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控制
2014-09-24马涛梅耀宇
马涛 梅耀宇
摘要: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目前建筑材料市场鱼龙混杂,存在着大量的伪劣产品,这些伪劣材料一旦被用到建筑工程上,则会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控制工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进入了深入的改革,建立了以质量监督站为主的质量控制体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得以加强,但长期以来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还是以人工的方式来完成,无论是填表、统计、文件处理及存放等一系列工作都是通过人工形式来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劳动强度增加,同时工作效率低下,使管理工作也处于一个粗入的状态中
一、建筑材料质量试验的程序和方法
1 确定检测试验项目
建筑施工现场需要建筑材料种类较多,所以应把好材料的进场关,对于需要进场的所有材料都需要进行检测,材料的检验项目需要严格参照相关的标准进行,不同材料所需要进行检测的项目也各有不同。
2 取样试验
对于材料进行检测时需要进行取样,取样要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相同一批材料要随机对其不同部位取规定数量的样品,取样的数量、部位及取样方法都需要严格按规定进行。材料进行试验时,其数量、部位和方法都不允许出现偏差,否则将会影响到试验的准确性,所以进行取样时一定要选取好的样品,保证一定的数量,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取样。
3 环境温度与湿度
温度和湿度对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故在标准中对材料养护、测试时的环境条件有明确的规定,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规定,试验结果才具有可比性。如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SBS)等防水材料,其性能对环境温度较为敏感,要求拉伸试验时室温须控制在23℃±2℃;如果取自同一母体的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SBS)样品制成9组试件用作抗拉力(纵向)试验,可先将9组试件平均分作3个大组,之后再按5℃为一个温差等级分别作拉力试验,其中1个大组试件在标准的23℃环境下试验,另2个大组试件分别在28℃和18℃的环境下作拉力试验,试验过后分别计算出每一大组的3组试件抗拉强度平均值,结果发现在28℃环境下试验的3组试件抗拉强度平均值比23℃标准温度环境下的3组试件抗拉强度平均值低2.8%,而在18℃环境下试验的3组试件抗拉强度平均值则比23℃标准温度环境下的3组试件抗拉强度平均值高出3.5%。该试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环境温度湿度对材料试验的影响,因而要求试验时必须将温、湿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4 试验误差
在试验中许多时候由于试验人员经验及工作认真度等问题,会出现人为原因导致试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可能,这主要体现在对钢筋进行拉伸试验时,对于需要测定伸长率的拉伸试验,则一定需要将试件拉到断裂时才能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但在部分试验中有个别试验人员只是把钢筋拉到劲缩后即停止了,从而使试验结果出现误差,不符合标准规定,所以要试验时一定要按照标准来进行,力求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或是避免误差出现。
.5 数据处理
在进行试验检测时,即使是同一组试件在试验结果上也会存在较大的离散性,从而导致试验结果与标准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在试验检测时,要针对于不同材料对试验结果数据进行取舍,每种材料的取舍方法都有明确的标准,所以在试验中要特别注意,绝不能把数据简单的进行相加计算。试验结果数据有时会出现比预期的过高或过低,同一组试件中数据相差悬殊,或同一试件各项性能指标相互矛盾等异常现象,这需要认真对待,查明原因,并及时复试和复验。
二、材料的质量控制
1 质量保证措施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在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中,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
明确材料检测程序, 即制定材料检测细则,针对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材料检测规划和细则。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试验检测制度,专人负责试验检测工作,坚持“三检”制度。要落实“事前”、“事中”、“事后”三层控制,特别是“事前”控制,要防微杜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 材料进场后的质量控制
为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材料进场时,应进行检测验收,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工程上使用的所有建筑原材料, 都必须通过审批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在日常监督检查和工地巡查中,应将材料进场复验情况作为工作重点。应该检查材料的规格、型号、性能指标、数量、产地、外观质量等,看这些是否符合采购合同要求,若不符合,则要求返回。所有进场材料必须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并按要求采取试样进行试验,对于试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用于建筑工程。每次检查中应认真核对施工记录和材料进场复验报告, 保证材料进场复验频次、数量、报告结果满足要求。对于种类不同、厂家不同、品种不同、型号不同、批号不同的材料应该分别堆放,界限清晰,并有专人管理。对于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制度的产品, 应该具有许可证编号及安全认证标志。在材料选购前应该复核检查其生产许可证及安全认证标志的原件,以防假冒伪劣。
3.加强检测人员专业能力
检测机构必须按照有关要求配备足够的检测人员,并针对检测人员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专业检测知识和专业检测能力,提高检测质量。检测人员的从业素质和从业水平直接决定着实验室的水平,因此,实验室骨干人才的评定,必须对其任职条件进行严格限制,重点考察其教育背景、理论基础、从业经验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
实验室应该明确规定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的任职资格,对高层、中层管理人员,从事技术检测人员、监督人员的任职资格与条件均应进行明确规定,并给予定期的培训、考核和认可。加强所有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廉政建设、作风纪律的教育。除此之外,还需建立和健全各类人员的定期考核制度,坚持持证上岗,使人员素质与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4.规范操作取样试样
因为取样和制样的技术性很强,要求检测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拥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取样方法必须科学合理。要按照不同的取样要求进行材料取样,在取样之前,要制定出有效的方案。取样点的布置和数量决定取样是否具有代表性,因此必须随机进行取样点的布置。以袋装水泥为例,应该把生产厂家、时间、标号、出厂编号都相一致的水泥作为一检测批,而且不能超过200t的总量。不得少于20个抽样点,不得少于12kg的样本总质量。如某编号出厂水泥共1000t,则该批次水泥需分为两个批次检测,每批次抽样间隔为500/20=25(t)。在开始编号的前25t水泥中任意取一袋作为第一个抽样点,抽取第一个样本,之后以25t为间隔,依次抽取剩余的19个样本,每个样本的重量应≥12/20=0.6(kg)。
5.科学处理试验数据
建筑材料的试验数据可能有时会具有较高的离散性,所以必须合理取舍某些结果。以对水泥胶砂抗折强度的试验为例,若三个强度值中出现>平均值±10%的结果时,即应对该数据予以删除,并对其余数据的平均值重新计算、评价。计算结果的修约应按GB/T8107-87《数值修约规则》进行。另外,致使检测、试验结果产生误差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操作人员的具备的熟练程度,材料具有的匀质性、使用的仪器设备、现场的环境条件等,如果误差超出允许范围时,要求必须重新进行试验。同时,在检测中可能会出现再现性误差,即同一材料、样品在不同试验设备中获得的试验结果的误差。鉴于此,以钢材的检测为例,在试验中要把钢材样品等分为两份,一份交到当地的质检机构,另一份保留在本单位,在经过分析比较两个测试单位的试验结果后,若存在较大的相对误差,必须找查明原因并予以改进。
参考文献
[1]闫高峰.山西省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和今后发展方向探讨[J].山西建筑,2010,36(10):214-215.
[2]何剑平.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建材科技,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