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垦区农机专业产业背景分析人才需求调研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

2014-09-23杨通泉何恩义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4年6期
关键词:黑龙江垦区中等职业调研

杨通泉+何恩义

一、农机专业产业背景分析

当前,国家十分重视粮食安全及农业发展问题,中央2009年1号文件先后三次提出农垦发展问题,其中文件第13条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根据黑龙江省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全面启动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战略工程及黑龙江垦区实施"三步走"百年垦区发展战略,黑龙江垦区提出到2015年,实现粮食生产总量460亿斤以上,按国家要求,黑龙江垦区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黑龙江垦区又是黑龙江省的主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近年来,黑龙江垦区的粮食产量一直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中,把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加强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摆在了首位,凸显了农业发展在黑龙江省的重要地位。"十二五"期间,黑龙江垦区将步入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提速期,提出了着力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现代化大农业核心经济区、现代化大农业综合开发区、现代化大农业生态保护区)、加快构建"三大绿色体系"(建立和完善北大荒"绿色农业体系"、"绿色产业体系"、"绿色城镇体系")的战略部署,为黑龙江垦区未来农业的发展布局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二、农机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1.调研背景

黑龙江垦区是我国最大的国营农业企业,肩负着建设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的重任。农业机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它的总体状况,标志着垦区的生产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黑龙江垦区目前已经建成中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农场群,农机装备和机械化作业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垦区打造现代化大农业首先要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根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统计的数据:截至到2009年年末,黑龙江垦区农机装备能力显著提升,垦区建设完善了266个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农业生产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6%。目前,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尽管黑龙江垦区农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特别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黑龙江垦区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庞大。黑龙江垦区现有农业从业人员36.6万人,农机从业人员12万人,畜牧业从业人员11.1万人。目前普遍存在从业人员老化、实用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差的状况。

从数量上来看,我校向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有效地缓解了企业的"用工难、技工荒"问题,但另一方面,高技术含量的工种又面临供不应求、企业互相挖角的问题,有不少工种甚至是无工可招。在职业院校毕业生方面,与高就业率相对应的是低质量就业,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收入都不能满足家长和学生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我校开展了农机行业发展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校企对接调研工作。

2.调研主要情况

黑龙江农垦总局是我国农机化水平最高的国营企业,下属九大农管局,一百多个农场,从2013年5月至9月我校组织3个调查小组,实地走访了黑龙江垦区北安管理局15个国营农场(含企业6家),分别针对国营农场和省内相关行业企业设计了调查问卷,进行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1)调研对象

国营农场、代表性企业。

①国营农场(共15个)

国 营 农 场

红星

赵光

长水河

二龙山

五大连池

格球山

尾山

引龙河

龙镇

襄河

龙门

逊克

红色边疆

锦河

建设

②代表性企业(共6家)

代表性企业有哈尔滨龙江牧业机械、江北农具城、哈尔滨东金沃尔有限公司、黑龙江省赵光农场第6管理区、北安市海星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红星农场仙丽菜业集团6家企业。

(2)调研内容

企业人才需求和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现状、校企合作问题。

按照职业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企业的岗位需求、专业设置、课程标准、岗位技能要求、职业素质要求、从业资格要求、就业发展建议等问题着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

①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

②中等职业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

③目前省内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3)调研方式

走访调研对象并组织座谈会、问卷调查。

①通过问卷法、访谈法来进行调研;

②抽样方式: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结合。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式,确定行业企业中问卷调查的人群和岗位,到达调研地点后,再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哪些行政管理人员、班组长或工人进行问卷调查。

(4)调研资料分析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和分析,结合访谈了解的情况,主要对下列三个方面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初步结论。

①农机行业企业用人需求情况

a.农机行业企业员工主要来源是有务农经验、懂机械知识的技术工人和职业院校相近专业的毕业生。

b.企业普遍欢迎技能型人才,且需求量最大。

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a.目前校企合作的内容集中在投入小、技术含量低的领域,未参与企业较多,大多数企业参与的主动性不高。

b.企业接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位实习的形式大部分停留在较浅的层面。

c.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因素主要是缺乏政府引导。

三、中等职业学校农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分析

1.中等职业学校农机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针对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很多职业院校脱离岗位需求办学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在课程开发和课程设置上应与行业、企业加强合作和交流。

2.从数据统计和访谈情况可知,农机专业校企合作存在很大的空间。双方都有相应的需求,企业需要中职学校提供大量懂专业、有技能的技术工人,同时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品质与操作能力也是最为看重的。

3.农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应从符合农机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和实用技能人才培养两方面来定位,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深化机制改革,是针对农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

4.中等职业学校在学生培养中应注重与企业需求对接,订单培养是企业普遍欢迎的校企合作方式。

四、中职学校农机专业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等职业学校应从企业引入相应数量的兼职教师进行授课,中职学校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太少,单一型教师过多,多数教师不具备双师型教师的水平,有的只能教理论课而不能带实践课。

2.中等职业学校农机专业课教材老化,不适合当今行业企业的人才要求。课程的设置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及结构安排不够合理且时有偏离培养目标的现象比较严重。

3.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到企业、工厂实习的机会太少,不了解社会的需求和所学知识应该掌握的程度,即使就业也很难适应企业的文化和企业的需求。

4.学校的教学培养方式和企业的需求不配套,针对性不强,导致就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工作能力差。

通过以上对黑龙江垦区农机专业产业背景分析、人才需求调研、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针对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农机专业要以培训技术型人才为主、服务于社会,应该把行业的服务理念、服务需求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同时多给学生提供了解企业文化的机会,把农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从符合农机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和实用技能人才培养两方面来定位,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当今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岗位需求的实用性人才。

(03)

endprint

一、农机专业产业背景分析

当前,国家十分重视粮食安全及农业发展问题,中央2009年1号文件先后三次提出农垦发展问题,其中文件第13条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根据黑龙江省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全面启动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战略工程及黑龙江垦区实施"三步走"百年垦区发展战略,黑龙江垦区提出到2015年,实现粮食生产总量460亿斤以上,按国家要求,黑龙江垦区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黑龙江垦区又是黑龙江省的主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近年来,黑龙江垦区的粮食产量一直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中,把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加强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摆在了首位,凸显了农业发展在黑龙江省的重要地位。"十二五"期间,黑龙江垦区将步入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提速期,提出了着力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现代化大农业核心经济区、现代化大农业综合开发区、现代化大农业生态保护区)、加快构建"三大绿色体系"(建立和完善北大荒"绿色农业体系"、"绿色产业体系"、"绿色城镇体系")的战略部署,为黑龙江垦区未来农业的发展布局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二、农机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1.调研背景

黑龙江垦区是我国最大的国营农业企业,肩负着建设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的重任。农业机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它的总体状况,标志着垦区的生产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黑龙江垦区目前已经建成中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农场群,农机装备和机械化作业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垦区打造现代化大农业首先要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根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统计的数据:截至到2009年年末,黑龙江垦区农机装备能力显著提升,垦区建设完善了266个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农业生产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6%。目前,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尽管黑龙江垦区农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特别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黑龙江垦区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庞大。黑龙江垦区现有农业从业人员36.6万人,农机从业人员12万人,畜牧业从业人员11.1万人。目前普遍存在从业人员老化、实用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差的状况。

从数量上来看,我校向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有效地缓解了企业的"用工难、技工荒"问题,但另一方面,高技术含量的工种又面临供不应求、企业互相挖角的问题,有不少工种甚至是无工可招。在职业院校毕业生方面,与高就业率相对应的是低质量就业,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收入都不能满足家长和学生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我校开展了农机行业发展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校企对接调研工作。

2.调研主要情况

黑龙江农垦总局是我国农机化水平最高的国营企业,下属九大农管局,一百多个农场,从2013年5月至9月我校组织3个调查小组,实地走访了黑龙江垦区北安管理局15个国营农场(含企业6家),分别针对国营农场和省内相关行业企业设计了调查问卷,进行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1)调研对象

国营农场、代表性企业。

①国营农场(共15个)

国 营 农 场

红星

赵光

长水河

二龙山

五大连池

格球山

尾山

引龙河

龙镇

襄河

龙门

逊克

红色边疆

锦河

建设

②代表性企业(共6家)

代表性企业有哈尔滨龙江牧业机械、江北农具城、哈尔滨东金沃尔有限公司、黑龙江省赵光农场第6管理区、北安市海星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红星农场仙丽菜业集团6家企业。

(2)调研内容

企业人才需求和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现状、校企合作问题。

按照职业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企业的岗位需求、专业设置、课程标准、岗位技能要求、职业素质要求、从业资格要求、就业发展建议等问题着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

①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

②中等职业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

③目前省内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3)调研方式

走访调研对象并组织座谈会、问卷调查。

①通过问卷法、访谈法来进行调研;

②抽样方式: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结合。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式,确定行业企业中问卷调查的人群和岗位,到达调研地点后,再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哪些行政管理人员、班组长或工人进行问卷调查。

(4)调研资料分析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和分析,结合访谈了解的情况,主要对下列三个方面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初步结论。

①农机行业企业用人需求情况

a.农机行业企业员工主要来源是有务农经验、懂机械知识的技术工人和职业院校相近专业的毕业生。

b.企业普遍欢迎技能型人才,且需求量最大。

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a.目前校企合作的内容集中在投入小、技术含量低的领域,未参与企业较多,大多数企业参与的主动性不高。

b.企业接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位实习的形式大部分停留在较浅的层面。

c.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因素主要是缺乏政府引导。

三、中等职业学校农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分析

1.中等职业学校农机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针对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很多职业院校脱离岗位需求办学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在课程开发和课程设置上应与行业、企业加强合作和交流。

2.从数据统计和访谈情况可知,农机专业校企合作存在很大的空间。双方都有相应的需求,企业需要中职学校提供大量懂专业、有技能的技术工人,同时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品质与操作能力也是最为看重的。

3.农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应从符合农机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和实用技能人才培养两方面来定位,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深化机制改革,是针对农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

4.中等职业学校在学生培养中应注重与企业需求对接,订单培养是企业普遍欢迎的校企合作方式。

四、中职学校农机专业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等职业学校应从企业引入相应数量的兼职教师进行授课,中职学校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太少,单一型教师过多,多数教师不具备双师型教师的水平,有的只能教理论课而不能带实践课。

2.中等职业学校农机专业课教材老化,不适合当今行业企业的人才要求。课程的设置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及结构安排不够合理且时有偏离培养目标的现象比较严重。

3.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到企业、工厂实习的机会太少,不了解社会的需求和所学知识应该掌握的程度,即使就业也很难适应企业的文化和企业的需求。

4.学校的教学培养方式和企业的需求不配套,针对性不强,导致就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工作能力差。

通过以上对黑龙江垦区农机专业产业背景分析、人才需求调研、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针对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农机专业要以培训技术型人才为主、服务于社会,应该把行业的服务理念、服务需求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同时多给学生提供了解企业文化的机会,把农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从符合农机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和实用技能人才培养两方面来定位,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当今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岗位需求的实用性人才。

(03)

endprint

一、农机专业产业背景分析

当前,国家十分重视粮食安全及农业发展问题,中央2009年1号文件先后三次提出农垦发展问题,其中文件第13条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根据黑龙江省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全面启动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战略工程及黑龙江垦区实施"三步走"百年垦区发展战略,黑龙江垦区提出到2015年,实现粮食生产总量460亿斤以上,按国家要求,黑龙江垦区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黑龙江垦区又是黑龙江省的主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近年来,黑龙江垦区的粮食产量一直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中,把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加强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摆在了首位,凸显了农业发展在黑龙江省的重要地位。"十二五"期间,黑龙江垦区将步入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提速期,提出了着力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现代化大农业核心经济区、现代化大农业综合开发区、现代化大农业生态保护区)、加快构建"三大绿色体系"(建立和完善北大荒"绿色农业体系"、"绿色产业体系"、"绿色城镇体系")的战略部署,为黑龙江垦区未来农业的发展布局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二、农机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1.调研背景

黑龙江垦区是我国最大的国营农业企业,肩负着建设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的重任。农业机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它的总体状况,标志着垦区的生产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黑龙江垦区目前已经建成中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农场群,农机装备和机械化作业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垦区打造现代化大农业首先要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根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统计的数据:截至到2009年年末,黑龙江垦区农机装备能力显著提升,垦区建设完善了266个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农业生产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6%。目前,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尽管黑龙江垦区农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特别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黑龙江垦区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庞大。黑龙江垦区现有农业从业人员36.6万人,农机从业人员12万人,畜牧业从业人员11.1万人。目前普遍存在从业人员老化、实用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差的状况。

从数量上来看,我校向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有效地缓解了企业的"用工难、技工荒"问题,但另一方面,高技术含量的工种又面临供不应求、企业互相挖角的问题,有不少工种甚至是无工可招。在职业院校毕业生方面,与高就业率相对应的是低质量就业,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收入都不能满足家长和学生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我校开展了农机行业发展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校企对接调研工作。

2.调研主要情况

黑龙江农垦总局是我国农机化水平最高的国营企业,下属九大农管局,一百多个农场,从2013年5月至9月我校组织3个调查小组,实地走访了黑龙江垦区北安管理局15个国营农场(含企业6家),分别针对国营农场和省内相关行业企业设计了调查问卷,进行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1)调研对象

国营农场、代表性企业。

①国营农场(共15个)

国 营 农 场

红星

赵光

长水河

二龙山

五大连池

格球山

尾山

引龙河

龙镇

襄河

龙门

逊克

红色边疆

锦河

建设

②代表性企业(共6家)

代表性企业有哈尔滨龙江牧业机械、江北农具城、哈尔滨东金沃尔有限公司、黑龙江省赵光农场第6管理区、北安市海星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红星农场仙丽菜业集团6家企业。

(2)调研内容

企业人才需求和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现状、校企合作问题。

按照职业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企业的岗位需求、专业设置、课程标准、岗位技能要求、职业素质要求、从业资格要求、就业发展建议等问题着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

①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

②中等职业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

③目前省内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3)调研方式

走访调研对象并组织座谈会、问卷调查。

①通过问卷法、访谈法来进行调研;

②抽样方式: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结合。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式,确定行业企业中问卷调查的人群和岗位,到达调研地点后,再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哪些行政管理人员、班组长或工人进行问卷调查。

(4)调研资料分析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和分析,结合访谈了解的情况,主要对下列三个方面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初步结论。

①农机行业企业用人需求情况

a.农机行业企业员工主要来源是有务农经验、懂机械知识的技术工人和职业院校相近专业的毕业生。

b.企业普遍欢迎技能型人才,且需求量最大。

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a.目前校企合作的内容集中在投入小、技术含量低的领域,未参与企业较多,大多数企业参与的主动性不高。

b.企业接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位实习的形式大部分停留在较浅的层面。

c.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因素主要是缺乏政府引导。

三、中等职业学校农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分析

1.中等职业学校农机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针对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很多职业院校脱离岗位需求办学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在课程开发和课程设置上应与行业、企业加强合作和交流。

2.从数据统计和访谈情况可知,农机专业校企合作存在很大的空间。双方都有相应的需求,企业需要中职学校提供大量懂专业、有技能的技术工人,同时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品质与操作能力也是最为看重的。

3.农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应从符合农机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和实用技能人才培养两方面来定位,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深化机制改革,是针对农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

4.中等职业学校在学生培养中应注重与企业需求对接,订单培养是企业普遍欢迎的校企合作方式。

四、中职学校农机专业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等职业学校应从企业引入相应数量的兼职教师进行授课,中职学校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太少,单一型教师过多,多数教师不具备双师型教师的水平,有的只能教理论课而不能带实践课。

2.中等职业学校农机专业课教材老化,不适合当今行业企业的人才要求。课程的设置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及结构安排不够合理且时有偏离培养目标的现象比较严重。

3.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到企业、工厂实习的机会太少,不了解社会的需求和所学知识应该掌握的程度,即使就业也很难适应企业的文化和企业的需求。

4.学校的教学培养方式和企业的需求不配套,针对性不强,导致就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工作能力差。

通过以上对黑龙江垦区农机专业产业背景分析、人才需求调研、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针对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农机专业要以培训技术型人才为主、服务于社会,应该把行业的服务理念、服务需求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同时多给学生提供了解企业文化的机会,把农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从符合农机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和实用技能人才培养两方面来定位,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当今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岗位需求的实用性人才。

(03)

endprint

猜你喜欢

黑龙江垦区中等职业调研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黑龙江垦区预计粮食总产421亿斤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黑龙江垦区闹春耕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