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下宫殿群最后的穴居部落和神秘旋转湖泊

2014-09-25阳正午杜乌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中洞龙宫溶洞

阳正午+杜乌

格凸河与龙宫,让很多人相信,安顺一定是上古神袛居住的地方。

这两个地方,拥有大量地地理奇观:暗河、溶洞,以及它们互相作用形成的更多匪夷所思的奇景。按照地理学的说法是,贵州省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喀斯特景观——而安顺,则拥有贵州喀斯特景观中的精华,其中格凸河与龙宫是地球上最美的喀斯特地下宫殿群。

安顺,是无数探险家魂牵梦系的地方,因为在这些地下宫殿中,奇迹不断涌现。从河流溯流而上抵达的天然洞窟中,有古旧的神秘悬棺;在大山封闭的盲谷中,保留着最原始的森林,里面有野熊出没,普通人被告诫切勿靠近;至今仍有一个苗寨,整体坐落在一个巨大的溶洞中,当河水突然下陷,形成了世界上唯一的旋转湖泊……

格凸河:悬棺、蜘蛛人和洞中苗寨

格凸河,是一条远古的地下河流,它曾经完全埋没在安顺地区的喀斯特山体之下。随着地壳运动、河水对山体的侵蚀,格凸河有的部分露了出来。于是在河流沿线,形成了连串壮观的溶洞群,而河水时而浸没在岩石之中,时而露出地表。在这样的地质奇观中生活的人们,创造了人类学上的奇观:格凸河沿岸的巨大溶洞群中,有的溶洞两壁挂有神秘而古老的悬棺,有的溶洞里面仍然安扎着穴居苗寨,还有一些,则成为“蜘蛛人”活动的场所。

从悬棺开始的探险历程

天星洞,又被称为“神灵宫”——因洞内悬棺而得名。洞口处于一个三面环山的地方,一个巨大的洞口陡然出现在其中一面山体之上,洞内“凭空”流淌出一条河流——天星洞,正式格凸河的上游出水洞。涨水的季节,人们可以乘船溯流而上,深达洞内200米的地方,抬头能望见高出河水十几米、甚至更高的岩壁上,挂着上百口古旧的悬棺。

这样的洞葬悬棺是古代苗族的遗迹,年代不可考,现在的苗族已经不实行洞葬。悬棺的主人到底是谁?古时的人究竟是采用怎样的技术将棺木放置在岩壁上的?这些如今都已是难解的谜。

顺着露出地表的格凸河水,能到达声名远播的大河苗寨。这是个民风纯朴的苗族寨子,只有47户人家,民居挤挤挨挨矗立在石峰环抱的袖珍盆地中国,平缓清澈的格凸河从寨前绕过,竹木掩映,炊烟袅袅,鸡鸣狗吠,颇有些世外桃源的气象。寨后山坳上有一个高出寨子50米的天然小湖泊,湖水颜色随光射变化无常,人称“变色湖”。据说大河苗寨附近有几个庞大的野猴群出没,经常毁坏庄家,但村民从不猎杀猴子,为了不遭猴子搬包谷似的破坏,村民在山上专门设有喂食点,并形成了习惯,猴群因为繁衍不减。

近年来,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探险家、背包族的到来,大河苗寨也开始有了一些变化。寨中现有几户人家用自己的木楼接待游客。最有趣的,是寨民王凤书家中那只热情好客的黄狗,只要有游船出现,它就会在沙滩上摇头摆尾恭候,把客人迎到家。离开时它又将客人送到河边,一脸伤感地目送客人上船远去。

蜘蛛人和盲谷中的原始森林

在名为“耳桶山”的悬崖上,有一个高116米、宽25米的巨型天然拱门,河水流入洞口,形成270米长的平静河湾后,突然轰隆隆地下跌消失在黑暗深处。这个大洞被叫做“燕子洞”,因燕子众多而得名,成千上万只燕子在洞中峭壁上筑巢栖息,每日清晨可看到燕子们倾巢而出的壮观场景。洞内平静的河湾尽头,有一束光从天而降,原来燕子洞的顶上直接开了一个300多米的天窗——通天洞。然而比燕子归巢和通天洞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要算“蜘蛛人”攀岩了。

“蜘蛛人”是现代人猎奇的说法,格凸苗家人并无此雅称,他们自称为“爬岩的人”。爬岩即通常所说的攀岩。但格凸苗家人所谓的爬岩又与攀岩有本质的区别,作为户外探险运动,攀岩须有精良的护具,而格凸苗家人爬岩则无需任何防护措施,就能在悬崖峭壁上行走自如,如履平地。在燕子洞内高达百米如刀削的岩壁上,他们从底爬到顶最快只需5分钟。

格凸苗家人爬岩的绝技和自古以来就有的洞葬习俗相关,据说苗族先民迁徙至人迹罕至、洞穴众多的格凸河后,为了让故去的亲人有安息之所,有专人练就了攀岩绝技,徒手将棺木运至悬崖上的洞穴或水洞里常人觉得高不可攀的绝壁上安葬,后逐渐发展为钻洞刮硝灰造火药的职业。洞葬逐渐消亡后,又演变成了掏燕窝的生计。近年来,有游客无意中发现他们的绝技之后,又变成了有偿的攀岩表演——“蜘蛛人”由此而来。

格凸人只有3个“蜘蛛人”,师傅罗发科已50多岁,依然敏捷如猴,他是同辈中唯一继承祖传绝技的人,他的两个徒弟黄小保和王凤中都已38岁,其中黄小保的腿还有残疾,是个跛子,却丝毫不影响攀岩。他们的手骨节暴突,粗壮变形,像鹰爪一样的刚健有力。

燕子洞上方山顶是一个穿洞,过穿洞不远的地方有一片神奇的方竹林,这里的竹子看上去圆,摸起来竟是方形的。方竹林旁边就是著名的格凸河盲谷:这是一片长约一公里的条形凹地,中间下陷,四壁高达300米。盲谷内是一片封闭的原始森林,只能通过崖壁上一个仅容一人、有10多米深的竖洞下去。据说曾经有山民从竖洞下谷采药时,发现里面有野熊,当地人总会劝解一般游客切勿冒然下谷。而专家书,盲谷是一条古代河流的河床,一直在封闭的生态环境中,保存了难得的原始林带——是科考人员、植物学家、探险旅游者梦寐以求之地。

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

1989年,中法联合探险队考察格凸河伏流系统,从格凸河再次出现在地表的洞口中深约500米的地方,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苗厅——全球第二大巨型洞厅。根据探险队测定,苗厅长700米,平均宽215米,高70米。洞内凝结了壮观的岩溶堆积物,其中一根石笋高达38米。中法探险队员因住在附近的苗寨,故取名“苗厅”。一位探过无数洞穴、见多识广的法国探险队员,首次领略苗厅的壮观之后激动地说,用任何华丽的词语来形容这个巨大的地下景观,都显得苍白无力。

然而对于人类学家而言,真正的奇迹,还在于格凸河的另一个巨大溶洞——中洞的发现,那是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居住的地方。

巧的是,在去中洞的路上,笔者与两位小学老师结伴而行,他们正前往中洞小学。而中洞为世人所知,也是因为一位老师。河南姑娘刘东灵到中洞小学支教的事迹,被无数媒体报道后,外界才知道了在苗疆深处,还有一个村寨坐落在巨大的洞穴中,寨中有民居,甚至还有学校。正是这些报道使小学获得了一些社会捐助,寨中通了电,当地政府也因此对贫困的中洞苗寨学生实行全免学书费。没想到的是,全免政策却吸引了中洞周围贫困村寨的家长,于是一个本来只能接纳洞中18户苗寨小孩上学的小学,一下子云集了160多名学生,尽管目前也只有几位大学生志愿者到这里支教,但师资、校舍和饮水等问题已经不堪重负。有的学生只好走读,一天往返须走四五个小时的山路……两位带路老师貌似轻描淡写的语言,使笔者的中洞之行充满了朝圣般的意味。endprint

中洞的入口,位于一道较陡的高山旱谷半腰悬崖下,洞口竹林遮掩,远看显得很小,在洞口外能听到洞内传来的说话声很大,而走进洞里,声音却细如游丝,据说是洞顶漩涡状岩石产生的奇特声效。洞很干燥,成长方形,宽115米,深215米,高约50米。靠近洞口的外段分布着18户人家,木结构竹篱笆小屋一律没有顶盖,二楼上陈放或吊挂着串串玉米和辣椒。中段是泥土平地,算是操场,两边是希望小学校舍,也没有顶盖。底端靠岩壁处横排着简易的办公室和老师宿舍。中外段采光较好,往里则有些昏暗。由于适逢星期日,外村学生已回家,农闲的苗民大多赶集去了,洞里人际稀疏,空空荡荡。置身其间,恍若鬼魅般形迹可疑。

和杨校长在洞中进行蹩脚的采访式闲聊后,此前的一些形而上学的玄想,如人类文明从穴居开始,可以看到人类尚未消失的原始生存状态灯,都被颠覆地支离破碎。穴居生活变得具体而又真实,并没多少诗情画意。在校长看来,每到秋冬枯水期,中洞的人畜饮水问题最令人无奈。洞外的蓄水池只能靠雨季的望天水补给。早就空了,洞里唯一一处滴水的钟乳石也无异于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满足200多人(包括师生、居民)和牲畜的饮水,下山挑一次水通常需要3个小时,你甚至能看到六七岁的小孩用游客扔下的矿泉水瓶悬吊在小木棍两端,当做“水桶”,和大人一起下山“挑水”。

中洞苗族人穴居的具体年代已不可考证,据说是战乱中避难迁徙至此,大约始于明代。由于长期与世隔绝,中洞几乎户户还使用织布机。随着游人纷至沓来,昔日平静的洞寨在与现代文明劈面相迎后似乎没有多少改变,他们已习惯了穴居——这种远古人类从狩猎进入农耕文明后摒弃的生活方式,依然存爱于正在欢天喜地奔小康的现代社会,成为一个尴尬的隐喻。

龙宫:从暗河幽岩,到旋转的湖泊

如果说贵州是一个巨大的喀斯特迷宫,那么龙宫绝对是最激发人类想象力的一个殿堂。从地理学的定义出发,龙宫是一处大型的暗湖加溶洞的景观,它位于贵州省安顺西南方向27公里处。然而对我们这些普罗大众而言,龙宫就是一个穷尽了想象力和浪漫心情的巨大长洞。这个洞全长达到3500米,一路穿越了20余座山峰,连接90余个洞穴——就像真的有龙从这里经过,开山撞石——打通了一条飞龙潜行的地下通道。

这90多个洞穴类型各不相同,而相互之间又联系着不同的地理景观,于是人类沿着“龙的道路”向前走去,能看到包括水洞、旱洞、天池、瀑布、石林、峡道等奇景。那溶洞中的暗河水及其深幽,洞顶洞壁的岩石形状奇异——似乎是一个异界,真的有龙在此居住,故而“龙宫”是它最恰当的名字。

“五进龙宫”和洞中的观音

询问当地人,他们会用一种质朴的分类观告诉你,龙宫由“一条暗河和5组溶洞(包括旱洞)”组成。暗河在溶洞中进进出出,一共5次,所以有“五进龙宫”的说法。换句话讲,就是人们可以乘船,行在玩玩乖乖的暗河上,去观赏5组溶洞中奇形怪状的钟乳石。暗河水大约30米深,水面最宽处30多米,最窄的地方,则只容一条小船出入。有趣的是,安顺人正经八百地给这五进龙宫取了相应的名字:一进龙宫,是宫门到蚌壳岩;二进龙宫,是蚌壳岩到花鱼塘;三进龙宫,从花鱼塘到青鱼洞;四进龙宫,从青鱼洞到枫树洞;这最后一进,只走过枫树洞后的全部景观。

龙宫的天然精华成分,主要集中在1500多米长的“一进龙宫”到“四进龙宫”里。人们也把那里称为“水宫”,乘舟进入山体之内的地下世界,朝圣般进入一些天然而巨大的“殿厅”:殿厅内有穹顶低垂——那是钟乳石交错;或者有天然的石林高耸,如同皇宫卫士威严;更有奇形怪状的岩石,如同鬼怪神袛光临此处。

安顺人在龙宫中,建造了全国最大的洞中寺院——龙洞观音洞。这个寺院所有的殿堂都是天然溶洞,总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供奉着32尊人工雕刻的佛像,其中的观音像高达12.6米——最神奇的是,在主殿内,还有一根神似观音的钟乳石。龙宫中还有全国最大的洞中瀑布——龙宫龙门飞瀑。这个飞瀑声势浩大,是黄果树瀑布在地下的姊妹——这里的水流到30公里外,就形成了地表的黄果树大瀑布。

越来越多的人游历过龙宫以后,将一句话传播开来,他们都说,“龙宫就是地下的漓江,也是天上的石林”——国内两大著名地理景观刹那间被统一在一起,而此言不虚。

除了能看到的奇观,龙宫还有许多需要去“感觉”的奇迹:据有关资料来看,龙宫是全世界天然辐射剂量率最低的地方,长久居住对人体疾病有奇特的疗效;龙宫的空气中富含负氧离子,其富集程度几乎跟森林一样。

神秘的旋转湖泊

漩塘是龙宫中最独特的自然景观,这里是流经龙宫的地下暗河。水面露出地表,又被称为“通漩河”。河水在沉入地下,转变为地下暗河的时候,形成了面积达一万平方米的塘面,塘水常年以顺时针方向自转,站在塘边,能看到绿色的浮萍也被水流裹挟着旋转,非常神奇。

距离漩塘最近的村落,就叫做“漩塘寨”,外人问道漩塘之谜的时候,当地人会非常憨厚质朴地说,他们的群族,也只在这里居住了上百年而已——问题是,听先辈说,最初到这里的时候,池塘的水就是旋转的。面对不能解释的事物,传奇故事便出现了,在漩塘寨也不例外。这个小小的寨中,关于漩塘的传说还真不少。

最完整的一个传说,是关于塘底的宝物。据说是塘边曾有人家的藤上结出了两个神奇的葫芦,一个外地人从这里过,看到塘里有宝物,就向那家人高价买了葫芦,准备用它吸干水,好去塘底取宝。唯一的要求,就是葫芦要在藤上结99天,然而这家人只让葫芦结了98天就摘下来了。那外地人从山外用马驮着铁链和银子来了以后,用铁链拴了葫芦扔到漩塘里,塘水旋转着被吸干了,湖底露出宝物的轮廓,却因为欠一天的火候,最终没有人得到宝物——然而这塘水就这样一直旋转下去了。这个传说显然不是科学的解答,却能在里面看出一些历史的痕迹,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外地人从山外用马驮着铁链和银子”这句话——历史上,安顺市茶马古道上的重镇。

附近居住的人对漩塘充满了好奇,据说寨中人钓鱼的时候,都曾努力将鱼线摔到塘中心,希望能钓上来神奇的宝贝。同时也有大人为了防止孩子溺水,编出一些塘底有大怪物的故事来吓唬孩子。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人掉到漩塘里溺水身亡,寨中人对漩塘的感觉也各不相同,有些人害怕这个池塘,觉得真掉进去肯定就会被怪物抓住,有人却觉得这神秘的水塘保佑了自己生活的平安,湖底住的一定不是怪物,而是一方土地神袛。

据说,漩塘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水体尅整体旋转的唯一水塘,于是这个神奇的水塘曾引起了无数专家的好奇,纷纷前来一探究竟,他们想知道,究竟是怎样的神秘力量,搅动了这满池的水。最后,地理学家解开了这个谜题,一切依然跟贵州省的典型地貌——喀斯特地貌有关。专家解释说,漩塘的下方是一个岩溶形成的巨星“漏斗”,通漩河的水流经这里,突然被漏到地底,与下面的另一条暗河连接了起来,水柱注入“漏斗”时,产生了推力,最终导致塘水不停旋转。

专家说,漩塘水应该已经流转了上千年,甚至上万年。而对于寨中的居民来说,唯一的变化,就是几十年前塘中能打到大量的鱼,而现在却很难再有收获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洞龙宫溶洞
我国首个超大容量变速抽水蓄能电站开工
海底有没有美丽的龙宫?
海底有没有美丽的龙宫?
最后的洞居式部落——贵州“中洞”探秘
出发吧,去溶洞
龙宫植树须知
妙梦巴王国历险记 七.中保村和百丈山溶洞24
游梅山龙宫
神秘的溶洞
隧道特大溶洞处理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