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环境监测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014-09-24茅学鹏
茅学鹏
摘要: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环境监测的结果,因此,质量控制是环境检测过程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而环境监测采样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是环境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保证。本文将从采样监测网点划分、采样时间及频次确定、采样方法选用、样品储运工作、设备及人员管理等方面来分析如何加强环境监测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环境监测;采样过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的质量更加引人关注。在环境监测的整个过程中,监测采样是进行后续环节的基础工作,是监测质量的重要保证,而不准确的测定结果就不能对环境的实际情况做出准确的反应,进而会对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的有效性产生阻碍作用。因此,环境监测采样是决定着整个环境监测过程是否准确的关键环节,对环境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环境监测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监测人员要提高认识,重视对环境监测中的采样管理工作,有效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增强环境管理能力。
1. 做好环境监测采样的前期准备工作
要保证环境监测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能真实反映环境质量、污染情况,做好采样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1制定采样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业务涉及的行业众多,现场工作复杂多变,监测项目更是种类繁多,这就更要求现场监测及采样规范化,不因为监测人员的变化而影响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因此,要对环境监测采样的大类进行划分,分门别类的制定出采样的详细作业指导书,提高现场采样的规范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环境监测采样的作业指导书应由经验丰富的监测人员根据监测技术规范具体的监测项目和所使用的现场监测、采样仪器来编写,使作业指导书语言直观简练,增强可操作性。
1.2监测采样方案的制定
在采样作业开始前,要对整个监测项目进行了解,确定监测因子、监测频率、监测点位的布设、采样方法的选择,采样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等。通常每一个监测任务需要指定一名项目负责人,负责对将要进行监测的项目进行现场踏勘,了解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施的性能及污染治理设施的净化原理、主要技术指标、污染物排放周期、周围环境状况等,然后根据踏勘情况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方法的选择,要注意监测方法同评价标准之间的匹配关系,选择正确的监测采样方法,方法的检出限应小于评价标准,否则可能出现检出即超标,未检出又不知道是否超标的情况。
1.3监测采样器材的准备
包括现场监测采样所需的仪器的选择、采样瓶、吸收液、滤膜的种类,数量,现场固定剂的准备等,根据监测项目的要求配备齐全,并保证仪器都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监测仪器的选择要与实际工况相符,例如同样是采集气体样品,有些情况需要带加热设备的恒温采样器,有些时候需要用恒流采样器,有些情况下需用大功率的气体采样器,一定要选择正确的监测采样设备采集的样品才能具有代表性。
2.加强环境监测采样的质量控制
2.1 采样、布点
监测点位的设置应根据监测对象、污染物性质和具体条件,采样频次、时间和方法应根据监测对象和分析方法的要求,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执行。为了使得环境监测工作中采集的样品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监测人员首先应对环境监测对象进行分析,研究特征污染物的空间、时间分布规律,并考虑气候、水文、周边等环境因素对监测点位的影响。在进行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应全面考虑城市布局进行布点工作,使得所选点位对整个城市的环境质量具有代表性。在进行污染源监测工作的时候,应通过综合生产工艺、排放特征和排放规律等因素,并结合现场勘察后论证布点采样的位置。在环境监测的频次上,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应尽量在每年的同一季节和时间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条件改变所产生的影响,更确切地掌握所监测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对于污染源的监测工作,应调查排污单位的工况和排污时间,从而确定监测时段和采样频次。
比如废气无组织监测时的监测点位布设,应根据气象参数在上风向、下风向同时布点采样。监测过程中,应根据风向、风速现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静风天气时应在污染源四周同时布点采样,这些情况需要现场监测及采样人员熟悉相应的规范、掌握相应的原则;对于需监测污染物处理效率的废水项目,应视入水水质比较稳定的和入水水质变化较大的分别制定不同的水质采集方案。
2.2完善采样记录及现场工况的记录
准确、客观的记录监测当天有关参数和环境状况及污染企业的工况对取得客观公正准确的监测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现场工况直接影响监测结果,比如饮食业油烟监测中监测采样人员需核实监测时实际开启的灶头数,噪声监测中要注明监测时实际开启的噪声源等。如果监测时未捕捉到真实的生产工况易造成监测结果偏低,不能真实反映污染情况,现场采样单及工况记录中应详细记录采样当天的气象条件、工况负荷、净化设施运行情况、采样位置、采样时间、所用仪器设备编号、并附上现场监测点位平面图,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用照片或影像记录。监测当天现场人员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应真实记录在工况单上,并需被监测方陪同人员签字确认。
2.3环境监测采样期间样品的保存、交接
样品采集后及贮运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应注意:样品的保存条件,样品在分析之前是否需要冷藏,是否需要添加固定剂;样品的保存时限,样品采集完成后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做好保密工作,在样品交接单上应清楚记录样品的类型、样品外观、采集的数量、分析的项目、应采用的分析方法、采用时间以及采样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需要分析人员在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样品交接人员、交接时间等重要信息。
另外,每次采样除进行样品交接外,还应填写一份完整的采样记录,其主要内容包括采样点的描述,环境气象条件记录、采集方法、样品状态、样品保存剂的名称、用量、现场主要特征、特殊情况以及可能估计到影响监测结果的因素,尽可能地将不影响数据公正性的信息传递给实验分析人员,便于分析人员确定预处理方法,取样量以及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
3.加强对环境监测采样仪器设备和人员的管理
3.1加强环境监测采样仪器的管理
建立现场监测采样仪器设备的台账管理,设置专门管理监测采样仪器的设备管理员,做好设备档案的动态管理,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用于监测采样的仪器设备,应送至有资质的部门进行检定或校准,并在合格有效期内使用,有校准因子的应使用校准因子进行校准,并将校准因子贴在仪器醒目位置上。对于使用频率极高或极低的设备都应进行期间核查,并做好记录。对于维修后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重新经过有资质的部门的检定或校准才能投入使用。
环境监测采样仪器每次使用完应及时整理、维护,特别是监测高浓度的废气时,应在采样结束后马上用空气清洁管道、气路、传感器,避免高浓度废气残留影响传感器灵敏度。采样的过程中,采样容器造成的误差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建立定期对采样容器检查的制度,以消除采样过程中的污染,污染源监测应配置专用容器,一般情况下不能与环境样品的容器通用,水质采样设备在采样前应使用被测水润洗采样器皿和容器数次。
3.2加强对环境监测采样人员的培训
首先,环境监测采样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通过系统的理论和技能考核,应初步具备现场监测及采样的技能,能熟练操作相关仪器设备,但监测现场情况复杂多变,需要监测采样人员加强对相关规范和方法的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及解决监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对于新人,应由熟悉环境监测采样的老同志结对带教,做好传、帮、带,使新人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工作质量。
3.3设置监测采样质量监督员进行质量监督
监测采样往往工作时间跨度长、工作量大、监测条件恶劣,在工作中容易忽视一些细节性的环节,因此可以通过对每个监测任务安排质量监督员来保证采样的质量。质量监督员应该选择有丰富监测采样经验的技术骨干担任,他们必须熟悉各项监测方法和程序,了解监测目的,知道如何评价结果。现场监督员发现问题现场可以进行纠正的应立即纠正,当发现严重影响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偏离存在时有权暂停监测工作,切实发挥质量监督员在过程监督中的作用,提高质量监督的有效性。
4.结束语
在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今天,环境监测已成为环境保护中一项前瞻性、根本性的工作。 只有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加强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才能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可比性、完整性,才能为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李明.环境监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和对策.江西化工,2010
[3]刘素杰.试论环境监测中的全程质量控制[J].环境质量与监测,2009 ( 2)
[4]吴应堂.环境监测现场采样中质量管理的实用方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