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质量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因子实证研究

2014-09-23唐律诣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26期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四川省

唐律诣

内容摘要: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四川省城市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发展过程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必须还有“量”上的提升。本文从经济、社会、民生等维度建立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四川省各市州城市化质量的时空演变、要素贡献率。研究表明:成都平原城市群和川南城市群所包含的城市城市化质量明显高于攀枝花除外的攀西城市群和川东北城市群内的城市,且经济发展质量、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等要素对四川省城市化水平的推动作用最明显。

关键词:城市化质量 主成分分析 要素贡献率 四川省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而不断提高,理论界的主流观点也早已从重视量的提升转移到了对质与量齐升的强调上,侧重人口和就业的城市化率无法真实、全面地体现城市化发展状况,对城市化质量的测量和评价依赖于综合的指标体系的构建。

关于城市化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学者。通过不同的视角根据不同时期国内各城市的发展特点,学者们建立了一系列的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随着基于时空角度开展的研究逐渐增多,对城市化问题的分析变得更加系统化。如王德利(2011)等引进阿特金森模型对首都经济圈城市化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阶段性特征等做了总体评价。黄木易、程志光(2012)针对安徽省区域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度从时空特征入手进行了分析。综上,围绕城市化质量空间演变和内在动力因素的研究只在少数,本文将以此为视角研究四川省近十年来各市州城市化质量时空变化规律和驱动因子。

数据来源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数据来源于《四川省统计年鉴》(2002、2006、2010、2012),分别选取四川省跨度10年的2001年, 2005年,2009年和2011年数据,并以上一年份数值替换年份缺失的数据。

叶裕民(2001)、郑亚平等(2007)都对中国城镇化质量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其中陈明(2012)对城市化质量内涵的分析较为全面: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城镇化推进效率持续改善以及城镇化推进机制不断完善。综上笔者把城市化质量定义如下:城市经济稳步发展、社会开放和谐、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及城市区域生态环境良好。

关于评价指标的选取,笔者根据四川省城市化发展的实际状况,按照客观、全面、可操作的原则从社会、经济、基础设施、民生和生态环境等五个维度出发,共构建了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市民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质量五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城市化质量时空演化分析

运用spss19.0软件做距离相关分析,经计算指标间的相似性剔除2011年样本数据中相似的13个指标得到四川省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见表2。

对14个指标样本数据进行KMO、Bartlett球形度检验。本研究中KMO值为0.616,Bartlett球度检验的统计量为189.147,结果显示KMO测度结果显著,可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降维产生几个主分量以替代原有的变量,并且前四个因子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78.304%,说明能够解释原来变量的大部分。再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极大法旋转,得到F1、F2、F3、F4因子载荷较大的指标分别有:人均GDP、城镇化率、千人拥有医生数、移动电话普及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第三产业GDP占比、单位GDP能耗,公路密度、城市低保人数占总人口比重,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最后把四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将得分加总为F,得出四川省2011年各市州城市化质量得分排名。依据该方法,分别计算四川省2009年、2005年和2001年的城市化质量得分,结果如表3。

根据城市化质量时空变化的特点可以看出,在空间上隶属于同一城市群的市州处于相近的排名位序,说明四川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川东北城市群以及攀西城市群这四大城市群各自内部的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有着内在一致性。

具体来讲,在成都平原城市群中具有强大影响力和辐射带动性的首位城市成都以及德阳、绵阳始终处于城市化质量排名的第一梯队,同属该城市群的眉山、资阳、乐山以及雅安的排名也是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态势,并且整个城市群内部的城市排名均处于前列。四川省域空间结构以成都为单核中心的极核式发展格局强化了成都的极化效应,即省域内人口、资源、技术、信息等要素均向成都高度集中,致使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戴宾,2006)。作为我国重要的科技城市绵阳和重装基地德阳实力雄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而眉山、资阳、乐山等几个城市受益于成都经济圈的带动作用,经济联系和分工合作关系愈发紧密,城市化水平获得了长足进展。

川南城市群中的各城市在城市化质量排名中也都比较靠前,泸州、宜宾、自贡及内江组成的三角形多中心城市群空间结构,中等城市密集并且空间聚合形态好。区位优势显著,拥有白酒、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和良好的工业基础。包括南充、达州、遂宁、广安等六个城市的川东北城市群,除遂宁依托于成都都市圈增长极和成渝通道发展轴城市化水平取得长足进步以外,其余各城市的城市化质量提高不明显,说明城市经济的发展要同城市社会进步等方面相协调。攀西城市群内部城市综合实力悬殊,区域内城市结构不合理。攀枝花凭借雄厚的工业发展基础和丰富的资源禀赋,人均GDP常年雄踞西南首位,城市化质量仅次于成都。而攀西城市群内其余城市和甘孜州、阿坝州等地,由于城市发展、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以及区位等方面原因城市化水平不高,排名始终处于省内较低位置。

纵观四川省近十年来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城市间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差异明显,需要通过分析要素贡献率来研究城市化质量的内在驱动因子。

城市化质量发展驱动力因子分析

针对四川省21个城市在10年的四个时间点,用相邻两年各个要素的变化值与相对应年份的城市化质量得分的变化值之比作为各要素贡献率。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要素对城市化质量的贡献率是有差异的,但“经济发展质量”和“基础设施水平”对四川省城市化质量的推动作用是最明显的。具体来讲,在2001年到2005年之间,“经济发展质量”和“社会发展质量”对成都、绵阳、遂宁、广安的城市化进程贡献最大;“基础设施水平”对阿坝州和凉山州的贡献最大;同样,在此阶段凉山州的城市化质量的提高也依赖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而泸州、乐山、雅安和甘孜州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中受益最多。在2005年到2009年之间,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大多数城市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而除了内江、雅安以外的多数城市在“社会发展质量”层面的贡献率出现了负数,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城市生态环境领域,这说明城市社会和生态建设滞后于其他方面,阻碍了城市化质量的稳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对自贡、广元、德阳等城市的贡献最大。另外,“市民生活质量”对各市州的贡献都不明显。在2009年到2011年之间,“经济发展质量”对成都、阿坝、遂宁的城市化质量的促进作用最大;而“基础设施水平”对巴中、内江的贡献率最大,此时“社会质量发展”、“居民生活质量”对各城市整体质量的完善也非常重要。endprint

结论

在新时期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不断强调“质”与“量”的协调是必要的。传统发展方式空间愈发狭小、代价愈发巨大,一味强调总量和规模也容易使城市化进程步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不仅如此就城市谈城市化也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毛蒋兴等,2012),可以说中国城市化的质量关系着中国的未来。笔者在建立了一套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四川省21个市州为研究范围,选取2001年、2005年、2009年以及2011年四个时间点对四川省各市州的城市化质量作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十年间四川省城市化质量取得了稳步提高,但省内各城市群的质量得分表现不一,并且隶属于不同城市群的城市在排名上也表现出一些规律:成都平原城市群和川南城市群整体上城市化水平始终位于全省领先地位,其中成都、德阳、绵阳和攀枝花跻身第一梯队,泸州、宜宾、自贡等川南城市位列第二梯队,而攀枝花以外的攀西城市群以及川东北城市群内的市州城市化质量均不高。据此本文通过要素贡献率变化发现“经济发展质量”、“基础设施水平”要素是促进四川省城市化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并且各个要素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城市间的贡献率也有所差异。

参考文献:

1.叶裕民.中国城市化质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7)

2.刘艳军,李诚固,孙迪.区域中心城市城市化综合水平评价研究—以15个副省级城市为例[J].经济地 理,2006.26(2)

3.顾朝林,黄春晓,吴俊莲.江苏省城市现代化水平评价及预测[J].城市规划汇刊,2000(6)

4.韩增林,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J].地理研究,2009(6)

5.王德利,赵弘,孙莉,杨维凤.首都经济圈城市化质量测度[J].城市问题,2011(12)

6.黄木易,程志光.区域城市化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2(2)

7.郑亚平,聂锐.从城市化质量认识省域经济发展差距[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3(5)

8.陈明.中国城镇化发展质量研究评述[J].规划师,2012.28(7)

9.戴宾.成都:现实与未来[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10.毛蒋兴,郑雄彬.新时期中国城市化质与量协调发展研究[J].规划师,2012.28(7)endprint

结论

在新时期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不断强调“质”与“量”的协调是必要的。传统发展方式空间愈发狭小、代价愈发巨大,一味强调总量和规模也容易使城市化进程步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不仅如此就城市谈城市化也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毛蒋兴等,2012),可以说中国城市化的质量关系着中国的未来。笔者在建立了一套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四川省21个市州为研究范围,选取2001年、2005年、2009年以及2011年四个时间点对四川省各市州的城市化质量作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十年间四川省城市化质量取得了稳步提高,但省内各城市群的质量得分表现不一,并且隶属于不同城市群的城市在排名上也表现出一些规律:成都平原城市群和川南城市群整体上城市化水平始终位于全省领先地位,其中成都、德阳、绵阳和攀枝花跻身第一梯队,泸州、宜宾、自贡等川南城市位列第二梯队,而攀枝花以外的攀西城市群以及川东北城市群内的市州城市化质量均不高。据此本文通过要素贡献率变化发现“经济发展质量”、“基础设施水平”要素是促进四川省城市化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并且各个要素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城市间的贡献率也有所差异。

参考文献:

1.叶裕民.中国城市化质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7)

2.刘艳军,李诚固,孙迪.区域中心城市城市化综合水平评价研究—以15个副省级城市为例[J].经济地 理,2006.26(2)

3.顾朝林,黄春晓,吴俊莲.江苏省城市现代化水平评价及预测[J].城市规划汇刊,2000(6)

4.韩增林,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J].地理研究,2009(6)

5.王德利,赵弘,孙莉,杨维凤.首都经济圈城市化质量测度[J].城市问题,2011(12)

6.黄木易,程志光.区域城市化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2(2)

7.郑亚平,聂锐.从城市化质量认识省域经济发展差距[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3(5)

8.陈明.中国城镇化发展质量研究评述[J].规划师,2012.28(7)

9.戴宾.成都:现实与未来[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10.毛蒋兴,郑雄彬.新时期中国城市化质与量协调发展研究[J].规划师,2012.28(7)endprint

结论

在新时期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不断强调“质”与“量”的协调是必要的。传统发展方式空间愈发狭小、代价愈发巨大,一味强调总量和规模也容易使城市化进程步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不仅如此就城市谈城市化也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毛蒋兴等,2012),可以说中国城市化的质量关系着中国的未来。笔者在建立了一套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四川省21个市州为研究范围,选取2001年、2005年、2009年以及2011年四个时间点对四川省各市州的城市化质量作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十年间四川省城市化质量取得了稳步提高,但省内各城市群的质量得分表现不一,并且隶属于不同城市群的城市在排名上也表现出一些规律:成都平原城市群和川南城市群整体上城市化水平始终位于全省领先地位,其中成都、德阳、绵阳和攀枝花跻身第一梯队,泸州、宜宾、自贡等川南城市位列第二梯队,而攀枝花以外的攀西城市群以及川东北城市群内的市州城市化质量均不高。据此本文通过要素贡献率变化发现“经济发展质量”、“基础设施水平”要素是促进四川省城市化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并且各个要素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城市间的贡献率也有所差异。

参考文献:

1.叶裕民.中国城市化质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7)

2.刘艳军,李诚固,孙迪.区域中心城市城市化综合水平评价研究—以15个副省级城市为例[J].经济地 理,2006.26(2)

3.顾朝林,黄春晓,吴俊莲.江苏省城市现代化水平评价及预测[J].城市规划汇刊,2000(6)

4.韩增林,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J].地理研究,2009(6)

5.王德利,赵弘,孙莉,杨维凤.首都经济圈城市化质量测度[J].城市问题,2011(12)

6.黄木易,程志光.区域城市化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2(2)

7.郑亚平,聂锐.从城市化质量认识省域经济发展差距[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3(5)

8.陈明.中国城镇化发展质量研究评述[J].规划师,2012.28(7)

9.戴宾.成都:现实与未来[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10.毛蒋兴,郑雄彬.新时期中国城市化质与量协调发展研究[J].规划师,2012.28(7)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成分分析四川省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基于NAR模型的上海市房产税规模预测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江苏省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SPSS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