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货币游戏

2014-09-25

南方周末 2014-09-25
关键词:德拉吉降息欧洲央行

◤全球两大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走向相反,为各个市场之间的套利带来机会。接下来市场关注的焦点是,中国是否会降息。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刘倩

欧洲大“放水”

欧洲利率正在从历史低点降到更低,再到新的低点。

从2014年9月10日开始,欧洲开始新一轮降息。欧元所有利率全部降低10个基点,欧元区基准利率(主要再融资利率)降至0.05%,隔夜存款利率降至-0.2%,隔夜贷款利率降至0.3%。

这意味着,在欧洲央行存钱不仅没有利息,还要交一笔钱,而且要交的钱越来越多。

三个月前,6月11日开始,欧洲已经将再融资利率降到历史低点,存款利率也降至-0.1%,成为史上首家实施负利率的主要央行,也就是说央行向在其账上隔夜存款的商业银行收钱,一度引起市场哗然。

让市场“大开眼界”的,是欧央行为了将资金逼到市场上去,竟然还能在三个月之后进一步再降低利率——对商业银行来说,同样的存款,要上交的钱进一步增加。

但欧洲的大“放水”还不止于此。当利率已经被降到几近极致之时,欧央行拿出了另外的工具。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宣布,为了释放出商业银行的资金,刺激信贷流动,欧央行将从2014年10月开始购买资产担保债券等。他没有透露购买的规模有多大,只是称将会有“相当大的影响”,关于资产购买的进一步细节将在10月2日发布。

据摩根士丹利分析,目前欧洲有约6900亿欧元的ABS债券,欧洲央行可能将购买其中的10%至15%。

“很少有人能准确预测究竟是什么时候降息,但欧元区降息我们早就知道会发生,”一家英国债券基金的管理人说,“经济实在是很糟糕,我的邻居有好几个失业,像是2008年金融海啸之时。”

最新数据显示,受企业新订单和出口额增速下降影响,衡量经济景气程度的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8月数据回落至50.7,创13个月以来新低。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仅上涨0.3%,为2009年10月以来的最小升幅。

欧元区二季度GDP环比零增长,同比增长0.7%。更糟糕的是,失业率已连续两个月保持在10%以上,逼近历史高点。

不过,对上述债券基金管理人来说,虽然他所管理的基金因为欧元下跌暂时受到损失,但他反而对欧洲更有信心,因为更长远一些来看,走弱的欧元能给疲软的经济带来更多的机会。

汇市和股市也迅速作出了反应,欧洲央行宣布降息和德拉吉讲话后,欧元对美元汇率迅速跳水,而欧洲股市指数普遍上涨。

9月24日下午,据路透社报道,德拉吉又发话了,“欧洲央行将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直至超低的通胀率升至约2%的水平”。

套息热情

“欧洲央行最新货币政策措施的重要意义在于,标志着从2012年末以来‘美宽欧紧的全球货币策略旧格局已经临近拐点。”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美紧欧松的新格局正渐行渐近。”

跟欧洲一样,美国也将通胀目标设定在2%,但目前的良好状况,让美联储从去年底以来就稳步退出宽松货币政策。

美国非农就业数据显示,5月份美国新增就业超过21万,连续4个月每月新增就业超过20万水平,这一连续利好的就业状况也是14年来的首次。而且,6.3%的失业率水平,降至2008年9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为美国的货币政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在去年年底的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实施量化宽松货币退出手段开始,美联储以每月减少100亿美元购债规模的节奏,目前已经将每月购买资产的规模下降至450亿美元。

美联储新任主席耶伦此前曾表示,假设经济保持良好发展的情况下,预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最早将于2014年秋季实现完全退出。

世界两大主要央行,一松一紧,让全球资金进入了一种有趣的平衡。

“这是大好时候,也是检验我们操作能力的时候了。”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说,这种新的货币政策格局,正是套息交易的大好时机。就在欧洲央行宣布降息和德拉吉讲话后,欧元对美元汇率迅速跳水,当天下跌至1.3,创14个月以来新低,而通过利用几个资本市场的时间差买卖欧元资产,这位人士所在的基金获利不菲。他兴奋地说,“接下来有得忙了,马上要进入24小时制工作模式了。”

中国降息悬念

千里之外,中国会不会降息,也成为全球市场关心的焦点所在。其间的扑朔迷离,甚至引发了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之间的微妙“论战”。

9月16日,新华社发表评论,称中国有信心和政策储备应对经济下行并完成今年经济主要预期目标,看空的声音“一方面是他们并未看清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一方面也是对中国正在大力推进改革的不信任”。

不料人民网紧接着刊发评论:“……反对(降息)的意见甚至把期待降息上升到对改革不信任的高度”、“市场期待降息和是否信任改革没有必然关系”、“未来,在不改变货币政策大方向的同时,定向降息或者定向降准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整个市场,由此陷入争论之中。

争论的背景,是201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但政府目前态度模糊。

9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8月宏观经济数据,工业增加值跌至近6年以来的最低点,税收收入、财政收入、发电量、信贷、制造业经理人指数……几乎每项经济数据都比较暗淡。

这让2014年的GDP增长速度引发了担心,多家机构下调预测值,认为将达不到7.5%的预定目标。连向来对中国经济信心满满的经济学家林毅夫,也罕见地调低了预期——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北京大学和IMF联合举办的一个大会上,林毅夫呼吁中国将明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从今年的7.5%下调至7%。

此前,林毅夫曾提出一个著名的预测:从2008年开始之后的20年,中国经济都能够保持8%的年增速。

在这些消息公布后的第一个资本市场交易日,9月16日,上证指数走出了半年来最大的单日跌幅。

但就在大跌当晚,一则消息在市场广为流传:央行出手了,对五大国有银行实施5000亿元SLF(常备信贷便利)。这被普遍理解为,央行在变相“托底”。

央行于2013年1月创设SLF这种新工具,并在2013年9月期间多次使用,之后又于2014年1月春节期间再次使用。

不过,这种工具主要是为市场提供短期流动资金,这说明央行在调控工具的使用上日益灵活。

事实上,定向宽松,一直是今年的主题词。

从2014年4月起,央行就对部分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6月又再一次放大了下调的范围,扩展到股份制银行、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多家市场机构预计,定向降准将释放出千亿规模的银行资金。

到9月23日,央行在双周公开市场交易中,将14日回购协议的利率降低了20个基准点。

“此次变动释放了一个清晰且强有力的信号,7-8月数据表明经济前景不景气和国内需求相对疲软,因此央行认为需要进一步下调利率。”巴克莱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常健如此评论道。

猜你喜欢

德拉吉降息欧洲央行
11年来首次,欧洲央行将加息
澳联储降息至1.75%破历史新低
降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