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健:在稳健中紧迫
2014-09-23李原
本刊记者 / 李原
周厚健:在稳健中紧迫
本刊记者 / 李原
周厚健是技术坚定的信徒,这让他在鼓噪声中洞观局势,怀揣经营百年的责任。一旦开始行动,他也绝不放弃。
周厚健放松地坐在青岛海信大厦25层的信封咖啡馆接受采访,窗外是胶州湾的美景,冬日里海浪格外澎湃。“可以随便问。能讲的我一定会讲,不能讲的我会说不方便说,但我不会说假话。”
多年来,周厚健在上班时间一直保持着穿正装的习惯。白衬衫搭配深色西装,57岁依旧头发浓密,十几年未变的偏分发型,说话乡音浓重、中气十足。有人建议过他出席新品发布会时,可以效仿时下科技公司的风格,尝试一下休闲装和T恤。周厚健不肯,唯一的妥协是可以不打领带。“我秀不好,再说身材不好,秀了也不好看。”自嘲后,随即报以爽朗的大笑。
虽然在2000年,周厚健就已将海信总裁的位置交给于淑珉,自己担任海信董事长。但在海信,他依然是核心人物和企业精神的代表。于淑珉在采访时曾说,以周厚健为首制定公司战略方向和规划的决策层是海信的“脑”,而自己带领的经营执行层是海信的“手”。
技术信仰者
周厚健人生中最早的辉煌是在高考时拿到了青岛市理科状元,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学霸”。从1982年进入青岛电视机厂(海信集团的前身)到1992年出任厂长,周厚健一直依靠着过硬的技术实力得到层层提拔。与许多同年代出身草莽的企业家相比,周厚健在经营中,多了一份对知识的尊重,也了解高新技术将对企业未来带来的根本性改变。
周厚健为海信注入的最鲜明的企业文化是“技术立企”。海信研发出了中国的第一台变频空调;第一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信芯”,结束了我国年产7000万台彩电无“中国芯”的历史;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现在除了家电,海信还进入了光通信、智能交通、医疗等技术壁垒高的行业。
与许多在“中国制造红利”庇佑下飞速成长的企业不同,周厚健一直对“中国制造”忧心忡忡。他曾经从东芝的一位日本工作人员口中听到一个刻薄的评价:“中国的企业就是一帮水果贩子,市场上需要什么水果,它们就包装什么水果。他不是种水果的,更不是种优质品种水果的人。”这句话带给周厚健的刺激很大,中国制造在世界上看似横扫之势,但在核心技术上拥有的知识产权实在太少。
多年前,一家海外公司在展销会上向周厚健推荐模组产品,说拿回去拧上四个螺母就可以装机销售。当时彩电企业的显示屏和芯片都要依靠海外采购。周厚健想,没有核心技术,中国企业就只能拧螺母和打价格战。不久后,他在内部启动了“信芯”和模组计划,独立研发电视机芯片和模组。
在中国家电业,周厚健认为许多人在干着“今天投入、明天产出”,甚至“今天投入、今天就要产出”的事。事实上,这种浮躁之风已经弥漫到了中国的所有行业。与规模和扩张速度比,周厚健更相信“企业的持续经营”,相信技术,相信技术会为企业带来“持续经营”的未来。“对设备依赖性差、对人才依赖性高的产业肯定是一个利润高的产业。只生产就像施工单位,设计图纸是要付出巨大脑力劳动的。”
稳健中的紧迫感
周厚健的名字和亲和力带给人憨厚、扎实的联想。他对海信稳健的管理风格,也让许多人认为周厚健趋于中庸和保守。
“我一点也不中庸,这是错误的解读,我也不保守。我脾气其实很急。”身处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在每个阶段,都有人催促周厚健,为什么不介入这块市场,不做那个产品?周厚健无奈地说,制定一个战略的过程和做了就要对产品负责的态度,不在其位的人是很难了解的。
1996年3月,长虹宣布所有产品降价18%,挑起了家电业著名的价格战。几乎所有电视品牌都主动或被动地跟进。7月,周厚健表态,海信不参与价格战,而是以提高质量和服务来应对。当时海信销量只名列第五,有人认为海信跟不起。在那个时间点上,选择不跟随可能比跟随要拿出更大的决心。后来结果证明,跟进价格战的牡丹、熊猫等老彩电破产,长虹从此一蹶不振。海信崛起,数年内销量连续翻番。
当下,周厚健被质疑最多的是传统企业转型中的“互联网焦虑症”,如何让家电企业与互联网发生关系。许多企业都拿出了智能电视、智能家居的发展战略,海信却好像不太着急。周厚健也不断被追问,海信未来的战略是什么。
周厚健其实心中充满了紧迫感,但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要看准了再出手。开发一个产品很容易,马上可以让从市场到销售的人员活跃起来,但对未来究竟有多大帮助,要靠决策者的判断。
实际上,海信可以说是国内第一个提出电视要互联网化和智能化的企业。2002年,海信推出了第一款互联网电视“ITV”;2011年海信又推出另一款名叫“I'TV”的个人智能电视,实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互联互通。不过这些产品显然出现得太早,不合时宜,投入市场后无声无息。直到2013年,海信在智能电视已被普遍认可时,推出VIDAA智能电视,并在2014年整合11家主流视频网站内容作为后台,VIDAA才成为爆款。
经过这些教训和历练,周厚健已经是一个能经得起怀疑、考验,耐得住寂寞的管理者,他也希望为企业注入这样的文化。曾经的变频空调、“信芯”,现在的VIDAA智能电视,都是技术人员在“寂寞”和不断试错和质疑声中研发出来的。“如果你想去攻克难度大的技术课题,你就必须允许失败。”
但周厚健无法接受因为功利的目的去盲目扩张品类,“海信绝不允许有副业。所有门类都是我们的主业。比如智能交通,有那么多只做这一项业务的公司。你三心二意地做,凭什么和人家竞争?”
豁达通透
海信成立45周年庆典上,周厚健强调“诚信”是海信的经营根本。
已见过太多风雨,周厚健现在对大部分事都能淡定以对。被问到现在什么事情最令他焦虑,他思考了几秒钟后,感慨地回答:“等你们到了我这个年纪就知道。现在什么都不会让我太兴奋,也不会让我太焦虑。”区别暂时的困难和必须跨越的阻碍,周厚健会保持自己不疾不徐的节奏,看远一步。最近互联网内容牌照受限,他劝大家先不必急于动作和评价。“这不会是最终的状态,不妨等等再看。内容的传输和网络进化,最终一定会向前走。”
长者的智慧对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可能是最大的财富。作为一家国企领导者,投资人缺位、财务如何健康运行、员工激励,以及未来业务的创新,解决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周密的计划。比如,海信已解决了员工股权激励的问题,这与周厚健的个人努力密不可分。“与其他企业不同,海信的股权永远留在岗位上。员工有收益权,没有支配权,不可转让,不可抵押。调离还是退休都不能带走,而是以净资产价格转让给下一任。”
担心自己长者的思路会影响到新产品的研发,周厚健说,现在他对海信主要的作用除了协调资源,更多是通过选择人的过程传递海信的价值观。“海信靠产品带动、技术带动的大方向不会变。产品具体的细节,我不会干预过多,那样他们就干不成事情了。”
周厚健的冷静与智慧帮助海信多年来持续性增长,但面对当下的环境,他也在反省自己是否应该表现得更高调一些。“我对海信现在最大的不满意是推广能力的不满意,当然这与我个人有关系。我们确实‘喊’的水平不行。”
被问到海信品牌如何年轻化的问题,周厚健豁达地说,“那估计要等我退了才能解决。”周厚健已经做好准备,如果自己有一天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他会马上退休。“我退休时绝不会拖时间,只会提前。在岗位上恋栈有两种人,要么能力很强,要么不肯下马。海信现在离开我,即使遇到突发事件,也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周厚健最大的爱好是下棋和写字,多年密集的工作时间让这些兴趣荒废已久。“退休后,我可以把它们捡起来。”对周厚健来说,在艰难的时刻坚持,或者在未来合适的时间放权,都是企业家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