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走不出的,是自己的内心

2014-09-24李楠

中国摄影 2014年9期
关键词:最大化现实内心

李楠

摄影的核心价值,就是它的当代性,这一价值只有在现实中才能得到最大化;而对于个人而言,它只有在独特的生命体验中才能得到最大化。在这样一个无以名状的时代里,或许我们注定要以漂泊来保持痛感;而我们不至于成为别人身体里的孤魂的唯一办法就是:不忘初心。

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家都是漂泊者,至少精神上是。他们必须在持续的动态之中,才能保持一种对现实的敏感甚至痛感。

每一分钟,都像是一次离别往昔的旅行。然而,这一种旅行,不是为了探险行走的疆域,不是为了抵达遥远的彼岸,也不是为了以空间的转换来离间现有的经验范畴和生活模式,暂停、休止,尔后继续;而是在远离、抵达、探险这些表象的事实之下,以回归、出发和审视自我为真正目的,焕然生命,重新启航。

所以,你再不可能,在既定的目的地找到他了。

但是,你会在他的内心,找到他。

正如这种漂泊的艺术,不是为了探险艺术语言的可能边界,不是为了抵达客观世界的真理彼岸,也不是为了以个人的观看体验接驳大众的审美需要,于艺术的丛林竞得一锥之地,相反,是为了独立、反问与隔离自己,在世界天然的隔离之中再一次主动地隔离自己。

所以,你不可能,在这样的艺术中与某种华彩惊艳相遇。

但是,你会与一个人的内心坦然相逢。

就像一些照片,是这种旅行途中的产物,它们总是如同原野一般向地平线伸展而去,每一张照片都在“袒露”自己,比摄影师的亲口诉说都能泄露秘密。然而,这秘密并不是为了交换另一些秘密,而是试图通过这些秘密通道,将“照片(内心)”与“自我”隔离之后端祥自己,审视自己,解决自己悬而不决的问题:孤独、伤痛、无奈、温情以及对温情克制的、又无法克制的渴望—这些深藏内心挥之不去,但又无法言明的情绪凝结为这些秘密;同时将如何面对、释放、与它们和平相处的问题交到摄影师手中。

所有的情绪、感受都是无法拍摄的,但它们在现实的投影,却是可以拍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摄影,就是面对和寻找自己这些“影子”的过程,和别人,其实没太大关系;即使交换,它们仍然是属于那些特定的前主人。在置换的空间里,它们保持着一种漂泊的姿态,而拒绝成为“代言”。照片,在这里是一个安静的中介,一种平和的转换,和一种自然的映射,而摄影朴素的意义在其中显现:

与其说是照片中的种种情绪、感受、乃至细节……这些“内容”使摄影师的影像有感染力和意义,倒不如说是摄影的这种过程、状态,显露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面对自我时的真实—影像会说谎,但摄影不会说谎;如同不能欺骗自己的,不是那些已经得到的,而是那些可能失去的。

让我们在此刻,将思绪漂泊到另一个似乎毫不搭界的场景。

1994年,波恩艺术大厅举办了一次名为“欧洲-欧洲”的大型展览。人们惊讶地看到,这完全是一个按照西欧趣味组织起来的展览—参展的东欧前卫主义艺术家被罩在一个完美的西式套子里,所谓欧洲,其实指的仅是西欧。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些东欧艺术家如何看待自己呢?他们的皮襄里,有一颗属于他们自己的心吗?

类似的情形,20年来一直不曾中断。艺术家不再漂泊,而是移民,长成另一种植物,成为别人的代言,生命的基因也因此改变置换。

如同当下的摄影,都在忙着国际化,面对自己的问题,却显得极度乏力。最为简单的例子,便是关于雾霾的影像—除了口罩,口罩,还是口罩。事实上,霾,决不仅仅只是环境污染。首先,它使中国人意识到“呼吸”居然也会成为一个问题;然后,它远远超出呼吸道范畴,在社会、经济、文化各个层面引发连锁反应;甚至成为与中国国际形象相关的关键词。这样一个与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当代艺术的核心主题息息相关的命题,却只是停留在一个图解的水准。

我们不由要问:造像技术已经足够发达,现实也足够精彩,为何摄影的表达却如此贫乏无力?如果诸多貌似先锋的创作只是弯下腰来拾取西方当代艺术散落的一些技巧、点子和样式,换上一身中式服装,冠以“中国式╳╳”,那么,我们的摄影岂非自欺欺人?

更要命的是,这些“借”来的诸般花样还没有产生出多少应有的效果,比如语意的流徙、形象的多义、寓言式的隐喻、换喻……这些貌似“复杂”的作品,其实只有一个复杂的外表,内涵却是相当单薄、空洞、落寞—这是以形式的穷途末路使内容随之一同陪葬。

而透过这些现象,我们看到的是,中国艺术家对于西方一厢情愿的想象,这种想象包括对于西方现代性,以及政治、经济、权力的想象,西方如何在市场、文化和历史层面看待东方的想象,中国艺术家对于自我传统的想象等等。这种种的想象,一方面源于西方的强势,另一方面,则源于中国的不自信与主体性的缺乏。因此,我们看到另一个更为典型,也更为深刻的现象是:中国艺术家们以一种奇怪的自觉,将自己塑造成西方投射政治想象的载体,甚至把玩之物,比如畅销的“政治波普”—波普艺术本身其实是在赞美及美化其对象的,然而,在中国,它被误读性地挪用为一种政治批判手段。这种艺术人格的矮化,和艺术价值的错位,使得中国的艺术家陷入一种妄自菲薄的迷茫之中;面对真金白银的西方主流艺术殿堂,常有不得其门而入之叹。

我们总是想走得更远。但实际上,一个人走得再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内心。或者说,我们即使走得再远,也要寻找到自己的内心。艺术,说到底,是心灵对于现实的一种独特言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摄影的核心价值,就是它的当代性,这一价值只有在现实中才能得到最大化;而对于个人而言,它只有在独特的生命体验中才能得到最大化。同时,这两条脉络的融会贯通指向了摄影本体:影像语言。语言本身是独立的,但是与摄影师的意图一致的语言才是有效的;同时,语言也成为这种意图的一部分。

在这样一个无以名状的时代里,或许我们注定要以漂泊来保持痛感;而我们不致于成为别人身体里的孤魂的唯一办法就是:不忘初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最大化现实内心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勉县:力求党建“引领力”的最大化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
现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