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鸿祎生存术如何炼成?

2014-09-25本刊编辑部

博客天下 2014年24期
关键词:硅谷乔布斯巨头

周鸿祎生存术如何炼成?

坦白讲,免费、自由、产品至上的互联网理念绝非周鸿祎所创,而是互联网诞生之初的本质精神,但周鸿祎将它杂糅成了自己多年立于互联网丛林的生存术。

超过2.5亿人使用的360安全软件缔造者的思想起点是一次技术思维与享乐文化双向刺激的结果。1991年,西安交通大学大四学生周鸿祎坐在一列从西安驶向北京的列车上,21岁的他即将毕业,班上的同学大多选择在西安就近实习,但他的目标是中国高科技的核心地带中关村,那里正卷起新的技术革命和财富风潮。

列车上,周鸿祎的带队老师正捧着一本薄薄的《硅谷热》消磨时光,他推荐给周鸿祎也看看。周鸿祎翻开后,就不肯再放下,下车后,老师干脆把这本书送给了他。

《硅谷热》带来的,除了技术文化的吸引,还有英雄主义的刺激,它将21岁的他引向危险、未知与机遇。

尽管后世的硅谷书籍层出不穷,但这本小书兼具故事、专业和煽动力,在今天看来也毫不过时。作者把硅谷描绘为一个充斥着技术天才、狂热精神、丰厚物质的创业圣地。虽然那时80年代中后期的PC革命还没有到来,但硅谷传奇的领军人物在书中已经出现。开篇就是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创立苹果公司炫目的发迹史。惠普创始人休利特和帕卡德的车库创业、英特尔公司创始人格罗夫的暴富神话无一不振奋人心。

在未来的人生中,周鸿祎把《硅谷热》书中的故事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开始最激荡他的可能是硅谷毛头小子们敢想敢干的一腔热血,但到后来,思索和价值观开始在他的脑中潜移默化地生根。至今在周鸿祎的书架上,仍摆放着两本翻得卷边《硅谷热》,除了火车上老师赠送的一本,读研究生时,周鸿祎又自己买了一本。

周鸿祎告诉《博客天下》,他的嗜好是看书看碟,如今他仍然保持一年至少看一百多本书的速度,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一面墙的书、CD和黑胶唱片。在与《博客天下》记者的交谈中,他也不时提及不久前出版的畅销书《反脆弱》和2009年出版的《异类》对他的启发。从他谈论的书中,可以大致归纳出他的互联网思维形成的脉络。

很难说清,当年周鸿祎感受到的是《硅谷热》中技术文化的吸引,还是英雄主义对年轻人肾上腺的刺激。但这本书确实将当年只有21岁的他引向了一段危险与未知、财富与机遇并存的全新旅程。

硅谷热

“硅谷是一种地利,在这儿,我们可以找到风险资本,我们可以找到供货者和卖主,他们需要我们取得成功,并且我们还能找到使我们得以成功的人才。”

—《硅谷热》,埃弗雷特·罗杰斯,1984年

一位记者在采访周鸿祎的文章里写道,周鸿祎在西安交大读书时,为了研究联机词典,有一次他拷了词库回家。当时学校老丢硬盘、网卡和CPU,他就成了嫌疑人。警察带走周鸿祎的时候,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警察对周鸿祎采用“疲劳战术”,周鸿祎则向警察讲《硅谷热》。如果不是周鸿祎亲自对一位传记作家口述,人们肯定会认为这个场面难以理喻,但故事真正的重点是,这位年轻人正在受到硅谷文化的感召,并且坚定他所相信的事物。

《硅谷热》1985年在中国出版,差不多在同一时间,美国硅谷的热度传导进了中国。也许是书中记录的苹果公司缔造者乔布斯与沃兹尼亚克的故事与周鸿祎有诸多相似之处,以至于周鸿祎后来说,这是他第一次明确地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书里描写的硅谷青年都非常爱折腾,并且折腾的目标很明确。1976年,乔布斯与沃兹尼亚克在车库里开始攒第一代苹果电脑。为了得到所需的电子元件,乔布斯装成大公司经理,与供应商签订卖方贷款合同。研究生阶段的周鸿祎也非常关注市场需求,看到防病毒公司瑞星成天在报纸上打广告,他也决定开发一款防病毒卡。当年计算机有限,为了得到更多上机时间,他让同学把他锁在机房里,半夜再从窗子爬出去。

年轻和才华最壮人胆气。反叛、对产品的偏执性格、勇于表现成为了《硅谷热》中这些创业者身上的特质。AppleⅡ大卖之后,乔布斯仍然邋遢、臭烘烘地去见合作伙伴。而周鸿祎在研究生阶段开发的防病毒卡拿到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这份荣誉足够他找一个好工作,但他不在乎荣誉,只想效仿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把产品卖出去。他揣着防病毒卡敲开瑞星的门,但瑞星不以为然地把他请了出去。

中美的创业者在创业初期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在拥有满腔热情大无畏时却缺乏技艺和经验。所以,《硅谷热》的作者罗杰斯除了总结激动人心的财富故事和宣扬硅谷独特的技术文化外,更贴心地为互联网门外汉普及了组建公司的专业知识,他总结了一篇类似创业攻略的《一个高技术新企业诞生的步骤》:从想到一个点子开始,到组建团队、寻找风险投资。

现在看来,这些理论显得平淡无奇,但在90年代初的中国,这些劝说人创业的理论被周鸿祎这样特立独行的年轻人发现,并接受其指引。

2005年离开雅虎时,周鸿祎刚刚经历了3721的失败,那次被他称为“价值10亿美元的失败”正是不重视用户体验的结果。此时软件行业巨头林立,后来被称为BAT的三家巨头势力也已经形成。选择什么业务重新进场,是摆在他面前的棘手难题。

周鸿祎决定从发布一款查杀流氓软件的360安全卫士开始。后来,他多次谈到,这个决定背后,是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所写的《创新者的窘境》给了他启发。

如果说《硅谷热》培养了周鸿祎“产品至上”的理念,那么《创新者的窘境》教会了周鸿祎如何运用“颠覆式创新”找到巨头势力暂时没有找到或无力干预的创业领域。

克里斯坦森曾在波士顿咨询公司担任顾问,目睹了高科技浪潮里许多风水轮换的故事,巨头们昨日风光,转眼被一些寂寂无名的小公司颠覆。他发现,那些具备破坏性技术或者暂时只为边缘消费者服务的产品,即使暂时低于主流市场成熟产品的标准,但也可能会从占领小范围市场开始,在未来变得极具竞争力,直到彻底颠覆巨头。

2006年,周鸿祎尚不足以与瑞星、金山、江民等成熟安全厂商正面较量,于是他把用户对查杀木马和卸载流氓软件的需求区分开来。360安全卫士只帮助用户监测和卸载流氓软件,而且让用户免费使用。

对于周鸿祎重新入场的新战略,其他安全厂商既不能实施免费杀毒的策略,也因为利益纠葛不能对流氓软件像周鸿祎一样狠下杀手。不久,360安全卫士装机量突破两亿,周鸿祎的这次回归亮相也被证明是聪明而体面的。

创新者窘境

“成熟企业总是能在一轮又一轮的延续性技术浪潮(它们的消费者所要求的技术)中保持领先地位,但往往在面临更为简单的破坏性技术时遭遇失败。”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创新者的窘境》,1997年

反向定位

“由于可能之机太少,公司必须通过给已经在人们头脑里占有一席之地的竞争对手重新定位来创建空当。换言之,要想使一个新理念或新产品进入人们的头脑,你必须首先把人们头脑里原有的相关理念或产品排挤掉。”

——《定位》,杰克·特劳特,1981年

2008年,基于360安全卫士在市场上的良好反馈,周鸿祎准备推出360杀毒软件,正式展开与瑞星、金山、江民等主流安全厂商的竞争。

以360公司当时的体量,这并不是一个进场的好时机。营销战略学家杰克·克劳特曾在《定位》中写道:在传播过度的社会,用户的头脑最多只能给两个品牌留出空间。而那些没有在用户心中建立起位置的品牌,最终会连带其组织一起消失。一直称自己是定位理论忠实信徒的周鸿祎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产品想占领用户的心智,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定位”为新类别,或者新功能。要正面抗衡行业巨头,“反向定位”的逆推是非常有效的动摇人们理念的方法。站在对手的对立面,利用对手无法回避的缺点,来表达自己的优点。

在周鸿祎对360杀毒的设计,以及后来与巨头的一系列论战,他忠实地践行着这一点,每个设计都指向竞争对手的软肋。360杀毒主打简单、顺畅,在用户运行全屏显示的程序时,绝不会跳出弹窗提示。周鸿祎要让用户看到在所有设计上,360的理念都与竞争对手截然不同。

除此之外,周鸿祎还在酝酿一个更大的计划。如果能够实现,这将成为掀翻对手的杀手锏。

免费“‘免费’能重塑顾客心态、创造新市场、打破旧习并让所有产品看上去具有更加吸引人的独特魅力。免费并不意味着无利可图,只是意味着从产品到利润走了一条曲径通幽的道路。”

——《免费》,克里斯·安德森,

2009年

《反脆弱》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美)出版年份:2012定义了“反脆弱性”:那些不仅能从混乱和波动中受益,而且需要这种混乱和波动才能维持生存和实现繁荣的事物的特性。

周鸿祎早就了解免费对用户的魔力,如果成本和盈利可控,它绝对是互联网产品的核心竞争力。2005年之前,周鸿祎在给原康盛创想创始人戴志康做天使投资人时,建议戴志康把Discuz!社区免费提供给用户。“一个月你挣20万,到明年一个月挣30万,又能怎么样,你还不是一个小公司?但如果把它免费了,将来就是一个平台。”戴志康开始不太相信,2005年宣布免费后,Discuz!的用户实现量级飞跃。

2009年10月,在深思熟虑后,周鸿祎宣布360杀毒完全免费上线。上线不足3个月,360杀毒装机量就已过亿。周鸿祎说,这个数字他自己也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安全厂商齐齐站出来,质疑周鸿祎发起免费杀毒,是在搅浑行规,网上出现了大量攻击文章。

这时,《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2009年所写的新书《免费》帮了周鸿祎一个大忙。《免费》出版时,正值整个市场遇到了行内“叫好不叫座”的罗生门难题。Facebook、YouTube、Twitter,以及中国当红的新浪微博,它们已成为大部分用户互联网生活的一部分,却找不到稳定的盈利模式。安德森肯定了用户本身和流量在未来的巨大价值,并预测了他们可能的三种盈利模式。第一种是交叉补贴,比如购买产品,赠送服务。第二种是三方市场,向用户免费,向第三方比如广告商收费。第三种是免费加收费,比如对大多数用户免费,向少部分增值用户收费。

在周鸿祎的360免费杀毒中,这三种盈利模式都有变现的可能。360杀毒也果然如安德森所预测的,依靠免费迅速获得了市场的绝对占有率,进而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流量头名。接下来几年中,360通过衍生布局浏览器、搜索、游戏,乃至开放电商平台都获取了更大的利益。2014年第二季度,360公司的单季营收达到3.179亿美元。成为了真正意义的互联网吸金巨头。

生存术“我们文化的一个深层次问题是从众。如果有人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特别少数派,我们都不会太看好。如果你干的是人人都能看明白的事,你就会被认为是靠谱,有前途。但很可惜,大家都觉得有前途的事情,往往没有前途。”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周鸿祎,2014年

多年以来,周鸿祎一直是斗争者,也是发声者。他曾因背弃了用户差点万劫不复,又因重寻用户价值再次重返市场。在不断与腾讯、百度的论战和斗争中,他争得了生存和成长的空间,也在客观上改变了许多行规。

2014年,互联网焦虑症正在向传统行业蔓延,原有商业价值体系正被颠覆,新巨头和新法则破土待出,业内的倾轧与绞杀变得更加焦灼。更残酷的是,移动互联网的颠覆速度猝不及防,前景一时不明,巨头对新兴企业的收编常常急迫而盲目。周鸿祎如今把自己多年的互联网心得、演讲、文章整理成《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一书出版,这是他在摸爬历练中归纳出的一套中国式的互联网思维。

在公众场合,周鸿祎很少避讳说出自己对创业经验、商业陋习,甚至竞争对手的观点,这显得他的难能可贵。毕竟在中国互联网界里,真正愿意开口的大佬太少了。周鸿祎主要的竞争对手们,有的爱谈安全的理想主义,有的出言谨慎,有的干脆半隐居起来,只在幕后运作。

SOHO中国的董事长潘石屹最近拜访了周鸿祎后,发了一条有趣的微博:“你们互联网企业为什么总是在吵架?我都分不清谁和谁是一伙的。你看我们房地产企业,很少吵架,任志强有时也拌个嘴,都是理念之争。周总说,我们是搞网络安全的公司,就是网络上警察,警察跟坏人能没有冲突嘛。”

在周鸿祎看来,自己是暴露在水面上的人,自然要多挨些子弹,但并不意味着别人那些水下的生意就清净无波。

猜你喜欢

硅谷乔布斯巨头
海里的巨头蝌蚪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没有他就没有乔布斯的苹果美学
又一个百货巨头倒下了!
改变乔布斯的一句话
乔布斯的青春哪去了
从银川跳到硅谷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