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建筑物院落的空间重塑探析

2014-09-24李汝艳张许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25期

李汝艳 张许成

摘要:城市旧街区旧公共建筑很多可以作为城市历史文明的物质载体,其保留可以为城市街区留下历史的记忆做为城市节点,对此类建筑的院落空间进行扩建,对增加原有建筑的使用功能具有非凡的作用,梳理总结旧公共建筑院落空间的改扩建方法,是对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尊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文化意义。

关键词:旧公共建筑 物质载体 城市节点 院落空间

中图分类号:TU113文献标识码: A

每一个城市都会在其历史的变革中留下很多具有纪念意义的公共建筑,这些建筑物恰如它所在城市的地标一样,虽然不一定比新建的建筑物高大新颖,但它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其城市居民心目中的地标性质可以影响好几代人。人们习惯用那些曾经辉煌过的建筑物来定位自己在城市中所在的位置,并把这些建筑物讲给不清楚历史的人听。此时,这些旧有的建筑物由于形形色色的故事,在用时间水洗过的外表上就有了历史文化的光彩。而能够留下诸多故事的往往以公共建筑居多,如电影院、百货大楼、邮政大楼、学校、客运站等。作为城市历史文明的物质载体,由于这些建筑的存在,让人们清晰的看到建筑发展的脉络,它能够把情感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经济环境价值等在传承的同时自觉的重塑。

由于城市用地愈见紧张,用地强度的逐步规划提升渐渐把这些公共建筑推向拆迁的方向,或者即使保留了下来,也在失去生存环境的同时极难生存,而与之相关联的院落也逐渐消失。建筑作为一个生命体,在其建造、使用、维护、再利用、直至拆毁消亡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其对自身存在的环境的索取和破坏,以达成自身持续生长和不断产生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这样,对旧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才能既实现了其经济价值的转换,又体现了其文化价值的延续。在不破坏城市文脉和城市界面功能的条件下,可以有效地完善整个城市的服务机能,增强城市发展历史的厚重感,而这,正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1]从城市街区方面来讲,这些旧的公共建筑绝大多数都处在传统街区,传统街区虽然需要改造以适应现代化的城市需求,但是历史街区文化遗产的传承继续,需要一定的载体,其中建筑物做为静态无声的载体是需要得到尊重的,空间和价值的双重重塑才是改造的目的,原住民的记忆、情趣都是重塑的更好体现。人的记忆往往是以事件的形式来体现的,能够体现这些事件的建筑语汇也是部分的有代表性的造型或者建筑立面的某个代表性的部分。此类建筑的改造并非完全的保留或者修复,而是以重塑的目的进行记忆的保留或者唤醒,因此改变与保留之间并不矛盾。[2]

我国的旧有公共建筑往往都有后院,在规划设计之初,是做为这个单位自用的内院,对建筑改造再利用的同时,这些院落尤为珍贵,它可以成为新建建筑和原有建筑之间的共享空间过渡,也可以成为新建建筑的主体空间,它使建筑物的扩大再利用成为可能,在保证原有建筑物文脉的前提下,能够使新的使用功能需求得到实现。所以,旧有公共建筑院落重塑研究是具有很深的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的。

旧有公共建筑的院落空间构成可以分为以下全围合、三面围合、两面围合、单面围合四种形式,各种形式均有不同的特点。

全围合式院落已经具备四面围合的特点,适合以大型公共空间的形式重塑,能够最大范围的利用院落空间(图1)。此类建筑往往功能上比较完整,在对院落周边四面小开间、小柱网的进行功能改变或者调整的前提下,利用大型公共空间进行协调组织,使现有公共建筑的大空间需求得到满足。此种重塑形式不会影响原有建筑的内部形式,从外观看来不会破坏建筑的历史文脉。但是在消防疏散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严格遵守此类规范法规,在结构方面也也要尽量的避免对原有建筑的影响。例如太原V8音乐俱乐部演艺中心改扩建项目(图2),把院落新建成300人观众厅,北侧食堂改造成楼座和贵宾包房,东侧宿舍改造成卡座,南侧办公楼部分改造成舞台和演职人员用房以及部分设备用房,西侧的慢摇吧和KTV包房保持原有功能并相对对立,整个改扩建项目最大限度的利用了院落空间,利用六根钢柱支撑网架顶形成的公共空间, 把南、北、东三个方向的限制建筑合理利用起来,既体现了空间重塑的需求,又没有改变原有的建筑的体量和外形,是对原电影学校的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建成后在对原住民进行调查后,绝大多数的原住民竟然都感觉不到栋建筑物的内部变化,很多人都以为仅仅是建筑内部的重新装修,由此可见我们的改造方式是值得肯定的。

图1图2

三面围合式院落分为三种,主要体现在院落开口的方向上,第一种开口朝向后侧紧邻别的地块(图3),这种院落一般都不会有太大的面积,由于开口方向上已经没有单独交通的可能性,因此此种院落的重塑方式往往和全围合院落的重塑方式相同;第二种院落开口朝向两侧次要街道(图4),由于扩建建筑只能面向次要街道,可以另外新建建筑,但是建筑的体量不宜超过原有建筑,立面不应和原有建筑风格有太过明显的差异,或者做好合理的衔接,适当保留一部分小院落,并力求做到大空间变小空间的自然过渡,以小见大;第三种院落开口朝向主要大街(图5)这种院落空间往往是大一点的单位用地临街广场,此类院落空间重塑方式要注意扩建建筑和原有建筑之间的比例关系,扩建部分不要抢原有建筑的体量,可以作为原有建筑入口大厅的延伸即可,这样既丰富了原有建筑的入口形式,也扩大了入口大厅既附属功能,还能够保留原有建筑和广场之间的空间关系。

图3图4 图5

两面围合式院落角落围合和平行围合两种。角落围合式院落(图6)形式往往面积较大,总图布置不完整,在院落部分设计本身就是做为预留发展用地,新建建筑可以和原有建筑充分的结合,原有建筑做为新建高层建筑的裙房,例如山西省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图7),原有的门诊楼和康复中西均为4层,呈角落围合式院落,新建高层住院楼同原有建筑之间通过门诊药大厅做为公共空间进行联系,并有各自独立出入口,这种空间重塑模式在不影响医院的正常营业的前提下很好的实现了院落空间的合理利用,同时又为医院用房不足的现状得到了补充,在这里,历史成了记忆并继续行使着它的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现在成了历史的继续;平行围合式院落(图8)重塑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通过两侧围合形成口字型,也可以中间扩建形成工字型或者王子型,但是前提是院落进深足够,如进深较小可以通过扩大首层公共空间的形式来使首层联通,在扩展空间的同时,提高公共性。

图6图7 图8

单面围合(图9)的形式非常少有,院落也非常的狭窄,可以通过整体扩建的形式来进行空间重塑,并和原有建筑形成大小对比,体量的参差和错落,用相似的建筑语汇来进行扩建和改建建筑之间的融合。例如蛇口南海意库3#楼(图10)的改造设计,在设计前期就很重视当年三洋厂房在深圳城市发展中的记忆,把这些记忆做为城市文脉来对待,看做是城市的灵魂,变僵硬的城市标本为城市记忆的建筑符号,通过适当的增加前厅、中庭和地下停车库,利用绿色节能的设计手法延续了原有三洋厂房的生命周期,并给原住民留下了可以传承下去的历史印记,这些历史印记恰恰就是深圳的城市特征之一。[3]

图9图10

诚然,由于建筑类型的不同、使用功能的区别、院落尺度的变化、新与旧的冲突、地域性的差异等等因素都会影响上述四类院落空间重塑的具体设计方案,但是这些因素并不影响我们来探寻此类改扩建方案的理论研究。

城市的发展速度把很多历史记忆拉长,变得模糊,甚至于不可辨析,于是在大多数的保护规划中会成片区的划定保护范围,虽然可以保留大量的历史遗迹,但是不能够改变原住民日益变少的事实。城市的记忆在历史的长河里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完整的城市街区保护是片状的或者带状的印象存留,笔者所探析的是那些无法形成完整保护片区的单个建筑单位,这些建筑单位大多是以节点的形式出现在城市中,这些节点也是城市特征的构成元素,并且曾经辉煌过,给城市带来过不可磨灭的影响,是旧的城市地标,当新的地标出现后,从体量和形式上来讲它们被动的微缩,甚至变得破落,但是作为曾经的地标,也影响着很大一部分原住民在城市中的坐标定位,它们无法划入历史文化遗产来抵抗拆迁的脚步,它们也没有足够的功能和空间形式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所幸的是它们还不老,还没有达到使用年限,还有一个曾经为它们服务的院落可以使用,可以使得扩大公共服务部分,适应现代人的需求。

把这些建筑物作为老街道更新中的节点来使用,合理的利用公共院落空间,进行建筑的改扩建,是城市更新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探索。

参考文献:

[1]建筑的再生 - - 旧建筑的改造与实践李迎晖《建筑施工》第 32 卷第 7 期698-699

[2]姚迪 戴胜德 从“空间改造”到“价值重塑” 《建筑学报》2011.5 ARCHITECTIURAL JOURNAL

[3]林武生董谨吴远航 宜将新绿付老枝 《建筑学报》2010.1 ARCHITECTIURAL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