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空海一体战”的真实意图

2014-09-22郑向

现代兵器 2014年8期
关键词:空海一体解放军

郑向

从1991年海湾战争开始,经过近20年的东征西讨,美国已经基本将“外围战场”打扫干净,剩下两个最核心的战略对手——中国和俄罗斯——在地缘军事上已经越来越孤立。俄罗斯丧失了几乎所有海外军事基地,连独联体国家也纷纷倒向西方。中国就更不用说,本来就没有海外基地,台湾不但没有统一,还和美国保持着事实上的军事同盟关系,唯一一个较为可靠的盟友巴基斯坦也基本被美国以反恐战争为手段压制。随着美军在南联盟和伊拉克的胜利,以及北约东扩的顺利实施,美国在西半球的地缘军事能量已经得到充分释放。在一些美国战略家看来,现在是时候腾出手来解决东方的问题了。

就像好莱坞的动作大片续集往往比第一集场面更火爆一样,后冷战时代美国对中国的第二阶段地缘战略包围也比冷战时期更加“火爆”。奥巴马上台后,美国的地缘战略重心加速东移,全球军事力量的布局重点从欧洲转到亚太,重点防范中国的崛起。在这个大背景下,美国军方经过多年理论上的探索和总结,到2010年5月,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终于推出了一份完整的对华作战战役构想报告——《空海一体战———战役构想的起点》。“空海一体战”明确以中国为最主要的作战目标,提出这种全新的作战构想目的是抵消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增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以维持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平衡态势。就像“空地一体战”是为前苏联量身定做的一样,“空海一体战”也是为中国量身定做的。报告认为“即使中国意在谋求和平崛起,但如果我们未能在西太平洋地区维持军事平衡,则可能会招致侵略、胁迫或‘芬兰化等”。“从长远来看,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来说,中国是唯一真正的潜在威胁”。这份报告是迄今为止最详尽的一份关于中美两国爆发军事冲突时美国应当如何应对的计划书。

空海一体战

报告指出,如果美国选择与中国开战,即使是规模有限的战争,也不会是一场速决战。为了防御解放军的导弹攻击,美军应该强化重要陆基设施(例如机场);增加目标数量(例如基地多样化);增加假目标(例如目标诱饵、诱/欺骗性干扰或电子欺骗);迅速修复在攻击中受损的目标。致盲和欺骗解放军的指挥控制系统以及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是有效防御的必要手段。战时美军应使用隐身打击力量对解放军陆基导弹发射装置发起压制性进攻,从各个方向侵入中国边境,实施全纵深打击,使解放军的防空系统防不胜防。

“空海一体战”最核心的一个作战行动就是对解放军的战斗网络发起“致盲”战役。解放军“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网络高度依赖其在远程侦察、定位和瞄准敌方抵近部队的能力,因此必须对解放军的远程情报、监视、侦察及打击系统实施压制性进攻。对解放军预警系统、指挥控制与通信中心等战略目标进行全面打击,重点摧毁那些能够促成远程袭击的系统或者让其退化。解放军的超视距雷达构成一种非常强大的传感器系统,用于探测远程舰机。利用动能或非动能袭击废除这些雷达的能力,应该是美初期的打击重点。空军实施反太空行动,致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天基海洋监视系统,防止解放军瞄准高价值水面目标,包括航空母舰。对最重要目标实施早期渗透性打击,抑止解放军的空间态势感知,并摧毁解放军的陆基反卫星能力。网络、太空和水下作战领域的情况必须定期进行“标绘”,以便未来在对这些关键领域中的关键节点实施攻击时,能尽量缩短准备时间。在所有作战领域中,情报准备可能先于战役开始数年之前就已经进行。

水下作战是“空海一体战”的重中之重。美军将沿琉球群岛和吕宋海峡一线部署大量反潜设施,封锁任一可供中国潜艇进出的通道。部署移动式智能水雷在消耗解放军潜艇和阻止其进出基地方面显得格外有效。美国巡航导弹核潜艇、部分核动力攻击潜艇、盟国潜艇和其他水下打击系统将会部署在中国沿海水域,用作情报、监视和侦察之用,支援联合打击任务,以及攻击水下基础设施目标。在反潜作战中,盟军潜艇、先进“灵巧”流动式水雷和无人驾驶武装潜航器将成为主力。虽然解放军大部分潜艇基地都具备坚固的防护措施,但利用隐身远程轰炸机对港口内的潜艇实施空中打击仍是可行方案(1架B-2可以用16枚制导炸弹摧毁停泊在港口的16艘敌军舰船或者潜艇)。由于有效载荷较大,隐身轰炸机还可实施攻势布雷。一场有效的反潜战可能需要数月时间和大量的资源,主要需要美军的攻击型潜艇。中国部署的用于提供重要海底态势感知的水下系统对美军潜艇造成严重威胁。“空海一体战”优先强调在冲突的早期让这些水下系统失效。及时反制中国的水下系统需要大量地进行战前“海底战场空间情报准备”,包括对解放军的海底系统进行周期性的、全面的测绘。

反水面战主要由装备防区外反舰武器的战斗机实施,如果“友军”能够抵御解放军的拦截机威胁,那么反舰打击将会成为轰炸机的一项重要任务。反水面战的目标是将第一岛链内的水域变成“无人海域”,这样反潜战和反水面战就能充分削弱解放军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使得美国及其盟友得以在该地区实施作战。

报告认为,面对解放军猛烈而又精确的导弹攻击,在保护前沿基地及提供庇护所方面没有什么有效办法。能想到的最好办法是综合运用主、被动防御措施,提升维修保养能力并确保这种能力得到充分利用,以此迫使解放军不得不通过分散作战力量来对上述能力和措施进行破坏。同时,先将第一岛链的海空力量收缩至关岛附近,而后伺机前推。鉴此,在未来冲突中应当尽早打击选定的解放军导弹生产与存储设施。携带精确制导武器的传统轰炸机将打击已知的固定导弹阵位,而长航时有人和无人隐身突防飞机,将在机载或非机载寻的能力(包括特种作战部队)的支持下,定位并攻击移动导弹发射架,从源头上进行打击。空军可以将现役和将来的隐身飞机编组成一支反介入空天远征队,在台海地区或者朝鲜半岛战事吃紧时部署在关岛上。F-22将成为首波打击力量中的尖刀。来自科索沃战争的经验表明,在丛林和高山地区,空中打击精度不高且容易受假目标欺骗。因此必须派遣特种部队进行渗透作战,搜寻解放军第二炮兵的隐蔽基地和移动导弹发射架,为空军精确指示目标。2010年7月,美军进行了一次连级作战单位的登陆演习,地点选在珍珠港东北部的山区,地形与我国福建沿海相近,其针对性不言自明。endprint

在高强度对抗中,双方的攻击性与防御性武器可能在冲突发生初期就会耗尽。这可能导致双方在一段时间内只能进行有限行动,在此期间双方需要生产关键资源及武器。双方国防工业基地生产核心关键系统的速度将决定哪方可以最快掌握主动,并成为最终在持久战中胜出的关键。这是需要对中国境内特定地点(如弹道导弹生产设施)实施打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战争后期,帮助创造有利条件,以便美国及其盟国进入或通过中国东北部发动突袭,诱导其消耗地空导弹,并攻击其先进的地空导弹系统,支援突防打击行动。特别是对重要能源与电力系统、交通枢纽进行重点打击。

报告指出,一旦开打,持久战将对美国有利。“中国海运贸易航线必将被切断,其目的在于以此引发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压力,并最终引起其国内的紧张局势。根据这种假设,美国在所有冲突中的一个关键目标就是防止中国取得速胜。”因此应该实施“远程封锁”作战,封锁中国的海上交通线,以切断中国的海运贸易;切断或占领中国的近海能源基础设施。正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德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日本所采取的行动一样,扼杀敌人的对外贸易对赢得战争至关重要,甚至具有决定性作用。

最后,报告为美军提出了一些建议。一、空军应选择性地加固关岛及其他特定基地中的设施,以扰乱中国军队的目标定位;二、空军应重新整修位于蒂尼安岛、塞班岛和帕劳群岛等地的小型基地,以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无法使用的情况下,支援空中作战,在关岛、蒂尼安岛、塞班岛之间铺设海底输油管道是一项值得研究的对策;三、在关岛等主要基地上应预置足够的基建和维修装备,以保障受攻击后的抢修工作;四、海军应考虑发展携带常规弹头的海基中程弹道导弹,以进一步扰乱中国军队的规划,反舰弹道导弹也应在考虑范围之内;五、空海军应改变对近程打击与远程打击的投入比(约为20:1),以利发展远程打击能力;六、空军应与海军一道为其大型隐身远程长航时平台配备攻势布雷能力,进而在解放军“反介入/区域拒止”范围内实施攻势布雷行动;七、海军应与其他负责海洋与水文研究的政府机构一起,加强和平时期对水下战斗空间的持续情报搜集,包括定期对重点区域的水下阵列及近岸能源和电信基础设施进行绘图;八、空军和海军应当严格演练、反复开展在空间能力丧失或降低情况下的模拟作战演习,效仿冷战时期的“无航天能力周”演习;九、空军和海军必须联合起来共同研发一种能力,以在缺失GPS系统支援或者GPS系统严重受损情况下,弥补或支援精确制导武器导航、精确导航和定时方面的不足(美国最后一个非太空电子导航系统于2010年2月8日停止运行,从此美国已经没有全球定位系统的备份系统);十、海军应继续研发并装备远程/高续航无人水下运载器,用于执行与水下战场情报准备相关的多样化任务。

中国的应对策略

从实施来看,“空海一体战”是一个整体。实现空海联合作战将是个渐变的过程,需要至少10年,或是更长的时间。

可见,美军未来10年走向已呈两极分化的趋向,地面军种发展重点转向反恐、反游击的低端战争。海军和空军则开始着手考虑解决西太平洋战区的高端战争问题,也就是针对中国的“空海一体战”。2010年美国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就把在“反介入”环境中遏制并击败对手作为美国武装力量6项关键使命之一。报告明确指出中国正大规模采购尖端武器,目标是阻止美军向战区部署,延缓美军向前沿部署的行动。提出要研究制定联合海空作战概念,加快发展远程打击、水下作战,快速进入和利用外太空的能力,提高美军关键C4ISR系统的抗毁性,加强海外存在,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等措施。正如美国新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罗伯特·卡根所说:“针对中国的考虑,是美国实现军事技术现代化的动力之一。”未来美国海军的军力建设很可能采取“两个中心”的模式,即军力部署重心围绕中央司令部和太平洋司令部的航母战斗群展开。按照该模式,美国海军将以西太平洋和波斯湾地区前沿部署的部队为重心,建设重点是航母攻击群,以应对中国或伊朗等竞争对手。

美国2010年公布的“空海一体战”报告看上去气势汹汹、杀气腾腾,实际是黔驴技穷。“空海一体战”只是战役构想,但要想打赢却必须对中国境内大量的战略目标进行全面打击,还要派特种部队向沿海地区渗透作战。美国到底是要打一场全面战争还是要打一场战役规模的战争?如果只是战役规模的战争(局部战争),怎么可能对中国这样一个核大国进行肆无忌惮的打击?如果是全面战争,那显然就不是“空海一体战”能够解决的了,中国可是一个有洲际反击能力的核大国。因此美国推出“空海一体战”的真实意图值得分析。

第一,我认为这是美国有意进行模糊,就是要让中国方面判断不出美国究竟要采取哪种打击方式,这样才能产生最大的威慑力。只要你做不出明确的判断,那么你就要考虑所有的可能性,并且对每种可能性都要投入一定的资源进行应对,这意味着你的力量将被分散,形不成拳头。而美国则可以根据中国的反应灵活地调整策略,做出最佳选择。正如兰德的报告中所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造出这一场不平等的牌局。战略模糊是我们对付中国的有利武器”。

第二,美国希望“空海一体战”能打乱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发展步伐,诱导中国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就像“星球大战”计划对苏联的影响一样。美国人宣传得越厉害的东西我们越要警惕。当年“星球大战”计划美国人就宣传得很凶,但实际上并没有投入多少,完全就是一个战略欺骗计划,误导苏联追赶。现在的“空海一体战”也在大量宣传,美国故意设定一个目标,让中国人以为自己再向前一步就能打败美国。但事实上海空作战对美国而言是最拿手、最占优势的作战样式,如果中国在这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和美国展开竞争,飞机对飞机、军舰对军舰,就永远也不是美国的对手。海空军联合作战严重依赖信息系统,美国的信息化程度是最高的,中国在这方面的差距可不是一步两步。但是,美军真正致命的弱点也正在其信息系统,所有信息系统都离不开芯片,正如乔良所说:“各种的信息化技术尽管五花八门,但九九归一,全部建立在芯片的基础之上。没有芯片就没有现代信息技术。芯片有巨大的能量也有很大的缺陷,就是极端的脆弱。没有一个芯片能抗住电磁脉冲武器。”电磁脉冲(分为常规电磁脉冲和核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的破坏效应类似于“雷击”,会造成电子系统的暂时中断、复位、或数字电路的长期混乱、或电子部件运转失灵及烧毁。核武器的爆炸会产生能量巨大的核电磁脉冲,而高空电磁脉冲则是在地球大气上空(一般在30千米以上)引爆核武器的主要副产品。在内布拉斯加州中部300千米高空的爆炸可以给90%的美国本土带来电磁脉冲。实际上,今天美国所有的电子系统,从电视到大型计算机,从电话系统到飞机和卫星,面对高空电磁脉冲都存在着脆弱性。一旦遭到这种攻击,飞机和直升机可能从天空坠毁,广播不能工作,汽车不能开动,甚至太空系统(包括军用和商用卫星)对于高空电磁脉冲带来的核射线爆发和扩散的电磁脉冲也是特别脆弱的(关于高空电磁脉冲的威力在007系列影片《黄金眼》中有十分精彩的展现)。可见,发展各种级别的电磁脉冲武器才是对付数字化、网络化军队的最有力手段。美国军方就认为,“高空电磁脉冲威胁是核武器和信息战的结合,可以挑战我们的军事学说和国家稳定的最核心部分。”“这种武器将威胁到指导美国战争学说的作战原则的核心。现在和将来,我们都将越来越依靠安全的信息系统来部署和在战区内有效地使用我们的军事力量。高空电磁脉冲至少可以威胁切断我们的这种能力。”endprint

第三,美国以它超强的海空优势,总能造成一种态势,那就是让对手始终感到自己的本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随时有可能受到美国的海空立体打击,从而不得不把宝贵的资源投入到防御体系的建设上去。这样就使得力量的对比越来越有利于美国。大国博弈重在造“势”,战争往往只是双方对弈过程中的最后一步,胜负早在开战之前就已经决定了。美国就是这方面的高手,“空海一体战”构想最重要的作用不在实战,而在造“势”,使中国人产生一种大兵压境的感觉。另外,不论是“空海一体战”也好,还是朝鲜危机也好,还是美日同盟、中国台湾问题也好,主要针对的都是中国的东部地区。但事实上美国已经在布热津斯基所设计的“西南战线”(中亚和中东)打了两场战争,十年来美国在该地区进行了高强度的投入,消耗了难以计数的战略资源——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都是大量的投入和损耗。如此巨大的战略性投入使得美国在这条战线上已经输不起。因此,我怀疑美国在中国东部不断制造危机,不断施加压力,很可能是声东击西。对中国东部是佯攻,目的是把中国的注意力吸引在东部,而美国真正的主攻方向还是“西南战线”,重点目标是从伊朗、巴基斯坦到中国西藏、新疆这条“危机弧”。如果真是这样,未来几年我们应特别警惕美国及西方社会利用西藏问题和新疆问题制造事端。早在2000年3月9日,美国会参院就通过了所谓“西藏国庆日”决议案,并鼓吹将2000年3月10日确认为“藏人国庆日”。前几年在西方势力的操控下西藏、新疆地区所发生的流血事件很可能只是一场预演,只是拉开了一道序幕而已。真正的大戏还在后头。

第四,“空海一体战”大肆渲染中国的军事能力,把中国比做二战时期的日本,给人感觉好像解放军马上就要向美军进攻,明显是在制造“中国威胁论”。“9·11”后,美国陆军连年征战,挤占了大量海空军的经费,未来几年美国新一代舰艇和飞机的研制基本定型,将进入量产阶段,因此美国海空军急需一个有力的借口为自己争取经费,于是就用中国的军事力量吓唬美国人民,以便获得更多的拨款。以美国海军的核潜艇为例,因为战略对手苏联的消亡,美国核潜艇的更新速度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已经明显放缓,这种情况积累到现在,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役潜艇的平均艇龄大幅升高,维护、维修的时间延长,部署率已由正常情况下的33%左右降低到18.5%。目前,美军共有攻击型核潜艇55艘,按18.5%的部署率只有约10艘能够投入作战使用,这10艘潜艇既要为航母护航,又要监控世界各大关键海域,数量明显是不够的。要想提高部署率,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用新型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替换老旧的“洛杉矶”级,这需要大量的钱。美国空军的情况也一样,F-15、F-16战斗机、B-52轰炸机、E-3预警机、KC-135加油机、C-130运输机,所有这些主力机型(数以千计)几乎都已经服役30年以上,有些甚至超过50年,早就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而这同样需要大量的经费。没有一个强劲对手的出现,美国军方是很难获得国会的大幅拨款的。

第五,美国实际上是利用“空海一体战”绑架日本等盟国。“空海一体战”最依赖的其实不是什么先进武器平台,而是在日本及其它第一岛链上的基地。没了这些基地的支持,美国空军的飞机就要从好几千公里外的关岛和夏威夷起飞,打击威力将直线下降(并且要进行空中加油,军事行动的危险性陡然上升),再怎么联合也没用。而航母舰载机的打击威力对于中国这样的工业大国而言是十分单薄的。每艘“尼米兹”级航母大约搭载48架(4个中队)能够对地攻击的F/A-18E/F战斗机,每架战斗机最大载弹量约8吨(实战中很难达到),假定一天出动两次并且在战斗中没有损失,那么总共可投放768吨弹药(虽然现代海军舰艇上的远程巡航导弹也可以发起对陆攻击,但导弹毕竟是一次性使用的武器,且搭载的数量有限,发射完毕后舰艇就必须撤出战区返回基地才能进行再装填,因此巡航导弹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真正的攻击主力还得靠舰载机)。这就是一个航母战斗群理论上对地面目标的打击威力。这种打击效率是很低的。因为一个航母战斗群造价要好几百亿美元,集中了当今最先进的科技,每天开支达6500万美元左右,舰上官兵将近一万名,如果把岸上保障人员包括在内,编制可达几万人。如此豪华而又庞大的一个阵容,在敌人不作反抗的理想情况下,每天却只能投放700多吨弹药。

相比之下,陆地机场上的B-52轰炸机只需出动29架次就能达到同样的投弹量。而且一天出动一两百架次对于陆基航空兵来说是很轻松的事,但对于航空母舰已经是满负荷运转了(舰载机一昼夜可以出动2~3个架次,而空军战斗机是5个架次),并且一个航母战斗群通常只能持续作战约8个昼夜,尔后就要脱离战斗进行油料和弹药的补给,机场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可见,单就战略轰炸来说,海军航空兵的效率和威力都远远低于陆基航空兵。20世纪80年代美国轰炸利比亚这样的小国时,派遣两支航空母舰特混舰队执行这项任务还不够用,部署在英国的美国空军F-111轰炸机不得不给予支援。由此可知,陆地机场才是美军空中力量的真正源头(“企业”号退役后,美国90天内可部署的航母数量已降至5艘,在实战中,这些航母至少要有2艘执行对空作战任务,用于对地攻击的最多就只有3艘,一天之内可向目标投放2000多吨弹药,这种打击威力对于一场战役而言是相当可观的,但对于一场大规模战争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配置在前沿的那些机场。既然机场如此重要,一旦开战,显然会成为我方重点打击的目标,而美国“空海一体战”就是要通过这种方法把第一岛链上的盟国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因此,我认为“空海一体战”的最大作用体现在它的心理战层面上,“软杀伤”比“硬杀伤”更可怕。就像“空地一体战”没有应用在苏联身上却在伊拉克大显身手一样,“空海一体战”恐怕不会应用在中国身上,却很可能对另一个地区大国——伊朗——大显神威。

中美之间今后或许永远不会发生战争——就像美苏之间没有发生真正的战争一样——前提是中国的“肌肉”足够发达,有充足的能力保护自己。但不打仗并不表示大国之间的博弈就不激烈了。大国之间的较量,兵戎相见已经是最后一步了(美国吃掉伊拉克就是典型的例子。多年的制裁和禁飞,早把伊拉克整得虚弱不堪,只等时机一到,摧枯拉朽般将其占领),之前的间谍、经济渗透、金融操控、文化、舆论影响、政治演变、情报窃取、战略误导和欺骗等等能够搞垮一个国家的各种手段早已经全面展开。在这样全方位的进攻下,很多国家还没走到最后一步(战争阶段)就已经败下阵来了,前苏联就是例子。关于这一点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彼得·施魏策尔在《胜利:里根政府加速苏联崩溃的秘密战略》(又名《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苏联的》)一书中有详细的披露。endprint

中国和美国是两个巨人,谁也绕不开谁。中国不是瑞士那样的小国,不可能把自己“藏起来”。两国有矛盾、有冲突不假,但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关键看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和智慧迫使美国不得不选择与中国合作。因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一贯的、不变的,而中国的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能增长到什么程度才是未来中美关系中最大的变量。美国只尊重强者,对弱者从不手软。在美国的全球大棋盘上,中国是理所当然的战略棋手,而在中国的对外战略中,美国更是占据了最核心的地位。经济上就不必说了,美国的研究报告曾指出,“由于能够购买中国低价的出口货物,低收入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可能提高了5%到10%”。即使在地缘政治上中国也是美国可以借重的重要力量。中国是美国的战略对手和遏制对象这没错,但问题是美国在东亚地区要防范的对手可不止中国一个,俄罗斯和日本同样心怀鬼胎,不得不防。没了中国的制衡,到时候日本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听命于美国,可就难说了,更不要说俄国的扩张了。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美国是把中国当成了他的战略预备队。

历史上,美国总是在最危急的时候想起中国,寻求中国的帮助,而中国也确实尽全力和美国配合,联起手来打败共同的敌人。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仓促之间对日宣战,太平洋舰队实力单薄,无法与日本海军抗衡。好在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拖住了日本的大量有生力量,使美国可以从容地动员国力,并且采用对其最为有利的“先欧后亚”战略,最终打败了法西斯,取得了完胜。如果日本不是将陆军70%左右的兵力滞留于中国战场,而是把他们投入到残酷的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去,那么美国人要多牺牲多少优秀的青年,大家可以想象。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国内矛盾激化。而苏联国力增长迅速,大力扩张,咄咄逼人,美国的全球战略有崩盘的危险。在这最危急的时刻,美国人想起了谁?又是中国。尼克松急切的把手伸过太平洋,和中国进行战略联盟。后来尼克松说:“在中国的国防力量壮大之前,它的军事威慑力量实际上就是我国的威慑力量。”毛泽东的“一条线、一大片”地缘战略对苏联的扩张是一记沉重的打击,极大地缓解了美国的战略压力。进入80年代,中美继续共同遏制苏联,布热津斯基欢呼,“从美国的观点看来,中国对中苏关系真正改善的三个条件——苏联从阿富汗撤军,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减少苏联在中苏边境和蒙古的驻军——实在是好得很”。可以说,苏联的崩溃,中国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的。因此,美国学者洛厄尔·迪特默曾说:“过去50年的中美关系史,是美国在关注欧洲的同时,如何利用中国作为一个平衡体以满足美国的需要和利益的历史。中国扮演了40年代抗击日、德,50、60年代放慢苏联工业化,70、80年代使莫斯科的防御复杂化的角色。美国没有聚焦于中国(本身),因为中国缺少财富,纯粹是一个地区性力量,没必要直接去关注。”

近代历史上,中国屡遭周边的两个军事强国——俄罗斯、日本的侵略和威胁,而有能力平衡这两个国家的只有美国。这种局面使得中国在许多方面不得不受制于美国。当你有求于人的时候当然就强硬不起来。中国要想打破这种困局,就一定要自强、自立。为什么我们要发展独立的核力量、独立的航天技术、独立的国防工业,坚持自己搞“北斗”导航系统,搞“大飞机”,搞核潜艇,原因就在于此。任何伟大的战略离开了实力的支持,都只能是空谈。金一南说:“在现代国际政治中,在现代国际力量较量中,谋略只能解决战术问题,惟有实力能够解决战略问题。支撑战略目标实现的力量不足,再精深的谋略也起不到作用,万事皆空。”没有足够的实力,再大的国家也一样是强国手中的棋子,而棋手是绝不会让一粒棋子真正翻身的,美国对日本和欧盟闹“独立”的打压就是鲜活的例子。

(编辑/万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空海一体解放军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日本有个“唐玄奘”
空海的成圣之路
雄浑豪迈于一体灵秀磅礴熔一炉
空海协同的立体防线
传祺GS4200T手自一体豪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