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室内环境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
2014-09-24杨晴
杨晴
摘要:对室内环境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进行研究,保证检验报告的科学公正、准确可靠,确保实验室检测满足工作初始能力和持续能力,以消除造成不可接受结果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质量控制;检测;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现代人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不规范或欠科学的建筑施工、劣质的装修材料或不当的装修方法、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室内环境被污染。因此,在入住前对室内进行专业的环境检测显得尤为重要,环境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被人们所关注。
1.概述
室内环境检测质量控制工作是贯穿整个环境检测过程全面的质量管理,包含了在布点、采样、样品贮存、前处理、测定、数据处理、数据审核与应用的检测全过程中保证环境检测结果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当发现质量控制数据将要超出预先确定的判断依据时,应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
室内环境检测的要求可大致概括为五个方面。
(1)代表性:采样时间、采样地点及采样方法等必须符合有关规定,使采集的样品能够反映整体的真实情况。
(2)完整性:主要强调检测计划的实施应当完整,即必须按计划保证采样数量和测定数据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
(3)可比性:要求实验室之间或同一实验室对同一样品的测定结果相互可比。
(4)准确性:测定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
(5)精密性:测定值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2.检测的质量控制
2.1样品代表性和完整性控制
样品代表性和完整性是环境检测的关键和前提,取样的布点、采样、样品贮存、前处理都会有影响样品的代表性,从而影响检测结果。取样前需指定取样方案,均匀布点,布点数量、方式、采样点高度、门窗封闭时间和采样时间及频次都要按规范执行;在样品贮存、处理过程中应防止试样被污染。其中取样点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选取是最重要的。
采样点位的数量根据室内面积大小和现场情况而确定,要能正确反映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原则上小于50m2的房间应设1~3个点;50~100m2设3~5个点;100m2以上至少设5个点。[1]应考虑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特性、住户的装修情况、现场的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进行布点,尽量覆盖用户不同功能的封闭空间。高层建筑的立体布点应为上、中、下三个平面并分别在三个平面上布点监测。当房间内有两个及以上检测点,应采用对角线、斜线、梅花状均衡布点,并取各点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
在不同时段选择采样点可选择在污染最严重的位置:在没有阳光的时间采样点选择靠近门边,在阳光直射的时间采样点选择靠近污染源。采样点应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离墙壁距离应大于0.5 m。采样点的高度原则上与人的呼吸带高度相一致,相对高度0.8 m~1.5 m之间。
2.2可比性控制
由于检测作人员素质、实验试剂、检测设备等的差异,对同一样品检测结果会有差异,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2.2.1检测人员要求
对所有从事抽样、检测和(或)校准、签发检测校准报告以及操作设备等工作的人员,应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并持证上岗。从事特殊产品的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的实验室,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应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要求。[2]
检测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环境监测和化学分析专业知识、技术,须经省级以上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检测人员应能正确熟练地掌握检测操作技术和质量控制程序,熟悉相关法规、标准和作业指导书,学习和了解国内外环境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对于所获得的检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归纳,且具备公正、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2.2设施、仪器设备的要求
实验室选址要避免污染干扰,分区合理,面积够用,配备调温、除湿和排烟装置;设施和环境条件必须保证检测工作正常运行,并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选购仪器试剂时,其性能必须满足所选检测分析方法的要求;检定仪器使用前后要进行检查
验收,发现问题要记录、并按程序处理;仪器每月要维护1次,每6个月进行1次运行中检查,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计量仪器要定期进行计量检定或校准,以避免产生系统误差,保证检测结果的量值溯源。
2.3准确性控制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控制贯穿在整个检测过程。采样的代表性、样品的贮存运输、检测过程和对数据的分析处理都会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准确度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是一个定性的概念,它是反映方法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指标。检验准确度可以用标准物质进行分析测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分析的准确度:1)方法:检测采用标准方法或等效方法;2}仪器:按规定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期间核查;3)试剂:空白实验符合方法提供的灵敏度;4)标准溶液:按要求在合适的温度和时间保存;5)实验室环境符合针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中对环境的要求。
2.4精密性控制
精密度是指同一分析方法,对一均匀稳定的样品进行多次重复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是一个定性的概念,它反映了分析方法测量系统存在的随机误差的大小。精密度的量度方式有偏差、平均偏差、极差、方差、标准偏差、变异系数等。提高分析精密度
的方法有:1)员工培训;2)平行双样检测;3)稳定的仪器运行状态;4)稳定的检测环境。
3.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
采取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可监控检测、校准工作过程,预见到可能出现问题的征兆或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使实验室可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不符合工作的发生。实验室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是控制误差的一种手段,目的是要把分析误差控制在允许限度内,从而保证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精密度和准确度,使分析数据在规定的置信水平内,达到所要求的质量。[3]
3.1外部监控
外部监控是借助外部力量实施实验室间比对验证活动,实验室间的能力验证是一种检测质量的全面的审核工作,它不但包括了对检测人员、设备、环境等的比对,也包括对检测报告、数据处理的验证等,是实验室能力确认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提高。
3.2内部监控
内部监控是利用内部手段如对盲样检测、留样检测、人员比对、方法比对等验证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3.2.1对保留样品再检验
对无标准物质的检测参数如蛋白质、脂肪、灰分等指标并易保存的样品采取留样再检测的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控制,这样不但使检验人员认真对待每一次检验工作,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也有助于发现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得到及时有效地纠正。
3.2.2定期使用标准物质
(1)按计划定期对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如果检测结果异常应查明原因排除异常因素,使检测体系恢复正常。
(2)通过对标准物质的检测来完成仪器的期间核查,判断仪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的校准状态,对经分析发现仪器设备已经出现较大偏离导致检测结果不可靠时,应按相关规定处理,直到经验正的结果满意时方可投入使用。
(3)利用对标准物质的检测对检验人员进行考核,以查明检验人员是否熟练掌握检验技术,是否能够检出符合要求的准确数据及结果,这也是对检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3.2.3利用质量控制图
质量控制图是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检测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它主要区分质量的异常波动还是正常波动,对过程异常及时告警。此方法通过统计技术,将指控样用于检测中,对每次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较为科学的波动范围,通过检测查出异常原因所导致的波动,制定相应措施进而消除异常原因。
3.2.4使用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
国家标准规定的分析方法中有很多都提供了一种以上的分析方法在同一实验室内或不同实验室间定期有计划的进行不同方法的重复检测,可及时发现方法的系统误差并纠正,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3.2.5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同一产品的不同特性指标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相关项目的检查,也可发现检验结果是否准确。
4.结束语
检测质量的控制要贯穿整个检测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控制都要得到落实,从细从精,从严从准。在进行环境检测的时候,必须从样品的采集阶段开始,尽力提高每个参数获取过程的准确性,尽最大可能地控制检测的误差,才能得到有效、正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保总局.HJ/T167-2004《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核技术规范》。
[2]国认实函[2006]141号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3]刘艳丽.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意义和方式.《职业与健康》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