(1.14 d/a)、雨夹雪(4.72 d/a)、冰针(1.4 d/a)、阵性雨加雪(3.40 d/a)、霰(2.50 d/a)、冰雹(2.6 d/a)。烟幕主要出现在10月至次年5月的取暖期间;飑除1月和12月外均有可能出现,5、6月份出现可能性较大;雾凇出现在10月至次年4月,出现可能性最大的月份为12月至次年2月;毛毛雨主要出现在4-10月与雨季相同;雨夹雪主要出现在3-6月和9-11月;冰针主要出现10月至次年3月;阵性雨加雪雨雨夹雪发生月份相近;霰主要出现在3-6月和9-11月;冰雹主要出现在4-10月,出现可能性最大的为6月,主要在降水月份来临之前。
出现日数小于1 d的天气现象有霾、浮尘、扬沙、尘龙卷、极光、龙卷风、沙尘暴、吹雪、雪暴、雨凇、米雪及冰粒等,其中最少的为龙卷风,只是在1978年8月出现过1次。
2.2 各天气现象年际变化情况
博克图各天气现象发生日数的年际间差距很大。其中:露日最少为1968年44 d,最多为2004年的120 d;霜日最少为1969年的122 d,最多为1997年的207 d;结冰日最少为2008年的210 d,最多为1987年和1980年的237 d;轻雾日最少为1979年的9 d,最多为2010年的31 d;闪电最少为2007、2009、2010年的2 d,最多为1980年的33 d;积雪最少为1963年的100 d,最多为1999年的161 d;雾最少为1961、1971、2004及2007年的6 d,最多为1982年的26 d;雨日最少为2006年的2 d,最多为1963年的73 d;雪最少为2007年的50 d,最多为1984年的124 d;阵雨最少为1979、2007年的62 d,最多为1993年的101 d;阵雪最少为2008年的3 d,最多为1980年的31 d。
可以看出露日呈现显著增加,每年增加0.72 d,结冰日没有显著变化,雨日呈现显著减少,每年减少1.1 d,阵雨略有上升但不显著,雪日呈现下降趋势,为每年减少0.9 d,阵雪也有所下降,但也不显著。
3 结语
博克图的主要天气现象有露、霜、结冰、积雪、雪、阵雨、轻雾、闪电、大风、雷暴、雾、雨及阵雪等,测报人员应注意主要天气现象的特点,准确把握其可能出现月份,提高测报业务能力。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