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一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2014-09-22章维辉

中学物理·高中 2014年6期
关键词:橡皮筋教学效果高中物理

章维辉

初中物理知识简单,直观形象;而高中物理将具体的实物抽象为理想模型,从代数运算过渡到函数、图象、矢量等运算,对许多知识的定性要求提高到了定量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导致高一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普遍感到不适应,学习效率低,效果差.本文总结了一些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策略,与同仁们一起探讨.

1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内在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顺应认知规律,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1.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创设问题情境是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常用方法,将他们引入到问题中,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产生探索的欲望.情境创设通常能来源于生活,即“从生活走向物理”,是学生错误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矛盾最好的情境.如“力的合成”这一节导入的问题情境创设,教师出示一个50 g的钩码,问:要把这个钩码提起来,是用一根橡皮筋易断还是两根橡皮筋易断?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普遍认为一根橡皮筋易断.教师演示:用一根橡皮筋稳稳地将钩码提起来,再用两根同样的橡皮筋(两橡皮筋间的夹角较大)提钩码时,橡皮筋却断了.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两根橡皮筋的效果还不如一根橡皮筋呢?由此引入新课.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认知好奇心,求知欲油然而生.

1.2架设知识的台阶,降低起点难度,发展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高一物理中的难点问题,教师应该架设知识的台阶,降低难度,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小船渡河时间最短的问题,很多学生都很难理解船头朝正对岸时间最短.为此教师应设置两个问题降低难度,问题一:小船不动,河水(不论流速多大)能不能把它冲到对岸?学生回答很肯定:不能.教师:这说明了小船到对岸的时间与河水流速无关,即运动的独立性.问题二:小船在静水中怎样渡河时间最短?学生:船头朝正对岸.将二者联系在一起,问题就迎刃而解.

1.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与保持有赖于成功.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而多次努力仍失败,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和谐民主的课堂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即使学生出现某些错误,教师也要热情耐心地引导,真诚帮助他们找出错误原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切忌冷嘲热讽,歧视学生.同时要正视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差异性,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教学内容要分层,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设置问题要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着”;评价标准要分层,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把握初、高中物理知识上的“连接点”和“间断点”,做好与初中物理的衔接

初中与高中物理在内容上呈螺旋式上升,从直观到抽象,从标量到矢量,对学生来说高一物理有一个较大的跳跃.如果不把握初、高中物理知识上的“连接点”和“间断点”,在课堂教学中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把握了“连接点”就能实现知识的自然衔接,就可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明确了“间断点”就能及时填补、排除障碍,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如在初中物理中速度是标量,速度=路程/时间,而在高中物理中速度是矢量,平均速率=路程/时间,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初、高中差异较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初中的速度入手,过渡到平均速率,再由速度的矢量性引出平均速度.从初中基础知识入手,过渡到高一新知识的学习,这样的设计学生就不会感觉到高中物理与初中完全脱节,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加强直观性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规律

刚学习高一物理时,往往感到模型抽象,概念难以建立,规律难以掌握.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教师应加强实物演示、课件演示等直观性教学手段,丰富感性认识,化抽象为形象,排除错误的前概念,形成科学的概念和规律,并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如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总是认为,马拉车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设计一个实验:每组两把弹簧秤,将弹簧秤勾在一起对拉,其中一把弹簧秤当作马,另一把当作车.让学生体验它们拉力的大小.再如“力的合成”这一节,除了用实验探究两个力的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外,还必须用动画演示:大小不变的两个力F1、F2,在它们间的夹角由0°增大到180°过程中,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随夹角的变化情况.让学生有较深的感性认识,为以后学习速度、位移、加速度等矢量的运算奠定基础.

4加强解题思路和方法指导,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能力

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常规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如解决力学问题,首先要做的是确定对象,受力分析,其中连接体问题,不涉及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涉及内力的用隔离法;如平抛运动基本上都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来处理,这两个方向的运动具有等时性,通常要解决的中介条件是时间;解决圆周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寻找向心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归宿,但在教学中不能操之过急,应适当放慢速度、循序渐进,使学生的能力缓慢得到提升.习题训练应从简单入手,慢慢过渡到较复杂.如“平衡条件应用”的习题課,先练习水平面上的问题,再逐渐深入到斜面问题,在斜面上也要由浅入深.

例题如图1所示,一个重G=10 N的物体,放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恰好匀速下滑.取sin37°=0.6,cos37°=0.8,求:(1)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2)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变式1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2 N作用在物体上,其它条件和问题都不变.

变式2水平向右的力F=2 N作用在物体上,其它条件和问题都不变.

5加强学法指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据一部分学生反映,上课会听得懂,但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究其原因,所谓“听得懂”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课后缺少复习、反思,也没有归纳总结,没有将新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可见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就显得很重要.

课上要求学生做到“眼到、耳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要仔细观察演示实验、板书等.“耳到”就是要专心听讲.“心到”就是要独立思考、积极思维,并保持与老师同步或稍微超前于老师.实践表明,只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而获取的知识才是最深刻的、最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所以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给学生留有质疑的空间和时间,要让他们敢于发问,鼓励他们积极发问.特别是典型的或比较难的习题,要留给学生反思的时间,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手到”要认真记录课堂笔记、要规范完成课堂练习和实验操作等.

课后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和归纳总结的习惯,提醒学生经常及时地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复习及总结是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是学习物理知识的有效方法.当掌握了一定的知识量后,要及时归纳整理,明确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出其规律,把零散、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使知识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全面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6注重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及时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效果的好坏最后还得由学生来检验.教师如果只顾自己的“教”,而不顾学生的“学”,可能会导致学生觉得物理越来越难学,从而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有时要进行必要的教学调整,对学生尚未掌握的或掌握不全的问题,要找出原因所在,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在课堂上主要通过观察、提问、练习来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从学生的表情、神态判断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应通过提问或练习获取学生掌握程度,然后对症下药,力求学生能掌握重点知识,理解难点内容.学好高一物理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前提和基础,作为高一物理教师要从学生的實际出发,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尽快让学生适应高一物理的学习,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橡皮筋教学效果高中物理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生活中的小魔术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橡皮筋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实验
快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