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共享成果
2014-09-24中共溆浦县委书记
中共溆浦县委书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而如果农村贫困人口没有脱贫,就会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腿,就谈不上分享现代化成果。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关键是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指示精神,不断提升扶贫开发的精准化水平。
贫困底子和扶贫对象要精准。溆浦作为国家扶贫攻坚试点县之一,扶贫任务十分艰巨。今年我们把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作为扶贫开发的首要环节和重中之重,按照“严格对象标准、规范识别程序、坚持公平公正、直接到户到人”的原则,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比例、规模、分布及贫困人口的居住条件、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就业渠道、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基本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同时,各乡镇、村组成立了民主评议小组,严把扶贫对象识别认准五道关卡,即户主申请关、小组评议关、入户调查关、集体评定关、张榜公示关,坚决杜绝出现“关系户”“人情户”。
工作规划和项目计划要精准。为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我们按照“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要求,精心编制了《溆浦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20年)》,制定了《溆浦县推进“两个加快”扶贫开发工作三年行动方案》,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扶贫项目、投资规模、实施内容、建设年限、推进步骤、受益对象、责任分解等内容,制订详细的扶贫项目计划,做到项目规划到户,资金落实到户,脱贫效果到户。交通、水利、农网改造、危房改造等项目精准到年度、到季度、到月份,责任明确到乡镇、到单位、到人头,扎实推进,确保到2016年全县贫困人口减少到2.88万人,贫困发生率降到5.72%,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基础建设和产业开发要精准。我们按照安全饮水到户、道路畅通到村、用电通信到户、产业扶持到户的要求,着力抓好35个省定贫困村的村级公路、农田水利设施、人饮工程、农网改造、危房改造等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力争全县县乡公路基本达到三级标准,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城乡用电实现同网同价,基本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基本消除无房户和危房户。同时,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产业,“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扶贫相结合,着力在全县6个扶贫片区实施一批重点特色优势产业项目,使产业既有龙头企业带动,又有加工基地支撑,让群众受益最大化。
科教培训和基本保障要精准。2014年,我们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大投入,对贫困家庭孩子义务教育、“两后(应届初、高中毕业后)生”到定点学校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每人每年资助3000元,确保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对困难群体实行分层次培训,精准到户,明确到人。2014年至2016年,计划每年培训3000人以上。通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科技骨干培训和职业学历教育,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基本保障到户到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
资源整合和力量投入要精准。一方面,进一步整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大资源,根据扶贫项目建设需求,加大统筹力度,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做到项目、资金统一调配、归口管理,切实发挥扶贫项目、资金“1+1>2”的整合效应,三年行动项目总投资达4.85亿元。另一方面,不断完善扶贫工作考核体系,推行领导干部蹲点扶贫制度,激励各级各部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抢抓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良好机遇,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动态管理和监测评估要精准。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工程,必须加强监测评估,实行动态管理,切实加强对贫困人口的识别建卡和动态管理,严格执行全国农村贫困监测制度,不断加强贫困监测,建立精准的监测评估体系,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测和评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项目的设计、实施和验收,确保项目质量、资金安全和项目效益,使扶贫帮困扶到关键处、帮到点子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