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职业精神的意义、重点与途径
2014-09-23戴文宪
职业精抻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它反映着从业人员的精神追求和人生境界。职业精神既形成于人们的职业实践,又反过来引领和激励着人们的职业行为。因此,现代企业管理都把对员工职业精神的培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放在突出位置,以期通过员工职业精神的提升,增强企业的创造活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深刻认识培育职业精神的重要性
提高认识是培育职业精神的前提。职业精神是职业活动的灵魂,培育职业精神是一项铸魂工程。企业只有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才能始终保持推动自身不断发展的内生动力。
培育职业精神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在经济科技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其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实质是职工职业化素质的竞争,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职业精神高低的竞争。职业精神是一门全新的管理哲学,包括一个人的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职业理想、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等要素,决定着职工的职业行为、工作效率和工作品质。拥有高素质职业精神的职工,工作自豪感、工作热情、工作主动性会大幅改观,工作效率会有很大提高。员工拥有优良的职业精神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软实力。时代呼唤需要有职业精神的员工,呼唤需要有“职业精神”的企业。
培育职业精神是提升员工职业素质的需要。员工的职业素质首先是思想素质,即培育和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反映着员工的精神追求和人生境界,体现着员工的职业观。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培育员工的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更显重要。职业精神的力量是强大的,它一方面能振奋员工的进取精神,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为个人的职场生涯创造丰富的资源,推动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能促进企业、行业的健康、全面和协调发展。职业精神的巨大作用、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都决定了现代企业必须要把培育员工的先进职业精神作为提升员工职业素质的核心内容,下大力气认真抓好。
培育职业精神是企业和员工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确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虽然步履艰难,但成就非凡。在物质成果上、经济制度上,我国迅速取得了西方国家要花几百年才能取得的成就。但与此同时,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失范的现象仍大量存在,一些行业、企业失信、失责,甚至违纪、违法事件频发,这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重新引发了行业、企业乃至社会对培育职业精神的深入思考。目前,我国企业正处于塑造现代职业精神的阶段,重视和加强职业精神的培育,就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恰当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切实使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这方面我国企业仍任重而道远。
找准培育职业精神的着力点
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分别从特定方面反映着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特定本质和基础,同时又相互配合,形成严谨的职业精神模式。企业和员工的职业精神培育,就要以其内容为着力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职业理想是职业精神的核心,在职业精神中处于引领地位。抓职业精神的培育,首先就是抓正确职业理想的培育。只有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理想,提高职业素质,才能做好本职工作。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所提倡的职业理想,是国家、社会、企业和员工根本利益的统一,要引导企业充分认识到肩负的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员工充分认识到,只有在企业发展、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的前提下,员工的个人理想才能实现,两者的实现过程是融会贯通的。
职业态度是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体现的是对职业价值的判断。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是员工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抓职业精神的培育,就要着力培育员工的正确职业观。社会主义的职业观主张人们只有社会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为人民服务,只要诚实劳动,都会受到社会尊重。培育职业精神,就要抓住社会主义职业观教育这个关键环节,引导员工以正确态度对待本职工作,做到敬业、勤业,任劳任怨。
职业责任是职业精神的落脚点,它包括职业团体责任和从业者个体责任两个方面。这里的关键在于,要促进从业者把客观的职业责任变成自觉履行的道德义务,这是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培育职业精神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引导员工正确认识并自觉担负起自身的职业责任。要从抓职业良心、职业信誉教育入手,着力培养和唤起员工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使之在员工的职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贯穿于员工职业行为过程的各个阶段,成为员工的重要精神支柱。
职业技能是职业精神的能力基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职业对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需要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熟练从业者。良好的职业技能具有深刻的职业精神价值。抓职业精神的培育,就要抓好员工职业所需要的文化、科学和技能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打好员工弘扬职业精神的职业能力基础。
职业作风是职业精神的外在表现,是员工在其职业实践中所表现的一贯态度。抓职业精神的培育,就要着力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作风。社会主义职业作风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它好比一个大熔炉,能把新的成员锻炼成坚强的从业者,使老的成员永远保持优良的职业品质。职业集体有了优良的职业作风,就可以互相教育,互为榜样,形成良好的职业风尚。职业作风与职业纪律紧密联系,培育良好的职业作风,就要加强职业纪律教育。职业纪律是社会主义法规性和道德性的统一,自觉遵守职业纪律是形成良好职业作风的重要保障。
正确选择培育职业精神的途径
途径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培育职业精神要结合时代要求、企业和员工实际,正确选择途径,力求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核心价值观教育,筑牢培育职业精神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核心价值观是职业精神的思想基础,要把其内容切实融入贯彻到职业精神之中。要重视职业道德的养成,紧密结合实际,不断拓展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努力形成有利于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生成、成长的环境和氛围。
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构建培育职业精神的制度保障。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仅靠说服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辅以严格的管理制约和建立激励机制。在抓好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宣传教育的同时,要积极发挥机制的导向作用,通过完善机制,让践行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先进群体和个人得到奖励,对违反违背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群体和个人进行惩戒,为良好企业风尚的形成提供条件。
学习国内外先进企业经验,拓宽培育职业精神的路径和方法。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员工有不同的职业精神,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搜集整理,结合实际,有所甄别,做到真正能为我所用。
大力培育和树立先进典型,为培育职业精神立起学习的榜样。大力挖掘选树员工身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学得到的“平民英雄” 和“凡人善举”,使之成为职业精神培育的生动实践和有力抓手,员工学习的方向、榜样。
积极发展企业文化,营造培育弘扬职业精神的良好氛围。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为企业成员所共同遵循的经营观念或价值体系。职业精神就包含在企业文化中。因此,企业要把握这种辩证关系,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员工职业精神的提升助力。
引导职工自我提高,夯实培育职工职业精神的内在基础。培育职业精神,企业要高度重视,但那还只是外因,关键还是要职工提高自觉意识,也就是要内化。那么怎么内化,一是职业培训,二是努力践行。通过学习和职业实践来提升员工的职业精神。
领导重视,身体力行,加强对培育职工职业精神的引领。这就是讲抓行为层,即抓企业家行为和员工行为,努力践行职业精神。建设职业精神就是要紧紧抓住各级“头”,要让“头”的行为影响员工的行为。要使“职工精神”发扬光大,企业领导者必须言行一致地尊重职工、依靠职工。
作者简介
戴文宪,铁道部党校工运教研部教授(曾任科研所副所长)。长期从事党建工运理论和职工问题的教学与研究,从事党政、工会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迄今在国家级、省部级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理论和学术文章5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编著及主编专业书籍20余部,曾获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总工会、铁道部机关等单位颁发的多项科研奖励。
(责任编辑: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