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个脱毒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2014-09-25苏建文
苏建文
摘 要 通过品种区试,鉴定所引进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及综合的农艺性状,以筛选出适宜本地大田种植的马铃薯优良品种,为昆明市盘龙区滇源街道马铃薯新品种的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1-00-02
为进一步促进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滇源街道脱毒马铃薯生产,通过引进19个马铃薯品种,在本地自然条件下进行大田种植管理,通过品种区试,鉴定所引进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及综合的农艺性状,以筛选出适宜我街道大田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为盘龙区滇源街道铃薯新品种的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1 区试材料与设计
1.1 区试品种选择
区试品种由市、区农业部门引进的19个新品种,分别为:云薯1号、云薯2号、云薯3号、云薯4号、云薯5号、云薯6号、云薯7号、云薯8号、云薯9号、云薯10号、云薯11号、云薯12号、云薯13号、云薯14号、云薯15号、云薯16号、云薯17号、云薯18号、云薯19号及威芋3号。(在区试中依次用Y1、Y2、Y3、Y4、Y5、Y6、Y7、Y8、Y9、Y10、Y11、Y12、Y13、Y14、Y15、Y16、Y17、Y18、Y19及CK对照)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1.2.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设在盘龙区滇源街道办事处大哨村毛玉祥责任地内,面积1 333 m2。北纬25°26'227″,东经102°57'902″,海拔2 530 m,试验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均匀,前茬为白菜。
1.2.2 试验设计
区试采用田间试验随机区组法设计,共设20个处理,不设重复,随机区组排,每个处理9 m2,种植一个品种共50株,单行塘播,株行距30×
60 cm,按3 700株/667 m2的密度种植,与本地品种威芋3号作对照。
1.2.3 试验过程
供试地光照足,通透性好,中等肥力,播种前犁翻整地,划区开沟施肥,N、P、K肥平衡施用,加施微肥,按每667 m2施农家肥2 000 kg,尿素
10 kg,普钙50 kg的施肥水平施底肥。于2013年3月15日打塘播种。
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适时培土、灌溉,防治病虫害。在苗期、蕾期各进行中耕培土一次,并于蕾期追肥,每667 m2施尿素4 kg,待植株完全落黄时采收。
2 试验结果
2.1 植株生育性状
从表1可看出,各区试品种植株性状、出苗期集中在4月下旬,最早为云薯6号(4月18日),最迟为云薯13号,云薯15号(5月5日)出苗率较高96%,最低为云薯17号、云薯15号、云薯14号(仅为86%),开花期集中在6月中下询,株形以直立、扩散为主,仅云薯16号、云薯13号2个品种呈半匍匐状。各品种株高普遍偏低,生长势较差以中,弱居多,这跟出苗期持续高温、干旱有关,各品种成熟期集中于8月中下询,以云薯9号最早(8月1日),云薯13号最迟(8月28日),生育期中等。各植株在生长期内无严重病害。
由区试品种植株性状及生长期气候综合分析,因各品种在出苗期遭受持续高温干旱,致使出苗困难,形成苗廋苗弱抗逆性差,又因蕾期连降阴雨,气温、水温、土温偏低,肥料养分淋失过多,不利于植株生长,形成植株偏矮,生长势差。综合各品种植株性状以云薯13号、云薯15号2个品种最差。
2.2 产量性状
从表2可看出,在区试中小区产量最高为云薯11号,产量27.3 kg,产量2 320 kg,其次为云薯10号,产量24.2 kg,产量2 000 kg,最低为云薯13号,产量10.8 kg,产量960 kg。单株结薯数以6个居多,最多为云薯11号11个,最少为云薯13号、云薯17号仅4个。田间烂薯粒云薯13号最高为7.3%,最低是云薯5号为1%,各品种结薯性均较为集中,仅云薯4号这一品种分散。块茎芽眼以浅为主,仅云薯4号极深且呈红色。皮色为肉色多呈乳白、淡黄状,表皮以光滑为主,仅云薯8号为网纹,云薯2号为粗糙,薯形多呈卵圆形、圆形,云薯13号和云薯3号则呈长筒形。综合分析各品种块茎性状,可以得出云薯4号这一品种最为特殊,云薯11号最好,云薯13号最差。各品种产量相差较大,最高为云薯11号产量2 553 kg,其次为云薯10号产量2 331 kg,云薯6号产量2 183 kg,云薯4号产量2 036 kg等产量较高。云薯7号产量1 187 kg,云薯17号产量1 112 kg,云薯13号产量973 kg等产量较低,不适合推广种植。
3 结语
马铃薯品种区试是选育地区优良品种的有效途径,积极有效地搞好马铃薯品种区试将会稳妥推进我街道马铃薯生产的健康发展,筛选出品种优,质量好,丰产性强的马铃薯大面积推广,适时有选择地引进新优品种,为拓展滇源马铃薯生产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赵中正)
摘 要 通过品种区试,鉴定所引进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及综合的农艺性状,以筛选出适宜本地大田种植的马铃薯优良品种,为昆明市盘龙区滇源街道马铃薯新品种的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1-00-02
为进一步促进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滇源街道脱毒马铃薯生产,通过引进19个马铃薯品种,在本地自然条件下进行大田种植管理,通过品种区试,鉴定所引进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及综合的农艺性状,以筛选出适宜我街道大田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为盘龙区滇源街道铃薯新品种的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1 区试材料与设计
1.1 区试品种选择
区试品种由市、区农业部门引进的19个新品种,分别为:云薯1号、云薯2号、云薯3号、云薯4号、云薯5号、云薯6号、云薯7号、云薯8号、云薯9号、云薯10号、云薯11号、云薯12号、云薯13号、云薯14号、云薯15号、云薯16号、云薯17号、云薯18号、云薯19号及威芋3号。(在区试中依次用Y1、Y2、Y3、Y4、Y5、Y6、Y7、Y8、Y9、Y10、Y11、Y12、Y13、Y14、Y15、Y16、Y17、Y18、Y19及CK对照)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1.2.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设在盘龙区滇源街道办事处大哨村毛玉祥责任地内,面积1 333 m2。北纬25°26'227″,东经102°57'902″,海拔2 530 m,试验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均匀,前茬为白菜。
1.2.2 试验设计
区试采用田间试验随机区组法设计,共设20个处理,不设重复,随机区组排,每个处理9 m2,种植一个品种共50株,单行塘播,株行距30×
60 cm,按3 700株/667 m2的密度种植,与本地品种威芋3号作对照。
1.2.3 试验过程
供试地光照足,通透性好,中等肥力,播种前犁翻整地,划区开沟施肥,N、P、K肥平衡施用,加施微肥,按每667 m2施农家肥2 000 kg,尿素
10 kg,普钙50 kg的施肥水平施底肥。于2013年3月15日打塘播种。
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适时培土、灌溉,防治病虫害。在苗期、蕾期各进行中耕培土一次,并于蕾期追肥,每667 m2施尿素4 kg,待植株完全落黄时采收。
2 试验结果
2.1 植株生育性状
从表1可看出,各区试品种植株性状、出苗期集中在4月下旬,最早为云薯6号(4月18日),最迟为云薯13号,云薯15号(5月5日)出苗率较高96%,最低为云薯17号、云薯15号、云薯14号(仅为86%),开花期集中在6月中下询,株形以直立、扩散为主,仅云薯16号、云薯13号2个品种呈半匍匐状。各品种株高普遍偏低,生长势较差以中,弱居多,这跟出苗期持续高温、干旱有关,各品种成熟期集中于8月中下询,以云薯9号最早(8月1日),云薯13号最迟(8月28日),生育期中等。各植株在生长期内无严重病害。
由区试品种植株性状及生长期气候综合分析,因各品种在出苗期遭受持续高温干旱,致使出苗困难,形成苗廋苗弱抗逆性差,又因蕾期连降阴雨,气温、水温、土温偏低,肥料养分淋失过多,不利于植株生长,形成植株偏矮,生长势差。综合各品种植株性状以云薯13号、云薯15号2个品种最差。
2.2 产量性状
从表2可看出,在区试中小区产量最高为云薯11号,产量27.3 kg,产量2 320 kg,其次为云薯10号,产量24.2 kg,产量2 000 kg,最低为云薯13号,产量10.8 kg,产量960 kg。单株结薯数以6个居多,最多为云薯11号11个,最少为云薯13号、云薯17号仅4个。田间烂薯粒云薯13号最高为7.3%,最低是云薯5号为1%,各品种结薯性均较为集中,仅云薯4号这一品种分散。块茎芽眼以浅为主,仅云薯4号极深且呈红色。皮色为肉色多呈乳白、淡黄状,表皮以光滑为主,仅云薯8号为网纹,云薯2号为粗糙,薯形多呈卵圆形、圆形,云薯13号和云薯3号则呈长筒形。综合分析各品种块茎性状,可以得出云薯4号这一品种最为特殊,云薯11号最好,云薯13号最差。各品种产量相差较大,最高为云薯11号产量2 553 kg,其次为云薯10号产量2 331 kg,云薯6号产量2 183 kg,云薯4号产量2 036 kg等产量较高。云薯7号产量1 187 kg,云薯17号产量1 112 kg,云薯13号产量973 kg等产量较低,不适合推广种植。
3 结语
马铃薯品种区试是选育地区优良品种的有效途径,积极有效地搞好马铃薯品种区试将会稳妥推进我街道马铃薯生产的健康发展,筛选出品种优,质量好,丰产性强的马铃薯大面积推广,适时有选择地引进新优品种,为拓展滇源马铃薯生产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赵中正)
摘 要 通过品种区试,鉴定所引进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及综合的农艺性状,以筛选出适宜本地大田种植的马铃薯优良品种,为昆明市盘龙区滇源街道马铃薯新品种的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1-00-02
为进一步促进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滇源街道脱毒马铃薯生产,通过引进19个马铃薯品种,在本地自然条件下进行大田种植管理,通过品种区试,鉴定所引进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及综合的农艺性状,以筛选出适宜我街道大田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为盘龙区滇源街道铃薯新品种的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1 区试材料与设计
1.1 区试品种选择
区试品种由市、区农业部门引进的19个新品种,分别为:云薯1号、云薯2号、云薯3号、云薯4号、云薯5号、云薯6号、云薯7号、云薯8号、云薯9号、云薯10号、云薯11号、云薯12号、云薯13号、云薯14号、云薯15号、云薯16号、云薯17号、云薯18号、云薯19号及威芋3号。(在区试中依次用Y1、Y2、Y3、Y4、Y5、Y6、Y7、Y8、Y9、Y10、Y11、Y12、Y13、Y14、Y15、Y16、Y17、Y18、Y19及CK对照)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1.2.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设在盘龙区滇源街道办事处大哨村毛玉祥责任地内,面积1 333 m2。北纬25°26'227″,东经102°57'902″,海拔2 530 m,试验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均匀,前茬为白菜。
1.2.2 试验设计
区试采用田间试验随机区组法设计,共设20个处理,不设重复,随机区组排,每个处理9 m2,种植一个品种共50株,单行塘播,株行距30×
60 cm,按3 700株/667 m2的密度种植,与本地品种威芋3号作对照。
1.2.3 试验过程
供试地光照足,通透性好,中等肥力,播种前犁翻整地,划区开沟施肥,N、P、K肥平衡施用,加施微肥,按每667 m2施农家肥2 000 kg,尿素
10 kg,普钙50 kg的施肥水平施底肥。于2013年3月15日打塘播种。
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适时培土、灌溉,防治病虫害。在苗期、蕾期各进行中耕培土一次,并于蕾期追肥,每667 m2施尿素4 kg,待植株完全落黄时采收。
2 试验结果
2.1 植株生育性状
从表1可看出,各区试品种植株性状、出苗期集中在4月下旬,最早为云薯6号(4月18日),最迟为云薯13号,云薯15号(5月5日)出苗率较高96%,最低为云薯17号、云薯15号、云薯14号(仅为86%),开花期集中在6月中下询,株形以直立、扩散为主,仅云薯16号、云薯13号2个品种呈半匍匐状。各品种株高普遍偏低,生长势较差以中,弱居多,这跟出苗期持续高温、干旱有关,各品种成熟期集中于8月中下询,以云薯9号最早(8月1日),云薯13号最迟(8月28日),生育期中等。各植株在生长期内无严重病害。
由区试品种植株性状及生长期气候综合分析,因各品种在出苗期遭受持续高温干旱,致使出苗困难,形成苗廋苗弱抗逆性差,又因蕾期连降阴雨,气温、水温、土温偏低,肥料养分淋失过多,不利于植株生长,形成植株偏矮,生长势差。综合各品种植株性状以云薯13号、云薯15号2个品种最差。
2.2 产量性状
从表2可看出,在区试中小区产量最高为云薯11号,产量27.3 kg,产量2 320 kg,其次为云薯10号,产量24.2 kg,产量2 000 kg,最低为云薯13号,产量10.8 kg,产量960 kg。单株结薯数以6个居多,最多为云薯11号11个,最少为云薯13号、云薯17号仅4个。田间烂薯粒云薯13号最高为7.3%,最低是云薯5号为1%,各品种结薯性均较为集中,仅云薯4号这一品种分散。块茎芽眼以浅为主,仅云薯4号极深且呈红色。皮色为肉色多呈乳白、淡黄状,表皮以光滑为主,仅云薯8号为网纹,云薯2号为粗糙,薯形多呈卵圆形、圆形,云薯13号和云薯3号则呈长筒形。综合分析各品种块茎性状,可以得出云薯4号这一品种最为特殊,云薯11号最好,云薯13号最差。各品种产量相差较大,最高为云薯11号产量2 553 kg,其次为云薯10号产量2 331 kg,云薯6号产量2 183 kg,云薯4号产量2 036 kg等产量较高。云薯7号产量1 187 kg,云薯17号产量1 112 kg,云薯13号产量973 kg等产量较低,不适合推广种植。
3 结语
马铃薯品种区试是选育地区优良品种的有效途径,积极有效地搞好马铃薯品种区试将会稳妥推进我街道马铃薯生产的健康发展,筛选出品种优,质量好,丰产性强的马铃薯大面积推广,适时有选择地引进新优品种,为拓展滇源马铃薯生产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