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变脸:最严发行审核遭质疑
2014-09-22
【空窗期高达14个月之久的IPO,使炒新热度一浪接一浪袭来,股价疯涨,但这些公司基本面均难以与高股价相匹配。】
《中国经济信息》综合报道
已成一种“常态”,上市前业绩高速增长,上市后露出“狐狸尾巴”的比比皆是。但对于IPO重启后挂牌的几十只新股而言,投资者对其业绩状况应该是抱有“信心”的。毕竟,这些新股都经历了堪称史上最严的财务核查。然而,所谓的“信心”,经不起现实的轻轻一击。上市不久业绩即“变脸”,这类现象在今年1月份挂牌的部分新股中再次上演。
“坑人”公司依旧遍地
根据WIND数据整理统计,截至8月15日,68只次新股中,整体业绩并无惊艳之处。其中19只出现业绩预降或亏损,其中4家亏损。业绩“变脸”公司接近三成,而在业绩表现较差的19家公司中,除陕西煤业和今世缘之外,有7家中小板和1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占比接近90%。
值得一提的是,国信证券担任保荐人和主承销商的次新股有3家出现业绩变脸,其中东方通首亏,龙大肉食和天赐材料业绩略减。上半年亏损最严重的次新股牧原股份和净利同比下滑幅度最大的公司金一文化的承销商相同,均是招商证券。
19家业绩“变脸”次新股的业绩公告,大部分上市公司解释称,业绩下滑中主要是由于行业低迷和收入的季节性波动。一位券商研究所人士表示,“今年上市的这批次新股中报业绩平平也在意料之中,其实有些新股上市之前业绩就很一般。监管层关注的重点是这些上市公司有没有粉饰报表、业绩造假、包装上市以及信息披露是否完备。”
以安控科技、东方通和绿盟科技为例,三家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都提示了公司业绩的季节性波动风险,而且此前年度的业绩也显示出具有季节波动性的特征。
与业绩频频“变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以来上市的次新股股价异常疯狂。
截至8月5日,在已发布业绩预告的62只次新股中,有超过一半的次新股复权后股价较发行价涨幅超100%。涨幅超过200%的包括众信旅游、金轮股份、飞天诚信、雪浪环境、莎普爱思和易事特。飞天诚信股价更是一度冲高上摸145.5元的高点,超越贵州茅台夺下A股市场当日“第一高价股”宝座。
史上最严发行审核受质疑
在A股市场上,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现象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中国股市20多年来,投资者对业绩“变脸”已是见怪不怪了。但是,新股业绩“变脸”如此快速、如此大面积,这在A股的历史上仍是较为少见。某种意义上,这些新股的业绩“变脸”也是甩给财务核查的一记响亮耳光。
在今年年初的IPO重启过程中,财务审查格外引人注意,由于财务核查历时时间长,核查内容多,被称为“史上最严IPO财务大核查”。
龙大肉食还未上市,公司业绩已经出现了较大幅度“变脸”。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尽管公司一季度7.6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近两成,但3926.22万元的净利润却比去年同期下滑18.24%,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4801.90万元。
不仅如此,龙大肉食存货占比也逐年攀升。数据显示,2011年末、2012年末及2013年末公司存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2.73%、27.95%和34.49%。龙大肉食称,截至2013年末,公司存货中55.95%为冷冻肉,一旦生猪和猪肉价格较大幅度或较快下跌时,将需要计提较高存货跌价准备,或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实际上,不止龙大肉食,很多企业在上市之前就披露了业绩下滑的报告。
牧原股份,2012年、2013年的净利润已分别下降7.41%、7.99%,2014年上半年同比继续下滑206.49%;金轮股份,2012年、2013年的盈利各下滑12.22%、6.56%,今年上半年同比下降39.21%;登云股份,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的盈利分别下滑9.17%、14.21%和33.16%;康跃科技,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下滑4.46%、1.46%和6.04%;贵人鸟,2013年、2014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下降19.79%、5.77%。
“目前,监管层的监管思路是往注册制转变,强化信披,强化公司治理,淡化业绩,监管层的监管不是给上市公司的业绩做背书,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由市场决定。”一位券商高层表示。该券商人士进一步表示,监管层淡化上市公司业绩指标,一方面,监管层没有义务更没有能力保证公司上市之后的业绩,另一方面,监管层强化发行人的风险提示和信息披露,让上市公司的真实状况展现在投资者面前,让投资者自己做出价值判断。
在这样的思路下,刚上市的数十家次新股中,预亏和业绩预减的数量将近30%也就不难理解。
然而,即便如此,这类公司的信息披露就真的做到了真实透明吗?为何总是上市前业绩成长性十足,一旦上市后就出现业绩“变脸”?
在今年上市的68家新股公司中,绿盟科技、麦趣尔、溢多利、金一文化、众信旅游、楚天科技这6家公司公告停牌重组,停牌时间均已超过两个月。这6家公司有4家中期业绩遭遇“大变脸”,仅众信旅游和楚天科技实现中期净利润正增长,但即便以众信旅游增幅为15.5%、楚天科技预增0~10%,与其近3年年报业绩增长数据相比,仍是差距甚大。
退市从何谈起
在号称史上最严的发行审核下,新股的如此“变脸”让投资者情何以堪?最让投资者不平的是,A股绩差股的退市政策正在全面制定中,不久将推行,而A股乱象丛生中,风险最后都得投资者一肩扛下,这是否合理?
8月1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改革征求意见稿发布后,证监会共收到反馈意见136条。征求意见稿丰富了退市制度的内涵,文件出台将为股市营造正能量。下一步,证监会将对反馈意见认真研究,进一步完善意见,尽快发布实施。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A股退市企业仅86家,深沪股市近十年退市企业与新上市企业的数量之比仅为0.05。相比较,纳斯达克这一比例为1.6,纽交所与伦敦交易所则为1.1,远高于中国A股;而从年退市率看,仅以2011年为例,欧美交易所退市率年均为5%,而沪深两市这一比例仅为0.1%。
但是,在数据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不可忽略的事实,就是英美等成熟市场对造假零容忍,一旦发现造假,从上市公司、会计师到保荐人、券商均承担连带责任,罚得其倾家荡产。而在A股,从以往的造假事例看,所谓的惩罚真是小孩子的“打手三下”,造假成本实在太低,因此在A股市场上的业绩“变脸”屡禁不止,尤其是新股的业绩“变脸”有变本加厉的趋势。而在如此杂乱无章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该如何适从?保护投资者利益从何谈起?而在“进口”(新股发行)没有纯净的情况下,“出口”(退市)也应三思而后行。endprint