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节俭”叫浪费
2014-09-22劳骥
劳骥
最近听到这么两件“节俭”事:一是有单位为显示节俭,竟刨掉过去豪华装修的地板,改抹水泥地面。二是有官员为了“符合”办公室的规定面积,自己挪到小套间,而把外间大办公室挂上“第x会议室”的牌子,还配上价格不菲的沙发器具。
不禁联想到历史上的一些事:有说道光皇帝素来节俭,穿的衣裤磨破后并不更换,而是下令内务府在破洞处打上补丁,名曰“云打掌”。于是大臣纷纷效仿,也多穿着补缀衣裤。乾隆死后,嘉庆主张节俭,以着破旧朝服者为清官而重用,一时市面上旧袍贵过新袍。有些大臣为没有破旧官袍上朝发愁,就将新袍故意做旧打上层层粗布补丁。一时间上朝官员朝服皆打补丁,满朝文武衣衫褴褛。实际上,朝上穿破衣,朝下狂敛财者并不乏见。乾隆年间,就有个江西巡抚肆意贪污和搜刮了不少钱财,但怕事情败露,于是一味装穷摆酸,进京面圣也要穿得破旧不堪,企图从乾隆帝口里赚取“廉洁”印象。
又想到过去有段岁月,人们为表示“艰苦奋斗不忘本”,多以穿着补丁衣服为荣。于是,有些人就在新裤子上打旧补丁,甚至有老干部坐飞机到上海去打补丁——上海裁缝的手艺好。
“俭节则昌,淫逸则亡。”尚俭固然不错,但凡此迎上跟风的“假俭”,与节俭毫不相干,而是更大的浪费。
奢侈之风很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对于讲排场、摆阔气又积陋成习的人来说,中央“八项规定”一下发,“老虎”、“苍蝇”一起打,感觉风向变了、势头猛了,就赶忙做出一副闻风而俭的样子,或把“新衣”改成“旧服”,或把“新裤”打上“旧补丁”,甚而耍出“刨地板”的花样。还听一位在县里工作的官员说,“现在巡视暗访组查得正紧,谁也不去外面酒店吃喝了,熬到他们走了后再说吧。”查得紧、管得严,这些人就避风装样。等到风头一过,再依然故我。事实上,“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再能装也会露出马脚,想避风也避不过群众,最终难堪的还是自己。
奢侈之风也像一个“大染缸”。官员久处其中,如不能独善其身,总有一天会同流合污,染上颜色。“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说“身不由己”只是借口.归根结底还是依靠自身的修养与定力。同等环境、同样条件下,一些人倒下了,但总有不少官员脚跟站稳,迎风而立,不改本色,更不怕孤立,不怕排挤,有的甚至以辞职回乡抗争。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历来是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难就难在一旦贪腐浪费成习,改起来至为痛苦。痛苦也得改,只有官员的这种“痛苦”,才可能换得民众的幸福。更何况,“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故而,对于“改也难”的官员,无疑要在反腐倡廉、厉行节俭上保持始终如一的高压态势,让反腐之剑总是悬在热衷奢靡之人的头顶,并对那些敢于阳奉阴违的官员给予严厉惩处,才会根绝某些官员“等等再看”、“糊弄过这一阵儿再说”的念头。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节俭必须先在官员心里扎根,才可能形成良好风气并影响社会。淡泊以明志,清心以寡欲,是执政的共产党人的“命根子”。放不下名利之心,就会给贪腐敞开大门;除不掉享受欲念,奢靡浪费必然生发。修身先修心,养廉先养德,小节不可失,大节才廉正。唯俭可以助廉,如果真想做一个勤政廉政的官员,莫若洗心革面,认真而不是敷衍地落实中央节俭的规定,自觉地执行勤俭节约的制度,才可能身心健康,形象光彩,为民拥戴。
“禁奢崇俭,美政也。”节俭养护“中国梦”。现在已经不是吃树皮、啃草根、嚼皮带的年代了,也没有必要去比穷比寒酸,但官员在“生活上要向低标准的同志看齐,工作上要向高标准的同志看齐”,却依然有着座右铭的教益。
(摘自《杂文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