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4-09-23郭长春赵昌胜
郭长春+赵昌胜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水稻生产占有非常大的比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惠农政策的推行,水稻机械化生产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提高了水稻的生产效率,促进效益最大化。根据国家数据统计,虽然近几年我国水稻机械化生产总体应用水平逐年提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影响了水稻生产的整体水平。
一、水稻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1在我国水稻机械化生产过程中,较为广泛的问题就是对于使用机械整地方法的不科学,很难保证其质量,不利于水稻的生长。传统的农村耕地技术是靠牲畜,效率较低,且浪费人力,水稻的生产成本较高。现阶段,推行的水稻机械化耕地设备,基本上是利用高科技的耕地生产设备,效率和时间上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由于掌握机械化技术的人员较少,且进行耕整土地的面积有限,对于土地的平整度就很难把握了。整地质量粗糙,土地高低不平,当地表存在大量根茬,水稻生产中的沉淀时间就掌握不准确;另外,耙地过细腻,渗水速度慢,就会延迟插秧时间,会不同程度影响插秧作业质量。
2水稻机械化生产中还存在插秧秧龄的选择和插秧密度不合理的问题。通过机械进行水稻插秧,速度是原来的几倍,但是在秧苗成长过程中沉淀的时间却要比以往长很多,这就会造成秧苗不能及时下田,错过了一个月左右的最佳秧龄,一旦气温逐渐升高,就会出现漂秧现象。同时,机械化插秧时还要对秧苗的品种、时间和地质等一系列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插秧密度不宜过密或过稀,否则不仅不利于水稻的生长,也会造成水稻产量的减少。
3水稻机械化生产中,还会出现施肥不科学,防病灭虫不及时等问题,这会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利用机械对水稻进行施肥,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但是很多时候,由于人们对机械化认识的不够,依然会采取人工施肥的做法对水稻进行施肥,这样没有机械化施肥的效率高,也没有机械化施肥的均匀度好,就会造成氮肥偏重,对水稻的生长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并且,在进行机械化运作以后,很多农民对于水稻的防病灭虫没有足够的重视,发现问题才进行农药的喷洒,这也不利于水稻的生长,更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4水稻机械化生产还存在灌溉和收获的问题。在水稻生长中灌溉是十分重要的,要求也比较严格,但是现阶段,很多农户还习惯性地对水稻进行深水灌溉,这样灌溉不均匀,导致一些田里没有水,一些田里的水分过多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水稻根系的发育,阻碍稻苗健康生长,造成产量的下降;另外,由于机械化插秧种植的生育期会延后,导致收获时间也会延期,这种状况比较容易造成水稻脱壳现象,在收获时忽略秸秆粉碎还田的意义,造成田地营养的失衡。
二、水稻机械化生产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水稻的生产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稻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再就是机械化的生产技术提升,在水稻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整地、插秧、施肥、防病除虫、灌溉、收获等都需要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做到农艺与农机的有机结合,坚持标准化栽培作业,才能进一步的实现节约成本、高效增收的目的。因此,针对水稻机械化生产出现的问题,我们将从品种把关、严格耕作制度、严格实行“三化一管”模式,对其进行管理,保证水稻机械化生产的推行,促进水稻增收。
1.严格控制水稻品种的应用
在机械化生产中,水稻品种选择和应用也是十分重要的,要选择适应其生产方式的秧苗,才能达到良好的生产效果。一般来说,应该选择中等株高、中矮秆、分蘖力中等以上,并且要抗倒伏、抗病虫、后熟快、熟期适宜的优质品种,才能更好地适应机械化生产的条件,品种的选择从根本上决定了作物的生产潜力,最终促进水稻的增收。
2.建立良好的耕作制
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土壤带给作物的养料,促进其健康发展,因此,经过实践证明,“三、三耕作制度”是较为科学的耕作方法。对于土地三年翻耕一次,耕一年旋两年,严格推广秋翻秋整地,并结合秸秆还田,熟化改良土壤质量,增加有机质培肥地力,为日后的插秧提供良好的基础。
3.严格执行“十个精确、十个确保”的生产模式
对于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的要求,必须严格执行“十个精确、十个确保”的生产模式,要精确农时、育秧、耕作、插秧、灌溉、施肥、植保、优质、收获以及准备标准;还要确保安全成熟、旱育壮秧、整地质量、移栽质量、增温节水、科学调控、健壮生长、产品质量、秋收质量以及生产基础。使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技术发挥稳定的增产效能,使水稻够按照计划、标准化、目标的高产优质轨道运行,抵御各种自然灾害、不利条件和气候因素的影响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