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预科思想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探究
2014-09-23王大鹏
王大鹏
摘 要:少数民族预科思想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不同。文章探讨了少数民族预科思想特点及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思想特点;教育方式
一、前言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学院先后开设了一些民族预科班,在其他的一些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也相继举办了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预科班。报考少数民族预科的考生必须是少数民族,而且要在本地有招生计划才行。少数民族预科班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采取特殊措施,着重提高文化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为在高等院校本、专科进行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所开设的一种教学班制度。
预科课程往往是由大学的专业教师精心设计的,用以满足该大学以后教学的实际需要。但其课程内容往往还与教授该项目的预科教师共同审定和修改。大学预科课程着眼于为学生将来进入大学后能顺利完成其大学学业提供必备的知识。英语科目旨在培养学生英语理解、听、说和写作等方面的信心与能力。
二、少数民族预科思想特点
(1)坚定的政治观
少数民族预科生热爱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坚定,认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基本线路。普遍都有入党的愿望,对党有着朴素的感性,积极向党靠拢。大部分少数民族预科生对国家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形势和发展前景等均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有强烈的爱国意识。
(2)较强的民族意识
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民族意识比较强,对自己的民族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他们关心家乡地区的建设和发展,积极维护个人和本民族的荣誉,希望得到他人特别是汉族师生的理解和尊重。对本民族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渴望得到发展和弘扬。
(3)较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我区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多来自边远的农村、牧区,基础教育薄弱,中学阶段用蒙语授课,汉语文、外国语的水平和所掌握的知识普遍低于其他学生。进入高校后他们竞争意识、自强意识不断增强,已把勤奋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当作当务之急,愿意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课内和课外的问题,学习热情高、上进心强。
(4)比较正确的法制观
少数民族预科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法律基础知识,熟悉和了解法律、法规,有较强其法制观念,对我国的法制建设也非常关心,对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对现行的法律对人们生活的保障作用等问题一般都持肯定态度,承认法律的社会价值。
(5)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少数民族预科生对人生的看法和追求是积极、健康、充满朝气,能够将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为国家建设、家乡建设做贡献统一起来,有为祖国和民族振兴而拼搏的激情和抱负,具有社会责任感,价值取向更加务实。
三、少数民族预科思想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中国少数民族预科生人生观、价值观主流取向积极、务实,总体上呈现稳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预科生来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受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文化起点参差不齐,基础总体薄弱,使得部分预科生惧怕同学间的竞争,学习压力较大,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受到影响; 一些预科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把预科当成“过渡”阶段,自我管理较放松,存在一定程度的请假和逃课现象。
(2) 大多数预科生来自边疆贫困民族地区,家庭负担重,经济困难,存在着自卑和封闭等心理问题,表现在心理较脆弱,思想情绪呈现多元化,情绪起伏较大,较易产生过激行为; 特别是要在短短一年的学习时间内,完成高中毕业生到预科新生到预科结业生再到大一新生多个角色的转变,也易产生思想情绪上的变化。
(3)预科学生民族意识普遍较强,因习惯、文化、心理的原因和时空上的变化,将自己局限在本民族的小圈子内,他们愿意与本民族同学交往和相处,形成了民族性的非正式群体。
(4)因受生活环境和家庭的影响,预科学生宗教意识和民族习俗较为浓厚,其中有一些需要舍弃的陈规陋习。这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习惯交织在一起,影响着他们的意识和行为,其中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
四、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1)坚持正确的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民族繁荣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的目标,那么少数民族大学生就成为未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者和主力军。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坚持正确的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有利于当代中国的稳定发展。
(2)运用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中介,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联通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推进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要通过“载体”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形象化、具体化,比如通过电脑、微博、微信等广泛宣传,无间断地随时随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教育的有的放矢。
(3)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指导和不断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围绕着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和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的“三观”,以人文关怀贯穿始终,既要加强对现实教育世界的关切,又要有充分理论的依据,同时不断增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覃美洲.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基本方法[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2]郑敬斌,王立仁. 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系统构建[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3]高琪.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及对策[J]. 社科纵横. 2011(05)
[4]张晓平. 多元文化背景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35)
[5]江安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构建的依据及特点[J]. 高等建筑教育.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