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经管类与职业标准对接的教材建设实践与思考

2014-09-24只井杰

关键词:实务专业课校企

摘要:高职高专教材作为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

教学的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高职高专教育能否为一线岗位培养符合要求的高技术应用性人才。本文在介绍高职经济管理类教材建设现状和职业标准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与职业标准对接的教材建设实践,提出了经济管理类专业与职业标准对接的教材建设的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高职经济管理职业标准教材建设

1 高职经济管理类教材建设现状

高质量的教材为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提供了基本保证。高职高专教材作为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高职高专教育能否为一线岗位培养符合要求的高技术应用性人才。而与职业标准对接的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实现学生培养与未来职业岗位零对接的的重要支撑,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步骤。

目前,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种类虽多但同质化严重,特色不鲜明;教材内容与职业岗位技能联系不够紧密;企业人员挂名但未能实际参加教材编写和课程教学;受编者局限,教材总体质量不高等。因此,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务必切实做好与职业标准对接的教材开发、管理与使用。

2 职业标准的内涵

截至2013年11月,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共颁布了1071个国家职业标准。国家职业标准主要包括:职业基本概况、劳动者应具备的操作技能及专业知识要求等。根据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一般3~5年修订一次。

职业标准的特点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国家职业标准为用人单位人才招聘提供了参考,为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成长的通道。 高职教育解决课程教学与生产脱节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实现教学内容与相应职业标准的对接。

3 经济管理类专业与职业标准对接的教材建设实践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投资与理财、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和会计电算化专业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分别探索与实践了与职业标准对接的专业课教材建设,建成《金融基础与实务》《现代物流管理实务》《生产与运作管理实务》《网络编辑实务》和《会计综合训练》等专业课教材。

3.1 教材建设实施步骤

3.1.1 深入调研金融机构理财服务部门、物流公司及企业物流管理部门、轻工类生产型企业生产运作和质量控制部门、电子商务公司和中小型企业财务部门相关经济管理类岗位所需技能和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现状,找出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专业课教材建设取得的成绩与不足,形成调研报告。

3.1.2 根据上述各部门经济管理相关岗位所需技能和助理理财规划师国家职业标准、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助理生产运作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标准、会计从业资格国家职业标准整合经济管理类专业专业课教学内容,并对各课程教材内容重新进行模块化划分。

3.1.3 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分别研究投资与理财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与职业标准对接的专业课教材建设方案。

3.1.4 将建设方案应用于实践,主编出版《金融基础与实务》《现代物流管理实务》《生产与运作管理实务》《网络编辑实务》和《会计综合训练》五本专业课教材。

3.2 教材特点

教材编写中,作者力求使其适应高职教育高技能、高素质的培养目标,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现了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与同类教材相比,这几本教材的以下特点将能更好的满足教学:

3.2.1 实现与各专业的职业标准对接

《金融基础与实务》《现代物流管理实务》《生产与运作管理实务》《网络编辑实务》和《会计综合训练》分别紧贴理财规划师职业标准、助理物流师职业标准、助理网络编辑师职业标准和会计从业人员资格标准要求,打破传统的教材编排模式,以项目为导向,将专业知识进行整合。

3.2.2 实用为主,够用为度,难度适中,重视对学生能力、技能的培养

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够用为原则,增加有助于学生应用和实践技能培养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2.3 校企合作开发

教材实现校企共建,四本教材在建设过程中分别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城区支公司,天津奥申物流公司,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天津修源皮具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教师在参加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参与教材的编写或审稿工作,融入了相关行业企业的实践经验。

4 经济管理类专业与职业标准对接的教材建设思考

4.1 以培养目标为核心,充分调研,使教材建设满足社会需求

教材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开展工作,只有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才能理顺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进而才能确定教材编写内容的范畴。经济管理类教材建设必须要对相关职业岗位现状和社会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广泛掌握企业、学生、教师、使用院校、学习爱好者和出版单位等多方需求,认真学习和研究相关岗位职业标准,面向特定区域、特定职业需求来进行。

4.2 在校企深度融合、共同育人中建设教材

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校企共同育人,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对接,才能使高职教材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原因有三:一是校企深度融合、共同育人有利于职业教育专业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确定课程的整体目标并确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二是校企深度融合有利于在人才培养中集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校内专职教师和掌握实践技能的校外兼职教师,发挥专兼职教师的优势互补作用;三是有利于将企业课程资源合理地引入并整合到高职院校现有的课程体系中。

4.3 加大项目化、模块化教材建设力度

高职学生具有基础薄弱、理论学习能力较差、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的特点,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突破以往的框架,探索高职学生易于接受的编写新模式,以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思想。应当引导高职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相应的理论知识,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载体,引入“项目式”教材编写模式,加大项目化、模块化教材建设力度。这样的教材打破了以往系统的理论知识,表现形式更为新颖,能够体现“注重实践、够用为度”的原则,能够分散难点,使理论学习的难度降低,趣味增强,易于学生接受。

4.4 丰富资源,建设立体化教材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高职院校的教学组织模式已逐步向立体化方向发展,课堂学习已不再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唯一方式,而是延伸至实验实训室、用人单位等实践场所,甚至延伸至课下。为适应这种变化,教材建设要在主教材编写和出版的基础上,建设配套的网络课件、电子教案、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课业展示等网络平台立体化资源。立体化教材能够整合与合理运用各种优秀教学资源,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多样,弥补了以住教材形式单一的不足,增强了教材的适用性、针对性和自控性,为学习、企业员工、社会人员等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更好地满足了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4.5 及时进行教材更新、再版、升级、修正

高职教材建设要保持动态发展,以满足经济生活中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要求、新工艺、新规范的要求。为此,高职教材建设应强化研究工作,及时进行教材更新、再版、升级、修正,保证课程和教材的建设能够伴随和引领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百鸣,杨桦,刘新国.工作过程导向高职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北方经贸,2010(01).

[2]边昊.校企合作下的课程、教材开发与改革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09).

[3]周玉泉.对高职教育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1(11).

[4]周波.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途径与措施[J].中国编辑,2010(4).

基金项目:

2012年度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津高职研究会函【2013】1号)《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与职业标准对接的专业课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Ⅶ341。

作者简介:

只井杰(1980-),女,天津人,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投资与理财专业教学及研究。

猜你喜欢

实务专业课校企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ODI实务
FDI实务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