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无需回避“刺激”
2014-09-23
刘志勤最新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引起国内外经济界人士的极大关注。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持悲观和怀疑态度的人有所增加。人们越来越关注那些统计数字,但是,一切数据的最终归宿点还是在于GDP的升降是否直接影响到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一位做小本生意的老板反复在问:如果GDP下降很大,他的收入会下降多少。许多退休人员更是忧心忡忡,担心国家经济大盘大起大落,势必影响他们的养老生活。所以,在讨论经济发展形势时,我们不能忽略经济下滑对于民生产生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就业、薪酬、保健和养老等方面势必增加新的压力。原来买不起房的人群,现在依然买不起;原来买不起汽车的人,现在依然无钱买车。这样的尴尬在GDP最高时和现在下降时基本没有本质的变化。但是,在与民众休戚相关的日常生活民生问题上,则可能产生较大影响力。在经济发展缓慢时,政府该怎么办?目前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原因复杂,既有宏观政策因素,也有微观产业因素,同时还存在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影响。我们应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要获得经济的稳定增长,就要保证做到“开放式增长”。所谓“开放式增长”就是要开放资本市场,开放服务市场,开放信息市场。在政策,措施和关税以及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给予较大自由空间。现在为这些半开半闭的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为时未晚,对于提升市场信心极为重要。例如,放大“自由贸易区”功能,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亚于当年的特区。谈到经济增长,就无需回避“刺激”这个话题。近期“刺激”似乎成为“敏感话题”,似乎一提“刺激”就会重蹈覆辙。其实,对于经济发展来讲,“刺激”是个极为普通和平凡的字眼,连专业术语都算不上。“微刺激”“小刺激”等陆续出现证明地方政府热心寻找新的经济“刺激”点,力求达到新的增长指标。因为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找到新的投资热点,制定有利的“刺激”计划是无法回避和摆脱的难题。而最主要的难题莫过于要求各国“开放市场”,实现“开放式增长”。中国企业掌握着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如果能够相对自由地进入其他国家发展进程中,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个不可缺少的补充。中国政府已经开放62个中小乡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试点工程,这个计划涉及数亿人口,惠及近百个不同行业。这个规划的落实将极大地刺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这些“开放市场”中,如何吸引和有效利用外资协助中国的城镇化,是一个可以期待的机遇,将有助于实现“开放式增长”目标。未来10年,“增长是硬道理”,应当和改革初期的“发展是硬道理”一样,成为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导方针。▲(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