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方法在企业员工压力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4-09-24陈琳王琳张士娥
陈琳+王琳+张士娥
摘要:相对于国外压力管理研究,我国压力研究存在一定的滞后甚至缺失,我国企业的压力管理能力仍亟待提高。为改善现状,笔者意在将企业员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压力管理和社会工作方法两大领域的理论为基础,对研究对象面临的过大压力进行分类剖析并提出可行的减压方案。
关键词:社会工作方法 员工压力管理
1 企业员工压力源分析
笔者在借鉴了国内外工作压力来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目前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有以下三个因素:即社会环境因素、组织因素和员工个人因素。
1.1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是员工工作压力的来源之一。社会环境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交通压力等三方面因素。这些因素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包括城市空气污染、噪音污染、转基因食品、化妆品重金属超标等。②社会不公因素。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新旧两种体制的并存和摩擦、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道德秩序的失范,社会不公现象的产生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现存的社会不公现象主要有四个方面:分配不公、教育不公、医疗不公、住房分配不公。
1.2 组织因素 ①工作条件。主要指工作场所的物理环境。一般来说,令人不适的工作环境,如噪音、温度过高等。②工作负荷。工作负荷压力需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考虑:工作量超载、工作量欠载、工作难度超载和工作难度欠载。③组织结构与氛围。组织中的管理模式和文化氛围也是影响员工工作压力水平的因素之一。
1.3 员工个人因素 员工个人因素包括:工作与家庭的冲突、员工个人期望、员工个人能力、员工人际关系、员工的经济状况、员工的健康状况。
2 社会工作的涵义
社会工作在一些国家又称作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由于不同国家所使用的概念不同,但是其内涵基本是一致的:就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所特定的活动。
在我国有三种社会工作类型:普通社会工作、实际社会工作和专业社会工作。普通社会工作指的是在本职工作之外的、不计报酬的服务性和管理性的工作。在本文中我们主要讨论实际社会工作和专业社会工作在员工压力管理中的应用。
3 社会工作方法在企业员工压力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在选择工作压力管理策略时,首先应通过调整与减少压力来源,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因此可以将工作压力的管理模式分成两部分:一是通过实际社会工作方法调整与减少社会环境因素中的压力源,从根源上减少或消除员工的压力;二是用专业社会工作的方法对职工提供指导和帮助,来消除组织因素和员工个人因素中的压力源。这两部分相辅相成,构成一套基本的管理体系,如图1。
3.1 实际社会工作的应用 社会环境因素是员工工作压力的来源之一。本文认为当前社会应该有一种机制去处理这些问题,那就是通过实际社会工作调整与减少社会环境因素中的压力源,从根源上减少或消除员工的压力。
3.1.1 实际社会工作在应对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交通等问题方面的措施。应对日益频发的自然灾害,要建立一套健全的灾害应对体系,各级政府、机构(如地震、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以及卫生等部门)需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针对环境问题及相关职能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原则。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防止过量污染物排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科技贡献率、降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污染产生水平、严格控制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③加强城市环境管理,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对交通压力的缓解可以从采取以下措施:①路网规划要有前瞻性和放眼全局;②对现有道路挖潜改造,发挥道路最大效益;③停车场、立交桥等配套设施建设要务求科学合理;④建设立体性,全方位的路网体系,有条件的路段建设城市轻轨;⑤提倡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3.1.2 实际社会工作在应对社会不公问题的措施。①收入分配不公问题。首先要努力营造收入分配与增长为一体的法制环境,以此规范市场的竞争秩序。一方面要不断健全法制法规,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取缔各种巧立名目的非法收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权力寻租等腐败活动的惩治力度,以此形成权力约束机制,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涉。其次要健全市场机制。最后,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引导专业分工细化,开创新的就业岗位。②教育不公问题。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a调整地区、城乡、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为教育公平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b建立有效地教育经费筹措以及拨款机制,以此加大教育投入力度。c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城市薄弱学校教育、偏僻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儿童教育,女童教育以及流动人口子女和移民子女教育等。d完善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转移支付、教育凭证、教育费减免等制度,使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有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③医疗不公问题。面对医疗卫生的种种不公,应当采取的措施如下所述。a政府成为医疗服务的第一购买方,保障民众的基本医疗需求。b瞄准弱势人群,应成为医疗改革的第一原则。c取消提成制度,破除医药合谋。d扩大行业准入,消除政策性歧视。④住房不公问题。a对于商品房市场,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稳定价格。b对于政策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相应对策:首先,从观念上引导由“居者有其产”向“居者有其屋”的转变。其次,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和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减少寻租行为和“劫贫济富”现象的发生。最后,适度扩大住房保障范围。
3.2 专业社会工作的应用 专业社会工作又被称为职业社会工作或工业社会工作。长久以来,我国的工会在职工的活动和帮助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存在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必要的发展基础。另外工会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众团体,这对专业社会工作在工会中的发展是很好的条件。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2.1 提供物质帮助,协助困难职工摆脱困境。扶助弱势群体是现代社会工作的重要职责,也是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功能。当前我国企业困难人员主要包括失业、下岗工人、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各种因疾病、伤残、意外灾难事故等而陷入困境的员工。
3.2.2 为企业员工提供心理疏导。在对职工进行物质方面支持的同时,我们也需要重视职工心理的需要。比如面对竞争的压力和焦虑、工作倦怠、工作负荷与升迁的压力以及家庭的压力等等,都需要根据职工所面临的不同开展心理方面的咨询活动,定期为处于重压之下的职工寻找排解压力的方法,使其能够更好地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对压力能够转换观念。
3.2.3 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预防企业问题的发生。专业社会工作作为具体解决企业内外各种冲突问题的活动,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组织的外部关系失衡的问题,还能有效促进企业内部人际关系更好地协调发展,以此减少因矛盾激烈而造成的对企业和社会的冲击。预防企业问题的发生,就需要我们增加企业组织的凝聚力,建立起个人对企业的认同感,形成团队精神。
3.2.4 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个人潜能的专业活动,能够帮助员工实现个人的自身发展,使其更好地成长,从而促进企业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企业社会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在以企业为依托的前提下,从而与社区保持密切的联系,以更好地服务员工并解决他们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莫拉莱斯,谢弗等.社会工作[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20-21.
[2]林良池.浅析如何完善我国自然灾害救助体系[J].今日南国,2010(06).
[3]王忠武.消费和谐与社会和谐[J].河南社会科学,2006(1):23-24.
基金项目:济南大学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为“企业基层员工压力管理策略研究——基于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实证研究(编号X1221)”。
endprint
摘要:相对于国外压力管理研究,我国压力研究存在一定的滞后甚至缺失,我国企业的压力管理能力仍亟待提高。为改善现状,笔者意在将企业员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压力管理和社会工作方法两大领域的理论为基础,对研究对象面临的过大压力进行分类剖析并提出可行的减压方案。
关键词:社会工作方法 员工压力管理
1 企业员工压力源分析
笔者在借鉴了国内外工作压力来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目前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有以下三个因素:即社会环境因素、组织因素和员工个人因素。
1.1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是员工工作压力的来源之一。社会环境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交通压力等三方面因素。这些因素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包括城市空气污染、噪音污染、转基因食品、化妆品重金属超标等。②社会不公因素。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新旧两种体制的并存和摩擦、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道德秩序的失范,社会不公现象的产生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现存的社会不公现象主要有四个方面:分配不公、教育不公、医疗不公、住房分配不公。
1.2 组织因素 ①工作条件。主要指工作场所的物理环境。一般来说,令人不适的工作环境,如噪音、温度过高等。②工作负荷。工作负荷压力需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考虑:工作量超载、工作量欠载、工作难度超载和工作难度欠载。③组织结构与氛围。组织中的管理模式和文化氛围也是影响员工工作压力水平的因素之一。
1.3 员工个人因素 员工个人因素包括:工作与家庭的冲突、员工个人期望、员工个人能力、员工人际关系、员工的经济状况、员工的健康状况。
2 社会工作的涵义
社会工作在一些国家又称作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由于不同国家所使用的概念不同,但是其内涵基本是一致的:就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所特定的活动。
在我国有三种社会工作类型:普通社会工作、实际社会工作和专业社会工作。普通社会工作指的是在本职工作之外的、不计报酬的服务性和管理性的工作。在本文中我们主要讨论实际社会工作和专业社会工作在员工压力管理中的应用。
3 社会工作方法在企业员工压力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在选择工作压力管理策略时,首先应通过调整与减少压力来源,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因此可以将工作压力的管理模式分成两部分:一是通过实际社会工作方法调整与减少社会环境因素中的压力源,从根源上减少或消除员工的压力;二是用专业社会工作的方法对职工提供指导和帮助,来消除组织因素和员工个人因素中的压力源。这两部分相辅相成,构成一套基本的管理体系,如图1。
3.1 实际社会工作的应用 社会环境因素是员工工作压力的来源之一。本文认为当前社会应该有一种机制去处理这些问题,那就是通过实际社会工作调整与减少社会环境因素中的压力源,从根源上减少或消除员工的压力。
3.1.1 实际社会工作在应对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交通等问题方面的措施。应对日益频发的自然灾害,要建立一套健全的灾害应对体系,各级政府、机构(如地震、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以及卫生等部门)需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针对环境问题及相关职能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原则。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防止过量污染物排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科技贡献率、降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污染产生水平、严格控制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③加强城市环境管理,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对交通压力的缓解可以从采取以下措施:①路网规划要有前瞻性和放眼全局;②对现有道路挖潜改造,发挥道路最大效益;③停车场、立交桥等配套设施建设要务求科学合理;④建设立体性,全方位的路网体系,有条件的路段建设城市轻轨;⑤提倡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3.1.2 实际社会工作在应对社会不公问题的措施。①收入分配不公问题。首先要努力营造收入分配与增长为一体的法制环境,以此规范市场的竞争秩序。一方面要不断健全法制法规,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取缔各种巧立名目的非法收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权力寻租等腐败活动的惩治力度,以此形成权力约束机制,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涉。其次要健全市场机制。最后,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引导专业分工细化,开创新的就业岗位。②教育不公问题。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a调整地区、城乡、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为教育公平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b建立有效地教育经费筹措以及拨款机制,以此加大教育投入力度。c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城市薄弱学校教育、偏僻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儿童教育,女童教育以及流动人口子女和移民子女教育等。d完善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转移支付、教育凭证、教育费减免等制度,使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有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③医疗不公问题。面对医疗卫生的种种不公,应当采取的措施如下所述。a政府成为医疗服务的第一购买方,保障民众的基本医疗需求。b瞄准弱势人群,应成为医疗改革的第一原则。c取消提成制度,破除医药合谋。d扩大行业准入,消除政策性歧视。④住房不公问题。a对于商品房市场,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稳定价格。b对于政策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相应对策:首先,从观念上引导由“居者有其产”向“居者有其屋”的转变。其次,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和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减少寻租行为和“劫贫济富”现象的发生。最后,适度扩大住房保障范围。
3.2 专业社会工作的应用 专业社会工作又被称为职业社会工作或工业社会工作。长久以来,我国的工会在职工的活动和帮助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存在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必要的发展基础。另外工会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众团体,这对专业社会工作在工会中的发展是很好的条件。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2.1 提供物质帮助,协助困难职工摆脱困境。扶助弱势群体是现代社会工作的重要职责,也是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功能。当前我国企业困难人员主要包括失业、下岗工人、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各种因疾病、伤残、意外灾难事故等而陷入困境的员工。
3.2.2 为企业员工提供心理疏导。在对职工进行物质方面支持的同时,我们也需要重视职工心理的需要。比如面对竞争的压力和焦虑、工作倦怠、工作负荷与升迁的压力以及家庭的压力等等,都需要根据职工所面临的不同开展心理方面的咨询活动,定期为处于重压之下的职工寻找排解压力的方法,使其能够更好地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对压力能够转换观念。
3.2.3 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预防企业问题的发生。专业社会工作作为具体解决企业内外各种冲突问题的活动,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组织的外部关系失衡的问题,还能有效促进企业内部人际关系更好地协调发展,以此减少因矛盾激烈而造成的对企业和社会的冲击。预防企业问题的发生,就需要我们增加企业组织的凝聚力,建立起个人对企业的认同感,形成团队精神。
3.2.4 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个人潜能的专业活动,能够帮助员工实现个人的自身发展,使其更好地成长,从而促进企业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企业社会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在以企业为依托的前提下,从而与社区保持密切的联系,以更好地服务员工并解决他们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莫拉莱斯,谢弗等.社会工作[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20-21.
[2]林良池.浅析如何完善我国自然灾害救助体系[J].今日南国,2010(06).
[3]王忠武.消费和谐与社会和谐[J].河南社会科学,2006(1):23-24.
基金项目:济南大学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为“企业基层员工压力管理策略研究——基于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实证研究(编号X1221)”。
endprint
摘要:相对于国外压力管理研究,我国压力研究存在一定的滞后甚至缺失,我国企业的压力管理能力仍亟待提高。为改善现状,笔者意在将企业员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压力管理和社会工作方法两大领域的理论为基础,对研究对象面临的过大压力进行分类剖析并提出可行的减压方案。
关键词:社会工作方法 员工压力管理
1 企业员工压力源分析
笔者在借鉴了国内外工作压力来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目前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有以下三个因素:即社会环境因素、组织因素和员工个人因素。
1.1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是员工工作压力的来源之一。社会环境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交通压力等三方面因素。这些因素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包括城市空气污染、噪音污染、转基因食品、化妆品重金属超标等。②社会不公因素。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新旧两种体制的并存和摩擦、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道德秩序的失范,社会不公现象的产生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现存的社会不公现象主要有四个方面:分配不公、教育不公、医疗不公、住房分配不公。
1.2 组织因素 ①工作条件。主要指工作场所的物理环境。一般来说,令人不适的工作环境,如噪音、温度过高等。②工作负荷。工作负荷压力需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考虑:工作量超载、工作量欠载、工作难度超载和工作难度欠载。③组织结构与氛围。组织中的管理模式和文化氛围也是影响员工工作压力水平的因素之一。
1.3 员工个人因素 员工个人因素包括:工作与家庭的冲突、员工个人期望、员工个人能力、员工人际关系、员工的经济状况、员工的健康状况。
2 社会工作的涵义
社会工作在一些国家又称作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由于不同国家所使用的概念不同,但是其内涵基本是一致的:就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所特定的活动。
在我国有三种社会工作类型:普通社会工作、实际社会工作和专业社会工作。普通社会工作指的是在本职工作之外的、不计报酬的服务性和管理性的工作。在本文中我们主要讨论实际社会工作和专业社会工作在员工压力管理中的应用。
3 社会工作方法在企业员工压力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在选择工作压力管理策略时,首先应通过调整与减少压力来源,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因此可以将工作压力的管理模式分成两部分:一是通过实际社会工作方法调整与减少社会环境因素中的压力源,从根源上减少或消除员工的压力;二是用专业社会工作的方法对职工提供指导和帮助,来消除组织因素和员工个人因素中的压力源。这两部分相辅相成,构成一套基本的管理体系,如图1。
3.1 实际社会工作的应用 社会环境因素是员工工作压力的来源之一。本文认为当前社会应该有一种机制去处理这些问题,那就是通过实际社会工作调整与减少社会环境因素中的压力源,从根源上减少或消除员工的压力。
3.1.1 实际社会工作在应对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交通等问题方面的措施。应对日益频发的自然灾害,要建立一套健全的灾害应对体系,各级政府、机构(如地震、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以及卫生等部门)需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针对环境问题及相关职能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原则。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防止过量污染物排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科技贡献率、降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污染产生水平、严格控制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③加强城市环境管理,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对交通压力的缓解可以从采取以下措施:①路网规划要有前瞻性和放眼全局;②对现有道路挖潜改造,发挥道路最大效益;③停车场、立交桥等配套设施建设要务求科学合理;④建设立体性,全方位的路网体系,有条件的路段建设城市轻轨;⑤提倡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3.1.2 实际社会工作在应对社会不公问题的措施。①收入分配不公问题。首先要努力营造收入分配与增长为一体的法制环境,以此规范市场的竞争秩序。一方面要不断健全法制法规,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取缔各种巧立名目的非法收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权力寻租等腐败活动的惩治力度,以此形成权力约束机制,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涉。其次要健全市场机制。最后,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引导专业分工细化,开创新的就业岗位。②教育不公问题。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a调整地区、城乡、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为教育公平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b建立有效地教育经费筹措以及拨款机制,以此加大教育投入力度。c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城市薄弱学校教育、偏僻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儿童教育,女童教育以及流动人口子女和移民子女教育等。d完善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转移支付、教育凭证、教育费减免等制度,使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有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③医疗不公问题。面对医疗卫生的种种不公,应当采取的措施如下所述。a政府成为医疗服务的第一购买方,保障民众的基本医疗需求。b瞄准弱势人群,应成为医疗改革的第一原则。c取消提成制度,破除医药合谋。d扩大行业准入,消除政策性歧视。④住房不公问题。a对于商品房市场,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稳定价格。b对于政策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相应对策:首先,从观念上引导由“居者有其产”向“居者有其屋”的转变。其次,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和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减少寻租行为和“劫贫济富”现象的发生。最后,适度扩大住房保障范围。
3.2 专业社会工作的应用 专业社会工作又被称为职业社会工作或工业社会工作。长久以来,我国的工会在职工的活动和帮助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存在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必要的发展基础。另外工会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众团体,这对专业社会工作在工会中的发展是很好的条件。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2.1 提供物质帮助,协助困难职工摆脱困境。扶助弱势群体是现代社会工作的重要职责,也是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功能。当前我国企业困难人员主要包括失业、下岗工人、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各种因疾病、伤残、意外灾难事故等而陷入困境的员工。
3.2.2 为企业员工提供心理疏导。在对职工进行物质方面支持的同时,我们也需要重视职工心理的需要。比如面对竞争的压力和焦虑、工作倦怠、工作负荷与升迁的压力以及家庭的压力等等,都需要根据职工所面临的不同开展心理方面的咨询活动,定期为处于重压之下的职工寻找排解压力的方法,使其能够更好地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对压力能够转换观念。
3.2.3 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预防企业问题的发生。专业社会工作作为具体解决企业内外各种冲突问题的活动,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组织的外部关系失衡的问题,还能有效促进企业内部人际关系更好地协调发展,以此减少因矛盾激烈而造成的对企业和社会的冲击。预防企业问题的发生,就需要我们增加企业组织的凝聚力,建立起个人对企业的认同感,形成团队精神。
3.2.4 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个人潜能的专业活动,能够帮助员工实现个人的自身发展,使其更好地成长,从而促进企业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企业社会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在以企业为依托的前提下,从而与社区保持密切的联系,以更好地服务员工并解决他们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莫拉莱斯,谢弗等.社会工作[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20-21.
[2]林良池.浅析如何完善我国自然灾害救助体系[J].今日南国,2010(06).
[3]王忠武.消费和谐与社会和谐[J].河南社会科学,2006(1):23-24.
基金项目:济南大学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为“企业基层员工压力管理策略研究——基于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实证研究(编号X1221)”。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