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探讨
2014-09-24梁政
戚思俊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施工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可以反映出企业在本行业的竞争实力,很多企业,即使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但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企业未来存亡的关键就在于是不是可以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执行与落实良好的完成。本文就建筑管理技术管理的优化措施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来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2/view-4617975.htm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 管理 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发展,建筑业之间的竞争力逐渐加剧,企业通过对建筑施工技术的有效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工程建设的成本,提高施工质量控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研究问题的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成为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1、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概述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就是指技术管理制度、技术培训、图纸会审、档案管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技术交底、“四新”技术开发应用等。我们通常可从内业和外业进行分类,内业包括制定技术管理制度,岗位技术培训、完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技术档案管理,外业包括前技术准备、过程中技术实施以及更新施工技术。施工技术管理原则要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正确执行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技术政策、规范和规程;要按科学规律和实事求是原则办事。在“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上一定要坚持试验鉴定的原则;施工技术工作都要全面考虑它的经济效益状况,合理选择;日常技术管理工作和生产在实践过程中紧密结合。
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从基础工作入手,既要全面又要重点控制。在不同项目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协作分工全力为工程施工提供服务。在施工竞争激烈的今天,技术管理水平反映出的竞争势力也较为明显。很多企业,虽然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但还是因为技术管理的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而导致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境地。
2、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优化的管理,不但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建筑质量,还同时影响施工企业今后的发展和在市场竞争中能力的提高,由此在建筑工程整体管理中起着核心作用。完整的建筑施工管理,不但要能调动施工人员的施工积极性,还要能让它按工程的施工流程进行施工,大大减少安全事故,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为人身安全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施工技术管理主要工作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管理,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要求按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在相关技术工作中的指标与决定,合理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优秀的技术秩序便于保证生产过程能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需要,从而达到高质量、全面的让施工任务顺利完成的。技术管理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确保建筑施工中按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要求,使正常施工程序进行,预防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技术管理工作的优劣,极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经营效益和企业的竞争实力。当下建筑工程施工要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由于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支撑和实施,所以两者相辅相成。优质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能极大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和施工设备的力量,正确的施工技术管理能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其市场竞争能力的前提是保证施工质量。
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监督不严
在企业内部缺少针对建筑施工技术的运行监管,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以及作业指导书的标准严格约束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没有针对从业人员不同文化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3.2、没有建立完善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
因为建筑企业的规模差异较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软硬件配备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再加上建筑领域的这种总分包的体制,就会很难建立起一套通行的规范,但作为这样一个相对庞杂的工程系统来说,没有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就会在技术管理方面达到相关的要求。目前的总分包的体制之下,我们所说的施工技术管理就是工程的总包单位的技术管理,就是通过分包合同的纽带来建立分包建筑单位与总包建筑单位的技术管理之间的一个对接,这种对接的紧密度也是相对比较差的,受到分包单位的软硬件设施的各种制约,且很难贯彻执行原定的施工技术,原材料的堆砌、存放、采购很难按照施工设计的要求来进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工程的工期,使得工程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管理的成本也会随之提高,导致工程在企业与企业的交接过程中出现纰漏。
3.3、建筑施工制度体系存在缺陷
因其建筑企业水平的参差不齐,一些企业没有能够落实并完善与工程施工相关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以及行业的相关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以及相关文件的要求,没有建立健全建筑相关监管部门管理组织机构设立的要求以及相关的责任制度,在人员配备的方卖弄,没有能够很好地将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岗位进行一个对接,或是在企业内部未按照岗位来进行施工技术的责任划分,出现一个一个环节无人负责或者流程多人负责是的现象。严重的时候,就会有一些单位无视《建筑工程施工规范》的相关要求,没有建立其任何的施工制度的体系,或是在制度建立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缺陷。即便按照制度的要求来执行也没有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部分单位不能够按照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对一线员工进行技术上的培训,缺少安全教育以及操作规程,或者无视安全、肆意违规操作、安全技术交底进行的不够彻底。没有对防护设施,例如脚手架等,按时定期进行有组织的验收检查、施工现场消防设施虚设等。再加上施工项目本身存在的弊端,管理人员水平的限制,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缺陷都急切的需要在制度上给予弥补和完善。
4、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
4.1、健全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制度,优化操作各项规范
建筑企业要从本企业实际入手,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订一套符合本企业实际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以及确立关键环节的限值和具体的作业指导书,让一线操作工人的行为都有相应的准则作为约束。
4.2、加强对建筑施工技术执行的监督
落实建筑施工技术的各个环节的责任,责任到人,强化在施工环节进行监管的力度,监督施工过程的安全操作是否符合操作规程的要求,随时纠正那些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而影响施工质量或者施工安全的违规操作,重点关注工程进度,施工的客观条件,组织、人力、技术和物资等方面为工程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使施工过程均衡、连续地进行,保证工程在规定的工期内交付使用,使工程施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工程成本。
4.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的优化
在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总包商以及分包商的实际水平的基础之上,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并且将体系充分的贯彻到每一级的分包商,不再是简单的来依靠分包合同来约束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要通过专人来负责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在进行工程分包的时候,要将工程技术管理责任进行相应的转换,责任务必要落实到个人。各级企业在工程开工之前,工程进行过程中以及工程后期都要注重人员的调度以及各部门间的配合,重视人员管理以及人员储备,重视对人员的培训,提高各岗位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安全意识。
总之,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是一切建筑工作的基础,不仅要全面考核更要突出对重点部分的控制。依据不同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规划,采取分工合作的方法,保证为项目施工提供完善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朱海峰.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探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03:64-65.
[2]彭永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探讨[J].门窗,2013,07:155.
[3]金雷.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探讨[J]. 现代商业,2009,21:130.
梁政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的竞争也是越来越大,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就必须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方面还是有所欠缺。本文结合某工程中出现的影响工程质量问题,分析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房地产行业日趋规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不断提高,对于施工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要求都在提高。因此,在施工中,技术管理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更好的满足不同项目需要的建设。本文以某工程为例,首先分析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影响施工质量问题,其次分析了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技术优化的管理措施。
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的重要性
在我国进入到21世纪后,我国各个地区对于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都得到了明显的增大,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随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因此,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的数量也迅速的增加,由于进入建筑行业的门槛偏低,因此所进入的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这也是导致很多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建筑市场竞争氛围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通过不断的提高和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从而提升建筑施工作业的效率,健全施工技术的管理体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并且对于减低施工的成本也是极其重要的。
2、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拥有技术培训、档案管理和技术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内容,还要对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编排小组、图纸会审分工明确的方法来制定建筑的技术管理。在实践运用中,我们把建筑管理技术分为内涵和表面两层次。其中内涵管理主要指的是建筑施工中一些基本规定,比如说一些书面形式的作业指导书或施工规范的条例,这些书面的作业指导有利于对施工建设人员的相关培训,还可以把培训内容的记录在施工技术的档案文件,起到一个案例培训的文档,表面的技术管理内容主要是包括对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对施工工序的实施方案与施工技术所做的措施,解决这两层的问题,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就会越来越完善,发展的就会更快。
3、某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措施
在某工程的技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措施
3.1、技术方面
3.1.1、桩基础
3.1.1.1、在进行施工中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就是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其主要的原因是:(1)桩沉入深度不足;(2)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但桩深已经达到了设计的标准值;(3)最终贯入度过大;
3.1.1.2、桩倾斜过大的常见原因:(1)预制桩质量差,其中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最易造成桩倾斜;(2)桩机安装不正,桩架与地面不垂直;(3)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产生锤击偏心;(4)桩端遇石子或坚硬的障碍物;(5)桩距过小,打桩顺序不当而产生强烈的挤土效应;(6)基坑土方开挖不当。
3.1.1.3、出现断桩的常见原因除了桩倾斜过大可能产生桩断裂外,其他原因还有三种:(1)沉桩过程中,桩身弯曲过大而断裂。一般主要是受到恶劣桩制作质量的影响,所以使得其发生了弯曲,或桩细长又遇到较硬土层时,桩身弯曲程度过大从而造成了断裂。(2)锤击次数过多,在工程中的施工设计图中桩锤击过重,设计贯入度过小,从而使得在施工中锤击过度而导致桩断裂。
优化措施:
3.1.4、补送结合法
当打入桩采用分节连接,一根一根的沉入时,这样就会使得一些不好的接桩出现一些不好的情况,例如连接节点脱开,对于这种情况,就可采用送补结合法。
首先是对有疑点的桩复打,使其能够下沉,然后再把松开的接头再一次的顶紧,从而保证他的竖向承载力足以承受一定的力;其次,适当补些全长完整的桩,它主要有两个作用,其一是补足整个基础竖向承载力的不足,其二是补打的整桩可承受地震荷载。
3.1.5、补桩法
对于补桩法,一般会有两种情况,可以进行任意的选择:(1)桩基承台施工前补桩。对于不同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所以当桩距较小时,一般会采用先钻孔,后植桩,再沉桩的方法;(2)桩基承台或地下室完成再补静压桩。运用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利用承台或地下室结构承受静压桩的施工反力,其设施简单,易操作方便,使得工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3.1.6、纠偏法桩
桩身倾斜,但是还没有断裂,且桩长较短,又或因基坑开挖造成桩身倾斜,而还没断裂,一般就会在施工中采用局部开挖后用千斤顶纠偏复位法处理。
图1
3.1.7、复合地基法
这个处理方法主要是的原理是利用桩土共同作用,对地基进行一定的处理,从而使得地基的承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能够很好的分担桩基的荷载。一般会经常用到以下的方法:(1)承台下做换土地基。主要的做法是在桩基承台施工前,要挖一定深度的土,将其换成砂石填层进行分层夯填,然后再人工地基和桩基上施工承台。(2)桩间增设水泥土桩。如果桩承载力没有达到设计的相关要求,一般要采取在桩间土中干喷水泥形成水泥土桩的方法,从而使得其形成复合地基基础。
3.1.8、桩基础在施工阶段的控制要点
3.1.8.1、钻孔过程控制
在钻孔前,要认真重复审核桩位和标高,确保其准确性。检测孔径、孔深和清孔后的沉浆密度、沉渣厚度。等到这些都做好后,再进行参照地质勘探报告检查其满足持力层的深度的程度。在施工中,一旦发现持力层深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并且遇到一些地质变化,就要根据现场的情况再加深0.5m~1.5m。
3.1.8.2、钢筋笼检查
进行钢筋笼检查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主要包括钢筋笼的制作质量、搭接长度及焊接质量。分段制作的钢筋笼长度最好的长度是跟钢筋一样,最低的要求是不能比6m短,连接时50%的钢筋接头应予错开焊接。同时还要注意在钢筋笼顶标高比地面还要低时,为了避免下落的现象发生,要用吊筋将钢筋笼焊接牢固。在钢筋笼的保护层尽可能要设置成混凝土滚轮,通常的情况下都是每隔2m均匀布置4个,穿在箍筋上,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使得孔壁少受到扰动,同时也保证保护层的自身厚度。
3.2、梁身不正,侧面胀模,梁底下挠
产生原因:梁模支撑间距过大,刚度不够;侧模刚度不足,横楞间距过大或固定不牢,固梁的起拱高度不够。
防治措施:减少支撑间距;当梁高度超过60mm时加通长楞木,并用对拉螺栓固定,按设计要求起拱,超过4m的梁按2/1000起拱。
3.3、混凝土裂缝
主要是因为在这个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拆模时间过早,造成坠裂;新倒的混凝土墙被碰撞;拆除门洞模板时用大锤砸,拆模后未加支撑;混凝土含泥量大,收缩时产生裂缝;施工缝处二次浇混凝土等待时间过长。
对于此主要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防治:主要是对拆模强度进行控制,大于1m的洞口,拆模后要及时支撑;同时还要注意在进行大模板拆除及进行各种材料、设备的吊装时,一定不能发生碰撞墙体的现象;对洞口模板一定要刷好脱模剂,进行拆模时严禁用大锤砸;混凝土的浇筑间歇时间不能超过180min。
3.4、施工缝渗水
主要是在施工中施工缝留设的位置不当;或者是进行施工缝清理的时候工作不是很到位;又或浇筑混凝土时振捣不密实从而导致了施工缝渗水。
对于此问题采取的措施:施工缝的留设应符合施工规范,留在受力最小的部位;对施工缝二次浇捣前应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浇筑混凝土,应振捣密实。
3.5、钢筋位移
它主要是因为在施工中操作不慎,定位不准;保护层垫块及马蹬支撑数量不够;不注意对成品进行保护,钢筋绑扎好后没有进行相关的防护处理使得工人在施工中任意踩踏,模板钢筋吊运时碰动钢筋,在预留洞筒框模安装时任意割砸钢筋。
对于此,要求我们的工程的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必须认真放线定位,尤其是要加强验线制度;按规范要求并结合工地的相关实际情况制作安放垫块、马蹬;同时对于成品保护制度也要大大增强,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人。
3.2、其他方面
3.2.1、没有建立完善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
对于这个工程来说,该企业的规模差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时对于建筑行业的总分包的体制来说,建立一套通行的规范也是非常的困难,但是作为这样一个相对庞杂的工程系统来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就很难有合格的技术管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所有的总分包的体制都是运用的一个原理,通过分包合同的纽带建立总包建筑单位与分包建筑单位的技术管理对接,这个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与它的紧密度比较差,受到分包单位的软硬件设施的制约,同时对于原定的施工技术也不好进行贯彻,原材料的采购、存放、堆放很难按照施工设计的要求来进行,从而使得工期大大被延误,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成本,使工程在承包商之间的交接过程中出现纰漏。
优化措施: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组织和体系,该项目进行具体的施工程序之前,需要和工作人员中所具备的技术素养以及自身的状况相互融合,才能够开展有关于施工设备相关的准备工作,同时在配置操作人员方面,有必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我国的建筑施工标准要求有所响应,另一方面还要对操作的技能规范方面充分响应,并且,对业主的一些条件要细致考虑。另外,在综合考虑分包商以及总包商的水平之后,要有计划性的建立出一套通用、可行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同时要贯彻至分包商的管理体系中。就施工技术操作方面而言,要将总包单位施工技术的管理和组织与分包单位相结合,同时安排专人负责,要把施工过程中所包含的技术管理,系统的按人划分,贯彻落实。
建筑施工当中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有必要将施工阶段的人员调度做好相应的计划,要让施工人员中的技术水平可以得到保证。最为核心的因素是,建筑施工的主要单位需要将专业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培训和传授给对应的岗位人员,操作人员的储备、调度以及使用工作要做好,以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建筑施工当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管理对其优化,让操作人员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施工要求相符。
3.2.2、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人员的需求也是日益增大,所以建筑行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是比较缺乏的,在这个工程中虽然很多的施工项目存在技术管理人员,但是对于他们的相关素质还是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状况,且整体的素质都普遍不高,所以不能完全达到相关规范的要求,使得工程不能非常顺利的进行。
优化措施:提高人员素质
对于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方面要大力加强他们的知识培训,从而使得他们的执行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一个工程的顺利施工进行离不开其中的技术管理人员,所以要不断的优化他们的技术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发挥凝聚力和创造力。
3.2.3、落实监督管理工作
在企业内部,对于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这一方面,没有设立相应的运行监管,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依据相关规范要求,对作业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而且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管理缺乏针对性。
优化措施:做好对施工技术的监督工作
对于施工的各个环节,确保责任具体到人,并将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在施工的过程中,监督操作人员的操作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对于违规操作,及时予以纠正,避免其对工程质童和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加强对工程进度、施工技术、人力等方面的管理,保证工程施工作业的连续性和工程质量的稳定性,从而使工程得以按期按质交付使用,而且在工程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下,尽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成本费用。
结束语
对于某工程中出现的施工技术和其他方面的问题,都要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从而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更好的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海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探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03:64-65.
[2]彭永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探讨[J].门窗,2013,07:155.
[3]李涛,熊远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探讨[J].城市建筑,2013,04:145.
[4]汪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8: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