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4-09-25吴建芳
吴建芳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资源 游戏活动 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102-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实际学情,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巧用生活资源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理解、思考与探索。数学教师要把握生活脉搏,精选生活资源,充分挖掘其中隐藏的数学现象和数学事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研究和探索数学问题。当学生置身于自己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时,其学习热情、学习欲望更容易被激发,学习会更加投入。同时,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利于教师调节课堂气氛,能为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学“口算乘法”的内容时,笔者先组织学生观察课间活动场景图,说一说课间活动的情况:跳房子为4人一组,跳绳为5人一组,打乒乓球为2人一组。然后,笔者变换课间活动场景图,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场景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如场景图显示有5组学生在跳绳,有3组学生在打乒乓球,该场景可以用5×5,2×3来表示。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这样列式,可以用哪句乘法口诀。这样教学,利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能够促使学生在观察中思考问题,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感知,增加学习的积累。
二、组织游戏活动
注意力持久性差、活泼好动是小学生最为典型的个性特征,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调节课堂,一方面要让课堂充满情趣和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投入,促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堂上组织趣味性强的游戏活动,实现“玩中学”“玩中思”。
例如,笔者将应用题“桃子有8个,梨比桃子多3个,梨有多少个”变成了有趣的“桃子和梨子比一比”的游戏。笔者挑选若干学生,请他们头戴桃子、梨子的头饰分别扮演桃子和梨子。一个“梨子”首先登场,询问:“我们是要和谁比啊?”全体学生极其兴奋地回答:“你们要和桃子比!”接著,8个“桃子”站了出来,8个“梨子”紧随其后。这时,笔者问:“现在是什么情形啊?”学生很直观地看出桃子和梨同样多。笔者又问:“梨子应该比桃子多3个,该怎么办呢?”学生们大声指挥:“再走上去3个梨!”……在游戏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十分投入,热情高涨,很快就把握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这样的游戏活动,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抓住了问题的实质,有机地渗透了思维方法,攻克了学习的难点,让学习变得有趣味。
三、引发学生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推进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发展。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内容。笔者发现本班学生非常喜欢吃洋快餐“肯德基”,于是,笔者在课堂上展示“肯德基”快餐店的套餐价目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套餐,说出自己选择的套餐组成,并写出相对应的算式。学生列举出下列算式:18+24,18+18,24+7,5+24,24+8,7+8,24+16,18+16……然后,笔者重点引导学生研究18+24,18+18,24+16,18+16等算式,让学生通过“摆小棒,说算理”的方式,推进学习活动的深入。通过操作感悟,学生很容易就把散摆着的小棒凑成十,扎成捆,逐步形成“满十进一”的感悟,并在不断的强化中得到有效建构。多元化的思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真正领悟进位加法的算理,还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数学教师应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使数学学习凸显个性魅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