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爱众生,也爱火焰山
2014-09-23雷春芝
雷春芝
“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壳、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这是《西游记》里对火焰山的描述。真正的火焰山如何?是不是如我们在《西游记》里看到的一样恐怖?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海拔500米左右,主峰海拔831.7米。这里寸草不生,飞鸟匿踪。每当盛夏,红日当空,赤褐色的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闪光,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燎天,故名火焰山。它是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高达47.8摄氏度,地表最高温度高达70摄氏度以上,沙窝里可烤熟鸡蛋。这里降水非常稀少,即使偶尔有雨水降落,顷刻之间,就被火热的土地蒸发得一干二净。真是个真正的令人恐怖的不毛之地。
然而,就在这寸草不生的残酷的自然环境里,却出现了让你意想不到的另一番景象。火焰山的山腹中有许多沟谷,沟谷中绿荫蔽日,风景秀丽,流水潺潺,瓜果飘香。甜美醉人的吐鲁番葡萄就生长在这里。在火焰山南北两侧,绿洲面积竟达4000多平方米,这里生活着悠闲自在的维吾尔族老乡。咫尺之间,为什么出现了这样冰火两重天的景象?滋养生命的水又从何而来?
原来,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脚下。天山是亚洲东部的一条大山脉,它横贯新疆中部,西段深入哈萨克斯坦,长约2500千米。在天山山脉中,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山峰达到几十座。这些山峰常年被冰雪覆盖,到了每年的春夏季节,山上积雪消融,汩汩流淌,形成河流,新疆的三大河——锡尔河、楚河、伊犁河都发源于此。亿万年前的造山运动,造就了吐鲁番盆地北高南低的地势特点。每年春夏季节,天山上的积雪开始融化,然而,由于吐鲁番盆地的气候炎热干燥,天山上的积雪水流经这里,一出山口就被蒸发。还有一部分雪水渗入戈壁砾石中,成为地下水。当地下水顺着倾斜的地势流到火焰山前时,由于砾岩不透水的特性,地下水位遭遇阻挡而抬高,在火焰山的沟谷、南北两侧渗透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火焰山就像一座大坝,拦截了来自天山的地下水,这些水汇聚成河,养育了火焰山沟谷和南北两侧的维吾尔族同胞。而由于这些地下水经过了火焰山岩石的沉淀,甘甜、清冽、富含矿物质,又因为火焰山的气候炎热,形成了强烈的温差效应,使得这里的葡萄甘甜醉人,成了享誉中外的吐鲁番葡萄。
佛说:我爱众生,如同爱我的儿子。他在每个孩子的衣服里,缝了一颗宝珠,等他们穷困厄顿时自己发现,所以有“贫子衣中珠”之说。大自然中的火焰山也受到佛祖恩泽,由它阻挡的地下水就是它残酷外表下的宝珠,它拿出自己的宝珠,造就了大面积的惬意的绿洲。每个人都带着自己不知道的财富,所以处在如火焰山般煎熬、炙烤的境地时,一定要在自己身上、心里找找佛祖给自己的珠宝,也一定能结出自己的吐鲁番葡萄。
摘自《意林》2013年第7期
【赏析】
文章以名著《西游记》中的片段引出对火焰山的描写,使文章富有文化内涵,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行文中既介绍了火焰山自然环境的残酷,又介绍了山脉两侧的绿洲和享誉中外的吐鲁番葡萄,对比鲜明。文章从自然现象中阐发了“每个人都带着自己不知道的财富”的人生哲理,以小见大,给人启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